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線的《秒速五釐米》作為導演新海誠的代表作,一直以優美的配樂和唯美的畫面著稱。很多觀眾亦由於「櫻花落下的速度,是每秒五釐米」這一句浪漫的宣傳語入坑,可在看到男女主角相愛卻無法在一起之後,又感到了深切的意難平。
畢竟十幾年前還是大團圓結局比較受歡迎,《秒速5釐米》中的男主角貴樹與女主角明理是青梅竹馬的玩伴,13歲的時候,貴樹要搬家去到更遠的地方。出發前,他坐電車去到了與明理約定好的地點,在枯萎的櫻花樹前獻出了兩人的初吻。
許多觀眾都希望《秒速5釐米》能定格在這美好的一刻,可當年的新海誠並不相信愛情。這一次赴約之後,貴樹和明理便天各一方,即使在街頭搜尋過相似的背影,卻再也沒能相遇過。直到十三年後,同一片櫻花紛飛下,兩個人擦肩而過,走向不同的人生軌道。
明明沒有撕心裂肺的情感波折,《秒速5釐米》卻由於意難平的結局一直留存在觀眾心間。時隔十三年再回頭看這部作品,發現新海誠其實是相信愛情的,這份感情青澀又美好,當時只看到了兩個人最後的遺憾,卻沒想過或許「錯過」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
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的《秒速五釐米》,分別講述了貴樹與明理的相遇、貴樹離開明理之後的堅持、貴樹與明理長大後的錯過。前面兩個故事佔據了大部分的篇幅,最後的《秒速5釐米》只有短短的兩分鐘,卻蘊藏著深厚的感情在其中。
前期的視角主要聚焦在貴樹這一邊,觀眾看到了貴樹的憂鬱和難過。遇到溫柔可愛的明理之後,貴樹一直保持著對初戀美好形象的回憶,他陷入其中走不出來,甚至在無意中傷到了另一個女孩的心。
其實無論距離多麼遙遠,如果想要見面的話總會有機會,可他們卻只能通過信件和簡訊來聯繫對方。這個無法見面的設定應該是新海誠有意而為之,距離才能產生美,讓兩個人在對方的回憶中都是最美好的模樣。
27歲的貴樹來到了影片最初的地方,站在軌道旁的這一回頭,沒能看到對面的明理,其實是一份釋懷。不再沉湎於過去,兩個人懷抱著記憶中櫻花飄落的美好瞬間,跨過了經年的距離,大步地走向了沒有對方的未來。
這個選擇一直讓觀眾感到意難平,可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會發現,缺憾美才會讓人念念不忘,結局兩個人的「錯過」,並不是想說初戀保存在心間就好,即使得到了也不一定能幸福地在一起一輩子。
而是想表達,之前的貴樹沉迷於回憶其實並不美好,甚至有些封閉內心,兩個人既然有緣無分,那就各自安好才是最好的未來。小時候認為「在一起」才是Happy Ending,長大了才發現原來「錯過」雖有遺憾,但美好會永存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