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寫畫六十年•憶陳師曾簡筆畫的發現
工步營造•深夜小面
今年九、十月間,是紀念我國兩位文藝前輩的季節。10月23日是近代文藝先驅李叔同——弘一法師誕辰115周年紀念日;9月15日為弘一法師的學生、著名文藝家豐子愷先生逝世20周年紀念日。現記下一件往事,作為對兩位先賢的紀念。
上世紀60年代初,全國政協委員豐子愷先生每逢來京開會,都住民族飯店。每年,我都多次登門求教。先生談往事,談藝術,談修養,自然也少不了談漫畫創作。有一次,他談到民國初年上海《太平洋報》上陳師曾先生的簡筆畫,說有《落日放船好》《獨樹老夫家》,寥寥數筆,言簡意深,給了他十分深刻的印象。說的過程中,他拿過我的筆記本和鋼筆,在上面描出《獨樹老夫家》的記憶草圖。在這之前,也曾在豐先生的文章中看到他對陳畫的介紹。
關於陳師曾對「子愷漫畫」的影響,幾十年來反覆見之於豐先生自己和眾人的許多文章。但陳師曾的簡筆畫究竟是怎樣的?對豐先生產生過怎樣的影響?對我們來說一直是個謎。不找到那把解開謎底的鑰匙,就勢必影響到研究工作的深入進行。因而,一睹陳畫廬山真面目,就成了自己久藏心底的願望。70年代中期,我將研究豐先生的漫畫藝術列為個人的研究選題,找到《太平洋報》上陳師曾畫的心願就更為強烈了。
《太平洋報》傳世稀少,很長時間,在國內多家大圖書館都訪查不到。心誠則靈,1982年9月,終於在一家研究單位的附屬圖書館找到了。不僅查到了陳師曾許多畫,還第一次發現了弘一法師繪製的大量廣告藝術畫(注)(圖01)。陳師曾的畫有《落日放船好》《春江水暖鴨先知》《乞食》等十四五幅之多(圖02、03、04)。因報紙不全,沒有查到《獨樹老夫家》。複印業務在80年代初還不普遍,我自己又不擅攝影,請來朋友相助。圖書館出於保護珍貴資料,不同意進行過多翻拍,故只匆匆拍下幾幅。
圖01•李叔同設計的整版廣告 報頭亦為李叔同寫
圖02•陳師曾繪•1912•《落日放船好》
圖03•陳師曾繪•1912•《春江水暖鴨先知》
圖04•陳師曾繪•1912•《乞食•三》
那時的陳師曾遠在北京教書,是享譽當時的中國畫家,怎麼跑到上海發表畫作呢?原來,陳師曾與李叔同都留學日本,回國後兩人都從事藝術教學,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進步學者。陳師曾與上海民間藝術組織文美會成員柳亞子、葉楚傖等人過往也很密切,大家都很敬重陳。文美會曾邀請陳訪問上海,《太平洋報》還先後發了消息,刊出大幅照片。李叔同當時任《太平洋報》美術編輯,具體負責與陳師曾聯繫,畫稿自然是通過李叔同的邀約並見報的。當時同任《太平洋報》編輯的柳亞子,在一篇悼念文章中記述說,法師「乞陳師曾作插畫,署朽道人。」可為證言。
民國初年,正讀小學的豐先生見到陳師曾畫,深被感染。留學日本後又遇見日本著名畫家竹久夢二的畫。夢二所作黑白簡筆畫,多描社會眾生相,內涵頗深,也深深感染著豐先生。豐先生回國後,在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教學之餘,將日常所見信筆描出。筆墨之間,自然流露出陳師曾和夢二畫作的影子,尤其在初創期。如將豐先生的《燕歸人未歸》《立盡梧桐影》《幾人相憶在江樓》《都市之春》等畫和陳先生的畫放在一起看,會受到很大啟示(圖05)。
圖05•豐子愷繪•1925•《幾人相憶在江樓》
發現陳師曾這批簡筆畫,對「子愷漫畫」畫風(尤其初創期)的形成,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學術研究意義。光陰似箭,這個發現,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每每想起,心頭仍會湧起一陣發現的喜悅。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