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淺談電視音響為何體驗這麼差
客廳娛樂是近幾年家庭娛樂發展的重點地區,在對電腦和手機的新鮮勁過了之後,人們茶餘飯後的娛樂重點又重新回到了客廳。電視作為客廳的娛樂中心,負擔著主要的影音娛樂功能。電視的進化也是客廳娛樂的進化的縮影,從最開始的CRT電視,液晶電視的全面普及,人們可以享受更加清晰的畫質。不過很多用戶也反映同一個問題,液晶電視的音質卻大不如以前了。聲音單薄,看電影和聽歌時也完全出不來效果。
講道理來說,在目前音頻功放技術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電視音響的效果也應該水漲船高,但是現在的電視自帶音響表現還是不盡如人意。設備及成本的局限僅僅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想要了解電視自帶音響系統我們要從電視的結構開始分析。
網友紛紛表示電視自帶音響效果實在令人崩潰
耳朵比較敏感,經常聽音樂的朋友可能對電視自帶音響詬病已久,要想分析電視音響的體驗為什麼不盡人意,我們就要從音箱的結構來分析,了解一款合格的音箱需要具備哪些因素,而電視音箱又欠缺在哪,從而分析電視自帶音響的音質為什麼表現不佳。
2從結構分析 主流音箱結構解析
從結構分析 主流音箱結構解析
對於音箱來說,箱內的空間是十分重要的,現在主流的音響結構分為以下幾種。
密閉式音箱
是結構最簡單的揚聲器系統,1923年由FrederI Ck提出,簡單地說,就是揚聲器單元裝在一個全密封箱體內。它能將揚聲器的前向輻射聲波和後向輻射聲波完全隔離,但由於密閉式箱體的存在,增加了揚聲器運動質量產生共振的剛性,使揚聲器的最低共振頻率上升。
聲阻式音箱
實質上是一種倒相式音箱的變形,它以吸聲材料或結構填充在出聲口導管內,作為半密閉箱控制倒相作用,使之緩衝,以降低反共振頻率來展寬低音重放頻段。
無源式輻射式音箱
是低音反射式音箱的分支,又稱空紙盆式音箱,是1954年美國的Olson和Preston發表的,它的開孔出聲口由一個沒有磁路和音圈的空紙盆(無源錐盆)取代,無源錐盆振動產生的輻射與揚聲器向前輻射聲處於同相工作狀態,利用箱體內空氣和無源錐盆支撐組件共同構成的複合聲順和無源錐盆質量形成諧振,增強低音。
這種音箱的主要優點是避免了反射出聲孔產生的不穩定的聲音,即使容積不大也能獲得良好的聲輻射效果,所以靈敏度高,可有效地減小揚聲器工作輻度,駐波影響小,聲音清晰透明。
耦合腔式音箱
是介於密閉式和低音反射式之間的一種箱體結構,1953年美國的Henry Lang發表,它的輸出由錐盆一邊所驅動的出聲孔輸出,錐盆另一邊則與一閉箱耦合。
號筒式音箱
對家用型來講,多採用折迭號筒形式,它的號筒喇叭口在口部與較大空氣負載耦合,驅動端直徑很小,這種音箱的背面是全密封,箱腔內的壓力都多在揚聲器錐盆的背面上。
由上述可見,我們拋開不該討論的楊聲單元材質,單就結構來說,所有的音響都是需要箱體空間支持的,箱體空間直接的影響了一個音箱的音質。
3空間局限 電視變薄帶來的弊端
空間局限 電視變薄帶來的弊端
眾所周知,從CRT電視發展到現在以液晶為主流,電視產品經歷了非常大的變遷,液晶顯示技術也高度成熟,並且已經出現頹勢,近幾年風頭正勁的OLED電視給液晶技術產品帶來了不小的衝擊,顯示技術似乎已經開始了又一輪的更新換代。從CRT電視到液晶電視再到以後的OLED電視,我們客廳中的電視越做越薄,縱然佔地面積變得越來越小,但是這對音箱系統來說,卻不是一個好消息。
根據之前的對音響結構的解析,現在主流的音響結構,都需要給聲音的傳遞提供一定空間,這並不是說音箱結構越大越好,但是結合不同的揚聲器單元,來匹配相當大小的箱體空間,卻是必要的,並且這個箱體的空間不能太小,如果聲音在腔體內「反射」「緩衝」的次數不夠,音響震膜震動過程中產生的雜音也就越多,聲音就不夠飽滿。而傳統的CRT電視由於體積龐大,所以音箱體積也有提升,所以音質還算說得過去。
CRT電視音響腔體要比液晶電視大很多
現在的液晶電視音箱的硬傷,就是產品變得越來越薄,所帶來的空間弊端,影響電視內部空間越來越小,聲音傳遞「反射」「緩衝」的次數不夠,所以就造成了,電視音箱聲音單薄,不渾厚,雜音強的後果。
電視越來越薄對音質方面並不是好消息
以目前的技術手段,還無法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中和的解決方案就是分體式電視,但是卻也影響了電視結構的整體性,這也與電子產品「最終整合統一」的宗旨相悖,眾多的獨立客廳音響也並不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俗話說「千元耳機,萬元箱」昂貴的獨立音箱,也是用戶的痛點之一。筆者也在期待電視自帶音響,能夠有出色表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