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城癌症女孩辦最美生前告別會,親友落淚,她笑懟:給我憋回去
這是《非誠勿擾2》裡,即將走向生命終點的李香山在自己的人生告別會上,面對一眾好友,送給自己的追悼詞。相信這段電影,觸動了很多人的內心,甚至幻想過自己的「人生告別會」。只有哈爾濱女孩兒王越,真的這麼做了。
-
美女胃癌患者生前辦告別會 見親友落淚笑懟「給我憋回去」
生前絢爛,死後靜美。昨天收到騰訊推送的文章,就是講的這個東北姑娘的故事,她的舉動感動了很多網友,小C也不禁深思。她就是王越,身患胃癌,兩個月沒有吃過東西,靠營養液維持生命。在生命最後階段,她做了一個重大決定——給自己辦一場生前告別會。她說:「我想在活著的時候開一次追悼會,和自己的人生好好說再見。」
-
昨天大家為建築工徐海榮辦了一場生前人生告別會
《非誠勿擾2》中,男主角秦奮為身患癌症的好友李香山主持了一場生前人生告別會,令人印象深刻。 昨天下午,在寧波一家快捷酒店會議室裡,琴聲悠揚,潔白的桌布上,淡紫色的小花圍成了一個心形,中間放了兩支花形燭臺。 在這裡,人們要為39歲的徐海榮舉行人生告別會。 此時此刻,徐海榮正躺在117醫院,通過視頻設備看著這一切。
-
60歲胃癌患者,帶癌存活8年,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會死
比如癌症,正確面對它的到來,是否能夠不慌亂,是否能夠有決心和它生死一戰呢?我們做過一項數據統計,發現很多癌症患者都是被自己嚇死的,很多心理素質不強的人,在面對癌症的時候,心態會直接崩潰,那麼這種情況真的是離死亡很接近了。江蘇的張先生,60歲的他被查出胃癌,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為了事業拼命的掙錢,省吃儉用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經常是飢一頓和飽一頓的。
-
如果有告別的權利,你會如何告別死亡
當我們真正直面終極議題,才能放下恐懼和不安,以認真的態度去過好每一分鐘。不妨以終為始,重新思考人生。問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想要怎樣的人生。附加題:你想在你的墓志銘上留下什麼字。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非誠勿擾2》,裡面孫紅雷扮演的李香山在得知自己患有不治之症快死後,在生前為自己辦了一場追悼會。
-
中國癌症家庭: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人,而是患者的家人!
這些令人害怕的數字,折射的是每一個癌症患者背後不曾被統計出來的沉重家庭。「爸爸聽到媽媽生病,立馬就辭職搬到醫院裡來了;姥姥今年76歲,一有空就帶著我弟弟去廟裡拜佛,她還找了大仙算卦,說我媽媽能挺過去;還有,我舅舅現在去他朋友老家山上找什麼神藥,聽說能治好癌症,不過太遠了,要坐十幾個小時火車,所以舅舅不帶我……」37歲的趙琳年中被診斷為乳腺癌晚期,一個人的癌症改變了整個家庭的走向。15歲的女兒說起媽媽的癌症,總會告訴大家她的家人們正在努力。
-
當癌症患者遇到了抑鬱症,到底該怎麼辦?
癌症治療因其周期性長,治療費用高等多重壓力往往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常人不能想像的痛苦,特別是患者,大多患者或出於「體貼」又亦或出於「愛」,在面對親人或朋友時,總是將自己對疾病的恐慌和擔心深埋心底,在人前表現出我很好,我可以,你放心;殊不知,這是在為自己重疾埋下另外一個禍根——癌症相關性抑鬱症。什麼是癌症相關性抑鬱?
-
Cancer Dis:癌症患者疫情期間死亡率更高
這項研究發表在《Cancer Discovery》雜誌上,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評估也感染了COVID-19的癌症患者預後的研究。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Vikas Mehta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有必要防止癌症患者感染COVID-19,如果有的話,也要識別並密切監測這些患者的危險症狀。
-
麗水90後網文作家專注現實題材 講述癌症病人生死悲歡
步入網文寫作的第8個年頭,她的作品往往一「開坑」就火速登上晉江文學網的人氣榜單,已完結的十多部長篇小說幾乎全部售出影視版權。其中《別那麼驕傲》《時間都知道》已經拍攝完畢,《時間都知道》更是邀來唐嫣、竇驍、楊爍等人氣演員參演。對於網文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來自讀者和市場的雙重認可。
-
癌症患者生命最後三個月的8大改變,千萬不能忽視!
然而,多數臨終患者不能享有這項「優死」的權利,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備受疼痛及其他痛苦症狀的折磨,身心俱損。癌症,作為現代醫學不能治癒的疾病,由疾病的惡化轉向死亡是難以避免的。癌症患者臨終期不應該以治癒為目的,也不應該以延長生存時間為目的,而是以控制症狀、提高生命質量、尊重生命為目的,使患者能平靜、舒適、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
腫瘤患者腰背痛?不一定是勞損,也可能是癌症骨轉移!
黃先生及家屬,對二次轉移憂心忡忡,希望通過此次的多學科會診尋求癌症骨轉移的治療方案。一起來看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的專家會給出怎樣的治療建議? 「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個性化的診療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同時避免多處問診、重複檢查帶來的費用和負擔。
-
固護元氣 | 太乙堂治肝癌,深入疾病「精髓」,扭轉危局
肝癌是異質性最強的腫瘤之一,臨床上預後較差,患者生存期較短,死亡率相對較高。南京太乙堂中醫院採用創新性的「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療法」,在肝癌治療上取得良效,可使血氣衰敗的危重患者扭轉危局,重獲生機。中醫認為,癌症患者體內正氣和邪氣雙方,無時不處於博奕的狀態,高明的中醫大夫應根據患者正邪雙方博奕的結果考慮治療的優先秩序。
-
《生命緣》王越的生前告別會,刺痛了多少人來不及道別的愛
東北女孩王越,胃癌晚期,兩月未進食靠營養液續命的她,為自己辦了場生前告別會,讓我想起了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在《非誠勿擾2》中的生前追思會。相似的場景出現在了真實的生活中,王越的堅強樂觀,讓人無數次恍惚,美好如天使般的女孩就要遠行了,她不留遺憾給今生做著最完美的告別。
-
當年輕人站在生死路口-虎嗅網
「我有時甚至會夢見它們。」小李說,「在它們的眼裡,我看到了質疑,質疑我們憑什麼決定它們的生死,憑什麼讓它們經受本不必經受的痛苦。」但這一次,她需要面對的是處在生命邊緣的自己。9月18日確診M0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那天,北醫三院的第一通電話打給了小李的父母。
-
癌症患者貧血怎麼辦?醫生推薦5款補氣血菜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癌性貧血是腫瘤常見的伴隨疾病之一,常常會讓很多患者苦不堪言,患者在治療腫瘤這種「大」病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掉貧血這種「小問題」,或者苦於沒有頭緒,不知道該如何緩解。這就導致了癌性貧血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愈後,還會導致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這幾類癌症患者注意貧血問題癌性貧血發生的原因很多,山東省立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韓俊慶教授說:「如腫瘤合併出血、溶血;遺傳性疾病;腎功能不全;營養缺乏,像缺鐵、葉酸或維生素B12等;還有一些慢性疾病所致等,都會導致癌症患者出現貧血。」
-
癌症患者5年內,沒有復發的話,就沒事了?醫生說的話,很實在
檢查出癌症,是每個人都不願意看見的事情,但是不管怎麼說,大家還是要調整心態,積極地配合醫生,跟癌症進行抗爭,但是患者在跟醫生聊天時,提到醫生提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就會感覺特別的害怕,還以為自己是治療好了之後,只能活五年,其實這是患者理解錯了,5年生存率是指治療後,可以存活5年,和5年以上的人數比例
-
為何很多癌症患者確診就是晚期?為何不能早發現?
癌症對於我們來說早就不再陌生了,或許確診癌症以後,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難過,而且很不知所措。更讓人頭疼的是,很多患者在確診癌症的時候就是晚期。 2020年1月16日,知名主持人趙忠祥之子趙方在社交網絡上公布,趙忠祥先生於2020年1月16日7:30因癌症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
臨終病房一天內半數患者離世 護士崩潰夢見棺材
2007年3月,大連市中心醫院在省內公立醫院中,成立了首家以收治晚期癌症患者為主的臨終關愛病房,5年來,這個特殊病房收治了1680多名臨終患者,有791人在這裡得到了善終。 一天內過世8位患者 在大連市中心醫院的一層,有一個特殊的區域,這裡的走廊裡的牆壁上的插花陳設,讓這裡與其它病區顯得更加溫馨,甚至讓人誤以為進入到了賓館酒店,但這裡卻被一些人認為是這所醫院裡最灰色的地帶,這裡是臨終關愛病房,來到這裡的患者大都是晚期癌症患者。
-
【雙語】「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在帶來淚點和溫情的同時,也讓觀眾們把目光聚焦到了癌症患者和抗癌家庭的日常生活。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約30%~50%的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除了用醫療手段緩解患者生理上的痛苦,看到患者內心的痛楚並給予有效的幹預也至關重要。2007年,中國抗癌協會成立了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成立;2016年,該組織編寫並出版了《中國腫瘤心理治療指南》,為癌症患者的心理幹預和治療提供專業性指導。
-
生死競速!營救「熊貓血」患者
圖|搶救現場22日,市一醫患者小李突發消化道出血。隨著失血量的不斷增加,患者血壓很快降到70/40毫米汞柱,小李開始出現失血性休克症狀,急需補充血液,並快速找到出血點手術止血。然而,小李的血型是RH陰性血,也就是俗稱的「熊貓血」。止血刻不容緩!在患者大出血、未清腸等不利情況下,如何用內鏡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出血點?這是一場生死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