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和面相的關係可以表述為人生和心靈的關係,通俗地說,相由心生,心靈既時時決定身體面容,也時時決定了立身處世。正是在心靈同時作為最根本的因素這個基礎上,面相和人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不過面相的觀點常常被認為是迷信,這是由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唯物理論認為人的身體和面容是自然生理的,而人生歷程是屬於主觀作為的內容,兩者之間是界限分明的;二是即使認為經由心靈這個基礎和橋梁,面相和人生之間是關係密切的,但是二者之間還是缺乏可理解的清晰的邏輯關係。
身體的心靈本質,需要從一念無明、三細六粗、四大形成、有情眾生的相續過程和十二因緣等佛教教義進行深細了解。對相關內容的了解會讓我們打破心和物的二元分割,知曉心能轉境的道理,並在生活中逐步發現和體會心靈對生活現實的重大作用。在觀照微密的前提下,我們會越來越發現一個更加重要的事實:心靈具有二重性,其一是可為我們明確感知的意識;其二是影影綽綽、諱莫如深甚至渺茫模糊的潛意識。正是潛意識引起了人生巨大的謎團:包括人類以前、原始人類、文明時代的整個歷史,包括群體時代和個體時代,一切過去的歷程通過遺傳、積澱不僅形塑了作為生物的現代人,而且從心靈的深處無時不刻地作用於每一個現代人的生活。
宗教對心和物的深刻洞察、對因和果的越過一生的貫通、心理學對潛意識的發現,都為理解面相和人生的關係提供了廣闊的知識背景。而宗教的心識變現、心理學的潛意識投射就會讓我們更加具體地認識自然界、有情生命、他人和我之間的深刻的、密切的關係。從一念無明、三細、六粗、四大、十二類有情,到群體、個體,再到原始人、文明人,心理的歷史沉澱不僅建構了每個人,也建構了每個人的境遇,成為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
闡述面相和人生的關係並不是承認宿命論。既有的心靈一方面有決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被決定的作用。從哲學、心理學、宗教、理論物理學的一些立場來看,過去、現在、未來這些不同的時間過程其實也是同時的。所以,人在當下的起心動念,不僅對現在和未來有明顯的作用,而且對過去也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這就打破了那種認為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可改變的認識窠臼。宗教上的懺悔、回向、發願、念力、超度、功德等等都有這方面的作用發揮。同時需要強調,一個人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過去,而且可以改變他人的過去,這是打破他人和我的界限的大乘菩薩道的事情。甚至從某個角度講,對於聖人來說,過去的一切都還未曾發生。
面相和人生之間有深刻具體的聯繫,二者既然同繫於心靈,那麼心靈的改變,就在同時改變面相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