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計時,您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親密關係裡可怕的不是出現問題,而是忽視問題。
所以,幸福不只是一種選擇,而是在通過完善內在自己,發展出的一種讓自己可以更幸福的能力。
1
自備「幸福力」的人,更容易幸福
2
摧毀「幸福力」的三種常見心態
在諮詢中,我見過許多在關係裡活得不幸福的人,從他們的經歷總是能看到摧毀「幸福力」的三種心態:
盲目樂觀
每一段關係都可能存在自己的問題,但在盲目樂觀的人眼裡,關係不能有任何問題,即便問題已經擺在眼前,他們也會無比確定地相信「一切會好的」,以此來安慰自己。
無論問題重複出現多少次,他們也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盲目樂觀和自信有很大的區別在於,自信是因為無比清楚地看見問題,並且相信自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盲目樂觀是指不斷用積極的想法,來遮蓋已經出現的問題,好讓自己暫時不需要面對問題。
盲目樂觀的人常見的口頭禪是「一切都會過去的、他會變好的、忍忍就好了」,用這樣的話麻痺自己,可以在許多小問題出現時安然無恙。
只是,這樣卻失去了歷練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等到問題無法掩蓋時,沒有任何能力去力挽狂瀾。
想通過婚姻證明自己
如果你只想選擇一個好婚姻,而不去理解好婚姻是怎麼形成的,這樣的好婚姻是不存在的。
想通過婚姻證明自己的人,經常掉進這樣的陷阱。他們迫切希望通過選擇一段好婚姻來拯救自己,讓自己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更好,然而在婚姻面臨問題時,這樣的婚姻也會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恐懼。
很多人因為忍受不了失去婚姻帶來的自我身份喪失,不得不努力委屈自己改善關係,如果不成功就只得逼著自己趕快考慮新的關係。
對想通過婚姻證明自己的人來說,無論做出改善或者結束的決定,都是必須馬上實現的。
婚姻對他們就像一塊安全的遮羞布,可以將內心的不安和自卑置於婚姻的庇護下。這樣的關係裡始終是不安全的,只能不斷矛盾著切換自己的選擇。
總想做最正確的選擇
和想通過婚姻證明自己的人不同的是,想做正確選擇的人,會有一種「前怕狼後怕虎」類心理,這是因為他們想做對的那個人,就只得不斷猜測他人的想法和行為來做決定。
然而,對方的表現很可能陰晴難定,所以他們也常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他們看起來總希望理解對方真實的想法,實際上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在猜測對方,以為這樣就可以做出自己最恰當的選擇。
在關係裡,他們想努力用最正確的行為,來規避自己在關係裡的過失,把對方與他人的評價和要求當做關係的準繩,其實已經失去自己,更不具備了解對方的能力。
3
如何成為一個自備「幸福力」的人
我的朋友和她的閨蜜都有令自己無比痛苦的情感經歷,但朋友可以通過問題不斷思考,並在此過程中,讓自己獲得成長。而她的閨蜜卻只得通過不斷掩飾問題,帶著越來越多問題的關係進入婚姻。
所以,問題不是讓人變得無法幸福的原因,掩飾問題才是。
一個具備「幸福力」的人,應該從問題中去反思自己,並尋找讓自己成長的資源,而不是掩飾和迴避問題。
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權利,但只有少數人有幸福的能力。有人說:執著於去擁有幸福的權利,還是讓自己具備幸福的能力,是每個人在面對關係問題時的選擇。
然而,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具備幸福的能力,從相愛到幸福的路,總是要經歷一些挫敗和失望,才能讓自己在關係裡重新看見自己,讓自己有欲望去獲得靠近自己想要生活的能力。
所以,在任何關係裡,最可怕的不是關係出現問題,而是不斷忽視出現的問題。
問題是幻想破滅的開始,同時也是重建自己能力的開始。
不論你想通過婚姻來實現什麼,你在婚姻裡獲得的,和你想通過婚姻來掩飾的,無論遲早都需要自己來負責。這一天,早一點開始,才不會太無力。
周國平曾說: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真實的自我,一顆飽滿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渴望幸福,不能僅僅把這些希望寄託於婚姻能替自己實現,而是需要練習擁有幸福的能力。
理解自己的情緒,不懼怕看見問題,並發展自己面對問題的能力,才能在關係裡獲得終極的安全感。
本文來源於網絡,財稅地盤編輯整理分享,轉載請註明,版權歸作者所有,感謝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