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已距地球1672萬公裡,太陽及八大行星引力是考驗

2021-01-10 澎湃新聞

「天問一號」過得還好嗎?

第22屆中國國際工博會1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有一樣展品引起了很多觀眾的興趣,它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出的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模型。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商業中型液體火箭,15日首次亮相工博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截至9月15日0時,「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地火旅途已經持續了54天,距離地球約1672萬公裡,目前各分系統工作狀態良好。54天飛離地球1672萬公裡,狀態良好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成功發射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又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承擔了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今天開幕的工博會上展出的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模型。記者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截至9月15日0時,探測器的地火旅途已經持續了54天。在經歷了發射、地月合影、第一次軌道修正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以每天約40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目前距離地球約1672萬公裡,各分系統工作狀態良好。54天,1672萬公裡,約是地月38萬公裡直線距離的44倍,如何在遙遠深空照顧好自己,確保前進方向正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火星環繞器團隊要解決的難題可不是一點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火星環繞器副總設計師朱新波告訴記者,本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地火轉移階段中,火星環繞器會受到太陽及太陽系八大行星引力的共同作用。尤其是以木星星系、土星等為代表的天體對環繞器帶來的幹擾力,會在7個月的地火轉移過程中對環繞器的飛行軌跡、速度產生並積累巨大影響。

與此同時,火星環繞器飛行速度較大,並且長時間內處於無動力飛行。在日心空間系約30km/s的速度使得環繞器即使方向出現極微小的偏轉,也會在7個月的時間內會積累巨大的偏差,因此需要依靠軌道修正與深空機動對軌道進行修正。8月2日7時0分,火星環繞器進行了第一次軌道修正,對飛行方向及飛行速度等多個變量進行了修正。

通信時延長、一手數據少、環境惡劣也是巨大的挑戰。

截至15日0時,器地時延已達55.7秒,約是地月延時的1.27秒的44倍。作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面對的卻是無數的未知。如何在缺乏一手火星探測數據的前提下做足準備?如何在受限於目前對火星空間環境(引力場、磁場、大氣、地形地貌等)認識的基礎上考慮周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火星環繞器團隊在方案裕度設計、試驗測試覆蓋性上下足了功夫。

商業中型液體運載火箭「上海造」

同樣令人矚目的一件重量級展品,就是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商業中型液體火箭,這次是首次亮相工博會。

該商業中型液體火箭全長約59米,起飛推力約500噸,起飛重量約430噸。一二級均採用無毒無汙染液氧煤油推進劑,整流罩可適應3.35米-5米不同直徑範圍。

該運載火箭是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研製的基礎上,充分繼承成熟技術,採用模塊化、組合化、系列化設計,通過不同數量的通用助推器捆綁組合,形成適應商業發射不同細分市場的火箭系列,可實現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載荷需求的任務覆蓋。

該款上海新研商業中型液體火箭,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近地軌道單星或多星組網發射任務,火箭運載效率國內領先。火箭還採用了總體載荷按概率設計,鋁鋰合金貯箱和複合材料主承力結構,與液氧相容冷氦增壓,泵後擺發動機及輕質伺服機構等十餘項國內首次應用的先進技術,實現結構減重、效能提升及設計優化。

此外,該火箭還設置了「智能」健康診斷系統,並首次在國內火箭上應用牽制釋放和主動段自主在線規劃系統,讓發射任務變得更加安全可靠。

火箭點火起飛前,牽制釋放系統先將其系留在發射臺上,由健康診斷系統實時監測、診斷火箭及發動機工作狀態,一旦發射工作出現檢測異常,將自動執行緊急關機,從而保障衛星、火箭和發射場的安全。

火箭起飛後,健康診斷系統仍能監測採集的實時飛行信息,如發現故障後可進行隔離或緊急關機。同時,在線規劃系統則快速生成並裝訂新的飛行軌道,確保任務的成功率,降低發射風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商業中型火箭產保經理趙志傑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該火箭計劃「十四五」期間擇機首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已飛行3億公裡,想它了嗎?不得不知道的3個基本問題!
    大家好,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出發4個月了, 據了解已飛行3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抵達火星,挺想它的,下面來全面解讀一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是因為他近,火星在離地球近的時候只有5000多萬公裡遠,有人就要問了,金星和水星離地球不是更近嗎?並且金星跟水星比地球更加靠近太陽,從發射難度來說,可以利用太陽的引力直接把飛行器給它拽進去,為啥不去探測金星跟水星呢?
  • 飛行突破4億公裡!「天問」即將迎關鍵時間點,駐紮火星過大年
    天問一號在入軌後的第三天,飛離地球大約是一百萬公裡,屬於脫離地球引力場的範圍。 2020年7月28日,「天問」傳首張合影 7月28日,「天問」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成功獲取了地球和月亮的獨家合影。在這張珍貴的合影中,地球與月球咫尺相望,如同新月形狀。
  • 太陽質量如此之大,為什麼沒有通過引力作用吞噬八大行星
    太陽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巨大的質量決定了太陽無可匹敵的引力場,因此以太陽為核心的太陽系逐漸的形成,並且太陽系內的各一個天體都必須圍繞太陽進行公轉,比如就以地球為例,即便地球距離太陽1.5億公裡之外,地球依舊以29.78KM/S的速度圍繞太陽公轉。或許有人會問,地球為什麼能一直保持在自己的軌道,而不是直接飛向太陽?
  • 下一站火星:恐怖7分鐘,天問一號400000000公裡闖關之旅
    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這樣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至此開啟長達400000000公裡的旅途。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再有一個月就要從火星發回答案了!
    &nbsp&nbsp&nbsp&nbsp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破4億公裡,預計下月進入環火軌道
    「天問一號」著陸平臺(右)和火星車(左)效果圖。(視覺中國)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4日發表了題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4億多公裡,預計將於2月進入環火軌道》的報導稱,中國國家航天局1月3日表示,自2020年7月發射以來,該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目前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它在前往火星的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軌道機動,飛行裡程已突破4億公裡。
  • 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 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經過數月的太空長途旅行後,2021年2月左右,三批「地球來客」將密集拜訪火星這個神秘的紅色星球,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科學考察任務。  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 已飛4億公裡,天問一號預計在2月10日前後到火星
    據2021年1月6日的報導,截止至2021年1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已經突破4億公裡,與地球的距離達到1.3億公裡,與火星的距離僅剩830萬公裡左右。按照目前的飛行情況,天問一號預計在2021年2月10日左右就會到達火星附近,然後會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繞火星飛行的軌道,正式成為一顆環繞火星飛行的火星探測器,隨後天問一號還會擇機實施軟著陸,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當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時,它的飛行裡程預計達到4.7億公裡,與地球的距離也會達到1.9億公裡。從時間來看,其實就是30多天後的事情,在春節前後就到達火星,非常值得期待。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推動我國探火大跨越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即將拉開大幕。經過多年的準備,「天問一號」已抵達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靜候發射窗口的來臨。雖然「天問一號」只是我國頭一次進行行星探測任務,但此次任務目標可不小,「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假使任務成功,那麼這將成為全球首次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那麼,「天問一號」為了實現這一壯舉準備了哪些設備?「天問一號」又將如何逐一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天問一號」飛行超4億公裡,下個月「急剎車」
    自從去年7月份,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至今,目前它的一切狀態良好,飛行裡程已經突破了4億公裡,已經飛離地球1.3億公裡之外的地方,即將於下個月10號左右,接近火星。目前來看最關鍵的一步是:2月10日左右,當「天問一號」臨近火星的時候,它需要讓自己「急剎車」來減速,從而讓自己被火星引力捕獲,成為火星的一顆衛星,成功實現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環繞火星。研究者表示,雖然看起來不過是「天問一號」火星任務中的一個環節,但是卻至關重要,因為機會只有一次,如果「天問一號」失敗了,那麼,也就意味著此後的火星探測任務,都沒有辦法如期進行和開展。
  • 太陽引力那麼大,為何八大行星沒撞過去?牛頓早已給出答案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之後,便有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說法,這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著太陽公轉,構成了太陽系的主體。八大行星之所以都要圍繞太陽公轉,是因為太陽具有非常強大的引力。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隨著火星探測序幕拉開,「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發射窗口開啟跨越億萬千米的星球「探險」由於火星距離地球遙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其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而今年7月到8月正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窗口期。
  • 要飛4.7億公裡:天問一號2月10日左右被火星捕獲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團的消息稱,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今年2月10日左右,在臨近火星後實施近火制動,也就是俗稱的「剎車」減速。之後,天問一號將被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成為火星的一顆人造衛星,為著陸火星作準備。
  • 港媒:「天問」飛行裡程破4億公裡 預計下月進入環火軌道
    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4日發表了題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4億多公裡,預計將於2月進入環火軌道》的報導稱,中國國家航天局1月3日表示,自2020年7月發射以來,該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目前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
  • 飛行4億km,「天問一號「有啥黑科技?比美國「毅力號「還牛?
    「天問一號」發生升空瞬間截止2020年1月3日,在經過163天的飛行後,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飛行約4億公裡,距離地球達到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即將於2021年2月中旬抵達火星軌道。
  • 在八大行星上看太陽,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讓去往八大行星的DUDU來告訴你答案吧!今天DUDU就要朝太陽系的各個行星進發啦!一場探索之旅蓄勢待發,去探訪廣袤的太陽系,在太空中尋找未知的美好。此次出行,DUDU需要提前接受嚴格的培訓!【百度 × 中國行星探測】聯名盲盒限量上線 去往水星的DUDU離太陽最近,但這裡溫差很大白天最高427攝氏度晚上氣溫可以低至-173攝氏度「距離讓太陽巨大無比,有巨物恐懼症的同學不要輕易嘗試(?)」
  •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超4億公裡!中外火星三兄弟預計2月10號前後...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圖/國家航天局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 飛向火星,飛向未來,這趟5500萬公裡的旅程很「科幻」
    火星,這個直徑為地球一半、月球兩倍的類地行星,寄託著人類千百年的「科學幻想」。在各類影視作品中,為觀眾所熟悉和嚮往。這一次,中國人向著這顆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球進發,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幻之旅」。1火星為什麼這麼「火」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除了金星以外,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 太陽系非常的空曠,遠超你的想像,地球和月球之間能放下八大行星
    地球所在的星系叫做太陽系。太陽系指的是所有在太陽引力的束縛下圍繞其運轉的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共同組成的天體系統。太陽系是什麼樣子的呢?早在1513年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
  • 天文學家發現鑽石行星 距地球4000光年
    【科技訊】11月25日消息,據媒體報導,英國的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在銀河系裡發現一顆由曾經的龐大恆星轉變而成的體積較小的行星,這顆行星完全由鑽石構成。天文學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恆星——脈衝星後,在銀河裡找到一顆鑽石行星        這個國際性科研組最初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恆星,即脈衝星,他們利用柴郡天文臺的一個望遠鏡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