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貿易60年:變革與成就

2021-01-09 北京周報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對外貿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貿體制、外貿政策以及外貿功能等均有了相應的改變。目前,中國的貿易夥伴多達220多個,遍及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貨物貿易規模擴大了數千倍,佔全球貿易比重提高到近8%,居世界第3位;服務貿易從無到有;出口和進口分別居世界第7位和第5位;外貿管理政策與制度嚴格履行國際承諾,貿易透明度不斷提高。

在國際上,中國已從昔日的一個游離於國際市場邊緣的經濟相當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成長為當今世界上的重要加工製造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和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合作的積極參與者,並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一起,是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

1949-1978年:計劃體制下的對外貿易。外貿局限於互通有無,調劑餘缺,農副及礦產資源型產品構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貿易關係受制於外交政策和國家關係的變化。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對外貿易一直在曲折中前進,對外貿易關係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並為發展貿易積累了經驗。1950年全年,中國外貿總額為11.35億美元,其中出口5.52億美元,進口5.83億美元。到1978年,對外貿易總額擴大到了206.38億美元,其中出口97.45億美元,進口108.93億美元,分別增長16.7倍和17.7倍。在當年世界貿易中居第32位。

這一階段,對外貿易主要被看作社會擴大再生產的補充手段,局限於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建國初期,中國出口商品以農副產品等初級產品為主,約佔出口總額的80%,反映出中國當時的經濟結構和生產水平。隨著國內工業的迅速發展,出口商品結構也發生較大變化,輕紡產品成為主要出口商品,重工業產品出口比重呈上升趨勢。但直到1978年,初級產品出口佔出口總額的比重仍高達53.5%。進口商品結構方面,舊中國以進口消費品、奢侈品為主的狀況得以改變,生產資料在進口中佔據了主要地位,每年佔總進口的80%左右。按照「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經濟建設方針,這一階段中國在利用國外資金為本國經濟建設服務方面也進行了一些嘗試和實踐。

國際環境與國家關係的變化,以及國內意識形態的變化左右著中國這一時期的對外貿易發展,經歷了由僅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單邊貿易,到「文革」期間的自我封閉,及至70年代末重啟國門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敵視和封鎖政策,中國對外貿易主要與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來往,記帳貿易成為當時的主要貿易方式。50年代,中國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額佔全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1952年至50年代末,曾達到70%以上,其中對蘇聯的貿易額約佔到一半。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前期,亞非拉越來越多的國家贏得民族獨立,新中國廣泛建立、積極發展同這些國家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貿易關係,籤訂政府間貿易協定,開展易貨貿易、邊境貿易、記帳貿易、現匯貿易等靈活多樣的進出口貿易,與此同時,還向這些國家提供貸款或無償援助。此外,中國內地始終堅持對港澳地區長期穩定供貨的貿易政策,即使在國民經濟困難時期,也保證了對港澳地區的供應。同時經港澳的轉口貿易也成為打破西方國家封鎖的突破口。

為了補足國內必需的生產和生活資料,中國利用各種機會和途徑,推動同日本、西歐等西方國家的民間貿易以至官方貿易。特別在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後,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由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開始轉向日本、西歐等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到1965年,中國對西方國家貿易額佔全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

「文化大革命」(1966-1976)使對外貿易遭受嚴重幹擾破壞而出現較大曲折起伏。70年代初,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對外關係迅速改善。中國同日本、德國、美國等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交。對外貿易重新獲得恢復和發展,西方國家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改善,技術引進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有利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下,中國在70年代末進入改革開放的醞釀和準備階段。

1978-1991年:改革開放初期的嘗試。伴隨著外貿管理體制的改革和更為靈活的貿易形式,對外貿易迅速發展;海外投資與經濟特區的創辦,為中國對外經貿關係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工業製成品成為中國主要的出口商品。

1978年底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方針,對外貿易進入了新的實踐探索階段。

這一階段,國家對外貿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外貿體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資極大地促進了外貿發展。1978-1991年,進出口總額由206.4億美元增長到1356.3億美元,其中出口由97.5億美元增長到718.4億美元,進口由108.9億美元增長到637.9億美元,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6.6%和14.6%。

為吸引資金、技術、設備,拓展國際市場渠道,創造外匯收入,同時增加就業機會,1979年,國務院批准在沿海地區開展加工貿易。80年代中期,國際產業結構出現了新一輪調整和轉移,為了抓住這一有利形勢,國家進一步確立了以加工貿易為重點、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沿海發展戰略,加工貿易得到迅速發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加工貿易使中國成功地承接了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帶動了國內工業發展,促進了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了外貿出口由初級產品、資源型產品為主向以工業製成品為主的轉變。1986年,工業製成品取代初級產品成為中國主要出口商品,實現了出口結構的一次根本性轉變。1991年,工業製成品佔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77%。市場日益多元化,日本、香港、美國、歐共體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和貿易夥伴,而與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貿易份額則大幅下降。

1979年開始,中國陸續建立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開發區等特殊經濟區域,在進出口管理與經營政策、外匯政策等方面試點實行更靈活、更優惠的特殊政策,這些特殊區域對全國的外貿發展以至開放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平臺、示範與輻射作用,是這一時期對外貿易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1980年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個經濟特區建立的第一年,進出口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1%,到1991年這一份額上升到8.3%。

相關焦點

  • 《老農民》今晚開播 書寫60年農村變革史詩
    據悉,《老農民》全劇以山東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麥香村」、一個老農民「牛大膽」 為起點,講述了這個北方農村,因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並憑藉其長達60年的時間跨度,觀照中國當代農村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深刻闡釋了中國農民與土地無法割捨的聯繫,藝術性地將農民、農村、農業的發展狀態,同中國的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相結合,塑造了一幅中國當代農民的歷史群像、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當代農民奮鬥史,重塑了國人近半個世紀的集體回憶
  • 甲子印記:從自行車到摩託車,看「中國製造」60年風雲!
    原標題:甲子印記:從自行車到摩託車,看「中國製造」60年風雲!一股細流奔湧,匯成汪洋大海一縷清風吹拂,喚醒萬紫千紅一道轍印蔓延,勾出恢弘畫卷悠悠中華,千年古都,因文明而不朽,因變革而彌新
  • 《老農民》開播 農村變革史詩向中國農民致敬
    據悉,《老農民》全劇以山東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麥香村」、一個老農民「牛大膽」 為起點,講述了這個北方農村,因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並憑藉其長達60年的時間跨度,觀照中國當代農村發展的每個歷史階段,深刻闡釋了中國農民與土地無法割捨的聯繫,藝術性地將農民、農村、農業的發展狀態,同中國的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相結合,塑造了一幅中國當代農民的歷史群像、譜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當代農民奮鬥史,重塑了國人近半個世紀的集體回憶
  • 桌球起源地是這個國家,並非中國,憑什麼中國能稱霸乒壇60年?
    提起桌球,我們一定會想到魔王張怡寧,超級神龍馬龍,世界藏獒張繼科,還有那個不懂球的胖子張國梁,想到中國桌球稱霸世界無對手,公園大爺才是暗藏的高手,桌球作為中國的國球,可以說已經稱霸世界乒壇60年,是中國為數不多具有統治地位的球類運動,但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桌球的起源地卻並不是中國,而是發源於
  • 2018,或是開啟中國大變革的又一戊戌年
    【導讀】自960年前的戊戌年王安石變法,到最近兩百年的四個戊戌年,其間發生的大事無不與「變革」息息相關。文/薛開伍2018年,戊戌年,天幹地支皆土,戌為火庫,又為「平地木」年,在五運六氣中,屬於「火運太過」年份。
  • 美國在60年前就可以登月,中國為什麼還不具備登陸月球的能力?
    美國首次載人登月是在1961年,截止2020年是59年的時間,當然快接近60年了,並且持續到了1972年12月,總計登陸了6次月球,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 中國進口這些年,相關政策經歷了哪些變化?
    著眼於2018年的對外貿易工作,中央政府在2012年提出要「擴大進口」,並於2017年提出要「積極擴大進口」,這一深刻轉變反映出中國對於進口貿易在對外貿易政策制定中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強化。 1、1949--1978年,進口起步階段。 1949 年到1978 年改革開放期間,是中國進口貿易的起步階段。
  • 時光似水60年 恒隆開啟新時代商業甲子年
    2020年,恒隆集團迎來60歲生日。60年一甲子,這個完整的循環對恒隆而言,僅僅是商業版圖擴張興盛的開端。2021年,是恒隆新一輪徵程的開端,也是武漢恒隆廣場的開業時間,有沉澱、有品質的恒隆與有底蘊、有韌性的武漢相遇,必將碰撞出耀眼奪目的火花。
  • 【中國科技網】紅專並進一甲子,科教報國六十年 中科大舉行建校60...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合肥9月21日電(記者 吳長鋒)「紅專並進一甲子,科教報國六十年」。金秋九月的江淮大地疊翠流金,9月20日,中國科大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在東區大禮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 東航60年:輝煌甲子 追夢百年
    60年時光飛度,一甲子歲月輪迴。60年歷史積澱,60年崢嶸歲月。東航60年曆程是一部輝煌的航空發展史,也是一部中國民航人砥礪前行的逐夢史。  從「飛行中隊」到「東方航空」  60年前,社會主義建設剛剛起步,中國民航事業開始進入調整時期。
  • 2020-2024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1.1中國服裝行業產量規模  一、2019年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服裝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44.72億件,同比下降3.28%,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0.09個百分點。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變革(近現代篇)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變革(近現代篇),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下,梳理我國歷史上的重大變革,有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過去、把握現在、走向未來。下面我們就跟各位小夥伴具體梳理一下我國近現代歷史中的那些重大變革。
  • 獨造60球「發動機」加盟魯能,創下71年歷史主導2變革
    2021年1月,中超冬窗雖然沒有過去那麼熱鬧,但是依然有不少新援會來到中超,只是引援的對象有所變化,普遍將是性價比引援。1月12日,屬於山東魯能的性價比強援已經獲得了官宣確認,來自全北現代的最新重磅官宣消息,在K聯賽已經打進30球助攻30次的全能中場「發動機」孫準浩已經完成轉會加盟山東魯能。
  • 2020年,全球在疫情中「彷徨迷失」中國在變革中「撥雲見日」
    貿易摩擦面臨「新常態」中美貿易摩擦始於2018年,在疫情衝擊下,美國加大對中國揮舞大棒力度。除了繼續對中國加徵關稅,還對中國高技術企業繼續進行打壓,當前摩擦已升級至貿易、科技、金融、外交、國際輿論、國際規則等全領域。2020年,中美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科技和軍事領域。
  • 甲乙丙丁——產業網際網路·車後渠道變革思考
    1月8日訊,甲乙丙丁網CEO阮成瑜先生在迢迢車董會年會上就車後代理商轉型問題進行了題目為「產業網際網路-車後渠道變革」的演講。
  • 良心之問:中國在1966—1976年到底做了啥?
    10月17日中國全民援助朝鮮13.14億。 12月25日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12月26日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1970年對外貿易總額達45.8億美元。02月13日新華社報導,1972年是解放以來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 03月07日新華社報導,中國發展組合工具機取得顯著成就。03月20日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地。 04月10日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04月15日春季廣交會開幕,與中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 中國石化產業經濟運行最新預測
    我認為在當前,站在今天這樣一個時點,我們都面臨著挑戰日益嚴峻的局面,同時也共同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能不能準確把握五中全會提出的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能不能善於在危機中遇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把握世界科技改革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握住疫情過後全球石化產業變革和重構的機遇,我們應該強化創新,加快補短板,再創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
  • 吹盡黃沙始到金——如何看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布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大對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作了全面總結和回顧,進一步堅定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四個自信」,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不懈奮鬥。
  • 這是2018年中國大趨勢!
    這意味著,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必將繼續自己的「高光時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其他領域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物質條件。」幾乎與此同時,諸多國際研究機構對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予以積極評價。2017年12月19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中國經濟簡報》,將2017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速度從6.7%上調至6.8%。此前聯合國發布《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將創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其中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三分之一。
  • 「點石成金」5G來臨 因循守舊不如應對變革
    ——加加林【民航推廣旅客無紙化出行】來源:中國新聞網3月3日下午,2019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正式開啟,部長們在這裡直面熱點,回應關切。今天第一位走上「部長通道」的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馮正霖。他告訴記者,我們將推出幾項具體的改進措施來提升服務品質,推廣旅客無紙化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