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失聯三年老人盼兒回家:他沒去世清明祭奠啥

2021-01-09 騰訊網

到今天——2017年3月8日,馬航MH370飛機失聯已整整三年。三年前的3月8日凌晨,馬航MH370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再無音訊。這三年,濟南市民文萬成和李繼平一直等著兒子文永勝回家。老兩口總覺得,他們的兒子還在國外出差。嫌棄外國飯不好吃的兒子,最終會回家的。即便馬航MH370水下搜尋已在一個多月前正式結束。

思念·老父親

兒子又沒去世清明節祭奠啥

「只要沒有死亡的證據,我就相信兒子還活著。」

3月1日上午,濟南突然下了雪,氣溫驟降,天空陰沉沉的,走在路上的行人裹緊了身上的衣服,繼續匆匆趕路。在領秀城一棟居民樓的業委會辦公室內,記者見到了年過花甲的文萬成。

老兩口把兒子的照片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想兒子了能隨時拿起來看看。生活日報 記者 王鑫 攝

頭髮有些發白的文萬成正坐在電腦前,看著一篇英文報導。「這是早上我們馬航家屬群裡發過來的,是馬來西亞法院對馬航的判決書。」文萬成熟練地將文章複製下來,貼到翻譯軟體裡,譯成中文後仔細閱讀起來。「多虧了這個翻譯軟體,不然我這個老頭子怎麼能看懂。」看完後,文萬成將文章保存在硬碟裡。

「我兒子一直是行業翹楚,出事前,他給我說要去馬來西亞籤合同,當時我也不知道馬來西亞在哪兒。」2014年3月4日,文萬成開車送兒子文永勝到火車站,沒想到這是他和兒子的最後一次見面。「在路上,他嫌我開車慢。他說馬來西亞有個好地方,想從那裡開展業務。」

2014年3月8日一早,當文萬成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瀏覽新聞時,一條消息映入眼帘:從馬來西亞飛往北京的航班消失。看到飛機的飛行時間,再想到兒子的航班時間,文萬成頓時呆住了,回過神來對老伴李繼平說:「壞了!」在失聯名單上看到文永勝三個字時,文萬成感覺天都塌了下來,但還是強忍著悲痛,於第二天趕到北京,尋找兒子的下落。

2014年5月16日,老兩口再次來到北京,這次,他們在那裡停留了三個多月。這三個月來,文萬成見事態沒有任何進展,便找到律師尋求幫助。

一直到2014年底,老兩口都在悲痛中度過。文萬成是家裡的支柱,他平復自己的悲傷,理智地面對一切,「只要沒有死亡的證據,我就相信兒子還活著。」直到2015年,文萬成和老伴數次奔波在國內和馬來西亞的路上,只為尋找有關兒子的信息。

「2014年的清明節,有家媒體來採訪我,問我對清明節什麼看法。我說就是祭奠親人唄。後來我才明白,採訪我的記者想問為什麼我不祭奠兒子?我兒子又沒去世我祭奠什麼?不過是出差了,還沒回家罷了。」文萬成大聲說,他有證據證明兒子沒離開這個世界。

思念·生活

等兒子回來,還是他來開車吧

「遇到兒子(失聯)這樁事,再看其他人,啥事都不是事了。」

文萬成每天的生活很單一,一早就來業委會辦公室,處理居民遇到的問題。忙完了就在網上查找各種信息。「兒子出差前,我列印東西、查東西都是拜託他。後來兒子說他工作忙,就教給我使用電腦。」文萬成沉吟了一下,「現在我電腦用得特別溜,為了找兒子,我還學會了很多知識,什麼飛機的構造、各種地理知識。」

從小,文萬成對兒子的教育就是讓他獨立。「長大後兒子做生意,經常出差不在家,這次他這麼長時間不回來,其實日子還是照樣過。」說到這裡,文萬成的眼眶紅了,他說自己以前不了解兒子,兒子出差走了後,他常翻閱兒子之前的資料,現在反而感覺離兒子更近些。

「老伴肯定難過啊,天天睡不著覺,剛出事時家裡都死氣沉沉的。」文萬成覺得,生活不應該是這樣的。「只能勸,要引導家裡人認為,永勝只是出差了,還會回來的。又要灌輸一點,可能也回不來,要保持一個平衡,日子還要過下去不是?」

「我早就有駕照了,但平時不怎麼開車,兒子在家時,都是他開。」文永勝有兩輛車,出事後,不太愛開車的文萬成就成了家裡的司機。「唉,太累了,等兒子回來,還是讓他自己開車吧。」現在的文萬成是領秀城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服務1053戶居民。平時誰家有矛盾、房子出了問題,都來找他解決。「遇到兒子(失聯)這樁事,再看其他人,啥事都不是事了,要慢慢地去尋找解決辦法。」

思念·老母親

聽孫子唱「蟲兒飛」就像小刀在心上刮

「孩子們唱蟲兒飛,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人兒你思念誰……晚上我就睜著眼,看著天花板,想兒子啊你在哪啊?」

3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文萬成家裡,一進家門就傳來了狗叫聲,文萬成的妻子李繼平趕緊迎出來。

孫子孫女健康成長是老兩口最大的欣慰。生活日報 記者 王鑫 攝

文萬成的房間有些雜亂,一臺電腦旁擺著各種硬碟和資料。一男一女兩個小孩的照片,擺在電腦上方,照片裡兩個孩子笑得很甜,文萬成一抬頭就能看見。「這是孫子孫女,累了就看看他倆,心情就好很多了。」

客廳裡空蕩蕩的,沒有電視也沒有沙發,孩子的玩具堆在一起,家具都是老式的。三年過去了,65歲的李繼平說自從兒子走後,她一個好覺都沒睡過。「晚上就睜著眼,看著天花板,就想兒子啊你在哪啊?」

「三年前的3月4日,我兒子去出差。」李繼平拿出兩張文永勝的照片,照片中的小夥神採奕奕十分英俊。「我站在窗前,看著他離開。三年了,我再也沒見過他,最後一眼竟是背影。」

拿著兒子的照片,李繼平一下激動起來,淚珠從臉上滑下。「逢年過節,我都不敢讓親戚來家裡,就怕看著別人家團團圓圓的,我就想起兒子。」李繼平擦了擦眼淚,哽咽起來。「兒媳、孫子孫女經常唱『蟲兒飛』,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人兒你思念誰,我在一旁看著、聽著,那歌啊就像個小刀,在我的心上刮一下刮一下。」

思念·幼兒稚女

4歲娃常跪地祈禱希望爸爸早點回來

「10歲孫女偷偷寫日記,寫著想爸爸,希望爸爸快回來,我看了心都要碎了。」

3月2日是李繼平小孫子的生日,李繼平說出事後,他們家什麼節都不過,就兩個孩子的生日是必須慶祝的日子。「最可憐的就是孫子和孫女。」李繼平忍不住又抹起淚來。「他們的爸爸在書房擺了個佛龕,也不知兩個孩子從哪學的,經常跪拜在佛像前,嘴裡低聲念叨著,為爸爸祈福,希望爸爸早日回來。」

小孫子只有4歲,還不懂事,李繼平就告訴他,爸爸英語不好,去美國出差了。「小孫子就經常拿個地球儀,隨便一轉再拿手一指就能指到美國,說這是爸爸工作的地方,忙完就能回來。」李繼平說,每天能不想兒子的時間,就是晚上和小孫子一起玩的那短短幾個小時。

孫女今年10歲,這麼長時間不見父親,小女孩心裡早就明白了什麼。「孩子懂事,從來不和我們說。」有一次,孩子的姥姥收拾房間,無意發現了孩子寫的日記。「上面寫著想爸爸,希望爸爸快回來,我看了心都要碎了。」

思念·期盼

見不到兒子我們絕不能倒下

「永勝啊,濟南的霧霾天已過去了,忙完了就快點回家吧。」

三年過去了,李繼平和文萬成天天都掛念著兒子。「他就和平時出差一樣,早晚都要回來。」李繼平說:「我兒子在馬來西亞那幾天,曾給朋友發微信說,雖然濟南有霧霾但外國的飯不好吃,想吃媽媽做的飯了。我們母子連心,我能感應到他在某處生活著。我要好好生活下去,見不到兒子,我絕不能倒下。」

採訪結束後,兩位老人把記者送到了門外,雪已經停了,陽光很好,天很藍,「永勝啊,濟南的霧霾天已過去了,忙完了就快點回家吧。」

相關焦點

  • 去世前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農村祭祀習俗,時間口訣值得參考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  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    不滿三年,新墳祭祀口訣  很多地方都有這個習俗,就是不滿三年的新墳,前三年的清明是不能隨意祭拜的,也不能立碑,那麼啥時候去祭祀比較合適呢?這裡有個口訣!
  • 母親去世三年,兒子夢見母親喊他回家吃飯,凌晨趕回後,兒子落淚
    導語:母親去世三年,兒子夢見母親喊他回家吃飯,凌晨趕回後,兒子落淚天還沒有完全亮,胖二嫂就著急的挨家挨戶的敲門說:「快來呀,黃家嬸子去世了,大家快去幫忙搭把手!」過了一會兒,張小花的院子裡面集齊了很多人,有人打電話報喪事,有人趕緊幫忙做壽衣。
  • 馬航MH370已整整失聯五年,每個人都在等你回家…
    ---以上為廣告,以下為正文---2019年3月8日馬航失聯五周年MH370航班於五年前的今天從吉隆坡飛往北京時從地面雷達中消失8日丈夫出差完回國坐上了MH370直到今日,也未回來很多人到現在還是覺得,MH370隻是沒有抵達終點然而,確認的三塊殘害,讓大家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時至今日,更多的人已經不去深究其中原因,只想帶親人回家
  • 失聯19年,「離世」的他突然回家
    這個男子的出現,讓劉祥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來人正是自己失聯19年的親哥劉祥平。   「當時通訊也不發達,我們只知道他們在珠海,但具體在珠海什麼工地,沒人知道。」劉祥家說,這樣一過就是三年,到2002年,嫂子突然託人將還只有9歲的侄女送回到老家,但對劉祥平的情況卻諱莫如深,「我們儘管覺得很奇怪,但也不知道他遭遇了什麼,之後也嘗試了多種方法找人,但一直沒有結果。」
  • 清明將至,祭奠親人千萬要注意這些,不然的話很有可能……
    又是一年春草綠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清明是祭祖和祭奠親人的日子掃墓祭祖、焚香燒紙活動頻繁極易引發火災事故據媒體報導昨天長寧區中紫小區一居民家發生火災起火原因正是屋主燒香祭奠親人所致來源:新民網事發後屋內人員在鄰居和居委會人員的幫助下及時逃生所幸撲救及時除屋主外無人受傷古仔了解到,事髮屋主是一名八旬老人,當時她在家中燒香祭奠親人後前往鄰居家串門,之後聽到異響返回,火災已經釀成。
  • 家有長輩去世第一年春節有什麼規矩?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家有長輩去世第一年春節有什麼規矩?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家有長輩去世,稱為居喪或守孝,特別是父母去世,居喪尤其講究。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之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後,兒女也應該還報三年,即居喪三年。
  • 杭州市掃墓祭奠香燭紙錢少了 鮮花花籃多了
    年輕人開始主導掃墓 今年掃墓祭奠低碳多了昨天一早,家住杭州樹園小區的李先生載上一家人,開車趕到南山陵園掃墓。「我父親是去年去世的,按杭州的習俗,去世的頭三年,必須要在正冬至去掃墓。」李先生說,為了一早起床就能節約時間,早點出發,儘量避開高峰車流,他前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工作。
  • 他被「去世」三年後回家 在自己墳前磕頭
    雙親陸續離世後,照顧馬吉祥的重擔,落在他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身上。但哥哥姐姐沒能照看好他,2009年馬吉祥失蹤了。心急如焚的家人,經過幾年尋找,2012年,「死訊」從距湘潭縣不到100公裡的衡山縣傳來。一起交通事故被撞死的人,疑似失蹤的馬吉祥。由於無法確認屍體身份,公安局交警大隊委託湖南省天衡司法鑑定所,對屍體進行DNA鑑定,鑑定結論是:「不排除無名氏與馬建軍是同一父系的兄弟血緣關係。」
  • 清明佳節的由來的禁忌
    清明佳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正常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左右。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和哪些禁忌嗎?
  • 老公去世三年,媳婦改嫁要強行帶走兒子,作為老人該怎麼辦?難受
    老公去世三年的情況下,媳婦改嫁要帶走孩子,我覺得她還是不錯的女人。畢竟任何一個女人都會將自己的孩子視作寶貝,雖然你的孩子,她的老公已經去世,孩子也相對來說失去了爸爸,所以這個時候,一個女人拉扯著孩子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 夢見祭奠去世的母親是什麼意思
    夢見祭奠但是如果男人夢見自己參加祭祀或典禮,卻沒有拜神,則有可能會和妻子、朋友發生爭吵,最後矛盾擴大,兩敗俱傷,難以收拾。夢見求雨,或是祈求豐收這樣的儀式,則有可能暗示做夢人希望獲得精神上的重生,擺脫不好的往事;或是在潛意識中希望自己或伴侶能懷孕生子。
  • 清明時節,吳地有吃「青白糰子」習俗
    老人們收到清明禮物——青白糰子。用鮮肉、豆沙、芝麻做餡,寓意泰伯「三讓天下」美德清明時節,吳地一直有吃「青白糰子」的習俗。昨天,在清明節來臨之際,無錫鴻山敬老院裡74歲老人謝大妹高興得合不攏嘴。原來,鴻山敬老院食堂向每位入住老人供應了清明特色食品——青白糰子,共發放了300餘只。記者了解到,在無錫梅村和鴻山一帶,當地人還專門用鮮肉、豆沙、芝麻做餡,寓意吳地始祖——泰伯「三讓天下」的高尚品德。「青糰子的青顏色是用青麥葉打成的青汁。」
  • 老人去世有啥前兆?
    老人去世前,有人能感知自己大限將至,迴光返照說的就是這個事,我的姑奶奶(父親的姑姑)當年便是這樣。已經臥病在床六七年的姑奶奶,在生命最後一個月裡,密集地完成了一連串事情。辛勞一輩子,供出倆大學生姑奶奶是爺爺最小的一個妹妹,因此,她成了眾多姐妹中,唯一一個不用裹腳的人。後來,姑奶奶嫁到離家四五十裡的地方,回家的次數就少了。
  • 老人去世,辦喪事的六大禁忌!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準備壽衣了。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 人去世後,守夜的依據和它有關!
    老人去世,到入土的幾個晚上都不能斷人,必須一直陪著睡在棺材裡的老人,如果沒有人圍著棺材,安慰逝去的親人是大逆不道的。我大爹去世的時候,正是冬天,外面下著小雪,屋裡很冷,守靈人太多,被子不夠用,就抱了許多麥秸,蓋住腿,第二天早上腿都凍僵了,幾乎站不起來。其實冬天還不是問題,夏天才是問題,天熱,屍體容易腐敗,形成漏喪,腐水會滴到守靈親友的腳上,氣味太燻人,需要電扇對著吹才行。
  • 以詩之名追思故人:門頭溝清明雲詩會推出 還可線上祭奠英烈
    人民網北京4月5日電(孟竹)清明節是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更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英烈的節日,作為全國唯一的「雙詩歌之鄉」,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宣傳部策劃推出「憶滿京城,情思華夏」——門頭溝清明雲詩會,各行各業詩歌愛好者通過網絡平臺
  • 父親勸兒子春節別回家 稱人情和酒精都難應付
    人人都說春節就是「望歸節」,父母天天盼兒歸。但前幾天,30歲的吳明健卻接到父親吳全的電話,極力阻止他回萬州老家過春節:「想我們的話,過了春節我和你媽來看你們,春節你就別回來了!」每天團團轉老人忙出病家住萬州區孫家書房路上街80號9-2的吳全今年59歲,吳明健大學畢業後應聘到雲南省昆明市電力局工作,之後在那邊結婚安家。以往,每年春節,吳全和妻子都是一進入臘月就開始一個接一個電話催,眼巴巴盼著兒子回家團圓。今年一直等到臘月二十五,吳明健也沒接到父母催問行程的電話。
  • 親戚老人去世送多少禮金合適親人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但庶民百姓也諱言死,所以又把「死」說成卒、沒、下世、謝世、逝世、老了、走了等。孔子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視為德之本。自古以來,將對父母「生養死葬」的態度,視為衡量「孝」的普遍標準。
  • 六旬老人夢到過世的母親第二天進山失聯 民警在樹上找到了他
    12月15日23時許,重慶市雲陽縣清水鄉土家族鄉一深山中,六旬老人張貞田被困16小時後,被派出所民警成功搜救。老人說出迷路原因,卻讓在場人員動容。當日20時許,雲陽縣公安局清水派出所接到張貞田女兒報警,自己父親獨自上山後失聯,請民警幫忙尋找。
  • 【紫牛新聞】33年了,一天也沒放棄找你!重陽節老父老母盼得兒歸
    至此,經歷漫長的33年後,蔣軍正式踏上回家路。  家人熱烈地歡迎蔣軍回家  33年前,6歲的他和奶奶走失了  「怎麼和奶奶走失的,我當時還多少記得一點」,蔣軍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當時奶奶帶著他,還有另外一個孩子,去找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