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凡人讀懂《易經》,最好的方法是開悟!

2021-01-08 易說蓮花

近三年,我寫了200多篇文章,解讀《易經》。我是一個平凡人,靠自學讀懂《易經》,說出來被人嘲笑。以前的我,會在意閒言雜語,到達某種心靜後,就根本不在乎了。

很多學易的人,追求理論和術數。我的經驗是,一個平凡人讀懂《易經》,最好的方法是開悟!

什麼是開悟?開悟就是知一。

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一就是太一,一之後,才是陰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易傳·繫辭》裡有記載。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關於開悟,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禪宗六祖惠能,他是不識字的。他家境貧窮,靠賣柴為生,有一次賣柴後,把柴送到人家中,出來的時候,聽到有個和尚念《金剛經》,他一聽就迷上了。

後來,別人指引他去找禪宗五祖,留在寺院裡打雜八個月。五祖讓弟子各作一首偈語,明心見性之人,可以繼承衣缽。

弟子中最有能力繼承衣缽的人是神秀,他作的偈語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神秀未達到明心見性。惠能是外來人,不是他的弟子,他作的偈語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知道惠能已經開悟,於是半夜三更,悄悄把衣缽傳給他,成為後來的禪宗六祖。

惠能得到衣缽後,為躲避追殺,也在山林中隱藏十幾年,39歲才開始正式剃度,弘揚佛法。

我講這個故事,好像和《易經》沒有關係,其實有關係。萬法都是來自一,知一之後,就懂了萬法。一個人開悟後,內心就會生出大智慧,惠能就是一個案例。他不識字,卻有大智慧,成為禪宗六祖。

開悟就是知一,六祖說是無分別心,不二法門。學易也是如此,如果知一,就是一點通則百通。

很多人說《易經》難,我深有體會,因為自己也是過來人,以前我看不懂《易經》。機緣巧合,我的腦袋突然開竅,然後就看懂《易經》了。

讀懂《易經》後,接著讀《道德經》、《莊子》、《黃帝內經》、《六壬神課》、《奇門遁甲》等等,都能讀懂。這是一點通則百通。

我給大家講《易經》時,裡面講了很多案例,有些人覺得膚淺,沒耐心聽。這些案例,是教你如何開悟的。

無用的話,我一個字都不會多說;說出來的,都是有用的。

如果不修好自己的心性,學易很容易走火入魔,解讀《易經》這些年,我遇到不少神經病。學易沒學好,連個正常人都做不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個人學了35年《易經》,他以為自己很有成就,到處找人辯論。別人意見和他不一樣,他就罵別人。這樣的人,變成了偏執狂,還不如不學。

一個人普通人,如何開悟?

人人都可以開悟,只是要等時機成熟。有的人快,有的人慢,要看個人的悟性。

我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靜。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很浮躁的,即使你不浮躁,家裡那麼多人吵鬧,你的心也靜不下來。

無論多麼忙,每天都要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一個人安靜地獨處,靜下來,你才能積累能量。積累的能量足夠大,足夠強烈,才能在將來的某一天,衝破意識的極限,悟到新的東西。

2、定。

在生活中,鍛鍊自己的定力,王陽明的心法,也強調在事上練。不管遇到好事,還是意外,都要學會自控,控制自己的情緒,從中磨鍊自己的定力。

那些雲淡風輕的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經歷過大風大浪後,普通人一驚一乍的小事,壓根不放在眼裡,從而變得淡定從容。

3、虛心向別人學習。

真正虛心的人,太少了。現在有幾百人買我的專欄,也稱我老師,真正虛心學習的人,不多。有些人很狂傲,還沒學完一半,就認為這個老師水平不行。

真正學懂易以後,他心通,自然會有。很多事情,別人不說,或者掩飾,我都知道,不說罷了。

禪宗六祖惠能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人在迷惑時,靠老師指點迷津;自己開悟以後,就靠自己努力。我是屬於第二種,沒有老師指點,自學了七八年,自己學通。

以上是學易心法:一個平凡人讀懂《易經》,最好的方法是開悟!

慢慢實踐吧。

相關焦點

  • 易經64卦當中,其實只要這3個卦讀懂,就能開悟人生好運自來!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擁有快樂和幸福的人生,我們對於成功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有的人說擁有足夠的物質財富就是成功;有的人說家庭和睦,幸福美滿就是成功;有的人認為只要心靈得到了升華,看透了人間萬事萬物,才是真正的成功。
  • 易經: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個數字,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
    我融合《易經》,為大伙兒揭秘幾個數字的變化趨勢。老祖先傳下來的,一個數字,對應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易經:老祖先傳下來的,一個數字,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一宋代陸遊《讀易》,詩云:「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自古「伏羲一畫開天」之說。
  •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 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如何利用中外古代和現代《易經》的詮釋能夠有效地學習?如果您說這些解釋不能幫助您理解《易經》這本書的內容,那肯定會引起激烈的反對。
  • 易經入門:聚氣凝神,把心靜下來,讀懂《易經》也就不難了
    最近很多朋友們都在問李秀筆記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讀《易經》應該如何入門。眾所周知,非常多的人推崇《易經》,也有很多人評價說這是一本「天書」,裡面蘊含著很高的智慧,但讀起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很多古籍中,把這種定靜能力的培養稱作「修行」的方法——禪定,也可以說是修心。 無論儒家、道家還是後來傳入我國的佛學,都講究修心,而修心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種持續的、發自內心的「靜」和「定」。現在,我們多把這些歸為心理素質方面。 用現代人的觀念來看,讀懂一本書和心理素質,聽上去似乎牛頭對馬尾,沒什麼相關性。
  • 真正讀懂《易經》的人,能釋放自己的原生力量,更容易成事
    我看到有些文章說,讀懂《易經》的人很可怕,寫這種文章的,自己並不懂《易經》,只是跟隨熱點而寫。真正讀懂《易經》的人,並不可怕,但他們的確和普通人有不同,本質上,他們能釋放自己的原生力量,更容易成事。1、你要意識到:每個人都具於自己獨特的原生力量。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
  • 朱熹忠告:一般人讀不懂《易經》,但是有兩種人或許能讀懂
    在古代,《易經》號稱「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在古代被看做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如今的現代社會,它也展現出了極大的魅力。古往今來,讀過《易經》的人不計其數,但是真正能讀懂的卻是寥寥無幾,就連朱熹都曾經感嘆:經書難讀,此經尤為難讀。
  • 佛教:開悟就是成佛了嗎,看了你就知道了,有個方法比開悟成就高
    佛教:開悟就是成佛了嗎,看了你就知道了,有個方法比開悟成就高。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所謂的開悟,就成佛了嗎。這裡的見性只是見到了自性佛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佛。一般一個佛國一段時期只有一尊佛,比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佛陀釋迦牟尼佛,當然已經涅槃了。而未來佛彌勒佛,要時機成熟了以後才下生成佛。除了乘願再來的佛除外,開悟的人並沒有成佛。而六祖慧能大師說過「只接上根利根之人,只接最上乘人」,而且用《金剛經》印證修行之人所悟的真假。因為悟後還要起修,也就是所說的「理需頓悟,事需漸修」。
  • 《易經》:讓人受益匪淺的規律,就藏在4個字裡,很少有人讀懂
    《易經》素來有「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之稱。而在《易經》的卦爻辭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吉兇悔吝這四個字眼,在《易經·繫辭下第八》中,還著重提到了這四個字。在《易經》看來,天下萬物都有變化,而所有的變化都遵循一個規律,而這個規律就隱藏在這四個字中。
  • 易經告誡:有這三個特徵的人,通常大器晚成,有一個就發福了
    但凡有點追求就應該堅持做好每一件事,因為上天從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奮鬥的人。過來人的經驗:大器晚成之人,常有這三個特徵,有一個那就發福了。1、耐得住孤獨易經:天地閉,賢人隱譯:天地閉塞的時候,也是賢者隱遁的時候。成功之人,都是孤獨的,因為只有經歷了孤獨才能成就你想要的偉大。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想要奔向成功的彼岸,不經歷孤獨那絕對不行,畢竟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
  • 讀懂《易經》的人,擁有常人最缺少的三大智慧
    當你遇到困境時,本能反應就是情緒低落,但那些讀《易經》的人,卻總能跳出常規的框架思路,靈光一閃之間,難題迎刃而解;當你就事件的表象和一些淺層次的關係談論無果,他卻能迅速總結事情的本質,提出入木三分的觀點;當你深陷複雜的關係網,理不清頭緒,面臨取捨,萬般焦灼,他卻能直接從根本需要著手
  • 讀懂易經64卦,你也就看破了天機
    易經64卦最全解析《周易》一書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第一元典,包含無盡的智慧,可以對我們的人生提供最好的指引。15、讀懂謙卦,成為君子易經64卦,每卦6爻,唯有謙卦6爻全吉,為何?人,只要謙虛、謙和、謙卑,何來兇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勞謙君子,利涉大川。」對下級要謙虛,對同級要謙和,對上級要謙卑。謙,是美德的最高標準,人只要智而有德,富而有仁,謙而有禮,一輩子平安、吉祥、快樂。
  • 想要讀懂易經這部「天書」並不難,只要記住24個字,由淺入深就行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大多數成功人士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做對決策都是由於他們熟讀一本書,比方古代的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再比方現在的李政道、楊振寧、馬雲。而這本書便是被稱為「三玄之冠」、「群經之首」的《易經》。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便是「文明之底,群經之首,大路之源」。
  • 《易經》: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志趣相投的人必須在一起交談,傾向於擁有相同的思想和行動,可以互相支持。利益不同的人如果強壯,他們可以互相束縛和碰撞,他們遲早會互相傷害。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而麻雀在樹梢之間,盤旋飛跳,就很知足。大鵬和麻雀,志向不同,無法彼此理解,註定難以同行。
  • 《易經》六十四卦的原理和命名法則,讀懂卦象與經文的重要基礎
    導讀:這一節的內容很重要,它揭示了《易經》卦象的意義和命名法則,是我們讀懂《易經》一書的重要基礎。六十四幅卦象,代表意義不同,名稱不同,經文各異,但卻存在著規律性的內容。比如,卦象的意義如何定義,卦象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卦辭、爻辭如何解釋卦象、爻象,如何論斷吉兇休咎,都包含著統一性的法則,掌握了這些規律,讀懂《易經》並不難。上一節講了八卦的來歷及其意義,現在我們就可以來探索《易經》六十四卦的奧秘了。一、 六十四卦的繪製方法翻開《易經》,我們不難發現,《易經》裡面的卦象都是由六個爻組成的。
  • 讀《易經》有絕招,通過歷史典故,一目了然,3分鐘讀懂巽卦!
    一般人都會換著角度,前面挖挖,後面挖挖,左邊挖挖,右邊挖挖,慢慢把樹根發掘出來。我們學《易經》,也應該用這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發掘一個卦的規律。大多數人學《易經》,只研究卦辭和爻辭,這種方法,是學不到《易經》的精髓的。
  • 易經:讀64卦,有規律可循,只需要3個步驟,就能讀懂一個卦
    生活中,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打一個招呼,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這個人。如果,我們每隔一段時間,見一次這個陌生人,見三次以上,就基本能記得他。這就是人的記憶軌跡。大腦對陌生的東西,需要周期性,多接觸,才能記在腦海裡。我把這個方法,運用到學《易經》中。每隔一個周期,我會在不同的卦中,重複讀卦的方法,這樣大腦就會自然而然地記住。
  • 易經告訴我們:真正不好惹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最好別惹
    實際上,人們是一樣的,那種用殘忍的語言恐嚇你的人,一般不打算對你怎麼樣,只不過是在狐假虎威罷了!而那些真正兇狠的人,常常是「人狠話不多的」,直接是「一擊必中」!《易經》言:真正兇狠的人,通常是有心機的,而且能隱藏自己的內心,但這類人並非沒有缺陷。他們通常具有三個特徵。如果遇到,不要招惹他們。最好躲著點他們,這樣才是有效的方法!
  •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其實比起其他的四書五經,好像對於易經的爭議是最大的,仿佛從有了這本著作開始,質疑和支持就一直不斷的發生,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我們到底要不要學習易經呢?其實比起其他的書籍來說,小美覺得易經所涵蓋的層面更加的廣闊一些,從天文也好,人性也好,或者是家庭做人,你想學的,你想看到的,只要你打開易經,其實就能有所感悟,但是也因為這樣,每個人看它的想法都不同,所以就充滿了爭議和討論。
  • 快速開悟的幾個辦法
    開悟的方法有多種,但法沒有高下只有適合不適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法度有緣。常規幾個方法:一是在清淨心的前提下閱讀一些佛經,以及善知識寫的經論,論是善知識對經文的理解和注釋,可以幫助你理解經文佛理。觀看善知識講經說法的影碟。這第一步雖不能使你開悟,但經過反覆聽、看,可使自己得到佛經的薰陶,在長期薰陶中加深映象,以為靜中的聞思修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