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樂途侶行,一起分享自駕路上的美景與人文歷史。
羑裡城,位於河南安陽市湯陰縣城北近郊,是3000年多前殷商紂王關押周文王姬昌7年的地方,也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此處也是 「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歷史典故發祥地,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周易愛好者慕名而至,這裡也成為了傳說中問卜算卦最靈驗的地方。
據《史記》記載,商代末期,國君紂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這引起了殷紂王的疑慮,就莫須有的把周文王囚禁在羑裡這個地方,整整囚禁了七年。姬昌在羑裡被囚的漫長歲月裡,忍辱負重,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16卦、384爻,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後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後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裡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具體始建年代已失,元、明、清時期均有重修。
現在的文王廟建在羑裡城遺址之上,景區分前、後兩個部分。前景區有周文王演易處、大殿、洗心亭、玩佔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臺等;後景區有伏羲祠、羑裡井、吐兒冢。景區大門是四根紅柱三門式牌坊結構,正中有太極陰陽圖鑲嵌,放眼望去,頓覺氣勢巍峨。矗立在一個圓形九級臺基之上的周文王塑像,左手臂託周易竹簡,目光深邃,凝視遠方,從容淡定。
中軸線上,走過」演易坊「的石質三聯牌坊後,拾階而上,就是周文王演易處了,大殿正中為文王鍛銅塑像,相貌魁奇,神態肅穆;四周壁畫有姜太公釣魚、文王傳說等。大殿旁還有龜馱石碑一處,碑文為」周文王羑裡城「,為大明成化年間立。院內西側便是演易臺,相傳這裡是西伯姬昌被囚完成曠世之作《周易》之所。
」御碑亭「中所立石碑是清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途徑羑裡時所做的詩碑。詩文對周文王拘羑裡著《周易》和其做人的高尚品德,予以高度評價。
羑裡井,相傳是周文王被拘時的汲水之井,井水清冽而甘甜,因為廟宇荒蕪而乾枯,重修羑裡城後,古井又重湧甘露,真是奇蹟。
吐兒冢,相傳商紂王怕周文王造反,故而試驗他是不是傳說的那麼強大,便將其長子殺了,肉包成包子,給文王吃,周文王已經算出,但怕暴露,只能忍著悲痛,強食子肉,待無人時又吐出來,形成土堆叫「吐兒冢」,後人諧音成「兔兒冢」,故當地人不吃兔子,以為悼念。
整個景區面積不是很大,但這裡是《周易》發祥地,《周易》當然不是一本佔卜解卦的書籍,它是周文王以佔筮的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記載了先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樸素辯證法觀點的一本古人哲學書籍。
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說:「不讀易可為將相。」說白了,就是不學《易經》的話,就不能當將相; 藥王孫思邈稱 「不知《周易》便不足以言知醫」,易學闡述的陰陽變化之理,中醫研究人體陰陽消長的機制,兩者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有共通之處;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稱:「《周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在其自傳中,黑格爾還承認他創造的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得自《周易》的啟發。
可見《周易》不只是五經之首,還是後世各種學術的理論源頭,如中國的人文、術數、哲學等都可以說是深受《周易》的影響。
筆者認為,《周易》不但在人文、術數、哲學等方面,指導各種學術;甚至能夠根據天文地理制定曆法,指導農耕。這樣在多方面都能答疑解惑的一本書,理所當然被老百姓傳為未卜先知的玄學了,而《周易》的發祥地羑裡也就是問卜算卦最靈驗的地方了。
喜歡山水自駕,喜歡歷史文化,歡迎關注樂途侶行,一起分享美景美食與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