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99年-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誕辰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法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最高者之一。生於法國都蘭地區圖爾市,1813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巴黎大學法學院學習。畢業後一年裡,完成了處女作詩劇《克倫威爾》,1829年完成長篇歷史小說《舒昂黨人》,從1830年開始,他進入創作高潮,1833年《歐也妮·葛朗臺》問世,巴爾扎克已經是享譽歐洲的著名作家。他創作的《人間喜劇》共91部小說,寫了2400多個人物,是人類文學史上罕見的文學豐碑,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2. 1506年-哥倫布逝世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西班牙語:Cristóbal Colón;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1年8月或10月-1506年5月20日),探險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於中世紀的熱那亞共和國(今義大利西北部)。在西班牙的天主教君主的贊助下,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並且成功到達美洲。他使得普通歐洲人也知道了美洲。他的這些航行,以及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建立永久居民點的努力,拉開了西班牙殖民美洲的序幕,同時也是歐洲殖民後來所謂的「新大陸」的先驅。其靈柩現存於西班牙塞維亞主教座堂主堂內。
3. 1965年-中國飛機設計師黃志千逝世
黃志千(1914年1月23日—1965年5月20日),原名黃永壎,江蘇淮陰人,中國飛機設計師。1937年7月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同年入南昌航空機械學校二期高級班進修飛機設計。1938年4月以後於四川成都、雲南、緬甸、四川新津等地參加飛機製造工作。1943年10月赴英美學習和工作。 1949年6月回國,積極投身於航空工業建設。歷任瀋陽飛機製造設計室副主任設計師,中國航空研究院瀋陽飛機設計所總設計師。1965年5月 20 日因公赴西歐,途徑開羅上空飛機失事,不幸遇難,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追認為烈士。
4. 1931年-周逸群遭伏擊犧牲
周逸群(1896年6月25日-1931年5月20日),字立風,貴州銅仁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1896年出生,1913年入貴陽南明學校中學部讀書,1919年前往日本留學,1924年初回國,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辦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1927年8月1日周逸群參與領導南昌起義,賀龍經其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8年與賀龍等人前往湖北、湖南邊境,開拓湘鄂邊蘇區,5月創建洪湖赤衛隊,後擔任紅六軍政委。1930年7月紅二軍團成立,任政委。1931年5月在前往華容縣視察工作時,遭到伏擊,20日陣亡。
5. 1905年-我國家蠶病害防治研究的奠基人曹詒孫出生
曹詒孫(1905年5月20日—1993年9月21日),江蘇吳江人,中國現代蠶業科學家、著名的蠶病專家、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家蠶病防治研究的奠基人。1924年在日本鹿兒島高等農林學校蠶科畢業後,考入東京高等蠶絲學校。1929年回國後在華東蠶業研究所等單位歷任研究實習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等職。曾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為我國專事蠶病學研究,首創配製「防僵粉」,創製石灰漿消毒法,提出的家蠶膿病環境誘發機制創見,糾正傳統學說,發展蠶病理論。1993年9月21日下午3時45分在鎮江逝世,享年89歲。
6. 1987年-中國音樂家馬思聰在美國病逝
馬思聰(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國廣東海豐縣人,中國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早年曾赴法國巴黎求學,並在後來考入了法國的巴黎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1932年初,馬思聰由法國回到中國,後陸續創作了《搖籃曲》《綏遠組曲》《西藏音詩》《牧歌》等多部著名音樂作品。他於1937年創作的《思鄉曲》,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音樂經典之一。1987年5月,馬思聰在美國接受心臟手術時手術失敗,於5月20日逝世於美國費城,享年75歲。
7. 1990年-李登輝在臺灣宣誓就任第八任「總統」
李登輝於1990年5月20日上午在臺北發表了「總統」就職致詞。李登輝在致詞中說,「臺灣與大陸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所有中國人同為血脈相連的同胞」,「中國的統一與富強是所有中國人共同的期盼」。這是符合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認識的。
8. 1908年-影星詹姆斯史都華出生
詹姆斯·梅特蘭·斯圖爾特(英語:James Maitland Stewart,1908年5月20日-1997年7月2日),又譯詹姆斯·史都華,暱稱吉米·斯圖爾特(Jimmy Stewart),美國電影、電視、舞臺劇演員、美國空軍準將。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在美國空軍晉升至準將。身為演員,其作品橫跨西部片、文藝片、脫線喜劇、家庭喜劇、懸疑片、傳記電影等,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金球終身成就獎等得主。1997年7月2日逝世。他活躍的年代大致涵蓋了好萊塢的黃金時期,已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以及一個經典時代的傳奇化身。
9. 1963年-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
《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又稱《前十條》,是1963年5月2日毛澤東在杭州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員和大區書記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上制定的一個黨內文件。1963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即「前十條」),規定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全國開始掀起大規模的社教運動。這個文件對國內政治形勢作出了過於嚴重的估計,認為當前中國社會中出現了嚴重的尖銳的階級鬥爭情況,要求重新組織革命的階級隊伍,開展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打退資本主義和封建勢力的猖狂進攻。《前十條》下達後,各地根據這個文件精神,重新訓練幹部,進行試點,為即將開展的農村「四清」和城市「五反」運動作了準備。
10. 1990年-伊利埃斯庫當選羅馬尼亞總統
揚·伊利埃斯庫(羅馬尼亞語:Ion Iliescu,1930年3月3日-),羅馬尼亞政治家,社會民主黨成員,曾任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委員會主席、羅馬尼亞總統(1989年—1996年、2000年—2004年)。1930年生於羅馬尼亞伊爾福夫縣奧爾泰尼察市,中學畢業後,曾在布加勒斯特理工學院學習,後赴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深造。1955年畢業後在布加勒斯特動力研究設計院工作,1989年12月22日伊利埃斯庫代表救國陣線委員會宣布救陣綱領,後當選救國陣線委員會主席。1990年5月20日當選總統,1992年10月連任總統。2000年12月第三次當選為總統,2004年屆滿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