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後為啥有「回門」一說?只因這件「害羞」事,在娘家才能做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結婚是一個人生最大是事情。但是,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婚姻從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或者就是王公貴族之間利益的交換,很少會有真正的自由戀愛這一說。而且還有各種的禮儀和規律也是必須要遵守的,可有一項規矩不僅是古代有,就算是現在也還有一些地方奉行。那就是「回門」,古代成親為什麼會有「回門」這一說呢?那只是因為新娘有一件「害羞」的事,是只能在娘家做的。
在古代女子結婚後已經成為了夫家的人,但是還是要去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說即使嫁為人婦,女子也要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因為這也是女婿頭一次拜見自己的嶽父嶽,而且還要帶上厚禮,以敬自己的父母。
而且回門的女子也是為了段親情,因為古代女子的地位十分低,就像那句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古代女子一旦結婚在回娘家那就是客人,而娘家人會以客人的身份招待,而父母也會為自己的女兒女婿準備一些美酒佳餚。
古代女子一般都是很早就嫁人了,她們的感情經歷可以說是一張白紙,純潔無瑕,對於男女之事也是非常懵懂的,當她們初為女人時,免不了有一些害羞說不出口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又不能和自己的婆婆傾訴,於是當她們回到自己的娘家時,在夫妻之間的隱秘事情就需要向娘家請教,她們的母親就會開導她們,告訴她們一些做人家兒媳婦要注意的事,甚至怎麼樣操持好家務,怎樣討婆婆的喜歡等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許將來,「回門」會被賦予新的意義,然而,中華民族對於美好的嚮往,永遠都不會停歇,對於未知境遇的探索,也不會停步。在這裡,小編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閒暇之餘,拒絕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抽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在那裡,有更需要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