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吹,這部9.1神作,當年可能真沒幾個人看懂……

2020-11-23 騰訊網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

六十多歲的老朱,是著名的臺北圓山飯店的主廚。

資格老、地位高,精研川、揚、潮、浙菜的老朱,是當仁不讓的老行尊。

任何時候出現狀況,只要他一出現,就是飯店的定海神針。

每個星期天,老朱都很忙。他要搗騰出一桌酒席,和三個女兒吃一頓全家團圓飯。

自從妻子過世後,老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了,但隨著孩子越長越大,父女間的交流卻越來越少,越來越困難…

但親情不像愛情,可以坦蕩離去。即使相對無言,也偏要藕斷絲連…

每個星期天的晚餐,則是全家團聚溝通的唯一方法。

但最近,老朱很煩悶,因為自己的味覺,一直在退化。

對於一個名廚來說,沒有什麼比失去味覺更糟糕的事情了。

但他仍然堅持用爐火純青的廚藝,維繫著一家人的和睦。

小小的餐桌,上演著老朱家的喜怒哀樂:小女兒未婚先孕,二女兒買房被騙,大女兒一大把年紀了還沒男朋友…

老朱說:這些孩子我一個都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養大了,管不了,就隨她去吧。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有人懷孕,有人離開人世,有人遇到了真愛,有人被人拋棄…

這天,連老朱自己,也冒天下之大不韙,向女兒們公布了一件令所有人震驚的事情…

這部《飲食男女》,是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它演繹了家庭關係如肥皂泡般破滅,又如殘月般再度團圓…

電影用了大量畫面,去表現老朱做飯,一道松鼠魚:殺魚、片魚、拍粉、炸魚…

鴨胗去膜,紅辣椒去頭尾取中段,過油肉去皮切片,白蘿蔔先切片後成絲,一邊擀著皮做著蟹粉小籠包,老爺子的刀法嫻熟,技巧老道,輕巧自如…

我們中國人,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父母很少會對孩子說「愛」之類肉麻的話,我們的父母繃著個家長面子,卻默默的把他的愛意放進一盤餃子裡、一碟扣肉裡,一條紅燒魚裡…

我經常跟別人說:中國人的胃連接著他的心,中國人的餐桌連接著他的家人。

在電影《飲食男女》裡,對於父親來說,這頓晚飯維繫著這個家庭,但對於三個女兒來說,這頓晚飯卻成了例行公事。

看似和諧的晚飯,卻是四個人各懷心事。

桌上的美食,也和父親的味覺一樣變得索然無味。

家的形式雖然還在,但家的感覺早已蕩然無存,女兒早已飄散的心,讓父親的堅守顯得蒼白而無力。

老朱說:人心粗了,吃再精也沒有用。

李安導演說:我一直都對人間的聚散很有興趣,片中的食物和飯桌只是個比喻,象徵了家庭的解構。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但解構的目的,是為了再結構。

比如,餐桌成為了矛盾匯集的地方:父親一次次的欲言又止、女兒們在飯桌前,心虛又倉促地,宣布人生的決策;

比如,寧願為孩子炮製出滿漢全席的父親,卻不肯服一句軟…

受夠了古板的、沉默的父愛,女兒們紛紛選擇,在沉默中逃離;

比如,片中的每個角色,都在某程度上壓抑著自我的欲望:食慾、性慾、愛欲、物慾…

滿懷心事的父親、心不在焉的女兒、油腔滑調的男人、尖酸刻薄的伯母…

每個飲食男女,在推杯換盞之間,在眼神交錯之中,一邊掩飾、一邊互換著自己的秘密。

儘管在國外生活多年,但從小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李安,用細膩又犀利的鏡頭,拍出了只有中國人能領會的,東方家事。

在李安的電影中,每一個沉默的瞬間、每一個惆悵的眼神、皺起的眉頭,都是有聲的共鳴,傳達給每個,受著中國文化教育長大的人。

借著電影,傳達著低徊、含蓄卻共通的情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的華語電影中,比比皆是。

1982年,觀眾受夠了老套的愛情文藝片、流於教條的軍教片,再或是假社會寫實片,臺產電影票房逐漸陷入谷底,業界幾陷半休業狀態。

幾位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年輕人:楊德昌、張毅、陶德辰拍了一部文藝片:《光陰的故事》

片子用四段式小故事的方式,講述了普通人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人的迷茫和惆悵、喜樂與困境。

影片深受歡迎。從那以後,臺灣地區電影開始出現早期的「小清新」創作。

在《光陰的故事》中,楊德昌執導的《指望》,把一個少女從青春期的無知、懵懂到豁然,描繪得絲絲入扣、朦朧曼妙…

《光陰的故事》劇照

1986年,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出現在大銀幕。

少年的敏感與木然,少女的羞澀與沉默…

對未來的迷惘,對當下的躊躇,對故人的依戀和不甘…

從潮溼的小城鎮故鄉,到繁華的大都會…

那點詩意又複雜的鄉土氣息、同樣隱忍內斂的情緒,夾雜著喧鬧的鄉音,溜出歷史的門鎖,借著海峽的風,吹到兩岸的光影中,閃現出時代的影影綽綽…

《戀戀風塵》劇照

而在內地導演作品中,依舊令人慨嘆:賈樟柯的《站臺》,王小帥的《地久天長》,陳凱歌的《孩子王》,張大磊的《八月》…

家、故鄉、城市、愛人、回憶、鄉親父老、欲說還休…海峽兩岸,用最本真的回憶,堆砌出一個個,永恆的主題。

海報(從左往右依次順序):

《站臺》、《地久天長》、《孩子王》、《八月》

烏鴉從未想到,能有幸在銀幕上看到,80年代的經典影片。

上周,受IM兩岸青年影展組委會海峽衛視的邀請,烏鴉和小夥伴前往福建平潭島,參加了這次活動。

從10月23日至10月25日,大會安排了兩個主要展映:

1. 參賽青年的短片放映

2. 「風從海上來」單元,也就是八九十年代,幾部極具代表性的電影

包括:王童的《稻草人》

侯孝賢的《戀戀風塵》

李安的《飲食男女》

楊德昌的《光陰的故事》

在數字修復的幫助下,我們得以看到,幾部經典作品的超清還原…

烏鴉特別想說的,是這次的青年短片展映。

這次的展映作品,囊括了兩岸青年電影創作者的作品。

一共五十部短片,主題多元,除了基調清新的文藝向、設計巧妙、製作成熟的商業類型片、還有反映現實問題的故事片…

說實話,在看短片之前,烏鴉並沒有太高期待;

但看過後,烏鴉真心認為,這次的作品展映,值得擁有姓名。

比如,講述童年回憶的《紅暑》,呈現了自身的一段童年經歷,真實再現8090後的獨特回憶;

《紅暑》劇照

比如,立意精巧的《捉刀人》,出其不意地帶出了一個,略帶獵奇的社會問題:替考。

短片的製作十分成熟,在現場,導演坦言:我對拍商業片很有興趣,這也是考驗我能力的方面。

《捉刀人》劇照

中國臺灣的參賽短片,也同樣優秀:

講述臺灣老兵對大陸思念的《時光膠囊》,鄉愁和哀傷在20分鐘裡,溢出屏幕;

《美人痣》中,關於真話的探討,短小精悍,說盡大實話…

儘管有些作品,仍然帶有明顯的缺憾,但我能從他們的鏡頭中,看到年輕創作者的真誠與純粹。

《時光膠囊》劇照

最令烏鴉感動的,是這次青年影展的投入。

這次,大會一共投入了348萬人民幣,作為影展獎金。

九個獎項(其中有獎項分一二三等獎),全部短片的評分,由導演王小帥、徐小明等電影專業人士評定…最少8萬元,最高30萬元。

在頒獎禮現場,烏鴉看到了有青年導演,在領獎臺上激動大喊:我的小夥伴們,你們看到了嗎?這是獎盃,這是獎金,我們以後有錢拍片了!

有人說:這些年,我靠拍各種片子養活自己…總有人覺得不穩定,讓我去找份工作…但他們不知道,在拍電影中得到的幸福和滿足,讓我甘願再活一次;

有人因為疫情無法從臺灣趕來:我剛剛逛商場逛到一半,評委會打電話告訴我得獎了!我糙開心的!激動得鞋都飛了!謝謝評委們,讓我對自己的懷疑,煙消雲散!

獲得最佳影片的《帶媽媽出去玩》的中國臺灣導演,是58歲的隋淑芬。

雖然年紀不輕,但是對於拍電影,她仍舊是個新人。

她的獲獎詞,讓我尤為感觸:我的前半生,都在報館工作,下班就忙小孩忙家裡,我從未想過我的後半生,可以與電影為伴…謝謝評委們,你們讓我知道,我躺在抽屜裡的三個劇本,都不會是廢紙…

我們知道,大導演李安曾經為生活,差點放棄電影…

幸而在今天,我們能夠意識到,保護創作的根本,也真的有人在關注和扶持創作的現實困境…

讓每個創作者,能撥出精力煩創作,而不是煩預算…實在令人欣慰。

還有一些值得讚賞的活動細節:

即使只預先安排了一位得獎者發言,但主持人仍然破例,讓三位得獎者都能發言;

累慘了的志願者,影展也沒有讓他們默默無聞,而是把他們介紹給大家,告訴來賓:是這些年輕人,勤勤懇懇地付出,功不可沒。

還有,在為主席王小帥創作的「拍攝過的電影VCR」中,《日照重慶》《十七歲的單車》《地久天長》的閃回,勾起無數人的回憶…

我分明能看到,王小帥導演眼中有淚光:感謝剪輯師,讓我回過頭想起,我這些年,確實是拍了一些電影,做了一些事…

楊德昌說過:電影發明了以後,人類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

是啊,無論是追求極致的電影創作者、在電影院裡目睹光影明滅的我們…

都曾陷入低谷,都曾想過放棄…

我們坐在影院裡,用短暫的兩個多小時,度過戲中人漫長、豐富的一生…

我們用眼淚和歡笑,熨帖著電影中的喜怒哀樂、顛沛流離、悲歡離合…

但總有那麼一刻,電影給過我們的記憶和救贖,讓我們對生活,對人生,多了一份信任、勇氣和希望。

在操蛋的2020,電影業舉步維艱。希望在這一年,你可以進一次電影院;

也希望電影結束,頂燈能照耀到的,是每一個滿足而感動的臉。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你喜歡《我的英雄學院》這部神作?優秀人設只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優秀的作品很多,但真正能讓一個不愛看動漫的人,開始去了解動畫的,卻並不是很多。而今天我想為大家分享的動畫《我的英雄學院》便是所謂打破次元壁的神作,其人氣完全不亞於我們吹爆的「巨人」。這部動畫講述的是無個性卻胸懷英雄夢的少年綠谷出久,在得到歐叔的幫助下,一步步成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故事。乍一看是熟悉的Jump王牌套路,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然而,事實上,這部作品的優點,甚至把這王牌套路化為了自己的優勢。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讓你喜歡《我的英雄學院》這部神作的呢?下面就來說說我個人的理解吧。
  • 我心目中的FLASH神作,你當年玩過嗎?……應該是玩過的吧
    想當年我小小的我,戴著大大的眼睛,躲在陰暗的房間裡研究發掘各種優質小遊戲。(就比如XX女僕、XX笨蛋、XX尤娜)咳咳!好了我們廢話不多說,直接上遊戲。戰爭進化史小時候去朋友家友人A:「走啊,我房裡有些好康的。」我:「好康?是新遊戲哦?」
  • 良心推薦幾部堪稱「神作」的少兒不宜的冷門動畫電影
    今天無二君推薦幾部冷門的動畫電影,絕對佳作,有的堪稱「神作」!這幾部電影有些晦澀,少兒很難看懂,建議十五歲以人士觀看。1.《短暫和平》2013年豆瓣7.9分,有五個導演聯合執導,晃司、 森田修平、大友克洋、安藤裕章 、角木肇,有四個短篇動畫組成,分別是 《九十九》《火要鎮》《GAMBO》和《別了武器》。
  • 能看懂這部電影的,智商都是200+
    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本期《片片懸疑社》,帶來的是一塊極其難啃的硬骨頭——《恐怖遊輪》。相信我,你一定要看完原片,再回來看我的解說。不然你一定會懵,說實話,在解讀這部電影時,片片一開始都是混亂的。可能我智商還沒到200+,你想挑戰一下嗎?
  • 吹爆這部美劇,豆瓣9.5,曾因奇葩原因被砍
    別看它是一部動畫劇集,但在不少DC粉絲眼中這部美劇無論從製作精度上還是劇本打磨上都是不亞於真人劇集的神作。眾所周知,漫威看電影,DC看動畫。如果提起DC的美劇劇集你想到的是CW電視臺的「綠箭俠宇宙」的話,那麼我可以告訴你,我們今天說的是《少年正義聯盟》,可不是那個小孩子過家家一般的真人劇集。
  • 十大穿越小說神作大盤點
    隨著穿越小說越來越多出現在大家視線裡,不少神作誕生啦。筆者認為,所有的架空背後都有值得被閱讀的靈魂,穿越是一種情懷,有的真可謂神來之筆,看似滿紙荒唐,實則言有所衷,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十大穿越神作。1.
  • 神作後續無力,這部被萬人唾罵,直接畫不下去,原因都和作者有關
    其實我們說實話也不是不好,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結局,完全就是一種為了結束而結束的感覺。神作後續無力,這部被萬人唾罵,直接畫不下去,原因都和作者有關岸本其實未嘗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也許會不如人意,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這個結局。從現實角度來說,其實觀眾們看過的爛尾真的不能算是少,但是最終對於這些觀眾而言,整部作品的好壞還是取決於這些作品呈現的效果上。
  • 盤點那些被譽為神作的長篇動漫!來看看你喜歡的上榜沒(第二期)
    看完03版不過癮 我就連著看了09版的 09版的結局要比03好上太多了 可以說是happyend 具體結局是什麼我就不再這裡透露了 沒看的漫迷們還是自己去看比較有意思NO.7 驅魔少年《D.Gray-man》是日本漫畫家星野桂創作的一部長篇少年漫畫作品,自2004年開始在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連載,目前仍在集英社月刊《JUMP SQ》連載中。
  • 苗僑偉戚美珍夫婦當年就是因為這部劇看對眼的……
    有人說,香港TVB的演員其實很少,來來去去就那幾個,今天看到他這部劇演這個角色,轉頭又在別的劇裡看到他飾演另一個角色。可不就是這樣麼?!當年20歲戚美珍在這部劇裡扮相甜美,淡妝濃抹總相宜,大波浪卷、明眸皓齒、美豔動人。
  • 你見過這部神作中幾件帝具? - 欽天說動漫
    說起這部動漫,雖然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但是絕對是當時的神作,尤其然我著迷的就是那些帝具了。看過這部動漫的都知道,故事的背景介紹大約一千年前,開國皇帝為了維持長久的統治,以帝國的巨大財力和權力,召集世界各地的最高級工匠們,使用傳說中超級危險的物種作為素材,加上奧哈裡鋼之類的稀有金屬和大量早已失傳的秘術,開發出了四十八件無法複製的武器,並稱之為「帝具」。
  • 這部小說的結局太燒腦了,真正看懂的,沒有幾個人……
    這部小說的結局太燒腦了,真正看懂的,沒有幾個人……(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玄幻、仙俠小說,和懸疑、領域小說不同,它的側重點是修真,變強,搶奪資源,登臨巔峰,而並不是靠著劇情的轉折與燒腦取勝的,畢竟小說的類型不同,就像言情小說側重於寫愛情一樣!
  • 盤點火影裡那些「不正常」的人,鬼鮫上榜,大蛇丸可能不是人
    這部動漫在忍者題材動漫裡絕對是裡程碑,及時現在火影已經完結,它的人氣依我不減,畢竟同題材的動漫想要超越火影絕對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火影忍者裡講的當然是忍者們的故事,不過在出場的忍者中,有一些很奇特的人,因為你很難界定他們到底是不是人……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火影裡那些「不正常」的人,鬼鮫上榜,大蛇丸可能不是人。
  • 香港這部105分鐘限制級神作刺痛多少父母的心!
    而這部兩年前拍攝的香港幼升小紀錄片《沒有起跑線》更是能用瘋狂來形容。贏在子宮裡?贏在射精前?這不是什麼電視劇裡的金句,就是這部紀錄片裡記錄的赤裸裸的現實。1如果對幼升小還不是很了解,那龍媽先放一段黃聖依兒子安迪的幼兒園面試視頻,大家可以感受下。
  • 央視版刪減17分鐘,從爛片到神作,徐克這部愛情片,被埋沒了16年
    央視版刪減17分鐘,從爛片到神作,徐克這部愛情片,被埋沒了16年:《青蛇》丨Green Snake《青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是徐克導演生涯裡最「妖」的作品。說實話,當年我是真的看不懂,小青抱著蛇尾巴玩耍的場景,以為是在等待法海上鉤。時隔多年,重新再看這場戲,發現尾巴的顏色並不是青色,而是黑色。後來,法海身邊冒出的「真氣」,青蛇見此嬌羞地依偎到他的懷裡。很顯然,那條尾巴不屬於青蛇,而是法海的。坦白講 ,這場戲拍得很隱晦,但又會讓人面紅耳赤。
  • 盤點:這20部動漫好看到封神,但是由於虐心沒人敢看第二遍
    那麼今天阿宅菌要和大家探討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我們來點評一下那些既然被封為神作的優秀動漫為何卻沒人願意去看第二遍吧!治癒系1.Charlotte儘管這部動畫在網絡上的評價不是很好,但拋開製作組玩脫不說,這部動畫的後半段劇情其實非常的高能,可看性非常強。
  • 沉香灰燼的神作《良陳美錦》好評如潮,而另幾本書更加百看不厭
    沉香灰燼的神作《良陳美錦》好評如潮,而另幾本書更加百看不厭隨著網文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小說層出不窮,各位書友在挑選小說的時候可能會有點眼花繚亂,畢竟精彩的小說可遇不可求,而第一印象就只能根據書名來判斷,這部小說能不能勾起自己閱讀的欲望。
  • 恕我直言,2019年1月新番很硬核,卻依舊被2018年1月這3部番碾壓
    大家好,我是小小窩目前一月部分新番已經播出了3集,可以看出來是硬核番扎堆,可謂你爭我奪,霸權之戰十分激烈。但是其實對比一下2018年一月的新番,恕我直言,今年的新番還是輸了一大截。不過其中多羅羅這部作品比較深刻,雖然我個人吹爆,遺憾的是評分高,人氣卻不高。相對而言《輝夜姬的告白》《天使降臨到我身邊》綜合實力更強。只能說廢萌當道,宅腐橫行的趨勢之下越來越多萌番關注度更高。就連《約定的夢幻島》都沒有掀起討論熱潮,反而是十月的半年番《關於我轉生成史萊姆這件事》一直遙遙領先其他新番,導致一月番居然沒有一部能超過萌王的人氣。
  • 劉憲華沒去《嚮往的生活》,參演這部講狗的片子讓我哭成狗!
    還記得當年看《一條狗的使命》時流下的淚水,今年《一條狗的使命2》淚點升級回歸。不少觀眾跟小8一樣,電影看完了眼淚還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愛的貝利還是2年前賺人眼淚的貝利。先說下觀影的想法,做一個小小的安利。(本文輕微劇透,不影響觀影體驗)(插視頻)2017年,一個叫「貝利」的狗火了。
  • 這部電影,沒讓我明白什麼東西,看完君名,他們的手仿佛握的更緊
    大家說神作的電影我也一定要跟著叫好嗎?沒錯,在亂七八糟的胡扯了一大堆之後,終於扯到了主題:那個被刷遍朋友圈空間配著星空和兩個彷徨在藍天下的少年少女的1080p高清圖;那個大陸首映票房7000萬次日票房上億的電影院狂歡;那個似乎感動了所有人IMBD評分8.9爛番茄新鮮度97%的日本年度票房冠軍;那個讓新海誠一戰封神一朝成名所有人奔走相告「下一個宮崎駿!」
  • 連載50萬字榮登推薦榜,網友:看懂此書即可升仙
    而很少有書敢稱自己為「神書」的,因為中華文化骨子裡的內斂傳統,大部分書迷吹得都比較委婉,像「雪中之後,再無江湖」已經屬於吹得極其過分的了,而今天介紹的這本「神書」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異天途》這本小說就是「起點第一神書」了,這本書並不是神級的好看,而是神級的奇葩(垃圾)。這本書的作者是許無徒,掛著休閒類網絡小說的名頭在起點中文網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