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文章: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是什麼樣?

2021-01-1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雙月刊網站1月7日刊載題為《拜登時代美中關係會是什麼樣?》的文章,作者系西班牙「聚焦經濟」公司經濟師阿爾內·波爾曼和奧利弗·雷諾茲。文章稱,我們可以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在言辭方面變得更加文明。不過,美國會繼續施加壓力。全文摘編如下:

十一黃金周假期,杭州的火車站人群熙攘。這個景象強有力地說明了中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速復甦。

這與美國截然不同:中國已基本控制了病毒,經濟活動持續加速;美國的許多州則重新實施各種隔離措施,以應對病例激增的局面。在有些人看來,這證實了中國有望實現其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強國的目標。

我們的預測顯示,今後五年裡,中國將繼續削弱美國的經濟領先地位。

拜登政府如何處理對華關係,不僅對拜登的總統任期至關重要,也是其任內的決定性主題之一。去年10月中旬接受我們民意調查的機構均預期貿易緊張關係會有所緩解,許多機構預計美國會部分取消對中國技術企業的關稅和限制。如果是這樣,那會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北京不會指望華盛頓施恩:中國正加大力度鞏固國內市場,並在關鍵性高科技領域擺脫美國的遏制。

我們預測,就2020年全年來看,中國經濟增長2.0%,是唯一有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相比之下,美國經濟收縮4.0%,反反覆覆的隔離抑制了經濟增長勢頭。

這一點使中國能夠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我們的計算顯示,中國今年的名義GDP將是美國的71%,高於2019年的67%。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82%。

近日我們調研了67個國際機構的看法,近80%的受訪者認為拜登會部分或全部取消川普施加的進口關稅。這樣做的經濟動力顯而易見:美國消費者支付的價格會下降,作為交換,中國可能會改善美國出口商品的市場準入渠道。

然而,在技術限制這一政治敏感問題上就不那麼有共識了,比如對華為的限制。雖然61%的機構認為限制措施會部分或全部取消,但39%的機構預計這些措施將保留。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在言辭方面變得更加文明,包括願意在氣候變化等重要國際問題上展開交往,以及減少強調懲罰性關稅。不過,美國會繼續施加壓力,因為中國如今被視為在決定著未來經濟的新興技術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拜登的一些提議也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比如他的4000億美元「購買美國貨」計劃旨在促進公共部門對美國產品的需求,還有些計劃旨在鼓勵公司將供應鏈帶回美國。

羅斯商品集團聯合創始人、研究分析主管路易斯·W·羅斯認為,美中外交關係可能會「看似」有所改善,但是美國和中國還在很多方面存在衝突。

未來幾年,川普時代的遺風還會揮之不去。許多企業可能會繼續使供應鏈多樣化,離開這個亞洲大國,漸漸削弱中國的出口優勢。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供應鏈多樣化的重要性,從而加速了這一進程。無論如何,拜登改變不了北京的這樣一個觀點,即中國必須加強國內技術攻堅,減少半導體等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

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中國國家媒體的最新流行語——「雙循環」。這個詞是指中國的經濟重心轉向國內消費,同時不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相關建議中,「雙循環」是核心思想。其邏輯是正確的:近幾十年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本密集型模式即將走到盡頭,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正在減緩。

展望未來,我們預測,從現在起到2025年,中國個人消費的平均增速將在6%左右,大大超過GDP的整體增速。明年的名義工資將增長9%以上,2022年則在7%以上。

我們的預測顯示,除非發生意料之外的危機,中國在今後五年裡會繼續縮小與美國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拜登擔任總統有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不那麼好鬥的貿易政策會有利於市場情緒和投資,但這些改變不了大局。

在獨霸天下幾十年之後,美國能否容忍一個與之規模相當的經濟強國並與之合作,將是未來幾年值得關注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獨特的經濟體系能否過渡到一個更持久的模式亦然,那將確保這個亞洲大國在較長時期內繼續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高盛公司的分析師評論道:「中國如何在未來幾年實現可持續的、平衡的和高質量的增長,是決策者面臨的關鍵性長遠問題。」

相關焦點

  • 美防長候選人發出威脅,中美或陷入災難危機
    新防長候選人浮出水面,對華野心毫不遮掩據了解,這位深受美媒「青睞」的候選國防部長名叫米歇爾·弗盧努瓦。此人出生於加州洛杉磯市,上世紀90年代曾擔任過柯林頓政府的國防部長助理,09年歐巴馬上任以後,弗盧努瓦成為了國防部副部長,主管國家安全和防務政策的制定。12年,事業如日中天的弗盧努瓦由於家庭原因辭去了國防部副部長一職,成為了保守派智庫「新美國國家安全中心」的主管。
  • 美國進入拜登時代,朝鮮半島將開啟「新局面」
    目前,白宮已經批准讓拜登接收總統的每日機密情報簡報,美國的政權交接程序已經開啟。拜登時代的到來不僅是一次單純的政權更替,同時也預示著國際秩序將會發生很大的轉變。韓國是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盟國,拜登的主政對韓美關係以及韓國的未來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朝核問題和半島局勢也將出現較大的調整。拜登在大選前就表達了對韓國人的親切和關注,他曾在韓聯社發表題為《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希望》的署名文章。
  • 拜登的對華政策你了解多少 曾直言中國是美「最大的競爭對手」
    日前受訪的美國學者普遍認為,與川普政府相比,拜登在對華經貿、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都會更強調盟友、規則和價值觀因素,並且將解決國內問題、重塑美國聲譽和實力作為對華政策的基石。競選時曾直言:中國是美「最大的競爭對手」拜登在2009年出任副總統前曾擔任德拉瓦州聯邦參議員長達36年,並兩度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可以說拜登在整個政治生涯中親歷了與中美關係的變化發展。
  • 拜登上月末剛說要「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壓,日媒新年第一天就忙...
    【環球網報導記者 侯佳欣 侯雅齡】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月末再次強調「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壓的立場之後,日媒新年第一天就忙著「對號入座」?文章先是提到了拜登以往的表態。文章宣稱,拜登多次強調「美國與同盟國合作時變得最強」。他認為川普執政時同盟關係弱化,頗有危機感,考慮加以重振。隨後,文章又提到2020年11月中旬日本首相菅義偉與拜登的通話。
  • 終於,中方就美國大選對拜登表示祝賀,其中一句話卻耐人尋味
    中方向拜登表示祝賀引起外國媒體的注意就多國領導人已經向拜登發出賀電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3日的記者會上應詢表示,「我們尊重美國人民的選擇。我們向拜登先生和哈裡斯女士表示祝賀。」緊接著,汪文斌同時也表示「同時我們理解,美國大選的結果會按照美國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確定。」最後還強調了中國政府之前對待美國大選的立場。可以說,汪文斌這番話可謂是「滴水不漏」的。
  • 美媒宣布拜登「當選」 川普失去了哪些支持者?
    俄媒刊文稱,原因是川普應對疫情的舉措不力,讓他們失去工作。選前的民調顯示,共和黨候選人似乎在喬治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的白人和年長選民中失去支持。【環球時報記者 劉旭霞 越之 張松 柳玉鵬 辛斌】截至11月9日,已持續近一周的美國2020年大選仍有幾個州沒有完成計票,但美國媒體已經宣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拜登發表了獲勝演講,多國領導人也先後向其表示祝賀。
  • 美媒測算拜登得306張選舉人票 川普得232張
  • 蔡英文祝賀拜登對方「已讀不回」 美媒爆料令臺當局如坐針氈
    有記者提問,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令一直緊抱川普大腿的蔡英文始料未及,現在正在極力做各種補救和修正措施,發言人怎麼看?對此,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歷來以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臺灣對外交往問題,堅決反對臺灣地區和有關國家發展官方往來關係。發言人言簡意賅的表態,點明了大陸的一貫原則,而記者的這一提問則形象概括了臺當局連日來的種種滑稽之舉。
  • 要給拜登找麻煩?美媒傳出刺殺專家重要信息:川普讓以色列幹的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川普又橫生枝節,讓美媒驚呼,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  在伊朗「核飛彈之父」遇刺身亡後,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幕後兇手到底是誰,但不論是伊朗國防部還是伊朗官方發言人都將矛頭直接指向以色列,認為是以色列旗下的摩薩德組織造成了慘劇的發生。
  • 【拜登團隊稱川普的努力是無效的】據美媒報導,11月22日,美國...
    【拜登團隊稱川普的努力是無效的】據美媒報導,11月22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團隊敦促現任美國政府正式承認大選結果,平穩過渡權力。與此同時,川普仍未放棄推翻大選結果的希望,繼續力推自己關於選舉舞弊的爭議說法。拜登團隊表示,川普的努力是無效的,拜登將於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職。
  • 劉和平:蓬佩奧解除美臺關係限制,理論上蔡英文可直接進入白宮
    自從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籤訂以來,美國各級政府大體上都維持了「美臺之間非官方關係」這個大原則。根據這個原則,臺灣歷任領導人都只能「過境美國」,而不能「正式訪問美國」,臺灣駐美代表處工作人員不能進入美國國務院大樓,美國各級政府機構內也不得展示來自臺灣的旗幟。
  • 【辛巴威總統祝賀拜登勝選:期待增進兩國合作】在多家美媒先後...
    2020-11-08 01:55:18來源:FX168 【辛巴威總統祝賀拜登勝選:期待增進兩國合作】在多家美媒先後發布預測,稱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下任美國總統後,辛巴威總統姆南加古瓦剛剛發推表示,代表全體辛巴威人,熱烈祝賀拜登贏得大選勝利。
  • 川普在線的最後十天:蔡英文忙著「捧臭腳」 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取消美臺交往限制」等連環招數,在最後時限內出盡所有「反華底牌」,意圖為中美未來關係製造障礙。    1月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宣布解除美臺往來自我限制,對於歐巴馬時期國務院發出的「與臺灣接觸準則」,所有行政機構應該視為無效,外交事務手冊中,行政部門和臺灣往來必須透過美國在臺協會(AIT)的相關規範也作廢,改變的是美國行政部門和臺灣的交流準則,美臺之間仍是非官方關係,但聲明承認,美臺關係不需要、也不應該被美國官僚機構的自我設限所束縛。
  • 蓬佩奧宣布取消美臺官方交往限制 美前高官:拜登恐公開撤銷
    中國臺灣網1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美東時間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取消美臺官方交往限制。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何瑞恩(Ryan Hass)表示,拜登政府上臺後,可能啟動關於美國對臺政策的審查,甚至公開撤銷蓬佩奧的聲明。
  • 拜登當選對中俄關係有何影響?俄駐華大使回應直截了當!
    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傑尼索夫就兩國關係以及國際局勢熱點問題回答了兩國記者提問。在回答中國環球時報有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對中俄關係有何影響的問題時,傑尼索夫直截了當地表示,拜登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對兩國關係不會有任何影響。傑尼索夫說,俄中兩國已經形成了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任何外部因素都不能影響到俄中雙邊關係。「川普政府快要下臺了。
  • 【美媒:拜登公開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據《國會山報》剛剛消息,為...
    文 / 夏洛特2021-01-12 06:14:41來源:FX168 【美媒:拜登公開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據《國會山報》剛剛消息,為提高公眾對疫苗接種信心,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1月11日在德拉瓦州克裡斯蒂安娜醫院醫院(Christian
  • 拜登執政後美國將不再是超級大國?美媒:1月6日已給中俄送上大禮
    《紐約時報》近日刊文表示,1月6日發生的美國國會暴亂,不僅僅是美國「民主制度」的危機,更是給中俄兩國送上的「一份大禮」,同時美媒還指出拜登執政之後的美國將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事實上美媒的言論完全就是謬論,一向自詡「民主燈塔」的美國,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暴亂,一方面是因為川普在執政的最後一年做得很不到位,特別是在抵抗疫情方面徹底失敗了,而疫情又激化了美國社會深層的黑人白人、貧富分化和左右翼之間的固有矛盾。在疫情危機、經濟危機的催化下,美國底層民眾的不滿自然而然就起來了。
  • 俄媒文章一針見血,未來幾年至關重要
    同年相比,美國高達20.2萬億美元,中美兩國的經濟差距正在縮小。世界經濟專家表示,中國在科技和人口方面比美國有優勢,這也意味著中國遲早會"勝利"。英媒預測稱,中國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中國的超越已比之前預測的提前5年。在專家看來,這更多是得益於新冠疫情的防控成績。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是其對華政策的縮影
    此後,他兩度出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其悠長的政治生涯親歷了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也接觸到美國社會更多元化的對華政策訴求。在任職副總統期間,拜登曾於2011年和2013年兩度訪華,期間曾表示「一個崛起的中國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美中關係將影響21世紀的進程」。但在選戰中,拜登也不止一次「放狠話」。
  • 臺當局獻媚失敗,拜登公開喊話蔡英文遭打臉,抱美大腿卻遭閉門羹
    據悉,自今年8月底,蔡英文強行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之後,引發了民眾的極大擔憂與堅決反對,甚至引發了主題為「反萊豬,反雙標」的「秋鬥」遊行。顯而易見,蔡當局開放美國萊豬,就是為了爭取與美國籤署貿易協定做準備;雖然之前臺當局在社交媒體上「恭喜拜登勝任」,但如今拜登發表的宣言,還是直接導致臺當局這一「夢想」打水漂,白吞了「萊豬」。蔡英文這種對內欺壓民眾,對外勾結勢力的行為必定會「自食惡果」,同時,她更應該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買單,及時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