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有個長盛不衰的梗,就是文聖一脈的姻緣風水,上到先生,下到弟子,無論是老秀才,還是崔巉、左右、齊靜春,算上半個弟子的「劉十六」,記名弟子的茅小東,個個都是「單身狗」,而且還都是憑實力單身。
老秀才對此頭疼不已,一脈之內都是如此,難免讓世人誤以為先生有問題,會影響自己「儒雅、偉岸」的形象。老秀才幾次對左右腹誹、動怒,都是因為其「榆木疙瘩」、「不解風情」,甚至劈頭蓋臉物理開腦洞,只是效果一直不佳。
老秀才的關門弟子陳平安,不但打破這奇怪的姻緣風水,而且女朋友是「劍氣長城」公主一樣的寧姚,這段姻緣佳話轟動一時,算是給老秀才長了臉,也順便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弟子們的單身,都是他們個人的事,與我這個先生無關,你看我關門弟子陳平安,不是姻緣美滿嗎?
不知道老秀才有沒有「燒高香」?但每次提到這個梗,讀者都會心一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些巧妙情節的設定,表面一層意思,已經能讓人莞爾,如果仔細「咀嚼」,其內在還另有含義,而且更獨具匠心。
文聖一脈的奇怪姻緣「梗」,表面看,文聖一脈其他弟子的「單身命」,是為了襯託陳平安的「桃花運」,突出了主角的光彩,其實內在卻另有清晰的邏輯,只是一直沒有被挖掘出來。「烽火」本人也有些著急,畢竟是得意之處,「明珠暗投」豈不埋沒了自己的才華,只好親自出來解釋,也就是所謂的「官宣」。還別說,「烽火」與老秀才性格真有相同之處。
即便是「官宣」解釋,仍然要隱於雲端,只是依稀可見。這不只是文風問題,也是讀書人的尊嚴,就算是顯擺,也要搞的含蓄一些。正陽山上,崔東山和姜尚真的一番對話,是「烽火」給出的「官宣」,是文聖一脈奇怪姻緣真實意義的註解。
姜尚真聽過「對雪峰」大煞風景的故事後,有過一番唏噓感慨,「上山修行,無非是酒裡兌水,讓一壺酒水變成一大罈子水酒,活得越久,喝得越長久,滋味就越來越寡淡。你,他,她,你們,他們,唯有「我」是不一樣的,沒有一個人在旁,依偎在側。」
這句話怎麼理解?
前半段比較淺顯,人生中情感濃烈的事也就那麼多,無非是「生離死別」,可修道帶來的漫長生命,讓「生離死別」成了可以重複上演的劇目,其帶來的情感衝擊自然越來越少,就跟兌水越來越多的酒,滋味肯定越來越寡淡。
這句話的後半段有些難懂,說的是古人對「我」的思辨。你、他、她、你們、他們,代表著「我」與外界的所有關係,到底是外界關係,也就是你、他、她來定義「我」,還是「我」有一個恆定不變的本質,不需要有「人」在旁?
儒、道、釋對此都有自己獨到見解。佛教認為「我」只是因緣際會下的產物,是虛假的是不存在的,放棄「我」的偏見才能求「真」,才能到達「涅盤」。「我」都不存在,由「我」而來的關係就是虛假的,根本不值得在意。「父母子女」是人關係中最重要的,也是佛教徒首先需要捨棄的,這來源於佛教對「我」的認知理論。
道教的修煉是「求真」,所謂「真人」,是尋找「真我」的過程。道教認為「我」是核心,擁有恆定不變的本質,不需要有其他「人」,本身就是「意義」。道教修煉到高級階段,也就是找到了「真我」,漠視「真我」之外的一切。管他洪水滔天,我自逍遙,道教的「神仙」不願理會世事,是其遵循的道理宗旨決定的。
再來看儒教,本來是入世的學問,規範人和人之間關係的理論,最該秉持「我」是由關係決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說的是關係,你在特定關係內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才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因為儒教的這個特點,儒教內的讀書人成了判定是非的人,「說是非的永遠是是非人」,讀書人始終處於複雜關係的結點上。讀書人入世,本身也是關係中的角色,也就是說,讀書人既要當「裁判員」又要當「運動員」。這個機制給了「壞」讀書人機會,可以「當婊子立牌坊」,反正春秋筆握在自己手,也給「好」讀書人帶來了巨大的難題。
「好」讀書人既要做好「運動員」,做好自己在關係中的事情,又要當好「裁判員」,把自己從「運動員」中抽離出來,儘可能的公平公正地看待「運動員」的自己,和其他個體的利益關係。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問心無愧」,理直氣壯地當「裁判員」。「好」讀書人不斷將自己從「世事」中抽離,只關心道理和道義,不關心利益得失,其實這就是「聖人」。
姜尚真不是道士,修的卻是道教的道路,原本的初戀已經死了,他還會喜歡其他女人,但再也沒有了最初的濃烈情感,這就是他說的酒兌水的理論。姜尚真由此領悟到,「真我」才是永恆的,不需要依賴「他人」在側。
緊跟著,姜尚真問崔東山,有沒有過真正喜歡過誰?崔東山說真沒有。崔東山是讀書人,是文聖一脈的讀書人。老秀才選弟子的本事太大,每一個都修身有成,都是最好的讀書人,都會成為「聖人」,也就是好的「裁判員」。(文聖一脈中的「左右」算是另類,他雖然也讀了很多書,卻離經叛道,成了修「自我」大道的人。)
崔巉和崔東山的模板。齊靜春就更不用說,是真正的聖人。齊靜春就算有一點點「運動員」的自覺,十四境巔峰,看看周密的做派,這世界上還怕誰?還有誰能收走他?就算至聖先師、道祖、佛祖也不願出手,就算能打敗對方,也會是成就對方十五境的契機。
自己的弟子都能成為「聖人」,老秀才自然是心情大慰,但事情也有另一面,「好」讀書人慢慢脫離了「運動員」身份,都成為公正的「裁判員」。這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道理越來越不結地氣,不能指導實際世間的事。例如老秀才就沒教弟子如何趨利避害,如何在危險中求生,他一直引以為憾。
另一個問題是,「好」讀書人的抽離,讓「壞」讀書人更加肆無忌憚,利用自己雙層身份獲取不當的利益,反正「裁判員」是聖人,最多說自己不對,又不能怎麼樣呢?老秀才看似是希望弟子們成家,其實是一種期待,希望弟子既能當「聖人」,又能真正入世做好「運動員」,能夠引領世間風氣向上,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指導,其實這也是至聖先師的期待。
有沒有女朋友這件事,背後居然有這個邏輯在,如果不是「烽火」官宣,還真沒誰注意到。再回頭看文聖一脈奇怪的姻緣風水,就有些恍然大悟了。師兄們的單身生活,襯託陳平安的不只是「桃花運」,和隨之而來的源源不斷的話題,更是彰顯陳平安最佳「運動員」和最佳「裁判員」,即入世又出世的特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