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個廣式過年習俗,為了讓你過個熱鬧年!

2021-01-10 騰訊網

2 0 2 0

「2」與你

「0」距離

熱熱鬧鬧大過鼠年

身為廣州人的小編

當然要向大家介紹本土的過年習俗文化

入鄉隨俗,從古到今數一數

19個廣式過年習俗

行花街

廣州又叫花城,不只是因為這裡的花多、花好,更是因為這裡有過年「行花街」的習俗。大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年夜飯之後,廣州人一定要去「行花街」。在外地人來看,行花街,不就是逛花卉市場嘛,但是對廣州人來說,一個行字,遠不是逛那麼簡單,一條花街,遠不是花卉市場的同義詞。過年行花街對廣州人的意義高於一切。

百合、水仙、雞公花、海棠花....一到年尾,花卉市場和迎春花市都是擠滿了人的,除了年花,還有年桔,深綠的葉,金黃的果,掛上幾個喜慶的利是封,花盆上再貼個紅紙福字,才是南國的春節氣氛。

唱首賣懶歌

賣懶,源於廣東地區的歲時習俗,每年的除夕之夜,小朋友沐浴之後都會結伴來到村裡的水井,他們拿著雞蛋,點著一炷香,讓他提著燈籠,邊走邊唱賣懶歌,「賣懶,賣懶,賣到年卅晚,人懶我不懶。」賣懶歌的內容,大同小異,總之就是把懶賣出去,使自己變勤奮。

年夜飯

廣式團年飯,上菜必須要雙數,菜式也大有學問,一家人齊齊整整吃頓飯,就是家的味道了。

無雞不成宴——廣東人宴客講究「無雞不成宴」,一桌年夜飯裡的大菜首先就要數雞了。豉油雞、白切雞、姜蔥雞或者鹽焗雞……菜名也都象徵著吉祥如意,「丹鳳朝陽」、「百鳥朝鳳」、「龍鳳呈祥」 等。

髮菜豬手——鮑參翅肚,山珍海味,都比不上一顆生菜的意義重大,髮菜/生菜蠔豉燉豬手,在粵語中都有「發財、生財」的意思,蠔豉有「好事」的諧音,「豬手」則意指「就手」,也就是得心應手。

菜膽扒冬菇——冬菇味香,菜膽微甜,冬菇形似古時圓圓的銅錢,寓意財源滾滾來。

年年有「魚」——清蒸魚魚形完整,魚肉軟嫩,鮮香味美,湯清味醇,深受很多廣州人的喜愛,年夜飯上,魚要吃剩少許,寓意「年年有餘」。

紅皮赤壯燒豬肉——燒臘是粵菜的一張金漆招牌,吃過燒得脆皮的豬肉,寓意家人都身體康健,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蝦蝦大笑——蝦,粵語與「哈」同音,新的一年要過得「笑哈哈」,寓意笑口常開,開心快樂。

包羅萬有的盆菜——盆菜是廣東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飲食習俗,據傳起源於南宋末年,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傳統的盆菜用木盆或銻盆盛載,是一種雜燴菜式。吃盆菜,求的是「盆滿缽滿」的意頭,一提到盆菜,一定與團聚、入夥等喜事有關。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的宗親法度,一桌子食客吃一盆菜,寓意團圓,一派祥瑞氣象。

點擊播放 GIF 0.0M

老火靚湯——廣東人的湯鍋可以燉一切,一個廣東胃靠這一口湯來養著,而家裡媽媽煲的老火靚湯,就是一年到頭最讓人牽掛的味道了。

砸(壓)年

把生菜芹菜蔥蒜桔子豬俐,雙面煎的鯪魚兩封紅包捆在一起,寓意生財、勤奮聰明、算得準大吉大利,若想添丁還可以加一雙茨菰,一同放進米缸內寓意年年有餘。

逗利是

這是不止廣州,各個地方都很重要的一個習俗,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農曆新年期間,乖巧的小朋友看見長輩,都會講些吉利的賀年說話,而長輩都會報以「利是」一封,表示對小孩子祝福的心意以傳達濃濃吉祥意。

在廣東,一般來說是已婚人士派「利是」,從大年初一到元宵節前都可派發。所派對象除了未成年人,還有一些未婚人士,五六十歲未曾婚嫁的單身朋友,也會收到「利是」。

醒獅

關於醒獅,在廣東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在遠古時期,廣東南海一帶發生了瘟疫,死人無數,這時出現了一隻神獸,神獸走過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為了報答神獸的恩情,鄉民們便用竹篾和紙,紮成神獸的樣子,配合鼓樂舞動,以表示禮祀之心。

因為神獸的模樣酷似傳說中的獅子,因此又被鄉民們稱為「瑞獅」,而「瑞」在粵語中和「睡」是諧音,叫「睡獅」不吉利,為了避諱,加上「瑞獅」也暗喻著驅邪鎮妖的寓意,便將「瑞獅」改為了「醒獅」。

醒獅是廣州民眾熟悉的傳統喜慶活動,每逢節慶,特別是春節,民間多以醒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

貼揮春

春聯也作揮春、門聯、福貼,粵語地區稱揮春,臺語稱春仔。

春聯起源於「桃符」,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對美好生活的願望。貼春聯是我們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家家門口都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元日》裡的詩句,描繪的是新年第一天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家家都換上了新的春聯,代表著新一年新的氣象。

生菜會

「生菜會」至今已有三四百年歷史,生菜會乃取其「生財」之意,吉祥物是彩色紙制的風車,它象徵著轉運和如意吉祥,寄託著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

每年農曆正月廿六日(俗稱「觀音開庫」),是坑口地區「生菜會」一年一度的民間民俗傳統活動。農曆正月廿五的23:00至正月廿六的凌晨1:00是「生菜會」的第一個時辰,舊稱「子時」,這時前來上香的人特別多,意在上「頭炷香」。據了解,今年的「生菜會」共準備了8噸生菜迎客。

應節食品準備

油角、蛋散、煎堆、清甜解膩的糖冬瓜、糖蓮子,是廣州人家裡的攢盒中,經典傳統的一道道年味。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煎堆呈球形,寓團圓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蘊。

點擊播放 GIF 0.0M

油角彎彎,家財百萬」——炸油角取「起鑊」意頭,有油油潤潤、富富足足的寓意,油角形狀像「荷包」,象徵吉祥,這是廣東人過年溫暖的回憶之一。

」笑口常開,|團團圓圓「——笑口棗是因麵團經油炸後裂開而得其名,寓意著笑口常開。因其名吉利且味道香酥可口,笑口棗成為了廣州人春節必備年貨之一。由於笑口棗在高溫油炸過程中麵粉表面出現爆裂,樣子就像人開口大笑一樣,象徵全家人開開心心,笑口常開,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環環相扣,永不分離「——糖環以糯米粉作為原材料,為了喜慶,有時候會加入松木水染成紅色,放到油鍋裡炸至熟透,呈金黃色,亦有黃金滿屋的寓意。糖環有悠久的歷史,是過年時必備的一種粉果。糖環大概是最為美觀吸引眼球的,寓意一家人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之意,因此深受大眾青睞。

借褲(富)

「借褲」,不是真的問菩薩借一條褲子來穿。「褲」諧音「庫」和「富」,借褲即借庫,也稱借富。

每年的農曆正月廿六,是「觀音開庫日」,粵地婦女紛紛前往就近的觀音廟「借褲」。所謂「借褲」,即問觀音「借錢」。若去年曾「借褲」,今年就要「還褲」。有借有還,生計無憂。借褲者一般借得一張紅紙帶回,紅紙包著六文錢。來年「還褲」時,則還十元八元不等,並三拜九叩,極為虔誠。

1907年第1期的《借褲》一文,描述春節期間婦女們,前往山上寺廟祈願的情形。

(下期文章繼續介紹廣式過年習俗)

-END-

編輯:Funny

圖片:網上來源

相關焦點

  • 關於車的十大過年習俗 你知道幾個?
    關於春節的習俗,南北方各有差異,但是關於車的習俗你知道嗎?但是帖對聯也有講究,大家可一定不能遮擋車牌號等有效信息,不然大過年的,因此挨罰就不太好了。● 車前淋雞血這個聽上去就有一點點恐怖了,在中國的一些地區認為雞血是可以驅邪除魔的東西,這些鏡頭想必在電影中大家也都看到過。因此過年時候車前淋雞血,也是一些地區的風俗之一。
  • 過年這些事不能做!過年這些有趣習俗你知道多少?
    很多公司開始放假了,春運的忙碌預示回家過年的人潮開始湧動!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年一度春節馬上就要來臨,大家過年的年貨都準備好了嗎?春節的紅包準備好了嗎?準備以什麼新衣服新鞋子,換個什麼美美的髮型,以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還是一如既往的形象來迎接即將見面的七大姑八大姨呢?
  • 大弗蘭這些奇葩過年習俗,你能通關嗎?
    舉個慄子, 八條就問你,你的家鄉什麼時候開始吃年夜飯? 在俺們村兒裡,吃年夜飯的時間可是看你貴姓! 凌晨過早年吃「早飯」 湘西初一有「過早年」的習俗,0點左右起床吃早飯,菜品有多有少,一般4-8個菜,邊吃邊亮,象徵著日子越過越光明。吃完飯了,還可以接著睡覺。 不知道有多少湘西寶寶練就了一身邊吃邊睡的絕招?
  • 臘八節過了就是年!中國人過年習俗完整版~(收藏好)
    廣義地說過年,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甚至可以說從喝臘八粥就開始了,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而過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還有拖至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過年才算結束,從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可看到。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極富有魅力的。為了過好年,中國人要拿出近一個月的時間做諸多準備。
  • 過年初幾可以倒垃圾 2019年春節過年習俗禁忌大全
    大年初五可以倒垃圾嗎過年初幾才能倒垃圾?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講究習俗很多。那麼,過年可以洗衣服嗎?過年初幾可以倒垃圾?2019年春節過年習俗禁忌大全,希望對大家有用!過年初幾可以倒垃圾?  初五可以倒垃圾。
  • 過年時候這些傳統美食,哪一道是你們家鄉的?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過年時候這些傳統美食,哪一道是你們家鄉的?你知道的還有哪些?明天是南方人的小年,雖說鈺姐是蘇北人,不過我們這兒也是明天過小年。距離過農曆鼠年只還有幾天了,離除夕夜就更近了,也將更忙了,打工返鄉的人也紛紛啟程。
  • 封門,莊河地區過年有貼彩的習俗!
    封門過年封門,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九跟三十兩天。在莊河地區有貼彩的習俗,貼彩也叫貼掛貼,也就是莊河地區的方言封門,封門時家裡出外的人都要回來才能封。老人說封門時在外務工或辦事的人必須回家才能貼彩,這樣家人都團聚。
  • 農村過年有添置新碗筷的習俗,這有什麼寓意?
    過完元旦的新年,就要過大家都非常看重的農曆春節了,可以說只要是中國人,一年都是在等著這一天的。而過年都是有很多的習俗的,尤其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那麼過年添置新碗筷是有什麼寓意呢?農村過年有添置新碗筷的習俗,這有什麼寓意?
  •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年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麻辣的川味臘腸、微甜的廣式香腸、色彩紅亮的湘西臘肉、金華火腿都是很受歡迎的民間傳統美食。  2、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過年必吃的食品,因其形似元寶,被人們賦予「招財進寶」的寓意,人們還把寓意吉祥的硬幣、糖果、紅棗、花生等包在餡裡面。吃到硬幣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果表示來年生活更甜美,吃到花生則寓意健康長壽。  3、湯圓  南方過年的標配是湯圓。
  • 這些老佛山的過年習俗,教你如何年頭旺到年尾!
    佛山人過春節向來講究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解佛山過年習俗,教你如何年頭旺到年尾!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寓意:日子像油鑊似的油潤、富足過年前15天左右,佛山不少家庭都會開油鍋炸煎堆、炸油角、炸蛋散,準備過年食品,希望新一年有「油水」。
  • 過年吃什麼?中國人過年飲食習俗解讀
    過年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年吃什麼是非常重視的,那麼中國人過年習俗吃什麼呢?編輯總結了中國各地過年的飲食習俗,讓我們看看吧。    北方人過年吃什麼  我國北方人春節第一餐吃餃子,餃子頗似元寶,寓有進寶之意。
  • 嶽雲鵬過年不能理髮,這樣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嗎?
    近日,嶽雲鵬的一則微博,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微博的內容不是結婚,有二胎或者重要的事情,只是簡單的一個春節習俗,成功的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嶽雲鵬表示,我媽不讓我理髮。剛開始一些年紀小的網友估計還摸不著頭腦,想著過年理不理髮對於個人來說,有什麼區別嗎?人愛美還不讓人理髮了嗎?
  • 為了舅舅正月不能剪頭髮 從臘月到正月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從小就知道的兒歌是到過年的時候才會歡快的唱起來。
  • 發紅包習俗:女子過年發萬元紅包 頂兩個月工資
    原標題:發紅包習俗:女子過年發萬元紅包 頂兩個月工資   「春節發出去的紅包能頂我兩個月的工資了,簡直就是撒錢!」昨天,原本打算過完元宵節再上班的餘小姐,被黃岡浠水老家的發紅包習俗嚇倒,連夜逃回武漢躲清淨。   餘小姐剛參加工作3年,在武漢一家企業做內勤,月薪4500元。
  • 老一輩不忘過年習俗:除夕理髮凱旋門照相
    儘管現在的年輕人不斷變換著過年的方式,但老一輩依然有著濃厚的年的情結,一年年地堅守著過年的習俗——鞭炮、春聯、「福」字、年畫、祭祖、拜年、壓歲錢一樣都不少,只有這樣才叫過年嘛。這已經是我在長沙度過的第6個雞年了。」72歲的陳奶奶是土生土長的長沙人,即使在戰亂年代,也不曾離開過。曾經火宮殿的廟會、凱旋門的老照相館、南京理髮店等都還在她夢中縈繞。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鬱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味依舊是城市裡找尋不到的。
  • 馬上又要過年了,大家想過沒,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的?
    再過兩個月就是一年一度的新年佳節了,只是不知道諸位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沒有,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過年的?圖片:古人過年劇照一、華夏的年過年這種習俗,其實是全人類都有的習俗,比如說西方國家的過年,就是在1月1日的元旦這天。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過年時間也是各不相同,這便是所謂的文化差異。
  • 農村過年期間「迎喜神」這一習俗你可知道?
    迎喜神,是中國舊時過年時祈求吉祥的一種風俗,也叫迎喜節。喜神,相傳是古代專司喜慶之神。在古籍中有這樣的記載:「遇得喜神,則能致一歲康寧」。意思就是說,如果在年初的時候能夠有幸遇到喜神並得到喜神的照應,那麼就可得以在一年內保持平安順遂,福祿富足。
  • 快收下這份超全廣州過年攻略,解鎖春節新姿勢
    廣州溫暖宜人的氣候和遍地花開的城市景觀,讓「廣州過年,花城看花」成為了金字招牌。新春來臨之際,廣州各商場結合文商旅融合大勢,為市民、遊客帶來廣州過年新體驗。    過正宗中國年 品原汁原味陝北範兒    1月20日-2月19日,正佳廣場隆重舉行「正陝西,佳年華」春節主題活動,把陝北民俗帶到廣州,帶領全國遊客,探尋黃土高原的風土人情,追憶革命聖地的紅色往昔。    陝北位於黃土高原中心地帶,包括延安、榆林等重要城市。千溝萬壑的粗獷環境,孕育了豪邁奔放的風土人情。
  • 春節習俗始於臘月二十三:祭灶後正式開始迎接過年
    雖然春節年年過,但仍有許多人以為,過春節就僅僅是大年三十這一天的時間,因此,除了對除夕這一天的習俗特別熟悉以外,其他與春節相關聯的習俗,慢慢地也就變得模糊。其實,春節的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便開始有了。  臘月二十三 祭灶  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