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
清)人。少年時隱居嵩山。近五十歲才中進士,任溧陽縣尉。
小白讀詩:
這首詩可以說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它不求回報。網上有一篇文章通過一件小事就刻畫了母愛的偉大,假如愛有長度,兒女對父母的愛,比起父母對兒女來說,相差幾許?
《一隻麻雀的故事》的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垂暮之年的母親和風華正茂的兒子並肩坐在一個長椅上。這時一隻麻雀落到旁邊草叢中,母親連著四次問那是什麼?兒子第一次隨口答了一下「一隻麻雀」,第二次不情願地皺著眉頭說「是只麻雀」。第三次兒子不耐煩了,大聲負氣地說「媽媽,一隻麻雀!」第四次兒子憤怒地衝母親大嚷:「您到底要幹什麼?我已經說了這麼多遍了!那是一隻麻雀!您難道聽不懂嗎?」
母親沒有生氣,拿了一本日記讓兒子念其中一段:「今天,我和剛滿三歲的小兒子坐在公園裡,一隻麻雀落到我們面前,兒子問了我21遍『那是什麼?』,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隻麻雀。』他每問一次,我都擁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點也不覺得煩,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愛……」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就沒有深刻的印象。文中兒子和母親在對一隻麻雀的回答上,體現了深深的母愛。母親對孩子的愛,其實就隱藏在日常的細節當中,那一日三餐飯,那一針一線,其實都是母親對我們的深深的關愛。現在許多人離家後最回味的就是母親燒的飯菜,因為包含母親,所以無論走到那裡,都讓孩子常常掛念。
總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父母已不再像以前那樣行走如風,做事利索了。是的,為了生活,我們離家在外奔波,父母一直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但是,歲月不饒人,父母還能陪伴自己多久呢?
母愛是偉大的,一直都無私地對待自己的兒女,不求回報,只要兒女過得開心,過得好,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有時間的話多陪陪父母。就算不能在身邊陪伴,也要經常打個電話回家。
願我們的父母都能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願你我都能不忘養育恩,常回家看看!
我是小白。讀優美的詩詞,寫溫暖的文字。願閱讀文章的每個人沒有遺憾,沒有追憶,只有開心和幸福。謝謝你能來我的驛站並在此短暫停留。本文由運動小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聲明:部分圖片轉載自網絡!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