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中的用局(置潤)問題,自古以來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論題。但為何要置潤,古人置潤又是根據什麼理論呢,千百年來沒有一人可以道破。在評論此古人立式的問題前,先有必要對置潤法作簡略的介紹。
下面是某奇門書籍中關於置潤法的介紹,
咱們先參閱一下,
以對置潤中的超神、接氣、拆補等概念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然後再來評論置潤之法的科學依據。陰陽遁各局的局數是按節氣定的,但是在定局時,卻並不是以節氣呆板地去排,還要依
據日辰的天幹地支。那麼終究怎樣根據日辰的天幹地支來定局呢?
首要談日辰的天幹。
因為每五天為一局,每局頭一天的日幹就有必要是甲或己。甲是十天幹中的頭一個,定局時從甲開端,甲、乙、丙、丁、戊正好是五天,為一局,下一局接著從己開端,庚、辛、壬、癸又是五天,再到另一個五天,又是從甲開端。
再談日辰的地支。
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規則的。在敘說這種規則之前,咱們先得說說十二地支的孟、仲、季問題。咱們知道地支是十二個,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十二個,所以一個地分配一個月份,稱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別離建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子、醜。假如咱們把這十二個地支按春夏秋冬來分,三個月為一季。這便是寅、卯、辰為春季,其他以此類推。每季的這三個月,頭一個月稱「孟」,第二個月稱「仲」,第三個月稱「季」。所以寅、申、巳、亥為四孟,子、午、卯,酉為四仲,辰、戌、醜、未為四季。
現在就來談奇門排局時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六合支的規則。不管是哪一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醜、未。
把上面所談的兩點綜合到一起來看,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天幹地支的規則是:每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幹支不是甲子或甲午,便是己卯或己酉;中元頭一天的幹支不是甲申或甲寅,便是己巳或乙亥;下元頭一天的幹支不是甲戌或甲辰,便是己丑或己未。
所以要判別當日歸於哪一局,就要看這一日歸於哪個節氣。從大的規模來說,從冬至到芒種這十二個節氣裡為陽遁,從夏至到大雪的這十二個節氣裡為陰遁。從小規模來說,在確認了這一天為陰遁仍是陽遁之後,就要看這一天歸於哪一個節氣的哪一元,就知道這一天歸於哪一局。
一個節氣的上元,並不是從交這個節氣的那一天開端的。一個節氣上元的頭一天,有時在這個節氣的前頭,有時則落在後頭,只在個別狀況下和節氣是同一天。節氣上元頭一天稱作「符頭」。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跑到節氣的前邊,即符頭先至而節氣未到,這叫「超神」。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落到節氣的後邊,即符頭未到而節氣先至,這叫「接氣」。假如這個節氣上元頭和節氣正好踫到一天,即符頭與節氣同至,這叫「正授」。
「超神」
在開端時,符頭只超越節氣一兩天,今後逐步超得越來越多,至超越九天時就要置閏,便是重複一個節氣,即把某個節氣的上中下三元再重複一次。如在芒種節置閏,芒種上中下三為陽遁六、三、九局,便是在芒種下元陽遁九局之後,接著最後一天(芒種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第向下排,再安排陽遁六、三、九局,然後才開端夏至上元陰遁九局。置閏的三元稱作「閏奇」。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在哪一個節氣中都進行置閏,其實置閏只在這兩個節氣即芒種和大雪中進行,假如不是在這兩個節氣規模時,即使超越十天也不能置閏。為什麼要放在這兩個節氣置閏呢?這是因為這兩個節氣恰在二至之前。陽遁從冬至開端,陰遁從夏至開端,在二至之前的節氣置閏,便是在陽遁陰遁開端之前把符頭調好,使符頭和節氣儘量挨近,而不致超越過多。
看了上面的這篇文章,信任咱們對奇門的置閏之法會有所理解了。咱們這兒要評論的是,
置潤的學理根據何在?古人是根據什麼來擬定這一辦法的呢?
《超接置潤歌》曰:
「閏奇閏奇有妙訣,神仙不肯分明說……超神接氣若能明,便是天邊雲外客」。關於奇門置潤之法,歷代學者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迄今停止尚無一本奇門著刁難其立式原理作過評論,均泛言其法,而未究其理。
置潤之法到底是據何而創?要搞清古人這一立式原旨,首要有必要對奇門的幾個重要構成、運作機理有所了解。
一、
60甲子在奇門中的意義。眾所周知,古人用幹支來紀年月日時,以天幹表明天體的運動規則,地支表明地球隨天體的運動,而產生相應的作用聯絡。這樣,60甲子循環一周,便是一個六合改動的周期。時家奇門以5天為一小周期(1元),60甲子循環一周,這樣15天內60甲子循環三個周期(三元),就為一個大周期。大周期剛好與24節氣每一節氣的時刻長短挨近。又以3個15日,即9個甲子周期、三個小三元為一個大三元甲子周期。
二、
24節氣的意義。天幹地支表明的是天體與地球聯絡的世界運動軌跡。而24節氣則表明地球與太陽之間影響聯絡。它是因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關於太陽方位的不同,古人而將其分為24等分,根據每個等分中地球上物候體現的不同,而用於指導人事出產。每個節氣分為候,
5日1候,1年24節氣分為72候。每個節候中,地球上的物象會有不同的體現。如立秋季節的三候別離體現為「冷風至、白霜降、寒蟬鳴」。
三、
「遁甲」的意義。(以下內容請讀者仔細閱讀理解,勿走馬觀花。)時家奇門以60甲子周期為一世界大氣場體系,以24節氣為一地球小氣場體系。古人為了揭示這個大體系與小體系之間的影響聯絡——便是地球上氣流的演化規則,特擬定了一套科學、合理、嚴密的世界時空模型。便是將60甲子世界周期的影響規則在地球上反映出來。因為地球上的氣流改動不僅受60甲子大體系的影響,同時還遭到24季節物候小體系的影響。因而,古人將60甲子根據季節的不同,而以不同的辦法(局數)在地球上(洛書九宮)散布。古人用洛書九宮按陰陽消長的規則分配24節氣。根據節氣對應的洛書九宮數,而決議60甲子在地球上盛行散布的始入點。
如冬至對應的是坎1宮,冬至一陽生,則將甲子時從坎一宮(便是陽遁1局)開端順排布。這樣乙丑到2宮,丙寅到3宮,丁卯到4宮……這樣排完60甲子,到另一輪甲子時,則甲子時排到7宮,此刻便是陽7局。再依次順排……到又一輪甲子時,甲子在4宮,便是陽4局,依上法順排。…
這樣排完三元甲子。到第四輪甲子時(即第二個三元周期),又落在1宮,但因為地球上陰陽消長改動的原因,此刻季節已在小寒前後。冬至後為陰消陽長,此刻則要進一位,故第個三元甲子的大周期要從2宮(陽2局)順排,這樣第二元甲子在8宮(陽8局),第三元甲子在中5宮(陽5局)。到三元排完之後,甲子又在2宮,因為陽氣漸長,此刻季節已在大寒前後,又有必要進一位,故從3宮開端排第三個三元三元甲子大周期。這樣榜首元甲子在3宮(陽3局),第二元甲子在9宮(陽9局),第三元甲子在6宮(陽6局)。到癸亥時停止,甲子的始入點從洛書的1到9宮都已排過。此刻下一個、一輪的甲子的方位又要以另一種規則來排了,因為此刻季節現已到了立春前後,季節與洛書九宮的「8宮」相對應,故此甲子時又要以洛書的8宮為切入點,依照上法依次演布,進行又一輪演化……
這兒就不再贅述,讀者可照例演練,自可明晰。
因為這種60甲子排布九宮的辦法難以回憶,在實踐運用的時分一時難以直觀的看出來。
故古人根據每甲子分為六旬,將六甲旬首別離與戊、己、庚、辛、壬、癸相對應。這樣就將60甲子散布九宮時的撲朔迷離的方位關係以戊、己、庚、辛、壬、癸六儀再配上乙、丙、丁三奇在九宮的方位,簡略的反映、對應出來。這便是「遁甲」的真正意義。而此「甲」乃是」60甲子」之意,並不僅僅指十天幹之「甲」。
明白了以上三點之後,要破譯古人「置潤」的用意就簡略得多了。因為地球公轉一周(一年)約為365又四分之一天,這樣分配下來,每個節氣就不是剛好15天整,而是有多有少。這樣就會呈現60甲子盛行的周期不能與24節氣的周期重合對應的問題。也便是並不是天道行到每個甲、己日的甲子時,氣球上的季節剛好在此交代。而是會呈現相差幾小時、幾天、乃至好多天的狀況。那麼要怎樣處理這一問題呢?
因為「遁甲」的立式用意便是要反映60甲子世界改動周期在地球上不同季節時期的散布盛行狀況。季節僅僅作為60甲子散布的切入點。幹支體系(整個天體影響)是大規則,而節氣體系(太陽影響)是小規則。小規則有必要遵從、受制影響於大規則。而實踐上地球上24節氣72物候的體現也並非與交節氣的時刻嚴密堅持共同。就以上面提到的立秋時物候體現「冷風至」為例,實踐上並不是必定立秋當日冷風定至,而是有或許會提早幾天呈現,也有或許退後幾天呈現。並且年年不同。比如今年我在鄭州,立秋過去了將近10天,冷風才吹過來。這也正是「置潤」的奧妙地點。
奇門以幹支氣運體現為立式本心,在不同季節時段盛行地球(洛書九宮)時,雖未必與
節氣共同,但每一個甲子周期在散布地球之切入點確認上,是以最挨近此幹支周期的季節來確認的。換言之,奇門的用局數,是由九宮八卦每宮所對應的開始節氣交代前後的甲子時,世界與地球相對應周期而決議的。關於每一宮位所對應的其他兩個節氣,其用局演化規則仍
遵從各宮開始節氣的規則,再配以陰陽消長規則進行演化。洛書九宮的每一宮位對應的三個節氣是一個大周期,這個周期中幹支的演化都是遵從陰陽、消長的規則有序進行。節氣只決定幹支演化的切入點,不能改動、破壞、顛覆60甲子世界大體系的演化規則。
甲子體系與季節體系二者一經一緯,相互影響關係反映了地球上氣流的散布盛行改動,天體、太陽對物候、人事的影響。古人是以幹支為統領。來左右季節實踐影響的提早或推後,這便是奇門「置潤」法的合理根據。此法不僅聯絡共同了幹支與節氣兩大體系,也使得24節氣72候每候實踐物候體現對應時刻的不同得以合理的解說、改善,使其合理化。並使節氣隨幹支而提早或推後,與物候體現共同。咱們不得不嘆服祖先的智慧!
關於置潤中在芒種、大雪節氣時將此兩個季節重複使用一遍的做法,其實這正是為了使兩大體系可以和諧共同化,使幹支體系與最挨近的節氣體系相對應,這也是立求使地球運動規則與天體運動規則堅持和諧共同。這就有如曆法中的「閏月」,儘管多增設了一個陰曆月份,但此增加的月份,其月之朔望規則依然與它月完全相同,並無二致,從而使陰陽曆法可以堅持和諧共同。有人認為置潤法將節氣重複使用一遍的做法不符合實踐天文現象與地球公轉規律,這種觀念純屬淺見。
和置潤法的將節氣交替隨幹支影響而改動(提早或縮後)不同,後人創立的拆補規則是將幹支體系隨節氣的交替而改動周期終始點的不同。關於幹支體系而言,用置潤法與拆補法的最大區別在於置潤法是一概以甲子時為循環周期的起點,而拆補規則周期起點不共同,隨交節時辰的不同而有差異。那麼拆補法終究合不符合天然之理呢?
拆補法儘管使60甲子體系的開始點遭到改動,但並未改動、違背甲子體系的演化規則。咱們可以對交節前後的同一時辰用拆補法排局驗證,其交代前後的局數、時幹支的九宮方位關係同樣遵從陰陽、順逆、消長的改動規則。比如在陰遁中,交節前為6局,則交節後必為5
局,交節前時幹支在4宮,交節後時幹支必在3宮。拆補法定局,交節前後的局數與時幹支必然隨陰陽遁的不同而增1或減1。限於篇幅,讀者自己演布。與置潤法不同的是,拆補法是以交節時刻的點(多將一個時辰分為兩局)作為陰陽消長的增長點。
拆補法是將幹支周期的開始點隨節氣的交點而決議。這種辦法從理論上來說較符合科學性,但實踐地球上各個年份、地區、方位與24節氣72候的對應體現各不相同。在與72候體現比較符合的年份、地區用拆補法的確精確符合實踐「氣運」規則。若當年、當地季節物候與對應的時刻不共同,則用拆補法的機械性、僵化性就顯現出來了。因為本來季節氣候的「氣」
的改動便是逐步推移、緩慢過渡的,並無極具顯著的改動。所以某些年份、某些地區,儘管
季節改易,但交節前後並無顯著的對應物候的反常。
所以,
置潤法是將幹支、季節大小體系堅持共同性,放之四海皆準的辦法,它將每年地球的實踐物候體現與季節的差異問題用幹支體系來進行調整,使其力求與實踐共同,其間蘊含至理。因而歷代奇門先賢都是以置潤法來定局,並非常重視的,澄清、把握置潤的正確用法也是研習奇門的重要關節。
而「置閏法」則是以季節制約幹支周期,以小體系來牽制、束縛大體系的做法,具有必定的局限性,用拆補法,其準驗性,合理性要因時、因地而異。或許在某些年份、地區精確合度,而某些年份、地區則失之千裡。今人以幾個或幾十個實例來證明拆補法的「科學性」的做法,明顯有失謹慎,乃未能究其本源,實屬以偏概全之舉。且不管拆補是否合理、可行,憑此並不能否定置潤的科學、確鑿性。
篇幅所限,關於奇門遁甲中「置閏」問題就簡略敘說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