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清平調》
如果世界上只能選擇出一個詩人,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李白。曠古爍今的詩才、任俠快意的性格、把酒臨風的氣魄迷了一代又一代人,一生以來被貼滿了「狂」字的標籤。這種「狂」既目中無人又蔑視權貴,讓人生厭又讓人喜歡。可這樣的李白,也曾為唐明皇的寵妃楊玉環作了三首誇其美貌的古詩:《清平調詞》。
在這三首詩中,李白從三個角度描寫楊玉環的美貌:時間、空間、眾多對比。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地在誇她,同時還把他比作巫山神女和漢宮飛燕,不料這也成為了李白仕途命運終結的導火索。因為高力士的挑撥,認為李白是在借詩諷刺自己,無腦的唐玄宗聽信了讒言,將李白革職,令他終身不得重用。
李白在最初也只是一個平民,因為沉香牡丹亭的詩句名聲大噪。有一天唐玄宗和自己的愛妃楊玉環正在飲酒作樂,為了宴會的其氣氛,歌手李龜年也帶領著自己的一班弟子在助興。這時玄宗突然對他說:「賞名花,對豔妃,你們怎麼還在寫這樣的舊詞?這樣吧你們快去把李白召來寫新詞。」李龜年立馬去一些酒樓尋覓,果不其然在長安大街發現了他。
李龜年開始向李白傳達玄宗的旨意,他半眼微睜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但這畢竟是聖旨呀,誤不得誤不得,隨後安排了幾個人把李白託了過來。玄宗看到這樣的李白,馬上吩咐大臣為他端來解酒湯。李白把自己的一隻腳伸向高力士,並讓其為自己脫靴。高力士十分無奈,只好為他解開。忙亂之中李白才清醒,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他已經寫成了《清平調》三首詞。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三首詩的內容: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第一首的第一句在看到牡丹之後,直接想起了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自然也想起了她的美貌。人即人,花即花,人花交映,美成一片。同時點到了牡丹在晶瑩露水下也顯得高豔,這不是在承蒙帝恩嗎?後面把楊玉環比作王母娘娘的幾種仙界,說白了楊玉環就是仙女下凡。試問,這樣的詩皇帝和愛妃看了之後能不高興嗎?
第二首借用楚襄王為中神女斷腸,哪裡及眼前的絕代佳人,說白了也是在指玄宗眼前這位。同時再說漢成帝的趙飛燕,哪裡及眼前這位天然絕色的楊貴妃呢?貶低楚襄王和漢成帝的眼光,抬升唐玄宗;貶低神女和趙飛燕,襯託楊玉環的美貌,誰看了不開心?
第三首就非常簡單了,把牡丹、楊玉環、唐玄宗融為一體,「美人」在「春風」的滋潤下,傾國傾城。同時在這也點到了皇宮中的沉香亭北,回歸現實,十分有意境。
在這次宴會結束之後,楊玉環時不時的把這三首詩吟來誦去,真是越念越高興,可以說十分喜歡。可宴會中李白讓高力士脫靴的行為也讓後者有所不滿,同時楊玉環還這麼喜歡,自己心裡也決定做做文章。隨後高力士找到了楊玉環,表示「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兩句實在有不妥,楊貴妃還很好奇。
「他把你比作趙飛燕,人家以瘦著稱,那豈不是在說你胖了?還把你們兩個放在一起比較,兩種氣質兩種身材,這怎麼說得過去呢?他這樣諷刺你,你還要天天把這幾首詩掛在嘴邊,實在有不妥呀。另外我們再來看一下趙飛燕的結局,人家以為她沒有生下兒子,據說作風也不好,跟宮外的男人接觸很多,所以最後被貶為庶人之後自殺,這又有什麼言外之意呢?」
誰知楊玉環果然聽信了高力士的話,中途唐玄宗有幾次想給李白封官,都遭到了楊玉環阻攔。關於這段歷史,《唐才子傳》也有記載:「帝每欲與官,妃輒雎之。」其實咱們說到底李白也非常無辜,一方面是在醉酒的狀態下讓高力士脫了靴。而高力士又是宦官裡面權威最高的,備受皇帝寵幸。另一方面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在這樣兩個人的存心阻止下,仕途又怎麼會一帆風順?
參考文獻:
《清平調詞》
《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