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西歐
《送你一朵小紅花》爆了!
連續5天,單日票房持續第一!
頂著元旦檔票房冠軍的光環和滿屏的排片,你以為這部電影的口碑也妥妥穩了,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有人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對電影給予強烈的肯定。
也有相當多網友吐槽劇情太尬,情節不合理。甚至還表示:拜小紅花所賜,第一次在電影院玩了倆小時消消樂。
小紅花豆瓣開分衝到8.0,可這8分的成績還沒坐熱,差評就越來越多,目前豆瓣評分已滑落到7.5分。
但這絲毫不影響電影的火爆,上線6天,票房衝破8億,成為2021年元旦檔最大黑馬,小紅花拼的是實力還是沾了流量演員的光?
1《送你一朵小紅花》,
哭出來的票房冠軍!
沒有過多的宣發造勢,《送你一朵小紅花》突然定檔在2020年12月31日。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大家只是想下班後吃個飯,看場電影,以輕鬆休閒的方式,告別這個喪氣的一年。
然而事與願違。踏進影院的女孩們並不知道,2個小時後,她們將妝容不保!
仙女悲泣不說,猛男也跟著落淚。
影院裡哭聲一片。
原本只是奔著童真畫風的海報和令學前班小朋友心動的片名而來;
但直到哭腫了眼睛走出影院,才發現自己被這小清新的畫風,狠狠地騙了!
電影好看不好看,咱先不討論,電影太好哭,卻是所有人公認的事實。
而且哭慘了的還不只有觀眾!導演韓延談到這部電影哭味太濃時,向大家透露:
「演員們哭著演的,導演哭著拍的,剪輯哭著剪的,配樂哭著配的,調色哭著調的」
導演稱,別的不好說,國內淚腺最發達的電影團隊,他們功德圓滿了。
陶勇醫生在看過這部電影後,也哭了,他感嘆,相信美好,人間值得,帶著枷鎖的生命之舞,更美。
和沒有閱歷的年輕觀眾不同,一個真正經歷過生死劫難,卻並不懼怕黑夜的人,為《送你一朵小紅花》詮釋了更有分量的心靈感受,數十萬網友為之點讚。
2好哭就是好看?
《送你一朵小紅花》到底好在哪?
好哭不等於好看,但是小紅花確實值得一看!
1、多視角的抗癌故事!
5年前,導演韓延在《滾蛋吧!腫瘤君》這部電影裡,拍出了身患癌症的熊頓在與病魔抗爭的日子裡依然笑對人生的故事。
5年後,導演不再單純將鏡頭懟在一個患癌少年個體身上,而是將視角面向更多普通人,探討每一個普通人在困境中如何生活。
為了更好地呈現這個主題,導演給主角一個前癌症患者的人設,讓觀眾最先看到一個背負了「定時炸彈」的少年,是如何改變和成長;
隨後,將視角從個人轉移到父母身上,呈現這樣一個家庭的改變和家庭中每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再繼續將視線從家庭拉至到周遭病友,看他們是如何積極生活;
最後,鏡頭延申到整個社會,這些困境中的人,如何挑戰他們的生活。
藉助層層關係和視角,呈現出所有人都需要面對的人生困境,在這一點上,電影主題並不單薄。
2、流量電影?不靠流量靠演技!
流量小生不靠流量,靠演技,被很多觀眾都看在了眼裡。為了貼近角色,易烊千璽為了演好韋一航這個角色,拿筷子的時候拿得特別靠下,走路低頭駝背,吃飯扒拉菜;
有網友就很直接:千璽在中戲沒白念,演技提升確實很大。
更不用說片中的老戲骨,一個眼神就能讓人入戲。
比如,片中兒子病情復發,媽媽被抱著小孩的乞討婦女纏上,她嘴上大罵人家,但還是用力回身,從後排座位上的錢包裡掏出一百塊錢,死死遞出去。
「你孩子生病了嗎?他生病了嗎?你有胳膊有腿,不能找份工作好好養活他嗎?」
突然的情緒爆發,演員朱媛媛把母親的角色呈現得淋漓盡致。
高亞麟飾演的父親的這段戲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這一幕,父親沒控制住情緒打了兒子,滿心愧疚地給孩子送藥,雙手顫抖著打開袋子,細心叮囑兒子吃藥的順序;
「爸打小沒動過你一指頭,老了老了,還學會動手了」
心中有一萬句對不起,但他只能以這種小心翼翼的方式表達他的後悔和心疼。
那一刻,一個父親的笨拙的愛表現出極致。
3、埋梗太多,有意外驚喜!
這部電影,可是細節控們的最愛。
在一秒閃過的畫面之外,有細心網友get到了電影精心設置的「彩虹」關懷;
就是這個韋一航吃飯的時候,撿到吳曉昧錢包的畫面:
片中老馬請韋一航幫他把門口廣告牌換了,這裡也被細心觀眾發現,原來老馬這個時候就需要給女兒籌備治病錢了;
那些沒有旁白,沒有註解的鏡頭,還是被細膩的觀眾看懂了。
觀眾完全代入韋一航的角色,甚至連這種小細節都發現了...
這些被悄悄埋下的伏筆,不僅為電影增添了一絲絲溫度,也成為了觀眾與導演之間的「私人」互動。
最戳刀哥的一個細節,是在電影的結尾。失去孩子的父親落寞呆坐在醫院門口,韋一航為他點了一份外賣。這位父親從外賣員手裡猶豫地接下這份紅燒牛肉飯,看到外賣小票備註上寫的:「女兒」二字時,
一直壓抑著的父親,終於嚎啕大哭。
許多觀眾看到這裡也泣不成聲。
而最最打動人的是,這一幕不只發生在電影裡!相似的場景就真實發生在北醫三院門口,親眼目睹過這一幕的導演,決定把它拍到電影裡,將這份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傳遞給更多人。
3《送你一朵小紅花》:反套路煽情
同樣涉及「抗癌」主題,很多觀眾會拿它跟《我不是藥神》、《滾蛋吧!腫瘤君》比較。
在《我不是藥神》裡,王傳君演繹的白血病人,面容枯槁,身體虛弱,鏡頭毫無保留地透露出,疾病對人類無情的摧殘和打擊,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滾蛋吧!腫瘤君》中,白百合扮演的漫畫家熊頓,被癌症打敗,走到人生最後階段,向媽媽交代自己的銀行卡密碼那一刻,有誰能不為之動容?
小紅花,同樣作為一部抗癌題材電影,卻從頭到尾沒有提到疾病纏身的痛苦,也沒有為死亡留下任何鏡頭。
儘管涉及沉重的生命議題,但小紅花另闢蹊徑,用溫情化解沉重的創新拍攝方式,詮釋人生的終極話題。
創新之一,電影弱化了疾病對人造成的傷害與折磨,迴避了死亡的鏡頭,讓觀眾在視覺層面減輕了對疾病,對死亡的恐懼。
導演的出發點:
「我不想拍生了病有多疼這種東西,我更多想要探索,面對病痛帶來的「失去」,這種讓人動容的痛苦,人們如何去面對?這是我想要探索的東西。」
主角剃了光頭,就已經是電影在表達病魔摧殘的極限。為了呈現韋一航生病,就只拍他病情復發、手抖、暈倒在桌子上的那一刻。而最終馬小遠去世,導演也沒有直接拍韋一航的痛哭,有的只是馬小遠生前充滿陽光的空房間。
創新之二,電影把老套的劇情,拍出了新的感動。
當韋一航問父母: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會怎麼生活?」
為了回答這個沉重的問題,媽媽發給兒子一段視頻。原來父母用記錄一天生活的方式,輕鬆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視頻裡父母笑嘻嘻地展示著沒有了兒子以後,兩個人的老年生活,他們吃火鍋,看電影,跳廣場舞,他們仍然開開心心,最後在一天結束,親吻兒子的照片。
電影拍到這裡,雖然沒有直接呈現病痛和死亡的震撼,卻也成為許多觀眾淚流滿面的理由。
回過頭來看,這些年關於病痛題材的電影有很多,包括《我不是藥神》、《滾蛋吧!腫瘤君》,還有好多年前的日韓劇《一公升的眼淚》、《藍色生死戀》,這些影視作品,真實還原了病痛的無情,往往一上映就哭倒一大片觀眾。
就有很大一部分網友表示,一旦知道是這種病痛主題的電影,不管好不好看,都不會去看,因為很怕自己承受不了。
而小紅花足夠溫和。導演有足夠的勇氣,以平和輕快的方式,詮釋沉重的生命議題,這何嘗不是一種大膽的創新?
結語:
「導演為什麼不專心拍抗癌?」「拉扯出那麼多其他情節和角色有何意義?」如果只把小紅花當成一部抗癌勵志電影來看,難免讓人錯失電影中隱藏的關聯。
但小紅花並非聚焦於講述如何抗癌,它討論的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如何抵抗生命中的困境。當隨時都可能到來的癌症、死亡降臨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要如何繼續生活?
這是一部不必費盡心思層層拆解的電影,它的簡單正如簡潔的海報和單純的片名一樣。那些看不上小紅花的年輕人,大概都忘記了電影裡最簡單也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究竟為什麼要送陌生人一朵小紅花?
本以為這是一部面向小眾群體的抗癌電影,沒想到讓所有人都產生了共情,這恰恰是刀哥欣賞它的地方,有新意,有溫情,也有博愛。
用一朵小紅花,溫暖這個社會。
正如導演韓延所說:「當你主動邁出那一步,當你積極的生活,那麼你一定會與獎勵不期而遇。」
這碗雞湯我幹了,你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