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臨近,透過電視屏幕,各種帶有濃厚年味的大集、廟會在冰天雪地的北方各地紛紛拉開序幕,活動現場被裝扮得喜氣洋洋,各種迎新用品琳琅滿目,這種哈著大氣,趕大集、逛廟會的喜慶場面,不知道讓多少南方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羨慕。很少人知道,在廣州郊區的番禺,有個已經延續了近百年的民間集市:四九墟,它是番禺人生活中完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顧名思義,四九墟,就是發生在逢農曆「四、九」的集市,番禺人叫「趁墟」,即使是上了年紀、土生土長的番禺人也說不清楚,這個民間集市存在有多少年了。在番禺區博物館中,我看到一幅老照片:1962年,番禺縣市橋鎮橋東路的「四九墟」,是縣內最大的農貿集市......隨著時代的發展,番禺「四九墟」經歷了多次易址,目前定址在:番禺區亞運大道清河市場。
2020年1月18日,農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可以算是2020年春節前最後一個墟日,又恰逢周六,來「趁墟」的人自然特別多,市場也特地開闢了一塊專門售賣揮春對聯、紅燈籠、平安結的角落,入目皆紅火,生活自然幸福、富足。
我們的喜歡花,尤其是廣州人,春節時更是不可能缺少鮮花,「四九墟」裡,人流最密集的地方自然也就是鮮花區域了。在傳統的老廣心目中,過年一定要買盆金桔、買盆水仙、當然最好是再來一株桃花,這樣的年才能叫圓滿。然而這老三樣,漸漸的被邊緣化。
臨近春節,廣州的街頭巷尾已經擺滿了金桔。
近幾年,各種色澤豔麗、寓意吉祥、氣味芬芳的鮮花越來越得到人們的喜喜愛,而這些也是「四九墟」中見得最多,賣得最好的品種。
而最受人們喜歡的當數各種蘭科鮮花,與花市裡的比較而言,四九墟裡的鮮花應該算是最便宜、最實惠的地方,聰明的番禺人已經習慣了在「四九墟」裡買花,在「迎春花市」裡看花。
大花蕙蘭、蝴蝶蘭進入廣州人的生活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其造型獨特、顏色素雅清新,有著與眾不同的超凡脫俗氣質,同時因為其花期長,成了人們最喜歡的賀年鮮花,隨著培植技術的成熟,其價格也越來越親民了,今天陪家人也買了一盆大花蕙蘭,100元。
紅色,寓意生活紅紅火火,紅掌自然也成為鮮花中的嬌子,無論是放家裡,還是公司,紅色都顯得喜慶。
鮮切花也是人們喜歡的品種,隨著物流業的迅速發展,市面上鮮切花的品種也獲得了充實,不再是簡單的菊花、劍蘭了。
我喜歡養魚,家裡養了金魚、錦鯉、熱帶魚,自從喜歡上錦鯉,四九墟裡的觀賞魚檔口就是我來得最勤快的地方,每次都希望能撿到喜歡的個體,今天又挑了一隻「紅白」,體型、圖案、顏色都完全符合我當前的審美觀。
喜歡來這裡挑魚,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裡的品種非常豐富,價格也相當吸引我,幾年下來,跟集市裡的兩個魚老闆都成為老朋友了。
除了觀賞魚外,這裡也有其他寵物,貓、狗、鳥、鼠、兔等應有盡有,假如想要其他的,跟老闆說聲,下個墟日就會幫你帶來,十分方便。喜歡番禺,根本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喜歡番禺這邊的氛圍,彼此之間客客氣氣,商家不會想著一次性把你「賺到盡」,只希望你下次能再來,大家還能碰個頭,即使生意不成,但友情依然在。
趕集,這種曾經是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時代或地區遺留下的一種貿易組織形式,今天已經是番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很多人已經習慣了便捷的網購方式,各種生活超市也在身邊隨處可見,遍地開花,但「四九墟」依然豐富著番禺人們的生活。
平時,大家也許會精挑細選,貨比三家,但在「四九墟」,人們都變得豪氣了許多,花錢了乾脆了,無論是大袋,還是小袋,一次全買個夠。
臨近新春,水果攤、堅果攤的客流量也大了很多很多,商家開心,客人挑了也開心,突然發現,平時經常買的核桃花生,今天竟然便宜了4元。
昔日的番禺,是個交通極度閉塞的小島,「撐艇仔」是番禺人必須的出行方式,「墟」就是大家難得的交易時刻。番禺的「四九墟」,已經完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夫市集」,是生活的延續,更是一種情懷。
一個清河市場,逢四、逢九的一次貿易聚會,家中的一切,無論巨細,這裡全部都能買齊。
服飾、床上用品、窗簾、毛巾、鞋襪……成人的、兒童的,男人的、女人的,你來了,都有。
珠三角一直就有世界工廠之稱,在「四九墟」裡,還有一個角落,是專門留給那些「尾單」商品,說不定,哪天就能淘到你心儀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