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0|邵志敏教授:2020年早期乳腺癌治療進展回顧

2021-01-09 騰訊網

一個年度的盤點,也是下一個年度的起點

酸甜交錯的2020離我們遠去

充滿期盼的2021向我們走來

【醫悅匯】保持傳統

誠邀腫瘤領域大咖

推出新年特輯【年度盤點】

總結盤點2020年度腫瘤學科進展

以字為媒,以言為鏡

匯集和解讀屬於腫瘤學者的2020

第3期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邵志敏教授

2020年早期乳腺癌治療進展

特邀專家

盤點2020年早期乳腺癌治療進展

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在全球範圍內帶來了嚴重破壞,已造成超過8千多萬人感染,170萬人死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顯著的經濟破壞,醫學研究從未如此廣泛地受到幹擾。2020年ASCO、ESMO及SABCS等乳腺癌領域重大線下會議均被取消改為線上學術會議,欣喜的是本年度仍有眾多重磅研究對外公布研究結果。筆者就2020年早期乳腺癌領域的治療進展進行盤點,與同行一起分享。

1

COVID-19與乳腺癌診療

COVID-19大流行期間對於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調研中,新輔助內分泌治療成為了腫瘤醫生優選的治療方式。從醫生的給予方案以及患者的接受度來講,內分泌治療延長到兩個月、三個月以及更長時間,是大家更多接受的方案。另外一項調研發現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大型綜合醫療保健系統能夠為有症狀疾病的患者提供及時的乳腺癌護理,並強調了篩查在乳腺癌早期檢測中的重要性。

2

乳腺外科手術治療進展

腋窩淋巴結的處理目前仍然再探討降階梯處理的可能,RISAS研究在初始腋窩陽性患者新輔助化療前放置碘125粒子,新輔助化療後採用靶向腋淋巴結切檢(TAD)技術進行腋窩評估並進行腋窩清掃術,以驗證其準確性。RISAS試驗的FNR為3.47%,其95% CI上限超過了預設與腋窩清掃術對比的非劣效性邊界。儘管未達到預期結果,RISAS試驗仍顯示出經過一段學習曲線、熟練掌握TAD技術依然是初始腋窩陽性、NAC後腋窩降期患者合適的腋窩分期技術。中國學者的一項SOAPET研究探索新的檢測手段(譬如LymphPET)篩選出來淋巴結陰性的患者。入組的189例浸潤性乳腺癌中,臨床體檢的陰性預測值為78%,超聲的陰性預測值為86.3%,而LymphPET(SUV 0.27作為界值)的陰性預測值為87.5%。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將LymphPET結合當前常規的臨床腋窩評估方式(體檢+超聲),對於體檢陰性超聲陰性的患者,其腋窩陰性預測值可以高達91%,該研究第二階段正在按計劃開展中。

3

HR+/HER2-乳腺癌研究進展

ALTERNATE研究發現,在絕經後ER+/HER2-的乳腺癌患者進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中,使用氟維司群或氟維司群+阿那曲唑與單用阿那曲唑相比,未顯著提升其內分泌治療的敏感率。FELINE研究則發現,在絕經後ER+/HER2-乳腺癌患者中,再來曲唑基礎上聯合ribociclib強化新輔助內分泌治療,並沒有增加PEPI為0分患者的比例,提高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療效的用藥方案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對於淋巴結陽性的HR+/HER2-乳腺癌患者,能否豁免輔助化療,今年的兩項臨床研究進行探討。MINDACT研究披露了其中臨床高風險/基因組低風險人群八年隨訪數據。對於≤50歲的患者,化療與未化療患者相比的DMFS率增加了5%的絕對獲益,提示對於年紀較輕的患者僅通過70基因決定的治療決策還是需要慎重;但對於>50歲患者,化療與未化療相比DMFS率的絕對獲益僅增加了0.2%(淋巴結陽性和陰性亞組結論類似)。RxPONDER研究發現對於淋巴結1-3枚陽性,RS評分0-25之間與化療無交互作用,不能預測iDFS的獲益。根據預設亞組進行分析,RS評分在0-25之間的絕經後患者沒有從化療中獲益。但是絕經前的患者不論RS如何,絕經前患者iDFS可從化療中顯著獲益,絕對獲益5.2%。該研究仍在隨訪中,研究結果應用於臨床實踐需謹慎對待,應該考慮加強內分泌治療。

4

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進展

TRAIN-2研究是一項評估無蒽環類藥物化療聯合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用於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的Ⅲ期臨床研究。2020年ASCO會議更新了其3年的隨訪數據,結果顯示在雙靶基礎上去蒽環類藥物藥物的方案同樣有效,無論是早期研究終點pCR,還是長期研究終點EFS和OS。進一步化療降階梯的探索來自PHERGain研究,通過FDG-PET/CT評估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對新輔助曲妥珠單抗和帕妥珠單抗的早期代謝反應,並且通過其結果來調整策略進行化療降階梯。WSG-TP-II研究是針對HR+/HER2+早期乳腺癌新輔助階段嘗試運用雙靶聯合內分泌的方法,旨在篩選出可豁免化療亞群人群。結果顯示聯合化療組患者的pCR率明顯提高(56.8% vs 23.9%),反映了雙靶聯合化療的優勢。儘管結論為雙靶聯合內分泌不及雙靶聯合化療,但如何精準篩選豁免化療的人群以及遠期生存的數據依然值得期待。

在輔助治療中,KAITLIN研究旨在探索通過T-DM1替代紫杉類藥物和曲妥珠單抗是否能夠提高輔助治療的療效並降低毒性,中位隨訪57個月後,在淋巴結陽性的患者中,KP組和THP組的iDFS事件無顯著差異,AC-THP組和AC-KP組的3年iDFS分別為94.1%和92.7%,在ITT人群也觀察到了相似的結果。而OS數據目前暫不成熟,需要進一步隨訪。研究結果再次佐證了PH雙靶是HER2+早期高復發風險患者的目前標準治療方案。

5

三陰性乳腺癌

免疫治療從晚期三陰性乳腺癌走向早期,KEYNOTE-522研究中免疫聯合化療新輔助治療將pCR提高了13.6%(64.8% vs 51.2%)。IMpassion031研究旨在評估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在早期TNBC新輔助治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阿替利珠單抗應用到新輔助治療中,ITT人群pCR率增加16.5%(57.6% vs 41.1%),且不論PD-L1狀態如何,均可觀察到臨床獲益。整個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經歷的治療相關症狀相似。免疫治療聯合新輔助化療治療早期TNBC患者,取得了具有臨床意義的pCR獲益,安全性可耐受,這種新的組合療法有望為早期TNBC患者提供一種更合適的治療選擇。

SYSUCC-001探索在可手術三陰性乳腺癌標準治療後卡培他濱節拍維持治療。將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復發風險降低了1/3以上,將患者的5年DFS從73.0%提高至82.8%。節拍化療的安全性良好,83%患者可以順利完成全程治療而沒有嚴重毒副反應。鉑類藥物可以提高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的pCR率,但在輔助治療中的價值尚不明確。PATTERN 研究旨在評估卡鉑聯合紫杉醇作為早期可手術TNBC患者術後輔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結果提示PCb組5年DFS(86.5% vs 80.3%),5年DDFS和5年RFS均顯著優於CEF-T組。探索性亞組分析表明,同源重組修復缺陷的TNBC患者中,PCb組的DFS顯著優於CEF-T組。此外,兩組的耐受性良好,毒副反應譜相似且可控。這些研究結果為三陰性乳腺癌的輔助治療提供可選擇的治療方案。

總結

在2020年,早期乳腺癌領域取得了多項重磅臨床研究成果。但在精準醫學的時代背景下,新的治療方案仍在探索。我們如何解讀和接受這些臨床研究的證據,如何安全有效地應用的臨床實踐中,如何在「循證」與「經驗」之間找到平衡,是每一個臨床醫生需要思考的問題。

更多【盤點2020】,敬請期待!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2020年乳腺癌患者「救命藥」盤點
    2020年已然結束,即使在新冠病毒肆虐籠罩下的這一年裡,在抗腫瘤藥品方面,國內外仍有不少新藥物被批准上市。截止今年12月,獲得FDA批准上市的針對乳腺癌腫瘤的藥物已有近50種新療法。本文盤點了2020年亮眼的乳腺癌藥物,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 乳腺癌發病率倍增 早期防治是關鍵
    美國2013年數據顯示,1期乳腺癌具有很高的生存率,2期達到九成,3期達到七成,1990-2007年期間,美國乳腺癌的死亡率以每年2.2%的速度下降,與此同時,中國的乳腺癌死亡率卻大幅度上升。  導致這個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80%的乳腺癌診斷於早期,而中國只有大約20%的乳腺癌患者診斷於早期。
  • 2020年CSCO全國乳腺癌大會召開!專家為您深度解析骨轉移診療
    2020年7月10日-11日,一直備受矚目的CSCO乳腺癌年會暨2020年全國乳腺癌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大會覆蓋了「科學前沿、創新藥物、指南共識、名家視角、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相關內容,同時開設乳腺癌骨轉移治療專場,多位腫瘤領域知名專家出席了這場學術盛宴,共同分享了乳腺癌治療及復發轉移各階段分類分層治療的最新進展和寶貴經驗。
  • 得了乳腺癌,早期還能生小孩嗎?積極治療是關鍵
    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在早期時最好積極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但如果在疾病期間懷孕,可能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療,使病情持續惡化,且體內胎兒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一般不建議在乳腺癌患病期間進行生育。早期乳腺癌能生小孩嗎?
  • 回顧2020年我國幹細胞研究進展,2021年幹細胞技術走向如何?
    回顧2020年的幹細胞研究進展,如果讓小編用一個關鍵詞形容,那麼用「穩定推進」最為合適。2015年之前我國幹細胞經歷了一股「幹細胞熱潮」,2016起,我國的幹細胞研究便在國家的監督調整之下逐步開放,2020年我國幹細胞研究有序開展並穩定推進!
  • 阿司匹林能治療乳腺癌嗎?聽聽哈佛教授Wendy Y. Chen怎麼說
    Wendy Y.Chen  乳腺癌阿司匹林(ABC)試驗將通過由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贊助的國家臨床試驗網絡聯盟(Alliance)招募3000名患有II期和III期乳腺癌的女性。參加試驗的婦女中,有一半將被隨機分配接受阿司匹林治療,另一半將接受安慰劑治療。
  • 雲頂新耀-B(01952-HK)在新加坡提交用於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雲頂新耀-B(01952-HK)公布,公司董事會日前已向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提交sacituzumabgovitecan-hziy用於治療接受過至少兩線既往治療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mTNBC」的新藥上市申請。
  • 乳腺癌躍居全球第一大癌症 四川每年新增乳腺癌16000人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是否有預防的辦法?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華西醫院乳腺外科副教授杜正貴、以及華西醫院院長、呼吸內科專家李為民。世衛組織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
  • 年度回顧 | 盤點2020年灌南法院主要工作(一)
    年度回顧 | 盤點2020年灌南法院主要工作(一) 2021-01-04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這個癌症早期篩查很重要!
    昨天,這則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預估了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這項最新預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2020年,女性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約佔新發癌症病例的11.7%。在新確診的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
  • 又一女藝人患乳腺癌,乳腺癌成世界第一大癌!女性如何自救?
    #乳腺癌#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39歲臺灣歌手朱俐靜抗擊乳腺癌成功,淚灑新唱片發布會現場,講述了她一年來抗癌的艱難歷程。
  • 乳腺癌的早期會有6個信號,如果有類似症狀,要小心了
    一旦發現自己的乳房有問題,就很擔心會出現乳腺癌。 乳腺癌已經成為一種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也是女性疾病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其遺傳因素是發病的重要因素,多發於40歲左右的女性。了解乳腺癌的早期信號,有助於我們及早發現,把疾病扼殺於「搖籃之中」。
  • 乳腺癌的早期徵兆有哪些?早知道早預防!
    乳腺癌對女性的威脅比對男性的威脅要更大,有科學研究表明乳腺癌百分之九十以上發生在女性身上,只有很少的部分發生在男性身上,因此,女性要更加注重乳腺癌的預防,要了解早期乳腺癌的徵兆,做到早發現與早治療。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徵兆裡面包括乳腺腫塊、皮膚改變、乳頭、乳暈異常等等,如果發現身體不適,有以下徵兆,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由於有許多徵兆可以分類合併介紹,早期乳腺癌的徵兆主要有:1.無痛性腫塊是乳腺癌早期的主要徵兆,可以用手摸得到,有的也會有局部不適感,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乳房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甚至牽及該側的上臂。
  • 【貼心醫生】乳腺癌的早期臨床表現有哪些?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乳腺癌無明顯症狀,不易被發現,但也有蹤跡可行,早期發現乳腺癌並及時治療,是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癒率的,那麼乳腺癌的早期症狀有些什麼症狀?
  • 年度盤點 | 回顧海陵法院2020年高光時刻!(二)
    年度盤點 | 回顧海陵法院2020年高光時刻!01-11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
  • 【2020 CSCO】地舒單抗重磅登場 用於防治實體瘤骨轉移骨相關事件
    9月20日,百濟神州骨健康論壇暨2020 CSCO首屆骨健康衛星會成功召開。會上多位專家詳細講解RANKL抑制劑及其在多種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進展,對新一代骨靶向藥物安加維(地舒單抗XGEVA)在實體瘤骨轉移治療中的各項治療數據給予了積極評價,令大家對腫瘤骨轉移及其管理策略有了更加客觀與深刻的了解。
  • 力鈞專科醫療:乳腺增生會導致乳腺癌?
    力鈞專科醫療:乳腺增生會導致乳腺癌? 時間: 2020-01-10 16:22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 2020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中國年...
    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其中男性248萬例,女性209萬例,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病例300萬例,其中男性182萬例,女性118萬例。
  • 科研人員在甲亢突眼疾病早期診斷上獲突破性進展
    這是該課題組繼2018年獲得《免疫組庫統計量構建軟體》著作權證和2020年獲批《T細胞數據處理方法及裝置》國家發明專利兩項成果之後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創性成果。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在甲亢初發病人群體中使用患者外周血中T細胞抗原受體(TCR)信號特徵能夠預測到疾病進展為甲亢突眼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