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致孕中期流產:瑞士一胎兒核酸陰性 胎盤陽性

2021-01-09 瀟湘晨報

新冠疫情暴發後,孕婦感染便是研究關注的焦點之一,此前的研究普遍認為尚無母嬰垂直傳播證據。然而除母嬰垂直傳播外,科學界也在關注其他潛在不利影響,這些影響同樣性命攸關。比如最新的研究顯示,COVID-19存在誘發胎盤病理學的可能性,並引發孕中期流產。

以上結論來自頂級學術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JAMA)當地時間4月30日在線發表的一份研究。瑞士洛桑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微生物研究所、病理研究所團隊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Second-Trimester Miscarriage in a Pregnant Woman With SARS-CoV-2 Infection」,報告一名COVID-19孕婦在妊娠中期流產的病例。

此次報告病例中的報告中的這名孕婦28歲,肥胖,為初孕者。她於妊娠19周時出現發熱(39.2°C)、肌肉痛、疲勞、輕度吞咽疼痛、腹瀉和乾咳2天,鼻咽拭子對SARS-CoV-2呈陽性。該名孕婦接受了口服對乙醯氨基酚治療,出院回家。

2天後,也就是2020年3月20日,該孕婦出現了嚴重的子宮收縮、發燒,症狀沒有改善,沒有發現任何肺炎的跡象。陰道檢查顯示宮頸5釐米擴張、胎膜鼓脹。同時胎動活躍,胎兒心動過速(180/分鐘),超聲檢查則顯示胎兒形態、生長及羊水正常。

分娩開始前,醫生對她使用預防性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進行了局部麻醉。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孕婦都戴著口罩,兩名SARS-CoV-2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的醫護人員也均戴好口罩。經產道分娩10小時後分娩出死胎。

獲得機構審查委員會的批准和書面知情同意後,研究團隊採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SARS-CoV-2,培養物檢測病原菌,對來自母親、胎兒和胎盤的樣本進行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人型支原體(Mycoplasma hominis)和解脲脲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的PCR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還由2名有經驗的圍產期病理學家進行了胎盤組織學檢查和胎兒屍體解剖。對胎盤進行蘇木精-伊紅、髓過氧化物酶免疫組化、革蘭氏染色和高碘酸-希夫(PAS)染色。

結果顯示,在分娩過程中採集的羊水和陰道拭子對SARS-CoV-2和細菌感染檢測呈陰性(表)。在出生後幾分鐘內從腋窩、口腔、胎糞和胎兒血液中提取的拭子檢測對SARS-CoV-2和細菌感染均呈陰性。胎兒屍檢(autopsy)未見畸形,胎兒肺、肝、胸腺活檢(biopsies)對SARS-CoV-2均為陰性。

在胎盤檢測方面,胎盤娩出後幾分鐘內,研究團隊用無菌手術刀對胎盤的表面進行消毒和處理,進行了2次拭子檢測和活檢(接近臍帶和周圍邊緣)。結果顯示細菌感染呈陰性,但SARS-CoV-2呈陽性。24小時後,胎盤對SARS-CoV-2仍呈陽性反應。在48小時時,母體血液、尿液和陰道拭子均為SARS-CoV-2陰性,而鼻咽拭子仍為陽性。

A、絨毛膜下隙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提示急性絨毛膜下炎症(蘇木精-伊紅×20)。B、絨毛間纖維蛋白沉積增多,合胞體結增多(蘇木精-伊紅×10)。C、臍帶炎 (蘇木精-伊紅×20)。D、中性粒細胞特異性染色臍帶炎(髓過氧化物酶免疫組化×20)。

胎盤組織學表現為絨毛膜下隙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混合炎性浸潤,非特異性絨毛間纖維蛋白沉積增加。臍帶結締組織炎症,提示胎兒有炎症反應增加。胎盤革蘭氏染色和高碘酸-希夫(PAS)染色、PCR和培養物均未發現任何細菌或真菌感染。

研究團隊在討論環節指出,本例COVID-19孕婦在妊娠中期流產與胎盤感染SARS-CoV-2有關,胎盤中的病毒學發現支持了這一觀點。

他們分析,在分娩、採樣或實驗室評估時發生汙染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所有其他拭子對SARS-CoV-2均呈陰性。目前也還沒有發現其他導致胎兒死亡的原因。

當然,該病例同樣沒有得出垂直傳播的證據,但考慮到胎兒發育階段以及母親感染時間短,研究團隊提到,「胎兒未檢測到病毒並不令人驚訝,SARS-CoV-2是否穿過胎盤屏障值得進一步研究。」

研究團隊也提到該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單個病例和不能排除的其他流產原因,如自發性早產、宮頸功能不全或未被發現的全身性或局部性細菌感染。

研究團隊援引此前的研究提到,在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的孕婦中,有40%的孕婦因胎盤感染而導致急慢性胎盤功能不全,從而導致流產或胎兒生長受限。

他們提醒,有必要對COVID-19孕婦進行更多的研究,以確定SARS-CoV-2是否會導致類似的不良結果。

實際上,圍繞新冠病毒感染孕產婦的研究並不在少數。早在當地時間2月10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夏世文等人在《兒科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pediatrics)發表了首篇針對中國新生兒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的相關研究,回顧研究了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在湖北省內5家醫院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9例孕產婦(1例為雙胎)分娩的10例新生兒,分析其臨床特點及轉歸。

夏世文等人通過研究發現,母親圍生期感染新冠肺炎對新生兒可能存在不良影響,如早產、胎兒宮內窘迫、呼吸窘迫、血小板減少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等,暫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存在母嬰垂直傳播的證據。

隨後的當地時間2月1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張元珍教授、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病毒研究所侯煒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慧霞教授領銜的合作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研究,回顧了9例妊娠期COVID-19感染的臨床特徵,並探討了宮內垂直傳播潛力。他們的結論相對樂觀,認為9例臨床症狀和其他患者類似,新生兒經剖腹產均活產。同時指出,對孕晚期孕婦來說,尚無證據提示新冠病毒可以經宮內垂直傳播對新生兒和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針對張元珍等人的這項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援鄂國家醫療隊成員喬傑還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同期發表了評論文章,她提到,以往的研究表明,妊娠期SARS與孕產婦和新生兒不良併發症的高發生率相關,如自發性流產、早產、宮內生長受限、氣管內插管、重症監護病房入院、腎功能衰竭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障礙等。然而,在張元珍等人的這項最新研究中,孕產婦和新生兒的不良併發症要少於SARS感染孕婦。

喬傑還提到,在已確診的新冠病毒感染的孕婦中報告的臨床特徵與在一般確診人群相似,這表明與SARS病毒感染相比,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病程和結局相對樂觀。

當地時間3月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禹標教授等人在《Journal of Infection》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則分析了13名武漢市以外的孕婦,其中2例不足28周,11例為孕晚期,所有孕婦均沒有基礎疾病。這13例孕婦中有3例治療後情況好轉並出院,其餘10例均進行了剖宮產。10例剖宮產中有5例是由於妊娠併發症緊急實施,包括胎兒窘迫(3例)、胎膜早破(1例)和死胎(1例)。所有13例孕婦中6例(46%)在妊娠32-36周時發生早產。

郭禹標等人認為,這些圍產期併發症可以歸因於病毒感染和生理變化,降低了孕婦在妊娠後期缺氧耐受。不過他們同樣指出,在9例活產中沒有觀察到嚴重的新生兒窒息,也沒有發現垂直傳播。

【來源:新聞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證實他殺;新冠致孕中期流產:一胎兒屍檢無畸形核酸陰性,胎盤陽性
    2丨江蘇省新冠肺炎患者治癒率達到100%據科技日報,5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江蘇省疫情防控工作舉行發布會。針對江蘇省如何做到新冠肺炎患者治癒率達到100%的問題,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黃茂介紹,一是儘可能去提高重症患者的治癒率,二是儘可能去減少重症患者的發生率。
  • 核酸陽性和抗體陽性分別代表啥?一文教你看懂新冠病毒檢測報告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看媒體報導確診病例時,有的說「核酸檢測陽性」,有的說「抗體檢測陽性」,呃……這是寫錯了嗎?NO,我們邀請搜狐健康能看懂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檢測報告的周哥哥(周哥哥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來與你娓娓道來。周哥哥告訴搜狐健康,就是這樣式兒的。目前,新冠病毒主要有兩種檢測類型:抗體檢測和聚合酶鏈反應(即核酸)檢測。
  • ...北京所有新員工須持核酸陰性證明入職!朝陽區一大廈發現樣本陽性!
    自即日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北京所有新入職員工,須持有入職當日(含)前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提供紙質證明或出示「北京健康寶」核酸檢測頁面)。
  • 北京一女子核酸陽性後大哭,稱前兩次陰性,核酸檢測到底準不準?
    據報導,於7月2日中午,北京石景山萬達廣場中,有一名女性顧客謝某癱倒在地崩潰大哭,自稱收到核酸檢測陽性通知。隨後石景山萬達廣場被封閉,該名女性患者被轉送至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排查。據目擊者稱,當時謝女士接聽電話時有提到一句話:「之前兩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不知道怎麼就變成陽性了。」
  • 胎兒和孕媽血型不合,會出現「溶血症」?這兩種血型的孕媽多留心
    就是胎兒血型與母親血型不合導致的。這2種血型的孕媽,第一個寶寶對你比較重要,儘量「好好保護」!胎兒和孕媽血型不合,會出現「溶血症」?這兩種血型的孕媽多留心網友@淺夏虞:之前懷大寶的時候就聽過新生兒溶血症。但具體是怎麼回事,自己也不太了解。在這裡小編要提醒孕媽媽們,胎寶寶血液中的紅細胞抗原。會刺激孕媽媽O型血中對A和B型血的抗體。
  • ...1例新冠疑似陽性病例:可疑陽性標本經三種方式覆核,結果全部陰性
    2021年1月8日19時左右,市疾控中心報告,對河北入撫人員甘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可疑陽性。接報告後,我市立即對甘某所居住小區採取全封閉管控措施,全面開展流調,對密接人員集中隔離,對該小區所有居民和與其接觸的所有人員進行核酸採樣檢測。
  • 江西撫州可疑陽性人員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三個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抗擊新冠肺炎)江西撫州可疑陽性人員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三個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中新網南昌1月9日電(記者 吳鵬泉)針對河北入撫人員甘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可疑陽性一事,江西省撫州市衛健委9日通報稱,甘某兩種方法進行的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學生疑似新冠病例6天5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專家解讀→【1月13日...
    會不會是核酸檢測不準確?有沒有其他病毒導致陽性的可能性?還是這個小孩自愈了?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閆亞平教授認為這些可能性都存在,他還補充說假陽性的可能性也很大。 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首先在呼吸道系統中繁殖,因此通過檢測痰液、鼻咽拭子判斷是否感染,但是抗體檢測、核酸檢測都存在一定比率的假陽性和假陰性,還要結合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調查綜合判斷。
  • 河北一女子核酸檢測陽性?官方:已排除新冠肺炎病例可能
    辛集宣傳部官方微信號8月13日消息,2020年8月12日晚,辛集市多個微信群轉發「辛集市某小區居民王某某(女)核酸檢測為陽性」等圖文信息。經小編向權威部門了解,真實情況是這樣:2020年8月10日,王某某因扁桃體切除術到石家莊某醫院就診。
  • 【葡萄牙總統新冠檢測陽性】
    文 / 夏洛特2021-01-12 06:54:56來源:FX168 【葡萄牙總統新冠檢測陽性】根據葡萄牙總統府1月11日晚間的消息,葡萄牙總統馬塞洛·德·索薩在最新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中結果呈陽性。
  • 蘭州一份冷鏈食品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蘭州一份冷鏈食品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11月13日訊,蘭州市城關區於11月13日對焦家灣冷凍廠進行定期採樣抽檢過程中,發現一份來源於天津港冷鏈蝦的蝦內包裝樣品核酸檢測陽性,其他樣品為陰性。
  • 馬斯克新冠檢測兩次陽性兩次陰性,快速抗原檢測可靠嗎?
    11月13日,特斯拉首席執官埃隆·馬斯克通過社交媒體表示,他進行了四次新冠病毒檢測,兩次結果為陽性,兩次結果為陰性。馬斯克表示檢測「極其虛假」,這四次檢測用了同樣的設備、同樣的檢測方法以及同一個的護士。據了解,此次檢測來自BD公司的快速抗原檢測。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一位武漢來京發熱肺炎患者,入院前3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患者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直到2月5日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北京一食品公司在公共衛生間內檢出核酸陽性 員工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人民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鮑聰穎)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12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瑞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佟斌介紹,2020年11月以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公司配合轄區對冷鏈生產各環節,包括人員、車間、衛生間等進行監測,1月7日,在冷鏈食品常態化監測過程中,共檢測環境樣本112件,其中1件在公共衛生間男廁所地面塗抹標本中,核酸檢測陽性
  • 孕媽若是這兩種血型,注意保護好頭胎,有個隱患易在生二胎時顯現
    ,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 RH血型 所謂的RH血型,就是我們常說的「熊貓血」,分為陰性和陽性兩種血型,由名字可見,這種血型十分稀有。
  • 遼寧一女醫生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瞞報哈醫大一院行程
    遼寧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天下午發布公告,該省人民醫院一名女醫生,瞞報哈醫大一院行程,血清抗體IgM檢測結果陽性。公告全文如下:關於遼寧省人民醫院1名醫生新冠病毒血清抗體IgM陽性有關情況的公告省人民醫院醫生李某,女,於4月12日起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陪護家人,按照當地規定,4月16日、17日醫院分別對其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兩次結果均為陰性,血清抗體IgM檢測結果陽性、IgG檢測結果陰性。
  • 北京一食品公司男廁地面塗抹檢測陽性 其餘均陰性
    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瑞家食品有限公於2021年1月7日在冷鏈食品常態化監測過程中,共檢測環境樣本112件,其中一件在公共衛生間男廁所地面塗抹標本中,核酸檢測陽性,其餘均為陰性。該公司董事長佟斌在今天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公司涉及的相關人員沒有出現新冠病毒陽性檢出,封存的食品、原材料及冷鏈外環境沒有查到新冠病毒汙染的相關證據。成立於2006年的北京瑞家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糕點、速凍麵包團、速凍面米食品等。
  • 福州發現2份進口冷凍鯧魚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福州發現2份進口冷凍鯧魚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今天凌晨4時,福州疾控發布通告稱:11月17日,疾控部門在對福州市某冷庫進行常規例行採樣抽檢時,發現該冷庫2份進口冷凍鯧魚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經查,該批印度進口鯧魚是從福州港閩江口內港區入關,共2500件,計25噸,11月14日下午運抵某冷庫儲存。現庫存2117件,已出售383件,各市場主體已封存到位,未流入終端消費市場。
  • 11次核酸檢測後才呈陽性,新冠病毒真的如此狡猾嗎?
    在昨天下午召開的瀋陽市疫情防控工作第19場新聞發布會現場上,瀋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趙繼凱發布瀋陽市防指18號令:中風險地區和重點管控區域人員一律不允許離沈,其他地區人員非必要不離沈,確需離沈的人員,須到具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單人、單管、單採核酸檢測,並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所在單位或社區登記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