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光嶽樓南面懸掛的《宇宙文衡》匾額,從前是在古樓的北面掛著的,追溯其來歷,該匾額應該是明朝的文物。
清軍入關建立清朝後,對中原實行「漢人不選妃,旗人不點元(狀元)」的政策。清朝第一次開科取士,聊城古樓北傅以漸高中狀元,後拜為太師、宰相等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升為權貴。
聊城古樓北傅氏府地,也多次修造。傅宅大門上懸掛一立式匾額,匾曰「相府」,該匾白地黑字。大門有一對聯,上聯書「傅臚首唱無雙世」,下聯書「開國文章第一家。」在大門洞最後邊的第二根檁條上懸掛一橫匾,是蘭地金字,匾曰「三朝元老。」
再往裡走,二門上掛的橫匾才是「狀元及第」。傅氏大門旁立一碑,上寫「文武官員至此下轎下馬」,地方官員出巡至此不準鳴鑼則是不成文的規矩,再後來,傅氏每一代都有一名世襲的六品官。
朝廷對傅氏家族可謂皇恩浩蕩,傅氏對於皇上給予的恩典亦是心知肚明,為表示感恩,特做了一塊《望闕承恩》,匾額懸掛在古樓的北面,昭示遙望北京恭承恩典。
光陰荏苒,到了民國初年,聊城的官紳民眾多感到《望闕承恩》已不合時宜,決定更換該匾額,是時,清末聊城四大書家之一的古樓東顧逢臣健在,被聘為首席參與,商議更換匾額事宜。
此間先令工匠將《望闕承恩》匾額卸下,並把匾面上的字跡刮掉,再用該匾額木料做一新匾,工匠在削刮字跡時竟發現刮出了其他的字跡,待細緻清理後,發現了《宇宙文衡》字樣,經商議,將其細緻修整後,又懸掛在了聊城古樓的北面。
筆者從一則資料上知道,「宇宙文衡」四字的書寫者為安躍拔。這是聊城書家崔鼓源考證出來的。「宇宙文衡」原匾落款為「安躍拔薰沐書」,是說安氏香薰沐浴之後恭敬書寫。
原匾在「文革」中被毀,後據照片複製。照片中「安躍拔」三字模糊不清,「薰沐」依稀可見;「薰」與「董」字相似,有人便認為是「董沐」所書;這自然是誤解。
光嶽樓是名樓。若能留書於樓上,當屬莫大榮譽。安躍拔為什麼能享此殊榮?
從安氏家譜可以知道,自其始祖從山西平陽府洪洞縣落戶於今東昌府區於集鎮林廟村,安躍拔已是第六世。康熙五年(1666年),安躍拔中了武舉。
據《康熙朝實錄》、清宣統《續修聊城縣誌》、安氏家譜和安躍拔墓表碑記等史料記載,安躍拔因戰功多次受到擢升,歷任湖廣督標右營遊擊將軍、直隸保定參將、廣東潮州總兵官等職,曾享有「加一級紀錄四次」的重獎,官至從一品。
被康熙譽為「字甲天下」的鄧鍾嶽狀元曾為他作傳;刑部和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彭維新曾為他撰寫墓志銘。其曾祖及以下,均被誥封為榮祿大夫和一品夫人;其妻也被誥贈為一品夫人。
在榮譽和升遷面前,安躍拔始終保持清醒,在廣東,鐵礦、淘沙、製鹽等行業按不成文規矩應供上的「份錢」,他「一無所取」。歸鄉後,他定堂號為「遵訓」,端正言行,「不接外事」,不擾地方。
看來安躍拔真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完人了,所以才能在光嶽樓上留下自己的墨寶了。但「宇宙文衡」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呢?小編查找了許多資料也沒找到。才高八鬥的萬能的讀者朋友,你知道嗎?請在留言區留下你寶貴的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