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權威網際網路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艾瑞諮詢發布《2016年中國第三方日曆App用戶洞察報告》,隨身雲公司以中華萬年曆&萬年曆兩款經典日曆領航中國第三方日曆應用市場,交出亮眼成績。還不快看看,用戶洞察,說的是不是你?!
| 摘要
1. 全球日曆類App潛在市場巨大,其中,第三方日曆類應用行業集中度較高;
2. 中國第三方日曆類App以隨身雲旗下中華萬年曆、萬年曆為代表,其用戶對產品品牌認可度、品牌選擇穩定性較高;
3. 目前用戶日曆類App剛需仍在日曆、天氣、黃曆及日程提醒中,其中「公眾提醒」類的生活服務為一大亮點產品;用戶更期待此類應用提供更簡單實用的生活服務;
4. 第三方日曆類App的未來發展方向:橫向拓寬日曆服務範圍,縱向拓展生活服務,精準化內容結合場景營銷,提高生活服務質量同時建立更多商業化拓展模式。
01. 中國第三方日曆類App發展現狀
依託智慧型手機發展,日曆類App全球潛在市場巨大。而第三方日曆類App(非手機系統自帶、可在應用市場下載的日曆類App)行業集中度較高,在月獨立設備數、月總使用次數及月有效使用時長三個指標方面,中華萬年曆與萬年曆(隨身雲旗下產品)用戶佔比均超過70%。其中,中華萬年曆領先優勢明顯,各項指標均超過50%。
02. 用戶對第三方日曆類App品牌認知度較為集中,品牌沉澱較強
在眾多日曆類App品牌中,66.9%的用戶對隨身雲旗下產品(中華萬年曆與萬年曆)存在品牌認知度,其他獨立產品佔比為20.2%,手機自帶產品佔比12.9%。而隨身雲產品用戶使用歷史較長,其中,使用一年以上老用戶佔比70%以上。
03. 用戶使用第三方日曆類App時長較長,粘性提高
總體來看,中國日曆類App用戶平均單日使用時長以10分鐘以內為主,整體佔比63.9%。
隨身雲產品停留時間在10分鐘以上的長時間停留用戶人數比例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達到38.5%。其中,停留時間在超過20分鐘的隨身雲用戶人數佔比為22.7%。無論是從總體上還是各時段細分來看,隨身雲旗下產品均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04. 中國第三方日曆類App用戶的剛需功能
在經常使用的產品功能方面,中國日曆類App用戶對產品各模塊使用偏好中,排名靠前的功能分別為:「日曆」、「天氣「、「黃曆」和「節日/事項提醒」,說明工具類App的基礎功能對用戶的吸引力較大,查詢日曆、天氣及記錄事項提醒是日曆類App用戶的剛需。
05. 中國第三方日曆類App用戶的三大期待
對於日曆類App未來用戶的期待,大致可總結為三大期待:界面更簡單、功能更實用、內容更有趣,每一項優化需求都有 50%—70%的用戶支持。總的來看用戶的期待涉及產品界面、操作、服務、內容和形式等多個方面,希望日曆類 App 能夠更好的為生活服務。
06. 中國第三方日曆類App用戶畫像(基於隨身雲產品分析)
中國第三方日曆類 App 用戶以25-35歲年輕人為主,其中男性佔比57.9%。使用率高的用戶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區,城市前三名為北上廣。用戶廣泛熱愛大眾娛樂,部分偏愛小資休閒。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第三方日曆類 App 用戶購買慾旺盛,旅行服務、金融/理財產品、汽車等意願最高,且多為剁手黨。
07. 中國第三方日曆類App用戶對廣告態度友好
對比2015年中國網絡用戶對廣告的總體態度,中國第三方日曆類 App(以隨身云為調研對象)用戶對網際網路廣告的態度更為友好——持認同態度者更多。隨身雲用戶對實用性廣告接受度更高,而考慮流量問題,用戶普遍對富媒體廣告和H5廣告接受度較低。
08. 日曆類App創新及未來方向
根據對艾瑞調研數據及隨身雲自身產品數據的分析,未來中國第三方日曆類App產品的發展方向具有橫向與縱向兩種模式。橫向發展更多類型、覆蓋範圍更廣的生活類服務;縱向提高內容價值和內容消費利用率的同時,對於產品及產品及企業本身而言,也包括建立更多的商業化拓展方式。因此,拓展生活信息服務,引入更加細分的服務類型推薦,將精準化內容與場景營銷結合起來,是其未來的發展機會。
結語
總體來看,第三方日曆類App市場的集中度較高,隨身雲旗下產品在用戶獨立設備數、月度使用時長和月度使用次數等多個指標均佔比超過70%,具有較大優勢。未來中國日曆類App發展具有較大空間,日曆類App作為智慧型手機不可或缺的工具性產品,伴隨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方式滲透的深入以及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產業向海外市場的擴張,潛在市場巨大。
當前來看,中國日曆類App的用戶具有諸多特徵,以25-35歲年輕人為主,使用率高的用戶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區,用戶購買慾旺盛,旅行服務、金融/理財產品、汽車等意願最高,同時,日曆類App用戶在消費中不僅注重價格,也關注品質,在生活中,重視家庭與生活情趣。
作為以時間為入口的工具產品,未來第三方日曆類App的發展策略也逐漸再向更加廣泛也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第三方日曆App與手機系統自帶日曆App的競爭將加劇,兩者的結構或將發生改變;從用戶和功能的角度來看,更加智能化的生活助手服務與資訊服務成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從商業化角度來看,大數據推動的精準化推薦營銷也為產品提供了更多樣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