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十三年」:九大事件重現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之路

2020-11-28 騰訊網

193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機關進駐陝北安定瓦窯堡,1936年7月初進駐保安,1937年1月13日,遷駐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部分人員在陝北吳堡川口東渡黃河。其間共約13年,是為延安13年時期。

這一時期,在延安地區,發生了許多對中國人民解放歷程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其中的九件大事不可不提:

01

1935年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

瓦窯堡召開會議

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

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瓦窯堡會議

02

1937年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

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

實現二次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03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

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

在延安召開

確定黨

在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的

基本方針和任務

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

六屆六中全會

04

1939年2月

中共中央在延安

召開生產動員大會

毛澤東提出「自己動手」的口號

大生產運動

05

1940年12月

王震率八路軍

第一二〇師三五九旅

開赴南泥灣實行軍墾屯田

延安黨政軍學各界數萬人

投入生產運動

支持根據地軍民的艱苦抗戰

積累了經濟建設的經驗

培養出一批經濟工作幹部

南泥灣軍墾屯田

06

1937年至1947年

實行統一戰線政權制度

構建抗日根據地的

「三三制」執政體制

進行了三次民主選舉

1941年5月1日

第二屆參議會舉行選舉之際

陝甘寧邊區發布了

「五一施政綱領」

局部執政

07

1941年至1945年

1941年初

高級幹部率先開展學習教育

1942年開始

全黨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整風運動

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

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

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1945年4月

整風運動結束

整風運動

08

1944年5月21日

至翌年4月20日

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

《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這次全會歷時11 個月

創造中央全會時間最長紀錄

六屆七中全會

09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總結了武裝鬥爭、統一戰線

黨的建設的經驗

概括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

七大是民主革命時期

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

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

奠定了基礎

中共七大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展示了優良的作風。在七大的口頭報告中,毛澤東講到與群眾關係時,特地舉了一個例子:

「那年邊區政府開會時打雷,垮塌一聲把李縣長打死了,有人就說,唉呀,雷公為什麼沒有把毛澤東打死呢?我調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徵公糧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興。」

「要不要反省一下研究研究政策呢?要!」

於是就有了大生產運動。後來,黨群、軍民關係有很大改善。毛澤東說,初到延安,「延安人民對我們是什麼態度?我說就是『敬鬼神而遠之』」,但去年,「老百姓也組織了秧歌隊」,「我說從此天下太平矣!」

延安,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歷史標本。毛澤東稱讚說,延安和陝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這裡一沒有貪官汙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這一面貌,正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取得的階段性成就,也是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生動體現。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住房城鄉建設部稽查辦韓煜同志以「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為題講黨課
    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指從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寧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算起,到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東渡黃河、離開陝北進入華北為止,大約13年的時間。
  • 【延安十三年】延安革命史大事記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歷經千難萬險,行程兩萬餘裡,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城,從此,延安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後方。黨中央進駐延安後,鳳凰山麓成為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的第一處駐地。
  • 《周恩來回延安》定檔5月15日 牢記使命的感人歷史
    影片歷經四年精心籌備,70多次成功扮演周恩來總理的特型演員劉勁親自執導並擔任主演,攜手唐國強、盧奇、黃薇等實力戲骨,演繹一代偉人對人民的深情牽掛,講述周恩來總理時隔26年回到革命聖地延安的短暫22小時,謳歌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血肉相連及不忘初心、不懈奮鬥、砥礪前行的偉大精神。
  • 回顧中國共產黨80年歷史 黨史專家追憶20件大事
    新華通訊社最近約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專家,評出中國共產黨成立80年20件大事。這20件大事是:1.中國共產黨成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黨的一大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
  • 紅船初心——從「紅船精神」看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特質
    2005年6月,在中國共產黨84歲誕辰前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以深邃的歷史思考和凝練的理論表達,第一次系統闡揚了中國共產黨的源頭精神,深刻指出:「依水行舟,忠誠為民,成為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2016年7月,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入五年倒計時。
  • 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紀念日,毛澤東最早是在什麼時候提出的?
    延安時期黨內政治儀式的主要類型很難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文本中找出他們對「政治儀式」的規範定義與分析,顯然「政治儀式」是伴隨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的建構性歷史概念和實踐。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儀式,幾乎都發育、奠基並建制於延安時期。
  • 蓬佩奧上演「末日瘋狂」,華春瑩送他兩句詩,提及一段延安往事
    在記者提問環節之前,華春瑩來了一段開場白,提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批西方記者無懼危險來到延安報導中國共產黨的那段歷史。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當時國民黨政府對延安進行封鎖、對中國共產党進行「妖魔化」的形勢下,包括美國著名記者斯諾、斯特朗和史沫特萊在內的一批外國記者,懷著「誰、什麼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好奇心,排除萬難去到延安,通過同中國共產黨人的親密接觸,寫下了很多客觀報導,包括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
  • 兩敗俱傷:賀子珍與吳光偉延安衝突解密
    1937年6月20日,中國文藝協會在延安城裡由基督教堂改制的大禮堂舉行集會,紀念被尊奉為「世界革命文學導師」的高爾基逝世周年。當天晚上,演出根據高爾基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母親》。劇中主要人物母親尼洛夫娜由吳光偉扮演,她扮演的母親,形象豐滿、儀態端莊、話語不多,舉手投足之間都充滿著無私的母愛。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歷史足跡:1954年中國共產黨...
    1953年10月,黨中央正式提出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由此,中國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全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 1954年2月,黨的七屆四中全會召開,會上通過了《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此時,距離1950年7月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一次代表會議召開已有近4年時間。
  •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延安
    1973年6月9日,周恩來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1973年6月9日,一架執行外事任務的專用飛機在延安飛機場降落。當飛機的艙門打開後,歡迎的人們驚喜地發現,陪同越南客人到延安參觀的竟是深受老區人民愛戴的周恩來總理!於是,周總理回到延安的消息便在最短的時間裡以最快的速度在這座高原山城不脛而走。
  • 【「四史」 記憶】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日與紀念日是同一天嗎?
    「四史」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增強底氣骨氣正氣,提升黨性修養的內生動力。紮實學習「四史」,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方能知來路、明方向,不忘初心,與時俱進,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 探尋中國汽車工業70年發展之路,記錄中國車企的70年奮鬥史
    2010年,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轎車,是中國汽車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併購。 …… 1953年,我國在長春建設第一汽車製造廠,到現在我國汽車工業已經發展了近70年。今天給您推薦的《中國汽車激蕩70年》既是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歷史的記錄,也是對祖國偉大復興的獻禮。
  • 呂臻:毛澤東和1948年中國共產黨的紀律建設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加強紀律性」:「目前工作的中心一環」 —— 毛澤東和1948年中國共產黨的紀律建設
  • 江青的「逆襲」之路
    對於只是小學畢業的她,在青島大學工作的機會,給了她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可以經常有幸聽到聞一多等著名人士的課,初嘗到了文化滋養的滋味。在青島大學工作期間,她結識了趙太侔的妻弟俞啟威,與之陷入到了熱戀中。與俞啟威的相識相戀,成為了江青人生發展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俞啟威出生於名門望族,思想活躍,是一個優秀的青年才俊,後來改名黃敬,加入中共,成為了中共高幹。
  • 盤點:2017年中國旅遊發展年度十大熱點事件
    中國網1月12日訊 今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旅遊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旅遊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對中國旅遊發展年度熱點事件進行梳理和評述,是「旅遊綠皮書」過去十餘年的慣例做法。
  • 延安記憶:延安歷史上的10月25日
    1935年10月25日紅十五軍團在鄜縣榆林橋地區對國民黨軍發起的一次進攻性戰役。榆林橋位於鄜縣北部洛河川道,南距縣城十公裡,四面環山,鹹榆公路南北穿過,是洛川、鄜縣通往延安的必經要塞,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守敵4個營全部被殲,生俘六一九團團長高福源和營級以上軍官6名,營以下官兵1800餘人。
  • 7月1日為何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會議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提出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在中國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從此確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 遏制打壓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壯大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馬卓言 朱超) 針對美方持續打壓中國企業,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表示,美方個別政客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熱衷於渲染、炒作所謂中國挑戰和中國威脅論,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採取堅定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批准 2015年5月18日中共中央發布 202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修訂 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提高統一戰線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水平,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 曲青山談《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寫歷史述大道探規律
    關於通史性的權威黨史讀本,最具代表性的有上世紀90年代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以及2002年以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那麼,與這些黨史著作相比,《九十年》具有哪些鮮明特點?   曲青山:《九十年》的出版是黨史界、理論界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