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黃宗羲曾說:情者,可以貫金石動鬼神。
深以為然。
人世間的百轉千回,皆為一個「情」字所變,人的三六九等,也由一個「情」字驗證。
下等人薄情寡義,終食惡果;中等人情深意重,必有回音;上等人忘情超脫,淡然自若。
下等人薄情寡義,終食惡果
古人云:多言者不吉,薄情者不祥。
多言多語之人,常會因口舌之爭為自己引來災禍;而薄情寡義之人,則是用自己的冷漠,既寒了別人的心,也斷了自己的路。
書生陳世美,十年寒窗苦讀,中狀元後被招為駙馬。
一朝青雲得志的他,竟忘了自己的糟糠之妻秦香蓮,刻意隱瞞已有妻子的真相。
可憐秦香蓮千裡尋夫,陳世美卻不與其相認,反派人暗殺秦香蓮。
暗殺不成,再誣陷秦香蓮入獄,發配邊疆,所幸秦香蓮被人救下。
眼看自己的每一個計劃都落空,陳世美假意將秦香蓮回駙馬府,又逼迫秦香蓮在休書上蓋印。
薄情寡義的陳世美傷透了秦香蓮的心,十年的夫妻情分終究比不上榮華富貴,她的一往情深終究還是輸給了薄情人陳世美。
就在秦香蓮萬念俱灰時,包拯終於找到了證據,證明了陳世美的一系列罪狀,將他送上龍頭鍘,結束了他薄情的一生。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自古以來薄情人都毫無立場,利益在哪一方,他們就站在哪一方。
落魄時,他們冷眼相待,劃清界限。
風光時,他們繞你左右,眾星捧月。
範進苦讀幾十年毫無成績,一家人窮的就快要餓死,鄰裡眾人沒有一個伸出援手。
可等到他中舉時,鄰裡鄉紳紛紛蜂擁而入,送錢送米,獻盡殷勤。
蘇秦還是個窮酸書生時,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一朝配六國相印,名震天下,家人皆低頭跪拜不敢與之對視。
薄情寡義之人以為靠著立場的轉變,就能攀附權貴,籠絡人心。
殊不知,自己的見風使舵,左右逢迎,早晚會害了自己。
你對這個世界薄情寡義,這個世界也會對你毫不手軟。
今天你所漠視的人和事,日後可能會加倍奉還,而你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那麼悲劇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男女之情,連綿且不絕;父母恩情,百世不足還;知己交情,可遇不可求。
而深情的最高境界,是無論何時都能對這個世界和他人,釋放出無盡的善意和真誠。
少時讀《水滸傳》以為江湖就是打打殺殺,如今翻看,多少人情往來背後都是利益的交織,108個好漢,每個人身上都散發著不同的人性光輝。
只因嶽廟間壁的一次交談,魯智深就和林衝結為兄弟。
得知林衝在白虎堂被陷害,魯智深一路暗中保護,在生死關頭救下了林衝。
但林衝為自保卻透露魯了智深身份,導致魯智深不能再繼續留在相國寺,四處流浪,差點被人奪去性命。
後來兩人在梁山重逢,魯智深只客氣稱他「林教頭」而不是「兄弟」。
儘管知道了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報,但魯智深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
武松被法師包道乙偷襲,手臂被斬斷,生死未卜時,魯智深出手救了他一命。
武松對魯智深的恩情一直銘記在心。
魯智深死後,武松沒有跟隨眾人接受朝廷封賞,而是留在杭州出家,因為魯智深葬在這裡,他要為魯智深守墓。
生活對魯智深是無情的,人人皆有家可棲,他只是破廟中的一個和尚。
可每當災難降臨時,只有他會勇敢站出來打抱不平。
魯智深的風風火火,是旁人看不懂的深情。
世人常說用情至深,往往難有好歸宿。
可我們活得不是一輩子,也不是幾年幾個月,而是幾個令人怎麼也忘不了的瞬間。
唯有情,能讓人嘗盡紅塵悲歡,在茫茫天地間有所牽掛,有處可依。
一個深情的人,才像個真實的人。
生活除了輝煌,還有苦澀,深情的人總是像茶一樣,把苦澀留給自己,散發出來的都是清香。
命運坎坷的蘇軾,用世間最深的情,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句。
嘗盡人情冷暖的李商隱,在薄情的世界裡獨自深情。
上等人忘情超脫,淡然自若
南京雞鳴寺觀音殿內供奉的觀音像,是面北而坐的,因此殿內有一副對聯: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
然而放下和回頭,談何容易,剪不斷,理還亂才是常態。
做到忘情超脫,才是真正的高人。
有人曾說:《西遊記》寫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間冷暖百態,取的不是真經,而是各自本心。
深以為然。
貫穿師徒四人取經路的,就是一個「忘」字。
唐僧前世為金蟬子,今生情困女兒國,唯有放下俗世牽絆,走出紅塵悲歡,才能真正取得真經,救世人於水火之中。
齊天大聖法號「悟空」,「空」在佛教意為四大皆空,放下塵世一切,就能活得自在灑脫。
他留戀花果山,東海水,難忘五百年的寂寞蟄伏,但唯有揮揮手,走上西天取經路,才能從頭來過。
豬八戒取名悟能,「能」在佛教中意為接受無常,捨得放下,才能達到人生至境。
他情難斷高老莊,欲難捨人間食色,但只有不回頭,緊隨西天取經路,才能與自己和解。
沙僧取名「悟淨」而「淨」在佛教中為六根清淨,心無雜念,才能修己修心修清淨。
他罪因玻璃盞,苦守流沙河,唯有不念舊事舍心欲,走上取經路,才能救贖自己。
渡劫容易,渡心難。
戒律清規雖難守,卻是痛苦唯一的解藥,一個「忘」字,就能達到無我之境。
學會放下和忘情,就解脫了自己的心。
得不到的東西,學會看淡,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
已經走散的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忘情超脫會讓你有一顆淡然之心,在萬丈紅塵之中,始終做到不以物喜,不為己悲。
▽
人生這場修行,你種下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
冷漠薄情者,終將付出代價;義氣深情者,必有真心予以回應;超然忘情者,得以修身養性,寧靜致遠。
願餘生你我都能以清淨之心看世界,以平常之心生情味,以淡然之心過生活。
與君共勉。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每晚九點,哲學君與您不見不散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告訴哲學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