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梅豔芳、張國榮離世,四大天王也漸漸退出粵語歌壇,粵語歌曲的輝煌漸漸淡去,聽眾也走丟了不少。
那時候,甚至傳言「港樂已死」。
《薄情歌》是C allstar演唱的一首無關情愛的歌,從作詞人的角度出發,探討歌壇和歌迷的關係。把我比作粵語歌, 把你比作歌迷,描述了粵語歌漸漸被遺忘的殘酷事實。
漸漸地,我們走散了。
「但有天,你突然,沒有空再欣賞我。誰的點唱現在並沒再播」
越來越多的人說,粵語歌已死,越來越多的人不在專注做粵語歌,要做整個華語樂壇,因為我覺得沒有人再有閒工夫來欣賞我,不然怎麼電臺裡再也不播粵語歌了。
那時候大家都認定,終有一天大家不會再聽粵語歌。就連做粵語歌的人都這麼覺得。
「為你寫的歌教聞者不心酸直行直過,詞人提及萬遍分手無數跌墮,聽歌的人是否學會狠過我」
是我唱錯了什麼嗎?不然怎麼從前陪你走過失落難過,陪你挨過心酸和苦楚,如今,你卻拿歌來憑弔我。
我寫了那麼多傷感的歌詞,代你寫出了奈何,我以為我的心已經練得足夠狠,沒想到,說走就走的狠功夫,還是你比我更優秀一點。
「為你寫的歌,卻恨當中悲慘就像寫我,問哪首歌那樣傻」
為聽眾寫歌詞,傾聽歌迷的故事,最終我們能得到什麼嗎?並沒有啊。為什麼我還要堅持寫歌?可能是因為情懷吧。
很可笑吧?
之前微信上加了很多從公眾號加進來的朋友,會跟我分享很多故事,開心的和心酸的。我聽故事,他們傾訴情緒,寂靜的深夜裡,兩個人在各取所需。
聽他們的經歷,有時候覺得那就是另一個我。我說了一大堆的走心或者客套的話開解了他們,他們最後以一句「謝謝」結束了聊天,然後消失在夜色,留下我一個人反覆翻著聊天記錄。
為什麼遇到同樣的問題,我能開解別人,卻解不開自己心裡的結?為什麼我能在別人難熬的日子裡給他們寫文章,給他們當樹洞,面對自己難熬的日子,卻找不到一個出口?
也許這就是愈人者不能自愈的道理。
「代替品很多,教人怎麼忠心地陪伴我」
像這樣當樹洞的小編有很多,我的微信裡總有人來,也有人走。
有時候一些朋友深夜兩三點發來信息,我第二天打算回復的時候,發現他們已經把我刪了。可能終究還是要怪罪於緣分太淺。
世界離開了誰都一樣,地球還是一樣轉著。我們總以為自己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其實,永遠有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可以取代你的位置。
沒有誰離不開誰,「無可替代」只是一句客套話罷了。聰明的人,後來都會明白自己並沒那麼重要,從來不太把自己當回事。
來來去去多了,會感激留下來的,對於離開的也會笑笑說一句「緣分太淺,各相安好」。
「殘喘到看著斜陽還信有突破,也許這歌應該送給我」
「終於可存活的,是變心那個」,好諷刺的一句話。畢竟人心都是會變的啊。從來不敢奢求只在網絡上有過一面之緣的人能陪伴到底。
就像粵語歌也從來沒有妄想能靠一首一首的歌,就讓人忠心到底。
粵語歌的現狀,可能就像斜陽,只是,粵語音樂人並不甘心,殘喘到看著斜陽還要相信粵語歌會有突破的一天。
以粵語歌做故事,送給每個人一個道理。撐下去很累,但撐過去,應該會很美好吧。
每首歌都有它的故事,這首歌,就送給那些就快撐不下去但還不甘心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