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餘華的《活著》,這部作品主要講述了小人物福貴悲慘的一生。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故事情節,是福貴的母親生了重病,他去求藥的路上被抓走了,留下了妻子和一雙兒女。
很難想像福貴妻子是如何度過的,不知道丈夫的消息,上有老下有小。明明知道丈夫存在這個世界,卻無法見到,除了生活的重壓還有情感上的缺失。
過了幾年後,經歷了九死一生的福貴回來了,他們一家人終於團聚,但是這段經歷恐怕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智利導演加布裡埃爾的祖父也有相似的經歷,他1973年的時候被抓,關押了兩年後被迫逃亡,遠離親人、遠離家鄉。
對於加布裡埃爾來說,童年時期,他覺得祖父更像一個」符號「,活著卻從未出現過。
祖父的經歷讓加布裡埃爾有了靈感,他跟團隊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做出了一部10分鐘的動畫短片《熊的故事》,作品上映後一舉拿下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的獎項。
這部動畫短片講述了熊爸爸一家三口的故事,影片採用了戲中戲的表現方式,沒有直接講故事,而是從熊爸爸做的玩偶八音盒裡,通過層層的懸疑細節設置,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溫情中帶著悲傷的故事。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動畫短片,感受電影中的溫情故事和背後的現實思考。
電影開篇,一隻熊爪扭動了發條,大小齒輪開始旋轉,鏡頭裡出現了一個孤獨的熊玩偶。隨著鬧鈴的響聲,熊玩偶失去重心般垂下雙臂,這時鏡頭回到了現實,一隻熊關掉了鬧鈴,拉開了百葉窗,瞬間陽光照了進來,屋子變得明亮起來。
原來,是一頭熊熬夜在修理八音盒,從牆上一家三口的合照來看,這頭熊就是熊爸爸。他揉揉眼睛,拿起小熊玩偶,到兒子的房間看了看然後關上門來到了餐桌前。
奇怪的是,餐桌前只有熊爸爸一個,屋子裡也沒有其他熊生活的痕跡。
吃過早飯後,熊爸爸帶著他的工具箱出門了。他騎車穿過大街小巷,在集市門前停了下來,搖了搖鈴鐺。這時有一頭小熊從家長手裡接過錢,開心地來到了熊爸爸的車子前,熊爸爸搖動著發條,玩偶盒子的門緩緩打開,熊的故事就開始了。
玩偶戲中,熊的一家三口正在家裡吃飯,從牆上的合照可以看出他們是幸福的一家。然後,穿著紅衣服,手持棍棒的人成群結隊的進到了居民區裡。他們破門而入,抓走了馬、長頸鹿、猴子、大象和獅子,最後也把熊爸爸抓走了。
被抓走的動物們在馬戲團裡被迫表演雜技,熊爸爸被鐵鏈拴著,只能看著懷表裡一家三口的合照默默傷心。熊爸爸在表演雜技的時候,試圖逃跑都被抓了起來。
直到在一次騎自行車的表演裡,熊爸爸堅定的看了看合照,然後戴上護目鏡,騎著自行車從表演臺上衝了下來,他拼命的騎車、頭也不回的往前衝,終於逃離了馬戲團,甩掉了紅衣服的人。
但是,當他回到家,已經物是人非,破損的家具和亂糟糟的屋子,讓熊爸爸難過的捂住了眼睛。就在熊爸爸以為家裡沒人的時候,熊媽媽和熊寶寶出現了,最後一家三口幸福的擁抱在一起。
玩偶戲結束,看戲的小熊衝著熊爸爸微笑,然後把錢放到小盒子裡,拿著熊爸爸給的小飛車離開了。看完這個戲中戲,或許我們可以把它當做熊爸爸一家的故事,但現實中,熊爸爸還是孤獨一人。
看到結尾才明白,這是一個熊爸爸被抓後逃跑,尋找家人的故事,不僅可以感受到一家三口被迫分離的心酸,也能被熊爸爸一家的親情打動。信念支撐著熊爸爸,才不至於讓他倒下去,而是認真的對待生活,心中充滿愛,苦難也顯得無足輕重。
隱喻細節:床、風車、玩偶、紅衣服的人
這部動畫短片時間雖然不長,但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的。在我看了多遍後,愈加發現這部影片的魅力之處,特別是隱喻的細節,也可以說是懸疑之處。
戲中戲的結局是熊爸爸一家三口團圓,那麼現實中他們相聚了嗎?
我覺得並沒有。因為電影開篇,熊爸爸背後的床上雖然有兩頭熊睡覺的痕跡,但從體型來看,熊媽媽睡的那一側被陰影籠罩,而且床單沒有褶皺;熊爸爸那邊有陽光,床單有褶皺,說明平時只有熊爸爸自己睡覺。
熊爸爸熬了一晚上修理玩偶,早上鬧鈴響的時候指針停留在六點鐘,他起身到熊寶寶的房間時,床上乾乾淨淨,一樣沒有睡覺的痕跡,所以現實中熊爸爸並沒有和家人團聚。
其次是風車,開篇的時候,牆上有熊寶寶拿著風車的照片、塗鴉的畫裡也有風車,熊爸爸出門表演玩偶戲的時候,車子上也有風車。
這其實可以當做熊爸爸一直在尋找家人,他帶著兒子最喜歡的風車,期待有一天兒子像其他小熊一樣,衝著他跑過來。
開篇熊爸爸修理玩偶時,代表熊媽媽和熊寶寶的玩偶始終在一起,而熊爸爸總是孤獨一個;吃飯的時候,桌子上也只放著熊媽媽和寶寶;玩偶戲中,熊爸爸也總是孤零零一個。從這些可以猜想到,熊爸爸現實中並沒有找到熊媽媽和寶寶。
仔細觀察紅衣服的人,無論是服裝、造型還是行為上,他們更像是軍隊。
在馬戲團的時候,熊爸爸逃跑了兩次都被抓到了,第三次雖然順利逃脫,但是他又回到了家裡,難道不是更容易暴露嗎?如果紅衣服的人想抓熊爸爸,他是不會輕易逃脫的。
所以美好的相聚更像是熊爸爸想像出來的完美結局。
現實思考:電影不僅反映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更是有關於人性
看完這部電影,濫捕動物、抓動物去馬戲團表演,這些行為嚴重傷害了大自然的動物們,電影從小熊一家的角度入手,更容易呼喚起觀眾的同情心和反思。
但,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個呼籲保護動物的短片,更多的關於人性。在戰爭環境下,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多少相愛的人天各一方,所以呼籲和平並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願望。
有幸身處和平年代,更要珍惜生活,創造未來。熊爸爸努力尋找家人,創傷過去依舊樂觀對待生活的舉動,也給予我們深深地震撼。我們更願意相信,人性深處更多的是愛與溫情。
這部10分鐘的動畫短片,不僅意義深刻,更讓人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