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言,想像力是人類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對於黑暗的、未知的世界,人們往往帶著恐懼,又不免充滿無窮的好奇與想像,在中國,這種想像甚至在最後延伸成為了一個文學分支,學者稱為"神鬼志怪小說"。
這個文學分支歷史深遠,最為出名的,遠有戰國時期的《山海經》,近有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更別提還有流傳於民間許許多多的民俗傳說,通常都與當地民俗傳統緊密聯繫,具有極強的地域性。比如東北農村百姓供奉的,真身分別為狐狸、黃鼠狼、刺蝟、蛇和老鼠的"五大仙",還有南方沿海地區居民供奉的"媽祖"。
當然,也有一些民俗傳說中,由當地特有的某處景觀,或是建築而生出的妖魔故事,在西藏境內,便有這樣一處詭秘之地,被當地居民稱為"九層妖塔"。
究竟這個所謂的"九層妖塔"是確有其物,還是僅是流傳於藏民口中的一個傳說呢?其實,考古學家真的發現了這個傳說中的"九層妖塔"。
傳說之塔
古人,尤其是佛家弟子認為,"九"是世界上最大的數字,所以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又有成語"九九歸一",作為一個文化符號,許多古塔都起名為九層塔,但許多九層塔實際上並不是真的有九層,而僅是對高塔的一種形容。
但是傳說中的"九層妖塔"並不只是一個虛構的傳說,它的真身就位於西藏境內的察汗烏蘇鎮東南方位,當地居民認為這是非常不吉利的一座塔。
這座所謂的塔,實際上是一處巨大的古墓群,被稱為"血渭一號大墓",這處墓群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吐谷渾墓葬,屬於唐朝早期。
這種墓葬的特點是底大頂小,又被稱為"東方金字塔",規模宏偉,坐北朝南,東西朝向長達五十五米,南北朝向寬度達到三十七米,某些角度看確實非常像是埃及金字塔的形狀。
這裡流傳著許多傳說,附近居住的藏族人民認為這個古墓群中躲藏著許多妖魔鬼怪,嗜血兇殘,不時便會出來危害人間,後來是當地橫空出世的英雄格薩爾王帶領許多英豪進入與妖魔們進行搏鬥後勝出,並在裡面發現了許多珍貴的寶藏。
實際上,這個墓葬屬於唐朝王室墓葬,所以其中有許多金銀珠寶也不足為奇。但是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人們需要英雄,需要傳說,需要神話,所以隨著格薩爾王的英名流傳,這座墓葬群最終也變成了妖物出沒之處——"九層妖塔"。
精巧墓葬
古往今來許多哲學家都對生死有著獨特的思考,道家稱之為陰陽,未知死,焉知生?許多古代君王都追求永生不朽,但當這種願望無法達成後,他們便從追求永恆的生轉為追求永恆的死,由上而下的信念影響下,中國各地區對於人死後如何處理也因文化、習俗、信仰的不同產生了偏差。
其中,有將死者遺體投入江河湖海的水葬,人們認為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人生於水,也要死於水,屬於比較古老的一種方式;藏族則推崇天葬,認為讓禿鷲等鳥獸吞食死者軀體,是一種"捨身布施";佛教、印度教則盛行火葬,因佛祖釋迦摩尼圓寂後經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在儒家、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盛行土葬。
而"血渭一號大墓"便是一座結構精巧,風水甚佳的大型墓葬,它依山傍水,與山勢共同形成了"二龍戲珠"之態。
墓中有許多牢固的由石料和木材共同構成的牆體,最大的一處墓中就用一根根木頭堆疊成了層層塔身,每根木頭都比碗口還要粗,可見建造當時必定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最終形成這"九層妖塔"的形貌。
考古之旅
在人們發現這處墓葬後,許多考古學家來到此地想要進行挖掘研究,但是經過這麼多年,這裡的墓葬也才開發到第二層,餘下的七層都沒有進行開發。
其實,在當地人中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這座墓葬存在不可破解的詛咒,若是強行多人進行挖掘,便會激怒墓中之物做出反擊,見者輕則受驚失魂,重則一命嗚呼,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這裡的挖掘進度始終保持在一種緩慢的狀態中。
但是實際上這完全是無稽之談,這座墓葬發掘緩慢具有非常充分的原因,一是因為墓葬規模實在太大,可以專注挖掘的考古隊伍精力有限,二是墓中的塔完全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經過數千年的腐蝕後,這些木頭已經腐化的非常脆弱,一有不慎就會造成巨大考古損失。
目前的考古技術與水平仍處於發展階段,很多時候並不能保證百分百的成功挖掘,因此,進展十分緩慢,基於考古學家的立場,與其急於求成造成破壞,不如徐徐圖之,待日後技術更加成熟後加以挖掘也還不遲。
僅僅挖掘了兩層,這座墓葬已經給了世人許多驚喜,出土文物中有不同種類形形色色的物品,包括黃金首飾、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文木片、獸類骨頭以及大量絲綢,對於當時的文化習俗研究有許多的參考價值。
古代的墓葬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者,是後來人的寶物,它們承載著當時人們對先人逝去的思念,搭載著逝者一生的記憶與死後的世界,記錄了無數的生離死別,許許多多模糊的歷史印記,都可以在古代墓葬中尋找到蛛絲馬跡加以佐證。
也許,儘管當地居民出於無知或者迷信,將這個墓葬妖化成了一個妖魔鬼怪蟄伏的兇險之地,但正是由於每個人都帶有這種恐懼與謹慎,不去侵擾這座墓葬,才為內藏的歷史文化瑰寶的保全提供了普世意義上的保護,為後人的研究保存了實物,為以後還原當時歷史,貢獻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