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 「社會化學習」 的革命中,學習者如何證明自己的能力? |...

2021-01-08 芥末堆

最近幾個周末,我在跟上海一個著名的演出團體學習「即興喜劇」表演。我的同班同學裡有好幾位我都覺得很出色,他們學習能力強,有活力、有創造力,又有團隊精神。這些特質正是許多僱主在招募員工時非常看重的。不過我很懷疑,「我曾學習過即興喜劇表演」 這句話如果出現在一個人的簡歷上,會對僱主的決策起到怎樣的作用。

要證明一個人的學習經歷和所獲得的能力,傳統的方式是在一所正規的學校裡待上足夠長的時間去學習,然後通過標準化的考試,最後拿到一張文憑。但如今,人們正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學習和發展自己。學習的場景越來越多地超出了學校的範圍,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形式,以及學習的對象非常多元,學習正變得無處不在。而在現有的文憑體制下,這些非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成果很難得到體現和承認。那麼,該如何證明自己 「學過」 且 「有能力」 呢?

從徽章、數字徽章到開放徽章

Badge -> Digital Badge -> Open Badge

2011年9月,美國開源軟體組織 Mozilla 基金會在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的支持下,啟動了 「開放徽章」(Open Badges)計劃,正是為了解決上述難題。( Mozilla是一個致力於在網際網路領域提供多樣化選擇和創新的公益組織,著名的網頁瀏覽器 Firefox 就是由這家機構開發的。)按照 Mozilla 的官方定義,「開放徽章」 是:「用來呈現個人通過完成特定的項目、課程或者實踐活動而獲得的技能、興趣和成就的一種 『數字徽章」 。所以要理解 「開放徽章」 ,必須首先理解什麼是 「徽章」 和 「數字徽章」 。

徽章 ( Badge ) 很簡單,我們誰都見過,比如小學的時候因為成績好,老師在黑板上給你花了朵小紅花,或者長大了在單位裡表現好,得了一個 「年度最佳員工」 稱號。這些本質上都是一種徽章,把一個人的成績實體化呈現出來。

到了數字時代,徽章也可以數位化呈現了 ( Digital Badge ),於是就更加普遍,甚至到了泛濫的程度。網上商城評你為 「鑽石買家」 是一種數字徽章,社交媒體提醒你成為 「時尚達人」 也是一種數字徽章,健身軟體 App 恭喜你完成了連續三天的訓練計劃還是一種數字徽章。在教育領域,隨著在線教育,特別是慕課(MOOC)的興起,數字徽章受到了不少機構的關注。包括普渡大學、史丹福大學在內的一些美國高校也開始試點用數字徽章來認證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這些數字徽章種類繁多,標準不一,展示各異,很容易讓人無所適從,推廣和應用都存在問題。

就在這種情況下,Mozilla 進一步推出了開源式、公共性的 「開放徽章」 計劃,目的就在於提供一個標準化的、開放式的技術框架(OBI,Open Badges Infrastructure),以充分發揮數字徽章在推動教育和學習變革上的潛力。在此框架下,不同的機構不必另起爐灶,通過一個統一格式的開源軟體,嵌入自己的在線學習管理系統,就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數字徽章的創建、發布、認證和管理,降低了數字徽章的使用門檻。不同的數字徽章儘管具體內容不一樣,但是包含的基本信息類別和特徵是相同的,就像人類的 DNA 一樣;這樣就可以相互比較、兌換,或者幫助任何個人累積起來構建一個知識技能體系,也為以後的大數據分析打下基礎。

對於學習者來說,可以將自己在不同機構參加過的學習項目,以及不同時間不同內容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通過數字徽章集中展示出來; 就像下一幅圖裡這個背包一樣。

所以, Mozilla 官方的個人徽章展示平臺,就叫做 Backpack  「背包」  平臺。

一方面,通過個人徽章背包,能夠有效的展示自己的社會化學習路徑和社會化學習效果。而對於潛在的企業僱主或者升級大學而言,也相當於一份動態的、可視的、可溯源的個人能力履歷(僱主可以點開背包上的任何一個徽章,進一步了解其學習的內容和質量);另一方面,學習者通過定期的檢視和回顧,可以整體了解自己的綜合學習進展,設計自己的學習路線;甚至,可以觀察他人的徽章背包,來促進互相的學習和協作的可能。如果不久的將來,在這個平臺上有了足夠的數據,人工智慧分析系統就可以為每個個體提供最好的教育路線設計,各種教育主體藉此切入最有效的切角,提供恰為其時、恰到好處 (Just In Time)的學習體驗。可見,開放數字徽章體系的想像空間是巨大的。

在 OBI 框架中,存在三個角色。第一個角色是 「發布者(Issuer)」。任何機構和個人,只要能夠提供學習的內容和體驗,並且對學習成果有清晰的要求和衡量標準,都可以設計和發布自己的數字徽章。第二個角色是 「學習者(Learner)」,也叫徽章的 「接受者(Recipient)」 。他們可以在不同的「發布者」那裡完成特定的學習經歷,滿足學習成果的標準,然後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數字徽章。學習者可以很方便地管理這些徽章,並把它們發布在自己想要發布的地方,比如個人簡歷、社交網站上。第三個角色是 「使用者(Consumer)」。最常見的 「使用者」 是僱主和學校的招生機構,他們可以校驗數字徽章的真實性,判斷這些徽章的含金量,作為自己僱傭或者錄取的依據。

( Image: Mozilla Foundation, 2012-13 )

一個開放徽章表面上看就是一個圖標,但內嵌了 「元數據(MetaData)」 ,這些數據可以被其他系統讀取。元數據中的信息說明了一個特定徽章的內涵是什麼,以及有什麼證據證明某個學習者有資格獲得該徽章。這些信息包括:徽章名稱、徽章的簡要描述、徽章發布者、發布日期、徽章的有效期、徽章的頒發標準、學習成果證明等。在 OBI 框架之下,元數據的生成有清晰的規範,極大地便利了發布者設計自己的徽章,學習者和使用者也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和比較徽章的內容。

( Image:Badge Anatomy.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Unported License. Created by Kyle Bowen )

(上面這個例子是開放徽章官方網站提供的一個元數據描述範例,是一個關於機器人技術的課程的徽章。沒有技術背景的讀者,請千萬不要被這些細節和名詞嚇到。有很多現成的工具可以快速生成開放徽章,我在寫下本文之前,為 「群島教育加速器」 和 「Aha社會創新學院」 各做了一個虛擬的開放徽章,只花了十分鐘時間。)

開放徽章自推出以來,一直保持著加速度地增長,目前已經佔據了教育領域數字徽章的主要份額。2014 年,有 600 多家機構加入開放徽章計劃。2015 年的《教育地平線報告》預測數字徽章技術將在未來 4-5 年內在 K12 教育中進入主流應用階段。2016 年底,加入開放徽章計劃的機構數量已經增長到了超過 3000家。

看看下面這幾家不同領域裡的典型的機構: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批加入開放徽章的機構之一,為其公共教育內容提供證明;

LinkedIn(領英,全球最著名的職業社交網站):藉助OBI提供的應用程式接口(API),學習者可以將自己的徽章在LinkedIn上發布,方便被企業HR或者獵頭看到;

德勤(Deloitte,全球最知名的財務諮詢公司):在招募時接受數字徽章證明。(類似谷歌)已經不再將正規教育的學歷列入員工招募要求中;

EdX(知名大學的在線教育內容網站):2015年開始,所有的在線課程全面採用開放徽章;

……

開放徽章的價值:促進一場 「社會化學習」 的革命

從長遠來看,開放徽章將會極大地促進一場社會化學習的革命。下面我列出七點原因,這些原因有著由淺到深、由現在到將來的內在邏輯關係:

對非正式學習機構和學習經歷的認可:在正規的學校之外,有眾多的機構正在參與教育和學習體驗的構建,既包括社會性的教育機構,也包括企業、NGO、社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這樣的公共服務部門,以及政府機構。開放徽章會使這些機構的教育工作得到更多的體現和認可,也進一步激發它們的參與。對學習者而言,開放徽章意味著多樣的學習經歷都可以得到體現並獲得認可。除了學校教育,他們在課外活動、實習經歷、社區服務、興趣小組 … 中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所獲得的工作經驗,都有可能被展現出來,並隨時發布給其他人看到。

對更多元和更模塊化的學習內容的認可:正規學校教育往往體現出學科化、系統性、線性化的特點,而藉助開放徽章,學習者不一定要全面系統地完成某一個學科或者學位的學習。他們可以在不同機構那裡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靈活地分模塊、分時段、分地點地展開學習。一些通常不被正規教育認可的學習內容(比如即興喜劇表演),或者被學科教育所忽略而又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比如審辨思維 Critical Thinking),現在都有了更多被認可的機會,特別是那些對人的成長發展非常關鍵的軟技能。還有一些有意義的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學習成果)也可以用徽章的方式得到認可,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幫助同伴——這一點對於 「社會化學習」 而言尤為重要。

有助於推動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習方式和以實踐應用為手段的測評方式:對於傳統文憑教育的最大詬病就在於教育與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脫鉤。開放徽章鼓勵了更多元的教育機構、更多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為推動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習方式打開了寬廣的空間。開放徽章也意味著嘗試和認可更為靈活的評估方式。對學習成果的評定不再僅限於一紙試卷,還可以包括自評、同伴評估、成長日誌、項目成果展示、社區評價等,這些都可以作為 「證明」 信息,記錄在徽章系統裡,用以更全面地展現一個人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

打破學校對學歷和文憑的壟斷,打通體制內外的教育:長久以來,學校藉助文憑的發放獲得了巨大的權力,壟斷了教育。伴隨開放徽章對多元教育主體和教學內容與形式的認可,學習者有了更多選擇,使用者也有了更多判斷依據。與此同時,藉助開放徽章,讓類似於傳統學校之類系統性頒發學位的教育,和其他教育主體更靈活的、模塊化的教育之間,產生了聯通的媒介,共同構成學習者終身學習過程中的有機圖譜,為學習者提供更多學習的路徑和可能性。

促進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由前述幾條原因可知,學習的內容只有在打破標準化結構、並根據學習者的真實需求被靈活解構之後,才有可能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重組。通過選擇不同的徽章發布機構,學習者有了多種學習的路徑,還可以根據徽章的標籤來尋找與自己同樣興趣和特長的學習者一起社會化學習。教育機構可以根據學習者已經獲得的徽章來了解其過往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特質,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學習支持和教學設計。理論上講,藉助開放徽章,學習者完全有條件自行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判斷為了實現目標哪些徽章是值得自己去努力獲得的,並自行規劃學習路徑。這實際上對學習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開放徽章能夠激勵徽章的發布者進行更好的學習體驗設計:開放徽章可以是針對學習結果的,也可以是針對學習過程的。一些教育機構濫發徽章(比如連續在線學習三天,系統就自動頒發一個徽章),不僅會大大降低徽章的含金量,有時還會起到反激勵的效果——原本學習者是靠內在驅動力學習,現在卻變得過分依賴徽章這個外部激勵了。要想充分發揮開放徽章對學習者的激勵,教育機構必須對整個學習體驗進行精心的設計,把徽章作為一種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反饋、一種學習路徑上的裡程碑,幫助學習者判斷自己行進在正確的方向上,並獲得成就感。(學習體驗設計師在未來會成為教育領域一個極為重要的職位,關於這一點以後專文論述。)

為學習者提供可追溯的學習記錄:由於開放徽章裡包含了學習者的學習內容和成果信息,學習者所累積的徽章就為其提供了一份易保存、可追溯的學習記錄。學習者通過分析這些記錄,可以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學習方式,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教育機構可以根據這份記錄為學習者制定有效的學習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未來,當教育領域普及人工智慧 (AI) 應用時,AI 可以將這些記錄作為大數據進行分析,為學習者帶來更好的自適應式學習。最後這一點看似遙遠,其實不遠。尤其對於現在年齡尚小的學習者而言,他們的學習歷程從一開始就是可以被數位化的,被記錄的,而 AI 的發展速度遠快於人們通常的想像。

(這是我獲得的第一個開放徽章:能猜到它是關於什麼內容的嗎?)作為一項社會創新,開放徽章所面臨的挑戰和應對

上述七條原因描述了開放徽章的種種可能性,這些可能性的背後暗含著一個重要的假設,也是開放徽章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同的開放徽章如何評估其價值並實現互換。

如前所述,在 OBI 的框架下,數字徽章的設計、發布、展示都變得非常容易。理論上講,任何人、任何機構都可以製作和發布數字徽章。如文章開頭所說,截止到目前官方公布的勳章發布(教育機構)主體達到了 3000 家,各種各樣的數字勳章達到 10 萬個以上;而學習者個人展示勳章的使用情境更是不計其數,無法統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不濫用數字徽章?如何評估某一個徽章的含金量?誰來認定一個徽章的價值?不同的數字徽章之間如何 「兌換」 ?(比如:如果學習者已經獲得了 A 機構的特定兩個徽章,就等同於獲得了 B 機構的某個徽章,並建議接著進修 C 機構的另一個徽章。)學習者如何通過某個徽章的基本信息就能有效判斷它是不是適合自己現階段的學習目標呢?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開放徽章的潛力就無法得到釋放,發展和應用前景都會受到極大障礙。

我試想了幾種解決方案,並一一評估了它們的可能性(5分制)。

「市場式」 自律:一方面,技術便利帶來了徽章濫用濫發的可能性,同時另一方面,技術所帶來的信息傳播便捷也讓「自律者」在教育市場上擁有可持續的價值。無論是發布者還是學習者,大多數人還是自律的,那些不自律的必將被市場競爭淘汰。發布者如果濫發徽章,只會落到讓學習者無視和放棄的下場。回憶一下,你最近一次領取微博徽章是什麼時候了?而學習者濫用徽章,即便在沒有數字徽章的年代也是一些例子。你有沒有聽說過有人會在求職簡歷裡寫上自己在高中時獲得過全校卡拉OK比賽第三名?能猜到這個人的求職結果嗎?(可能性:4)

由 Mozilla 擔任類似蘋果 App Store 式的官方機構,對徽章一一審核後發布,並評級或者推薦。不過,這樣運營的成本耗資巨大;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有悖於開放徽章一直提倡的開放理念。Mozilla 作為一家非營利機構,已經發起了這場運動,這是它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而後期該如何運營,它已經交給了一個新的機構 「開放徽章聯盟」 。(可能性:1)

由第三方扮演 「看門人」 的角色,對特定領域的徽章發布者或徽章不定期進行評估,類似美國高等教育領域裡的六大區域性認證協會或著名新聞機構發布的年度教育排名機制。 前提在於,這個「第三方」首先要具備自身的公信力,才能讓大家信服。(可能性:2)

另一種可能性是以學習者或者使用者為用戶,由商業公司提供定製性的服務。圍繞人們的特定需求,由服務提供商選擇、搭配、組合合適的徽章,來組成個性化的學習組合圖譜、終生學習計劃和個人能力證明。這個模式目前已經有一些商業公司正在加以應用;特別是為企業進行批量式的人力資源管理。但這個模式所評定的徽章範圍有限,而且因為是商業性服務,信息未必會公開。(可能性:4)

將徽章之間的交換登記在一個公開的分布式的第三方記錄中,方便學習者了解為了實現特定的學習目標應該取得哪些徽章,也方便使用者查詢徽章的含金量和等級,其他頒發類似徽章的機構也可以參考過往的交換記錄來評估自己未來的交換行為。一家名為開放徽章交換平臺(Open Badge Exchange)的機構正在進行類似的嘗試。但是,這種方式目前僅在高等教育系統內嘗試,因為一來,不同高校間交換學分、證書的行為比較常見,二來,高校之間的教育水平原本已經有了很多評價標準可供參考。儘管如此,這種方式背後的邏輯還是很值得借鑑。它實際上是在構建一個公開的交易目錄,既方便未來的交易者查找,也是在用市場的機制來證明交易品的價值。(可能性:3)

用 「基於社會化媒體的用戶評價」 方式(Social Endorsement)來評估,由廣泛的使用者、學習者來給發布者進行教育水準和頒發徽章的交叉評價。這種方式在如大眾點評網、AirB&B 民宿平臺等共評或者分享經濟裡廣泛使用。但這種方式首先必須建立一個能夠展示所有徽章以及用戶評價的第三方平臺,並擁有足夠的數據;目前尚未看到類似的平臺產生。(可能性:2)

對國內的社會化學習機構而言,現階段,國內幾乎沒有徽章的發布者(至少我沒有找到,很是詫異),不妨去嘗試一下。先不要考慮開放徽章帶來的種種可能性,哪怕僅僅當作一種新鮮的遊戲化設計和一次市場營銷的機會,也是值得的。更進一步,某個領域或者某個地區/社區的社會化學習機構可以聯合起來,各自發布自己的徽章,並嘗試建立不同徽章之間的兌換系統,通過徽章之間的組合來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也促進機構之間的協作發展。(可能性:5)

如果一家社會化學習機構想要嘗試開放徽章,應該怎麼做?

首先,開放徽章的 OBI 框架很容易掌握,沒有技術背景也不用怕,很多機構可以提供此類服務。其次,開放徽章的製作是支持多語言的,也就是說你做的徽章可以是全中文的,也可以是中英雙語的。但是,技術提供的只是工具,想要製作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徽章或者一套徽章系統,你必須仔細規劃。下面四個問題你必須逐一思考並想清楚答案:

>>你的徽章是為什麼而頒發?

為了激勵學習者的學習?為了證明學習者完成了一個項目?為了表明學習者達到了某個技能標準?

>>獲得這項徽章需要哪些條件?

對學習者而言,這意味著設定學習目標和選擇學習路徑;對使用者而言,這會有助於判斷這個徽章的價值和適用性。

>>如何證明學習者滿足了這些條件,可以被頒發這項徽章?

證明的方式也體現了評估的方式,可以很多,比如現場打卡的照片、項目完成後的展示文件、學習夥伴的反饋、考試分數等。這些證明需要能被數位化。

>>這項徽章的有效期是多久?

比如有些技能是需要定期更新的,或者不斷實踐的,對應的徽章就應該設定有效期,並能夠提醒學習者。

更高級更複雜的徽章系統還會考慮如何與其他已有徽章系統的銜接、如何嵌入學習者的學習路徑、如何幫助使用者判斷徽章所代表的學習內容與期望業績之間的關係等。你會發現,其實設計徽章的過程首先是一次設計學習體驗的過程。確實如此。

在本文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想從社會創新的角度對開放徽章再多說幾句。開放徽章計劃是一個典型的社會創新。它找到了一個精準的切角(多元學習經歷的認可),嘗試用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開放徽章),來系統性地解決某個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教育系統的封閉與低效)。解決方案的生成與發展是演進式的,在實踐中不斷迭代改進;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構建了一個開放、分布式的生態系統,保證了解決方案持久穩定的發展並產生實際效果。

面對開放徽章 —— 也是面對任何社會創新,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我的觀點是,對待一項創新,一件新生事物,我們不可能在做之前就預見到所有的風險並應對所有的挑戰,只能做了以後才知道,甚至有些風險和挑戰只能在創新實施到一定規模時才會呈現。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是首先避免明確已知的風險,然後一邊實施一邊監測,並不斷改進完善。每一次關於創新的研討,總會有支持的一方和質疑的一方。質疑方的價值在於不斷提醒我們創新的風險和可能出現的挑戰,而支持方則激勵我們不斷前進。

附錄:

1. 如果希望對開放式數字徽章做基礎性了解,可參考:https://openbadges.org和https://wiki.mozilla.org/Badges

2. 開放式數字徽章是一個開放的設計,處在不斷迭代升級中。Open Badges Alliance 是一個由開放徽章生態圈中各參與機構自願組成的分布式社區,圍繞各主要議題均設有工作小組。想要了解其最新動態,可以參見:https://www.badgealliance.org/

3. 圍繞開放式數字徽章生態圈提供各種支持服務和工具的機構列表:

https://openbadges.org/about/participating-services/

4. 一家提供開放式數字徽章諮詢服務的典型機構:https://openbadgefactory.com/  這是芬蘭的一項開放式創新計劃,也是一家社會企業,提供開放徽章的雲服務和各種工具,所有諮詢收入進入教育項目。

5. 想要獲得你的第一個數字徽章,可以試試這個挑戰:http://toolness.github.io/hackasaurus-parable/navigator-badge/

6. 這裡有數千個徽章的示例,都來自於真實的教學實踐。使用時需要註冊所在學校,但可以瀏覽:https://www.makewav.es/

7. 關於未來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參見《想要做一名面向未來的教師,必須思考的五個問題》一文

8. 關於未來的文憑與就業,可以參見《未來的就業,誰還需要那一紙文憑?》一文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Aha 社會創新學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Aha 社會創新學院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社會化生存》:人們在社會化媒體的敘事中記錄生活
    在這個鞋匠學藝的故事裡,老鞋匠從來不會去教小鞋匠如何補鞋、如何上膠、如何用針線。小鞋匠只要調整心態,讓儲存智慧的裝置因為謙虛和尊敬而變得稍稍向下調整即可。老鞋匠說「幫我穿一根線」、「幫我粘好這塊皮」、「幫我打一根釘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鞋匠變成老鞋匠後仍繼續著這種古老的智慧傳承法則。智慧在傳遞中流動,然後流向低的位置。只要你姿態放低了,智慧自然就會流向你,任何人都無法阻擋,包括你自己。
  • 教育知識與能力10(學習遷徙 )
    三、遷移的作用   首先,遷移對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其次,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的關鍵環節。   第三,遷移規律對於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的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 智維力高效學習法——如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即使表面上看,有些學生非常的勤奮,但沒有獨立思考的學習行動,仍然是一種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表現。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克服學習中的惰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呢?智維力美藤博宇創始人鄭託尼老師認為,應該以下3點出發,智維力高效學習法課程裡有具體的說明.1.培養人的獨立意識我們知道,行為是意識的具體體現,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是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基本條件。
  • 讀懂這四本書,讓你在學習上如魚得水,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心應手
    如果你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也經常因為無法提高效率、難以集中精神而發愁,那麼金天所推薦的這三本書,應該可以給予你很大的幫助。你需要的是從海量的知識中,辨別出其中的「王炸」,一通百通,學海非無涯,知識有主次。為什麼學習「學習的方法」,比學習本身更加重要?世界那麼大,而我們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在極為有限的時間裡,把自己的認知水平,比別人多往前推進一釐米。擁有學習力的人,才擁有這個時代的終極競爭力。如何從「知道」到「得到」?怎麼才能讓知識變現?
  • 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辨析
    這是目前研究中採用較多的一種方法,令被試在較複雜的圖形中用鉛筆勾畫出鑲嵌或隱蔽在其中的簡單。在測驗中,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幹擾從複雜圖形中迅速地、容易地知覺到指定的簡單圖形者為場獨立型;而完成該項任務較為困難者為場依存型。
  • 《學習的革命》學習㈡:動手動腦,點子方法,山窮水復,不斷循環
    動手才是動腦的源泉,我讀《學習的革命》的感悟今天繼續談《學習的革命》這本曾經的暢銷書。既然這本書如此的暢銷,我看了之後也認同這本書暢銷的原因。這本書在一個側面揭露了中國學習的盲區,也為我們的思考模式打開了一扇門。我不想談的是第三章,因為從生物學的角度去談人類大腦,這個無論對錯都由專業人員評定。而我在其中很支持的一個建議就是:定期運動。
  • 學習的方法之遷移學習手冊
    什麼是遷移學習?我們如何幫助學習者將他們從一堂課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另一堂課,從一個學科應用到另一個學科,從學校應用到真實世界?想一下,一個老師在科學課上講了水循環。幾天後,一個學生在外邊玩。她觀察到,在早晨有一個小水坑,過了中午水坑就沒了。學生會從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中,推論出這是發生了蒸發現象了嗎?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認知風格...
    赫爾曼•威特金在垂直視知覺的研究中把認知風格分為場獨立和場依存。同時,威特金用「鑲嵌圖形測驗(EFT)」有效的測量了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的認知差異。鑲嵌圖形測驗又名隱蔽圖形測驗,屬於場獨立性與場依存性測驗。這是目前研究中採用較多的一種方法,令被試在較複雜的圖形中用鉛筆勾畫出鑲嵌或隱蔽在其中的簡單。
  • 如何學好德語?德語學習APP分享
    一、Memrise這款App不光可以從入門,還可以學習其他人精心製作的單詞庫。當然完整功能是需要付費的,但就算不購買,仍然可以開心地學完一門語言。它可以用中文學習英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漢語等多種語言,通過充滿趣味的設定完成學習目標。同時還有「遇見母語使用者」板塊,會有母語者錄的小片段。
  • 流利說英語不斷打磨課程品質 讓英語學習更高效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若不提升自己,但成年人學英語,特別是零基礎,或者出入社會較長時間後要重拾英語,其實並不輕鬆。沒有學習環境和學習時間緊缺,成為阻擾下功夫學習的障礙。為此,深耕成人英語教育多年的流利說獨創其學習方法,從實戰出發高效實用,讓成人英語學習更輕鬆。
  • 中國版英語能力測評標準
    這項標準是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於2018年2月12日頒發的,該項語言文字規範規定了我國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英語能力等級,描述了各等級的能力表現特徵,適用於英語測試,可供英語教學、學習及其他參考。能力總表包括語言能力總表,以及聽力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語言組構能力、口譯和筆譯能力等方面的總表。
  • 如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如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呢?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專家邵景均認為,需要從牢記初心使命、加強學習實踐、深入人民群眾、堅決執行制度等四個方面入手。
  • 5場傷3次+眉骨縫五針,昔日國手後衛只為證明自己
    CBA第五輪中,北京首鋼以5分遺憾輸給深圳男籃,一場焦點大戰後,首鋼付出慘重代價,兩位主力後衛分別遇到不同程度的麻煩,方碩由於不滿裁判的吹罰,他被判奪權離場,下一場無緣與江蘇男籃的系列賽。而劉曉宇則是在一次退防中,與底板正面碰撞,眉骨部位受傷,鮮血直流。
  • 埃及小夥在開羅辦中文學習論壇幫15000人學漢語
    長江網1月6日訊(記者徐佳 實習生吳伊蕾)近日,一個名為「我說中文」的網絡論壇在學習漢語的埃及人中流行開來。該論壇由31歲的埃及人王穆創立,他通過線上直播、線下組織語言文化活動等方式幫助了約15000名漢語學習者學習中文,練習口語。
  • 國人英語能力怎麼衡量?英語「國標」分九個等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7日電 近日,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發布《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這是面向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將於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對此,不少民眾都很關心,在這份英語「國標」中,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如何評價?大學生們也在關切,英語「國標」有了,自己考的四六級還算數嗎?
  • 2011年小學教育心理學第五章:學習的遷移
    一、 遷移的種類(一)正遷移與負遷移這是根據遷移的性質不同,即遷移的效果不同,而劃分的兩種類型。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負遷移指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幹擾、阻礙。(二)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這是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進行的劃分。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是指處於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 教師招聘考點梳理:早期學習遷移理論
    在四川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遷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的內容,通常考試的題型以判斷題和單選題為主,幾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識點,考查的側重點集中在學習遷移分類和學習遷移的理論,在學習遷移理論部分,又以早期遷移理論考查居多,今天老師就將早期學習遷移理論這一部分的內容為各位同學做一個梳理,幫助同學們理解這部分的知識點。
  • 章臺鎮引領社會化服務組織按下梨園春季管理「重啟鍵」
    魚堤村梨園自2月9日全縣復工通知下發後,威縣章臺鎮黨委政府把做好疫情期間梨園復工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在縣梨產業辦指導下,以魚堤村誠信、威光綜合技術服務隊為主,指導制定科學的梨園春管復工方案,在做好復工人員防疫知識培訓和體檢的基礎上,協調辦理綠色通行證,組織鎮內梨產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技術人員規範有序到當地梨園恢復作業。
  • 黨史|革命時期如何過緊日子
    革命時期如何過緊日子  勤儉節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為應對財經困難和鞏固紅色政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積極貫徹厲行節約方針,為解決財經困難、取得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