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是老媽逃命時在奔跑的馬車上出生的,也許因此導致他日後性格羈傲不馴,叛逆任性。而她的老媽也寵愛孩子,不怎麼責罵孩子,而他的父親張作霖忙於打仗,也沒時間教育孩子。張學良從小敢作敢為,傲氣凜然,不管什麼都敢於反抗。張學良和他的父親張作霖的關係一直不太好,知道的人說他們是父子,不知道的人說他們仇人,不管什麼事都對著幹。
張學良少年喪母,和姐弟三搬到奉天城大家庭居住,張作霖請楊景鎮老先生來府上教他們傳統儒學。有一次三媽媽的親兄弟戴憲生犯了點錯,張作霖藉機殺人立威。張學良看不過去,就在作文裡表達對父親的不滿,認為戴憲生罪不當死。而楊老先生認為張學良文中只是小道,說他的父親用的是非常手段。
張學良忿忿不平,利用老師提問什麼道時,藉機胡說八道一通,把楊老師氣暈,楊老師也因此提出另請高明。張作霖知道張學良氣走恩師,張作霖把張學良按在地上用馬鞭瘋狂抽打,屁股都打爛了。張學良等傷好後,偷偷扒火車離家出走,幸虧遇上表嫂送回來,張作霖不得不妥協,不敢再打罵張學良了。
張學良長大後,已是民國五六年,新時代的男男女女流行自由戀愛,婚姻自己做主。張作霖告訴張學良說早已為他訂過一門親事,並明確說他的原配要由他來定,要他明天去見見嶽父嶽母。可是一身奶味青年張學良,卻很不樂意,並且跟他父親吵起來,表示不承認有這麼親事,更不願去見于鳳至。張作霖實在沒辦法,只好請張作相來勸說張學良接受父親的建議,張學良無可奈何只好和于鳳至結婚。結婚後沒幾天,張學良找教會朋友,買了去美國的水陸聯票,這次幸好發現的早,張學良在檢票口被攔回來。
後來張學良去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軍事,畢業之後任旅長,郭松齡任旅參謀長。張學良受郭松齡影響,主張東北自治,開發東北,造福東北人民,不參與關內軍閥混戰。而張作霖受楊宇霆鼓島,說什麼「不謀全面者不足謀一域」,楊宇霆勸說張作霖進軍關內,與關內軍閥爭奪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權。
胳膊擰不過大腿,青年張學良多次率軍進軍關內混戰,勢力全盛時期佔領了江浙滬。1927蔣介石開始北伐,一路所向披靡,打到黃河渡口了,北洋軍閥兵敗山倒。張學良勸說張作霖與南方講和,退守關內。張作霖不聽勸告,反而聽信楊宇霆的謀劃,組織安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北洋政府行使最高統治權。1928年,蔣介石北伐軍打過了黃河來,日本特使又逼迫張作霖兌現滿蒙問題承諾,安國軍政府一時岌岌可危,張作霖前有狼後有虎。
張學良勸說張作霖退守關內,張作霖不甘心失敗,非要與北伐軍決一死戰。張學良請來父輩武將們,一起進言勸說張作霖撤回關內,張作霖不得已只好同意下總退卻令。張學良送張作霖到火車站,臨上車張作霖對張學良說:「你出生的時候,我找人給你算個命,說我們是今生父子,前世冤家」。
參考資料《少帥張學良》
《少帥春秋》《民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