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安住如來性海,遍在眾生心識」,文殊菩薩的智慧不生不滅、遍一切處。為闡發智慧這一金剛性海,2014年5月文殊菩薩聖誕期間,傳喜法師於五臺山清涼界,受邀于大寶寺方丈上照下見法師,連續三日宣講《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師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這一唐密經典中千臂千缽的文殊菩薩形像,每一缽裡都有一尊釋迦佛,每一尊佛又現百千萬億身。象徵著文殊菩薩千臂千缽,令一切有緣,策發菩提心,開根本慧,長養如微塵數的十方諸佛。
大乘佛子,當學習文殊菩薩的精神,於一切時、一切法,以最大的精進力量,身體力行地饒益一切有情眾生。更要學習文殊菩薩的智慧,但淨我心,菩提影現,來照見每個人心識中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五字真言的甚深含義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
千臂千缽大教王經》講記第3課視頻
本寂無生義
文殊菩薩是千佛之師,不僅化身佛,報身佛、法身佛都以他為師。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念文殊菩薩真言——嗡阿巴匝納德,就相當於念了整部《大藏經》。五字就是指
阿、、巴、匝、納這五個字。
「一者牟尼世尊說入阿字觀本寂無生義。是毗盧遮那如來說。為往昔釋迦千百億化釋迦成道時。此佛因地作菩薩時。如來為與說此阿字。修入根本清淨無生門。」
「阿」字觀是什麼意思?本寂無生意、清靜本然、無生的空性。佛為了說這個說了二十二年,人間天上說大般若,後來佛說好之後,就和阿難尊者說這一「阿」字,這阿字把二十二年的大般若全部融入了。
「阿」字是本寂無生之空性,觀修入根本清淨無生門,「阿」是代表中央毗盧遮那佛的,這個「門」是清靜無生門。如果大家了悟了這個清靜無生,那就轉眾生的根本無明而成法界體性智。一切萬法空無自性,無生無滅。「阿」是中央的毗盧遮那如來部,轉眾生的根本無明為法界體性智。
東方本空無塵
「二者牟尼世尊說惹字觀本空離塵義。是阿閦如來說。為往昔百千億降伏魔民。無畏超勝自在佛。說是佛成道之時。此佛因地作菩薩時,如來與說此
字。觀修入圓成實相無動門。」
是東方本空無塵。因為本空無塵,所以你過去所犯的戒,你能夠了悟到本空無塵,那些戒、惡業就會得到清淨。轉眾生的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就叫圓頓之法,金剛乘是頓超之法。這可以即身成佛,就轉我們當下和過去無量無邊劫來身口意所造的罪業,在本空離塵的智慧當中,轉我們的阿賴耶識含藏為大圓鏡智。這就是東方金剛部不動佛,為什麼是金剛?本空離塵。所以我們懺悔為什麼要向不動佛懺悔,要向不動佛下面的金剛薩埵懺悔?就是因為是本空離塵。
本真無染著離塵
「三者牟尼世尊說入巴字觀。本真無染著離塵義是寶生如來說。為往昔千百億降伏貪根。普滿常足自在佛。說是佛成道之時。此佛因地作菩薩時。如來與說此巴字觀。修入法界真如平等門。」
我們凡夫貪得無厭,貪是依我執。如果有善知識為你說「本真無染著離塵」的意義,你能明了,就會轉我們的我執根——末那識,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入法界真如平等門,成就南方寶生部的寶生佛。「巴」就是在五臺山南臺的智慧文殊。
本淨妙行義
「四者牟尼世尊說入匝字觀。本淨妙行義。是觀自在王如來說。為往昔千百億降伏瞋根。無量壽無忍自在佛說。是佛成道時。此佛因地作菩薩時。如來與說此匝字觀。修入妙觀理趣淨土門。」
淨土門,西方淨土就是從這裡來的。我們如果明白了「匝」字的本淨妙行義,妙觀理趣,就能降伏瞋根,就轉我們的第六意識、分別識為妙觀察智,而深入西方蓮花部主阿彌陀佛。這就轉識成智,成就蓮花部的,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
本空無自性義事
「五者牟尼世尊說入納字觀。本空無自性義。是不空成就如來。說為往昔千百億降伏痴根。難勝慧明自在佛。說是佛成道之時此佛因地作菩薩時。如來與說此納字觀。修入成就金剛菩提解脫門。」
,第五個就是
「納」
字,北方的本空無自性義,修入成就金剛菩提解脫門,轉眼耳鼻舌身為成所作智。眼耳鼻舌身是痴根,開了智慧後,眼耳鼻舌身不但不打架了,還會配合了,成就清淨的身語意業,成就北方的羯磨部——不空成就佛。
「德、德、德、德、德」,這五個德其實就是五字真言的五分法身德。東方的持戒不動佛,持戒精進而成就的,東方代表戒德;南方寶生佛安住清淨意,精進不懈而成就定法身,所以南方代表定德;前面是戒法身、定法身,西方阿彌陀佛成就慧法身;北方不空成就佛成就解脫法身,因為不空成就是解脫門,也是涅槃門;中央毗盧遮那佛成就解脫知見法身,轉眾生根本無明為法界體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