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2021-01-08 沉迷古典

高更:多悲傷,多絕望,才對生命的反思如此深沉?

高更油畫《我們從哪裡來?.....》

正如《麥田上的烏鴉》並非文森特·梵谷的臨終之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也並不是保羅·高更生前最後一幅畫。

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所創作的最大的一幅油畫,創作於1898年上半年,尺寸為139.1cm*374.6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這幅巨大的油畫,不僅被高更自己認為是一幅空前絕後、藝術創作登峰造極的作品,而且還是向世人表現藝術家高更個人內心思想、精神世界、藝術理念,以及對世界對生命本身的沉思和哲學認知的一個最佳的窗口。

首先從這幅畫的創作背景開始說起。

高更於1895年9月第二次為了追求藝術靈感而自我放逐來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時年47歲。當時高更的處境非常不樂觀,作品沒有銷路、貧窮、腳踝骨折、心臟病、酗酒成性,而且還患上當時很流行的一種病:梅毒。

一個劃時代的藝術家生活到這種境地,不知道高更先生當時後悔選擇走上藝術這條道路不?

生活的打擊還在繼續。

1896年底,高更被一位相戀的土著女子拋棄後,跟他另一個土著模特兼伴侶(14歲左右的帕胡拉)生育的一個女兒不久便不幸夭折了。

然而此時:

高更的悲催命運結束了嗎?

屬於他的時代來了嗎?

他的幸福生活開始了嗎?

———遺憾的是並沒有。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其他一切都沒有,致命的一擊緊接著又來了。

1897年1月19日,高更最寵愛的女兒艾琳因肺炎去世,終年20歲。他5月份從妻子梅特那裡得知消息後,一下子整個人生跌入谷底,身體和精神都被打擊到崩潰的地步。

挨了半年,依然無法自拔,看不到任何生活的希望,於是高更於同年12月30日服下砒霜,試圖終結自己半生命運多舛的藝術家生涯。

然而對於一個潦倒卻有才華的藝術家,尤其是還沒有創作出標誌性偉大作品的藝術家,上帝怎麼也不肯帶他走,於是高更被救活了。

像是在一次瀕死體驗中獲得了創作的靈感,也像是經受住了上帝的種種悲慘考驗後終於得到了上帝的指點,重新站起來的高更決心要畫一幅大作,一幅視覺感受最強烈、最有表達效果的,現實世界和靈魂狀態相統一的,生活和夢境互為一體的大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調理,於1898年2月高更已經完成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草圖和方格紙設計圖,但是整個作品直到同年夏天才最終完成,而後寄給了巴黎的畫商沃拉爾,於秋季在沃拉爾的畫廊中展出。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的創作過程是很艱難的,用了半年之久,一方面是因為高更健康狀況不斷的惡化,多種疾病需要治療,出於身體原因他不能長時間進行創作。另一方面因為沒錢治病,他不得不在帕皮提當地的地籍辦公室做文書,做一些繪圖和文件抄錄工作,以便能夠支付治療費,這樣他也沒有足夠的自由時間進行創作。

雖然當時這幅巨作沒得到足夠的認可和回報,這也是很多偉大的藝術作品的共同命運,都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發酵和考驗才得以最終的確認,有時候是幾年,有時候是幾十年,而有時候是幾百幾千年,往往很多偉大的藝術家等不到世人的鮮花、掌聲、榮譽和金錢便已早早謝世了,如梵谷,也如今天的主人公高更。

為了進行自我包裝,也為了對畫作本身進行包裝,高更曾宣稱《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他才能的即興發揮,他說自己沒有草稿,沒有模特,不分晝夜地畫著這幅畫,他在「面對著我們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這種謎團,在一種飄忽的折磨和痛苦的感受之中」完成了這幅畫。

高更作品

無論高更所言誇張與否,這都是一種不得已,是藝術家的不得已,是藝術創作的不得已,也是藝術家生活和生命的不得已。

無論高更對畫作包裝誇張與否,都不影響這是一幅精彩絕倫的偉大之作,不管是對畫作主題思想,還是對畫作風格技巧,亦或者是對畫作內容背景來說。

高更有一種叛逆精神,對文明世界叛逆,對歐洲社會叛逆,對傳統藝術叛逆,對正統的生活叛逆,對客觀反映自然的繪畫傳統叛逆。

於是高更孤獨而自命不凡地編織自己的藝術夢想,簡單而純粹地從文明的反方向去追尋自己的藝術思想。

原始、單純、象徵性、神秘感,直接性地表現個人主觀思想的創作理念,都在高更的藝術創作中體現。

觀者看《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第一感覺便是奇怪,色彩奇怪,人物和景觀奇怪,線條奇怪,整個畫面組合搭配都是奇怪。

大面積的藍色和綠色,點綴著幾處褐色和橙黃色,給人一種神秘莫測、陰森恐怖的感覺,甚至看上去會讓人背脊發涼。這是真實的自然的色彩,還是高更眼中、心中的色彩?亦或者兼而有之。

近景的人物、動物、佛像、樹、石等,和遠景的森林、海、山等錯綜複雜,互相貫穿交錯,富於抽象性,讓人眼花繚亂,真假難辨。

簡單的輪廓,平塗為主的繪畫手法,裝飾性的線條和色彩,原始的環境和原始的土著人物組合,怪異的肢體動作,人、動物、神和自然等等都交融出一個如夢似幻的景象。

總之,整個畫面跟我們之前看到的傳統的西方畫作都大不一樣,彷佛一點都沒有優雅、沒有美感,而這些正是高更所追求的叛逆與神秘,畫面強烈刺激觀者的眼睛和神經,進而更深層次去探究和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和理念。

神秘符號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從名稱上已知要表達三個主題,三個深思,三個藝術家對自身短暫人生的回顧總結與生命意識和意義的探索,三個由藝術家個體的「天問」推及到普世共同體的終極之問。

三組人物從右到左分別代表了孩童、青年和老年,而左下方又有一個小組合強調了孩童、青年和老年,少年、青年和老年的排列象徵著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三個過程,分別對應了畫作名稱中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和「我們到哪裡去?」。

右下方三個女人和一個睡著的小孩子,象徵著人類的誕生。

中間一個採果子的年輕人,象徵著人類的中間發展階段。

左下方蹲坐的一個蜷縮著、抱頭、滿頭銀髮的老人,則象徵著生命的盡頭。

這是典型的象徵主義的三段式表達方法,只是畫面中還有其他的人物,結合高更當時創作的背景,我們應該還能從畫中看到高更自身的感受和體會,以及他對自己、對家人、對生命的反思。

再看畫中的第一個人物:睡著的小孩子,這裡應該是作者自己的表達,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在「三個女人」也就是家人的保護下安全地熟睡著。

接著長大成人,一方面「採摘果子」自力更生,一方面養活著家人,旁邊吃果子的小女孩則代表了家人,兩隻貓和一隻羊則代表了組建的家庭。

採摘果子的後面稍遠一層背景還有一處三人組合,「兩個穿著絳紅色衣服的人在交流思想。一個巨大的人物形象不自然地蹲踞在透視範圍之外,朝著天空舉起一隻手,並且驚訝地看著那邊在交流的兩個人,詫異他們竟敢思考自己的命運。」這裡應該是高更後期在大溪地島上的思想,他跟土著人一樣赤身裸體生活著,經常想起歐洲的文明生活(兩個穿著絳紅色衣服的人所代表),進而質疑他們思考命運,同時也象徵著高更在用另一種方式思考屬於自己的命運。

左下方的三人又構成一個組合,小女孩、年輕女子和老年人,老年人前方一隻奇怪的白鳥落在她的腳邊,兩爪抓著一隻蜥蜴,象徵著死亡,老年人和白鳥都象徵著死亡,而年輕女子側坐者緊密地朝向老年和白鳥,也即意味著年輕女人朝向死亡。我想這裡應該是代表著高更自己的女兒的身份,他養育的女兒終於長大成人了,但是卻過早地不幸逝世,本該成長到銀髮老人的那一天,結果卻沒有,於是年輕女子緊密地貼近死亡。

後面還有一個小場景是一尊將兩隻手神秘又奇特地舉向空中的佛像,旁邊一個穿著綠衣服的年輕女子背對著佛像在傾聽佛訴。這裡佛像象徵著神秘,象徵著未知,象徵著生命的茫然;而年輕女子則再次象徵了高更的女兒,女兒傾聽佛語,背對著佛像,明顯是沒有聽懂年輕的生命過早走向未知,年輕的生命過早消逝。

油畫局部

在高更當時所處的大溪地島的土著環境中,遠離喧囂,更加接近人類生命的本質;再加上高更糟糕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打擊,種種因素最終導致高更會對生活生命進行一種痛苦的抽象的思考;而他用身邊的觸手可及的大溪地島素材,結合頭腦裡最強烈的對生命的思考,對家庭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尤其是對女兒的生命的思考,一種無意識心理作用下,一幅超強視覺感受的畫作應運而生。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的畫面是高更所有情感和認知的具象呈現,是高更對人類、對世界本質叩問的迴響。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更是被高更自己認為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原因也在此。

他的藝術理念、創作風格、內心思想、精神世界,以及他對自己和女兒的生命本質與意義所進行的終極探索,以己及人地神秘而痛苦的思考人的一生和人類存在的本質之謎,使得觀者也不由自主的引起反思。

正因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蘊含的如此深刻哲學思想,使得其成為超越藝術自身的靈魂升華之作。

也正因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的存在,使高更不朽!

相關焦點

  • 我們嚮往著哪裡歌詞 我們嚮往著哪裡試聽
    《我們嚮往著哪裡》是馬瀟即將發行的專輯《和生活把酒言歡》裡的一首單曲。不同馬瀟以往風格,歌曲採用了偏搖滾樂的配器方式,讓人聽後悠然肅穆。所以,我們到底嚮往著哪裡?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吧。這絕不會是一首讓人失望的作品。
  • 「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 抗擊疫情,我們是青年志願者!
    在幾十天時間裡,她一直在各個崗位忙碌著,「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城市到農村,從大街到小巷,從線上到線下,到處可見志願者的身影。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團中央發出「動員令」後,一批批青年志願者選擇衝到戰「疫」前線,用專業熱情的志願服務築起了防疫青春長城。 青年志願者,這是一個火紅的牌子。
  • 【印象花橋】花橋版「我們是誰」來了!
    【印象花橋】花橋版「我們是誰」來了! 我們是誰?
  •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未知的東西?我們的恐懼來自哪裡?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有些人家的孩子他們害怕陌生人,一旦見到陌生人就會搓著兩隻無處安放不知所措的小手躲在父母的身後或者跑開,換來的是人們的鬨笑。而有的孩子卻對於陌生人毫無恐懼感,見了他們很快就可以打成一片。有些人面對自己喜歡的人,除了緊張有的甚至會有害怕恐懼的表現,他們會出汗,坐立不安甚至跑開,而有的人對於異性自己喜歡的人卻遊刃有餘。
  • 多年的疑惑終於得到了答案,我們拉出的便便最終去了哪裡?
    我們生活中一定出現過這樣的疑問,我們每天拉出去的便便都去了哪裡?要是我們一個人的話,怎麼解決都可以,但是全世界那麼多人,這個數量一定非常的驚人,那麼我們拉出去的便便到底去了哪裡,又怎麼被解決了呢?在我國汙水管網完善的地區,我們的便便會和其他廢水一樣進入汙水處理系統,但在絕大多數地區,糞便還需要在化糞池裡待幾個月,要知道化糞池是怎麼工作的,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大便是什麼?食物殘渣在大腸內,一部分的水分和電解質被大腸黏膜吸收,剩下的經過細菌發酵和腐敗變成糞便排出體外,糞便的70%是水,剩下的固體由死細菌和未消化的食物殘渣、脂肪、蛋白質和上皮細胞組成。
  • 手相月丘在哪裡,代表著我們理想和想像力!
    手相月丘在哪裡呢? 一、手相月丘在哪裡 掌丘按五行方位可分為 二、手相月丘代表什麼 手相月丘主要代表著我們的理想以及我們的想像力豐富程度、判斷能力,月丘的狀態與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關係。擁有月丘的線紋好的手相,代表此人為賢德之人。
  • 小黑蛇我們走出自哪裡 小黑蛇我們走是什麼梗
    小黑蛇我們走出自哪裡,小黑蛇我們走是什麼梗。之前火了皮皮蝦,現在不少小夥伴在微博上看見楊冪發的表情小黑蛇我們走,不少小夥伴想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因此不知道的小夥伴就讓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講講吧。
  • 水火未濟的我們,出路在哪裡?
    但再怎麼避諱也還是逃不脫,於是只好到無法不面對的時候感嘆一句「時間都去哪兒了?」等死的時候悄悄在心裡後悔:我這一輩子都幹了些什麼呢?我們避諱「時間」和「生死」,其實是在避諱「變異」和「變壞」。然而避諱是沒有用的,找不到根本的一切後天事物,就像「水火未濟」卦那樣,總是從美好開始,然後逐漸變壞,最後不得不消失、滅亡。
  • 當我們誦讀「豈曰無衣」時,我們讀到的是什麼?
    疫情當前,我們為何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渴望傳統力量的撫慰?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東方衛視《詩書畫》欄目組緊急啟動「雲策劃」,恢復錄製後第一時間推出「勵志系列」,由節目總顧問汪湧豪教授和陳引馳教授精選把關,迅速遴選數十首充滿勵志情懷的經典詩詞和繪畫作品,與您一同賞析經典的詩篇,感受經典背後博大的力量。在錄製「勵志系列」的過程中,主持人印海蓉感慨道:「詩歌是最凝練的語言,也是最有力量的語言。
  • 我們走著走著就散了,你曾經的朋友去哪裡了?你是否記得他們
    正如歌詞中所描述的,我們走著走著就散了,朋友也好,戀人也罷,哪怕曾經的關係再好,最終在我們的世界裡他們都消失的無影無蹤。或許在多少年以後,我們突然在某個夢裡夢到他們,或者突然想到他們,才發現我們終究是離別了。曾經總是以為分別只是暫時的,現在才突然發現,可能這個分別就是永別。在無邊的落寞之後,我們的感情再次平淡下來,重新投入忙碌的生活中,不得不感嘆這就是生活。
  • 我們是誰,誰又是我們
    01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這樣子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們想問一下,我們是誰,誰又是我們。如《武林客棧》中的秀才說的一樣,我們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人也可以是我們。而「銀幕型障礙」則更容易理解了,因為在我們看不見對方的今時今日,我們可以對著手機,也只能對著手機,我們可以用文字溝通,卻也只能用文字溝通。這個時候,我們要通過非常稀少的信息量,來還原一個人物的形象,難度可想而知。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可以在現實生活唯唯諾諾,網絡世界重拳出擊了,因為那個人在銀幕後面,他的一切都是你想像的,而又只能通過文字來想像,我們不可能還原一個真實的人。
  • 年夜飯一桌難求,在哪裡吃、吃什麼?我們也許不必有太多執念
    作為春節的重頭戲,年夜飯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更承載著千百年來出外人對家的眷戀。在哪裡吃、吃什麼,成了不少人糾結的點。在家吃,吃的是家的味道。但正是在一家人的分工協作、忙忙碌碌中,才有了過年的氣氛,也才有了我們所期待的年味。如果既不想承擔自己操辦年夜飯的各種繁瑣和辛勞,但是又無法預訂飯店酒樓的年夜飯,我們也不是沒有選擇了。「年夜飯半成品套餐」正在成為很多人的最愛。
  • 薩司:愛情塔羅佔卜,我的正緣在哪裡?我們會有怎樣的故事?
    薩司:愛情塔羅佔卜,我的正緣在哪裡?我們會有怎樣的故事?Hello,這裡是薩司塔羅,這次的主題是我的正緣在哪裡?他有什麼特徵?單身或者有伴侶的朋友都可以參考,只要你期待正緣,想知道關於他的信息,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吸收有幫助的信息。想要做個人佔卜,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可以來跟老師來做個人感情預測,先看看牌面提示。
  • 「誒,你是哪裡的啊,要來我們這穿鞋帶嗎?」|懶熊丁酉記事
    誒,你是哪裡的啊,要來我們這穿鞋帶嗎?江利盛:2017年4月在安新縣三臺鎮新區去往老工廠區的車上我是福建三明人,以前一直在晉江,2013年過來安新的。對三臺鎮的第一印象就是髒亂差,最後選擇留下來,一因為這個老闆挺好的,也比較賞識我,另外覺得這邊還可以發揮一下自己。現在工廠的生產都由我負責,我也做到了副總。
  • 乾隆的九龍寶劍是從哪裡來的,這把寶劍被盜出後,到哪裡去了
    這把寶劍是從哪裡來的?後來又到哪裡去了呢? 要揭開這個謎團,咱們先來看看九龍寶劍的來歷。 由此,這把九龍寶劍最終到了第五個人戴笠的手裡。 那麼,這些人最終的結局分別怎樣呢? 先說孫殿英,1947年,孫殿英率部盤踞江陰,在我軍解放江陰的戰鬥中企圖負隅頑抗,拒不投降,被我軍捕獲。因孫殿英長期吸食鴉片,落下了無法治癒的煙後痢,死於戰犯拘留所。
  • 我們是誰?
    在身體和欲望之中,我們是找不出這些問題的答案的。肉體只會壓制我們,世界的終極答案在人的心靈(精神內核)。世界的真相在於不斷地追問和探索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點點認識到自己,認清楚世界。有人說,世界是物質的,有人說,世界是精神的。其實,他們說的都對又都不對。因為很明顯,物質是存在的,而精神也是存在的。
  • 我們都是阿莫西林什麼梗出自哪裡 佩服這些一知半解就敢發朋友圈的...
    我們都是阿莫西林什麼梗出自哪裡 佩服這些一知半解就敢發朋友圈的大神時間:2019-04-17 20:42   來源: 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都是阿莫西林什麼梗出自哪裡 佩服這些一知半解就敢發朋友圈的大神 海峽網綜合 4月17日,我們都是阿莫西林莫名其妙上了熱搜,讓人費解,阿莫西林是我們常見的抗生素藥物
  • 淨空老法師:我們想供佛,不知道佛在哪裡?
    我們想供佛,很難,第一個,不知道佛在哪裡?現在如果真的把這個經讀懂了、明白了,就知道佛菩薩無處不在。要不要到寺廟?不要,佛在我們心裡頭,諸佛如來從心想生;鬼神亦如是,決定離不開我們的心想。離開我們的心想,他雖然在我們這個地方,他不現相,我們心一想,就有相了。
  • 「我們是誰」,是由我們如何記錄自己來表達的
    我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好多人都在從個人的角度,對疫情做出他的記錄。不僅僅在湖北,也不僅僅在中國。比如前幾天,紐約一個華人女作家遭遇車禍去世了。而她之所以遭遇車禍,就是要出去拍照,為她所寫的疫情日記收集一些素材。實際上「我們是誰」這個事兒是由你如何記錄自己、敘述自己,來表達的。
  •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九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地球上逐漸出現原始生命;到了七千萬年前的時候,天空中逐漸出現了飛鳥,地面上也有野獸也奔跑了;算過來人類出現僅僅也就兩百萬年,只能夠算是後生小子。曾在雅典神廟的入口,便有一行被風侵蝕了兩千年的銘文:「認識你自己!」我是誰?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