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聯繫了好幾年未聯繫的初中同學。
沒有什麼事情,只是輕描淡寫地描述了目前的狀況和對相處時的那段時光的懷念。
說不懷念,是不可能的。
那時候,不懂愛情,又不愛學習,叛逆又可愛,友情是看得最重要的。
但總會有那麼幾個人,為彼此付出過真心,流過眼淚,給彼此帶來歡樂與陪伴,但走著走著就散了。
儘管在深夜或者孤單時候想起,那也只能暗自傷神,安慰自己都過去了。
是的,都過去了。
我剛來寮國時,沒有朋友,也只能在孤單時刻聯繫在中國的朋友,說句「想你們了」。然後慢慢適應二人世界,把心思放在家庭上。我安慰自己,人要進入家庭生活的,專注自己的小家吧。
看著劉先森的初中同學和他在寮國的幾個好朋友,有時不禁感慨:好羨慕他們的友情啊。
一次,睡午覺醒來,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劉先森問我怎麼了?
我回答:「我夢見了我上學時玩得最好的朋友,我好想她們啊。」
女生太感性,而男生不以為然,劉先森覺得我是太閒才會做這樣無聊的夢。我卻還問他一些無聊的問題。
「你有那種曾經關係很好很好,但現在已經聯繫不上的朋友嗎?」
「你有沒有被你曾經看得最重要的朋友傷害過?」
「你會想起曾經那些無話不談,想著做一輩子好朋友的朋友嗎?」
...........
對劉先森來說,我純屬無聊,他叫我別想太多,好好專注當下,誰沒有過幾個走散了的好朋友呢。
談好朋友,也是青春期才會考慮的問題。
到了我們現在的年紀,再來感慨這些所謂的友情就顯得矯情了。
太需要朋友是因為你對自己沒有安全感,如果一個人活得自在,也不需要朋友,更不需要委曲求全。如果你足夠精彩,在奔跑的道路上,自然也會遇見好朋友。
十七八歲的時候,珍惜朋友珍惜得要死,覺得每個人都能天長地久灑狗血認親戚,每個人都是最重要的朋友。
隨著年紀漸長,突然發現很多很多朋友在你從二十三四到三十歲那段日子,那段你想仔細思考人生也好,逃避蟄伏也好,反思紮根也好,總有那麼一段很長的日子裡,他們不在也沒關係。對於他們來說,你不在也沒關係。
時過境遷,關係大多能重拾,但還得看你樂不樂意,他有沒有興趣。
朋友是什麼?
其實朋友不是什麼,而是心裡都有彼此的位置,也願意去探討彼此的所有,好的壞的都能直接說出來,不必顧忌太多。只有這樣,朋友才不會越走越遠,才能像家人一樣相互關愛。
至今,真心好友三兩,足以。
清楚的記得,那一年人生低谷,欠了債,好友毫不猶豫從借唄裡把錢借出來給我。朋友還有兩個孩子要養,在很拮据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把錢轉給我。
在那些孤單的夜晚,我想抱著你們,依偎在你們的身旁。
在那些一個人住的日子裡,你們買菜到我住處,煮起了火鍋,房間裡煙火氣重了。
你們在身邊的每個日子裡,我不曾孤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