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存玉
微山島
離2020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紀75周年紀念日越來越近了,我想應該為此做點什麼,於是我想起了1986年7月的幾張老照片。其中一張是我們幾個年輕人圍在王志勝先生的床前的照片,說到王志勝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其實,他就是《鐵道遊擊隊》副隊長王強的人物原型——王志勝「。
在《鐵道遊擊隊》的書籍或者影視中,人們對於其中的劉洪、李正、王強的名字已婦孺皆知,但洪振海、劉金山、杜季偉、王志勝這些名字恐怕就鮮為人知了。
作家劉知俠筆下的《鐵道遊擊隊》大都是微山湖區抗日時期的真人實事。劉洪的原型人物是鐵道遊擊隊兩任隊長洪振海、劉金山的組合,李正的事跡,取材於鐵道遊擊隊第一任政委杜季偉的鬥爭經歷,李正這名字則是取鐵道遊擊隊第四任政委文立證烈士名字的諧音。王強的原型就照片中的這位王志勝。
鐵道遊擊隊副大隊長王強(王志勝)
王志勝於1912年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王志勝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四。王志勝家世代居住在棗莊火車站附近,他的父親是當地知名的鐵匠,棗莊火車站建立後成為棗莊火車站的大把頭,帶領一群工人在火車站賣力氣,因此王家在當地聲望很高。但是,王志勝的父親去世得早,為了分擔家庭重擔,13歲時王志勝就進入中興煤礦公司作礦工了。
1937年12月,日本鬼子12架飛機轟炸棗莊,重點轟炸了棗莊煤礦和棗莊火車站,不僅造成了人員傷亡,也造成了煤礦停工停產,這讓王志勝等人一下子失去生活來源,只能賦閒在家。在此期間,他與停工在家的洪振海走得很近,兩人經常在一起謀劃尋找出路。
當時棗莊礦區地下黨的負責人叫王福振,這天,他找到洪振海和王志勝,動員他們二人加入魯南人民抗日義勇總隊。二人加入抗日義勇軍後經過培訓,進步很快,沒多久他們都當了班長,經過一個階段的戰鬥實踐後他們又都被提拔為排長。
當年在中國猖獗一時的日本鬼子
1938年10月,為了及時獲取棗莊日偽情報,此前被派往蒼山縣鋤奸學習班進行學習的洪振海與王志勝又接到新的任務,讓他們回到棗莊礦區組建魯南抗日情報站,洪振海任站長,王志勝任副站長。魯南抗日情報站創立之初,只有洪振海與王志勝兩人,面對大量的情報工作,兩人忙不過來,之後洪振海與王志勝一起發展了徐廣田、趙永全等九名同志,這十一人一起成立了棗莊鐵道隊,也就是鐵道遊擊隊的雛形。
當年,王志勝的哥哥王志修在棗莊火車站西面的陳莊開了一家碳場,王志勝考慮到一隊人時常聚在一起,太過引人注目,便和大哥商量,把碳廠當作據點,這就是陳莊「義和炭廠」的由來。義和碳廠的英雄們黑夜爬車扒炭白天賣,人來人往,生意興隆,在這個炭廠的掩護下,情報工作也做得有聲有色。由於洪振海、王志勝均不識字,起初只能將搜集的情報告訴王志勝的妻子高志傑,由其牢記後前往距離火車站十幾裡路外的小屯村,轉述給「隱藏」在村中的嶧縣二區區委書記兼交通員劉景松。平時,王志勝他們在碳場開會,高志傑就在門外幹些碎活兒放哨。
義和炭場
1939年陰曆8月14日,由八路軍蘇魯支隊批准「魯南鐵道大隊」正式成立。其實『鐵道遊擊隊』這個名字,是由《鐵道遊擊隊》這部小說的名字演化而來的,時間久了就流傳了下來,人們卻忘記了魯南鐵道大隊。
在當時還有兩支鐵道隊,一支是孫茂生領導的臨城南鐵道隊,一支是田廣瑞領導的臨城北鐵道隊。這三支鐵道隊整編為『魯南鐵道大隊』,洪振海為大隊長,王志勝為副大隊長,杜季偉任政委。1940年下半年,魯南鐵道大隊已發展到150餘人。
八路軍指導民兵訓練
魯南鐵道隊成立不久,杜季偉通過培養、考察,發展了王志勝等四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杜季偉任支部書記,王志勝任組織委員。
魯南鐵道隊建立後,他們與日本鬼子、偽軍發生過大小戰鬥無數,如書中介紹的典型案例「一洗洋行獲得特務名單」、「 再攻洋行除日特」、「炸橋梁」、「扒鐵路」、「奇襲敵兵營」等等,路魯南鐵道隊也因此大顯神威,敵人大為恐慌和震驚。
自1941年開始,日軍把華北地區作為「徹底治安肅正」的重點,推行「治安強化運動」,集中大批兵力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和「蠶食」,魯南地區抗日軍民處於最艱苦的階段。為粉碎敵人的陰謀,魯南鐵道大隊奉命投入大規模的破襲戰。他們兵分四路,破鐵路,顛覆敵列車,砍斷電線桿,斷敵通訊,有力地配合了根據地的反「掃蕩」。
1939年3月八路軍115師進入山東
1941年12月初的一天深夜,臨城的日偽1000多人,分兩路突然包圍了鐵道遊擊隊的駐地——黃埠莊村。洪振海一面指揮隊員們突圍,一面向蜂擁而上的敵人射擊。洪振海掩護隊員們突出重圍後,便飛身躍到村頭的一堵土牆邊,不幸被敵人發現,中彈犧牲,時年31歲。在這次戰鬥中王志勝也身負重傷,被日本鬼子的炮彈炸傷右臂,肺部的部分彈片至死沒能取出。
這一年,日軍在「掃蕩」山區根據地後,返過頭來「掃蕩」微山湖地區。1942年4月20日,日偽軍三千多人突襲微山島。「島上除鐵道大隊外,還有微湖大隊、運河支隊第一大隊、嶧縣支隊、沛滕邊大隊和水上區中隊及地方黨政機關人員計五百餘人。」敵眾我寡,形勢嚴峻,各支武裝重創敵人之後,分頭突圍。
前排左起:王志勝、劉桂清
時任大隊長的劉金山與副大隊長王志勝組織突圍,在突圍中王志勝負傷,其夫人高志傑在戰友們的掩護下背著王志勝突出重圍。
1942年6月,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肖華接見劉金山、王志勝等人,為他們安排了新的任務要求他們打通華東經魯南至延安的秘密交通線。
這天,魯南鐵道大隊接到了「護送胡服到達微山湖區」的命令,劉金山、王志勝、杜季偉等人反覆研究了護送路線和方案並迅速部署。在胡服過津浦線的當天下午,王志勝買了幾隻燒雞和幾瓶酒,帶了幾個戰士到附近的偽軍崗樓「套近乎」。晚上王志勝以替日偽站崗的名義,換上偽軍的衣服,打開探照燈照清道路。這時,劉金山、杜季偉帶著胡服經過。當時胡服牽著一頭大騾子,沒想到探照燈一照,山裡的騾子受驚,把胡服甩到溝裡了。恰恰這時一輛日軍的裝甲車巡邏經過,千鈞一髮之際,王志勝趕忙上前交涉,日軍一看是偽軍的裝扮,就沒有繼續盤問下去。說來也有趣,這騾子跟通人性似的,關鍵時刻一聲也不叫了。
《鐵道遊擊隊》劇照
在王志勝帶領隊員護送「胡服」的過程中,他們發現胡服等人的背包都非常的沉重,一問才知道,背包裡全是黃金,原來這20多個人每人背了20斤黃金,這些黃金都是要送到延安根據地的。
後來才知道那位名叫「胡服」的人其實是劉少奇。
1942年8月,劉少奇來棗莊地區調研,劉少奇在棗莊住了一周,先後在界溝莊、小北莊、草窩莊等五個村莊進行調研。在當地遊擊隊和秘密組織的掩護下,劉少奇順利地完成了調研任務,並把一批重要物質送到了延安。
同年11月,魯南鐵道大隊奉命護送肖華去中共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匯報工作。肖華賦詩稱讚:「神出鬼沒鐵道旁,襲敵破路毀溝牆。深入獸穴斬虎豹,飛越日車奪械糧。汪洋大海遊擊隊,怒火熊熊敵後方。條條鐵軌成絞索,寇灰滿載遠東洋。」
1986年7月王志勝在棗莊市立醫院
1943年11月,新四軍軍長陳毅一行八人由蘇北進入魯南,鐵道大隊安全護送過津浦鐵路。陳毅送給他們幾支短槍,在微山湖船上聽取了劉金山的匯報,給予讚揚,並站在船頭上觸景生情,吟詩一首:「橫越江淮七百裡,微山湖畔慰徵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
抗日戰爭勝利後,鐵道遊擊隊接受改編,作為副隊長的王志勝被任命為魯南鐵路局辦公室主任。新中國成立後,王志勝擔任了華北煤田地質勘探隊副隊長。他本來就是礦工出身,雖然沒有接受過地質勘探教育,但是他的經驗良多,王志勝也在此任上對煤田地質勘探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議。
左起第2位是王志勝、第4位是高志傑
晚年的王志勝擔任了棗莊市人大委員會委員以及棗莊市政協常委等職務,最終於1987年因病去世,終年75歲。去世後,王志勝與鐵道遊擊隊的老同事們一起葬在了棗莊的臨山公園。
另外,筆者想說一下《鐵道遊擊隊》書中「芳林嫂」原型,很多媒體都有介紹原型是劉桂清,而事實上,給劉知俠印象最深的,是三位曾幫助過鐵道遊擊隊的女同志。一位是當年30多歲姓時的大嫂,丈夫被日寇殺害,身邊帶著個叫小鳳的女兒,這人外號叫「時大腳」;另一個女性叫劉桂清,她兒子是鐵道遊擊隊副隊長王志勝(王強)的通信員,隊員們都稱她二嫂;還有一個姓尹的大嫂。這三人的家,都曾是鐵道遊擊隊的秘密聯絡點。後來由於叛徒出賣,她們都上了日寇特務隊的黑名單,有的被打碎了頭骨,打折了肋條,但她們毫不屈服。放出來後,繼續幫助鐵道遊擊隊去殺敵人。 軍旅作家劉知俠很崇敬這三位偉大的女性,便在小說中主要融合她們三個人的特點,塑造了芳林嫂這個傑出的婦女形象。
其實,芳林嫂的形象遠遠不止這三個,芳林嫂的形象還柔和了郝貞等其他革命婦女的形象。可以說,「芳林嫂」是棗莊無數個革命女性的化身。
1986年7月在山東革命老區採訪
之所以這樣說,是當年在我們訪問過程中了解到芳林嫂的一些故事確實是發生在王志勝的妻子高志傑身上的。在洪振海和劉志勝剛剛建立情報站的時候,只有他們兩個大老粗,這時候傳遞情報的正是王志勝的妻子高志傑,即便是隊伍逐步發展到十一個人時,為他們站崗放哨送情報的人還是少不了高志傑。我們在採訪中了解到,高志傑一直戰鬥在革命隊伍中,微山湖突圍時王志勝受傷,正是高志傑背著王志勝冒死從微山島突圍出去的。
手持話筒的是本文作者
1986年7月我們去棗莊市立醫院看望住院中的王志勝時,他還在受著肺中彈片的折磨,這些彈片就是黃埠莊村突圍時被日本鬼子的炮彈炸傷後留在肺中無法取出的彈片,這些彈片會導致王志勝經常發低燒。那次戰鬥中王志勝的右手前面的關節也都炸沒了。令人遺憾的是建國後高志潔一直在家中照顧傷殘的丈夫沒有出來工作。採訪中,高志傑話不多,幾十年來正是她在王志勝的身邊無怨無悔的照顧著。在我們充滿好奇的問話中,她為我們回顧了鐵道遊擊隊的一些往事,其中談到了送情報、放哨,以及微山湖突圍時她把王志勝背出微山島的驚險往事。我們知道,這個說話不多,果敢堅毅的高志傑其實就是芳林嫂多位原型中的一位,她也是一位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
鐵道遊擊隊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