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一直以來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對中國而言這也是一個非常艱巨的難題。截至2020年底,中國全國所有貧困人口已經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這一成就不僅讓國人興奮,就連外國媒體和政要都不吝稱讚,感慨萬千。
聯合國對中國從貧困大國到全面形成小康社會的蛻變而感到驚訝。這也被稱之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中國取得減貧的勝利,更是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作為冉冉升起的世界大國,應該有的樣子和擔當。可正是因為中國的亮眼,引得無數人爭風吃醋,美國媒體對中國的脫貧就專門發表了一篇文章,可內容卻是明褒實貶。
在美國媒體《紐約時報》上報導了一篇有關中國脫貧的文章,名為「工作、房子和牛:中國為消除貧困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本文作者基思·布拉德瑟在文章的內容並不是對中國脫貧工作的肯定,而是在不斷質疑中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為村民建造新的房子,修路、提供免費的奶牛等手段花費了大量的錢財。
言外之意,就是想通過列舉中國採取的這些措施,來證明中國脫貧所採取的手段「不可持續」,如果沒有了國家的補助,那這些人的生活將會再度回到從前。
在文中還援引了世界銀行駐中國區主任馬丁·賴澤的話:「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做法是成功有效的。但我們不敢確定,這種做法是可持續的還是具備極大的成本效益。」
言外之意,這些人在質疑中國採取的貧困手段,無法根本解決問題,並懷疑在不投入大筆資金的情況下,無法讓人民百姓擺脫貧困的帽子。
文中還說:在沒有政府監督的情況下,《紐約時報》走訪了甘肅的貧困村莊,也證明了中國為扶貧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可作者布拉德瑟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卻專門寫道:「我們在沒有政府監督的情況下,走訪了甘肅的貧困山村,在那6個村子裡,我們都發現了巨大的變化:新修的公路,新修的房子,家家戶戶通電,路邊還裝著太陽能燈,很多工廠也建立了起來。」
在他社交平臺發文的最後,還表示:「很顯然,中國的扶貧項目已經取得了成功。」
然而,在這篇文章中,絲毫沒有任何肯定中國脫貧的內容,看來,美國記者的真心話沒能在報導中體現,他也只好在社交平臺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了。這可能就是美國所謂的新聞自由吧。
可即便美媒的這篇報導都是在否定中國脫貧的舉措,美國網友們也都表示震驚。
因為在文章中寫道,中國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為了扶貧投入了7000億美元的貸款和補貼,佔每年經濟產出的1%,這一數據還不包括國有企業的大額捐款。也就是說,中國在扶貧上投入的成本,可能要比美國媒體報導的多得多。
正因為如此,美國網友們才感到驚訝。
一名網友就表示:「雖然我不是中國的粉絲,但對中國採取的手段真的要稱讚,他們真的實實在在做了一些事情。」
也有網友指出,扶貧本來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可美國政府把7000億美元都用在了武器裝備上,甚至還導致中東地區成千上萬的人陷入了貧困。
也有網友拿最近的事情舉例:2000美元支票的救濟法案都被否決了。
早在2019年年底,中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這些都是扶貧項目中最難處理的難題,經過了一年的時間,這些地區終於有所改變。直到2020年11月23日,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法國記者弗雷德裡克·勒麥特寫道:農民們從貧瘠的土地搬遷到了城市生活,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美國媒體和政客們眼饞中國取得的一項又一項成就,通過利用媒體污衊和詆毀,卻永遠也阻止不了中國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