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個和睦的家庭,丈夫卻不是,他跟父母的關係非常差,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去看望,而每次離開時,他都會長舒一口氣。現在,我的孩子快出生了,誰來照看引發了我和丈夫之間的矛盾……」4月7日,家住牡丹區的小櫻撥打牡丹晚報心語熱線,講述了自己的煩惱。
我被他的細心打動
三年前,通過朋友介紹,我和袁品相識。
袁品長得不錯,而且非常紳士。我們一起吃飯時,他會顧及在場的每個人,關心大家是不是吃得好,是不是開心;看到誰杯中的水少了,也會主動倒滿,非常細心、周到,不覺便打動了我。
戀愛後,我發現袁品真的很好,他每天都會主動約我吃飯——真的一點都不誇張,是每天,除了早飯外,午餐和晚餐他都會約我一起在外面吃。一天24個小時,除了上班和睡覺,大多數時間袁品都會約我。除此之外,袁品不會吝嗇表達自己的感受,反覆說愛我,強調我對他的重要性,給了我很強的安全感。
除了我之外,他和其他女孩都保持著很好的距離。和袁品戀愛讓我感覺很幸福,畢竟能找到一個把自己捧在手心裡的人,真的很難。
父母知道我戀愛後,就一直很想見袁品,我便在約定的時間把他帶回了家。讓我欣慰的是,袁品得到了雙親的認可。此後,袁品就經常來我家吃飯,和我家人相處得也很好。
隔閡讓他和父母冷淡
不過,和袁品在一起的時間越長,我就越納悶,因為他除了上班時間,都會和我在一起,其父母很少給他打電話,他也很少提及他們。我忍不住詢問,袁品只說父親上班,母親退休在家。
一天,袁品酒喝得多一些,說自己從小和父母的關係就不近,有些生疏,其他的並沒有什麼問題。看到袁品難受的樣子,我也不忍心追問了。
等我們開始談婚論嫁,袁品才帶我回了他家。雖然袁品的父母見到我很開心,但他們之間卻淡淡的;吃飯時,一家人一句話都不說,各吃各的,讓我感覺少了家的溫馨,特別不適應。
飯後,袁品的父母問了問我家的情況,就提到了結婚、彩禮什麼的。而從他家出來後,袁品的臉上才重現笑容,顯得輕鬆了許多。
婚後,我才知道,袁品從小就遠離父母,直到初中時才和他們一起生活,但父母對他要求十分嚴格,吃飯不能說話、出聲,走路不能踢踏腳等等,只要犯錯就得餓肚子,而且父母從沒擁抱過他,也很少鼓勵他,認為做得好是應該的。所以,除非逢年過節,或者是父母打電話,他才會回家,不過吃了飯就走,一刻都不願多留。
孩子誰帶引分歧
而今,我和袁品的孩子即將出生,他的意思是請月嫂,但月嫂要提前預約,現在找已經遲了;他說找保姆,可現在新聞上這麼多保姆虐待兒童的,我不放心,便不樂意。婆婆提出可以照顧我月子、幫我帶孩子,袁品卻一口回絕了。他不希望父母來我家,覺得很壓抑。
我母親還在工作,雖然可以暫時帶帶孩子,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為了這件事情,我和袁品有很多分歧。我覺得公婆都挺好的,沒這麼多事情,如果婆婆能來幫忙帶孩子,最好不過了,但袁品說什麼都不同意,我真的很無奈。
後來,袁品說讓我辭職,在家看孩子,做家庭主婦,我一口回絕了——我好不容易才考上公務員,不可能說放棄就放棄,而且女人必須經濟獨立,才能有家庭地位。我想不通,為什麼一提到看孩子的事情,都是母親做出退讓,而不是父親呢?
到現在,誰來看孩子的事情還沒談攏,我不知道袁品為什麼會這麼排斥他父母,就算是小時候有不好的回憶,但長大了就該學著去原諒、包容啊!袁品卻說,即便將來父母有病了,他會出錢給他們看病、找護工,但沒辦法在他們身邊伺候。我說他這是不孝,但袁品越不這麼認為,他說這樣對父母、對自己都是最好的選擇。
儘管我無法轉變袁品的思想,無法說服他,可還是希望他能成熟一些,放下過去,擁抱未來。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律師視點
為人父母者,你們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有責任陪伴他們健康成長,特別是當孩子年幼時。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時,請父母不要缺席,否則,孩子一旦長大,即便父母再想陪伴,他們已沒時間!而父母子女情深就是在陪伴孩子成長時才能建立,所謂生父母沒有養父母的恩情大,這也是很多被拐兒童被養父母養大後,既使找到親生父母,也不願回去的關鍵原因。
袁品,一個自幼缺乏父母疼愛的人,心中是渴望父母關愛的,但父母卻沒有給予他。儘管上初中時,他與父母共同生活,可近在咫尺,心卻相距千裡。父母給予他的只有無情的規矩,沒有親情的呵護,所以,袁品對父母感情冷淡也在情理之中。袁品與父母在一起,只有巨大的壓抑,體會不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溫馨,這也是袁品對別人細心照顧,對愛人關懷備至,一再表示對小櫻情意深重的原因,因為他渴望親人之愛,他也給予了摯愛最深的愛。
袁品從父母那裡感受不到愛,他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遭受同樣的成長之痛,所以才堅決拒絕父母照看他的孩子。他與父母的隔閡不能短時間解決,需要靠時間和親情慢慢融化。
建議小櫻到正規的家政服務公司聘請月嫂,越正規化的公司對家政人員的素質和專業化水平要求越高。菏澤市的巾幗家政就專門開設了月子中心,建議你們到那裡諮詢一下,找到一位好月嫂,就免去了擔憂。同時,待孩子出生後,袁品的父母若是經常去看望孫子,彼此之間的隔閡也會逐漸淡化。若是他們的關係仍無法改善,你們就求助一下心理醫生,袁品的心病,是成長階段留下的陰影,要想走出心理困惑還需要心理醫生幫助。
山東君誠仁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韓光玲
回音壁
上周,本版刊登了《嶽母作梗,恩愛夫妻勞燕分飛》一文,講述了曉峰的煩惱。現擷取微信公眾號精選留言如下:
@領頭雁:美國總統川普為了利益揮舞大棒,驅逐外交官、貿易制裁、航母示威等,逼迫國際間相關國家政界、商界、軍界和外交界就範。但他錯打了如意算盤,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曉峰嶽母類似川普,釆取橫加指責、幹涉婿權、頤指氣使、欺弱強食等霸權做法,拆散了女兒原本幸福的家庭。近看是達到了她的目的,遠看是為自己和女兒及外孫挖下一個苦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菏澤新志:曉峰的遭遇是叫人可憐的,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明知道雙方「門不當戶不對」,還要「飛蛾撲火」,又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那麼妻離子散就是必然的結局了。從曉峰的講述來看,最初妻子能拿錢和他共同應對嶽母的要求,為什麼後來又對嶽母言聽計從呢?看來還是曉峰的能力不僅讓嶽母不滿,也讓妻子失望,才會落得兩手空空。婚姻總要有平衡感,失去了平衡感,家庭也就極有可能傾覆了。
@無風凡客:真正的原因在於孩子出生後體現出來的男主角與女主角掌控婚姻生活的能力,包括協調父母親家、婆媳關係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一個人沒有能力讓一個家庭其樂融融,最好不要進入婚姻,因為一旦自己承受不了那麼多人的撕扯,必然會有力不從心的痛苦。
@孫繼亮:生活是一團麻,總有解不開的小疙瘩。無論父母還是嶽父母,對兒女的家庭可以幫忙但不可幹涉太多,不能太挑剔。水至清則無魚,家庭內部本來就不是論道講理的地方,否則適得其反。
@上善若水:婚後的生活應該是一個個獨立自主的日子,夫妻雙方都要脫離對彼此父母的依賴。所謂長大成人,長大只是一個量變,而成人才是真正的質變。小夫妻的個人空間允許父母輩的參與,而不是主導。個人認為,之所以出現離婚的結局,是兩個年輕人沒有真正成人的結果罷了!最終,把苦痛留給了下一代。
友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