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1980年相比,目前我國GDP已經翻了200倍以上,這種成績的取得,從全球範圍來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簡直是一個奇蹟。
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在80年代的時候,一個家庭有1萬塊錢就可以稱為萬元戶,當時已經讓很多人高攀不起。
但發展到今天,對於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的白領來說,隨隨便便一個月的工資就有可能達到上萬塊錢,這說明過去幾十年,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不過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我們卻看到很多人抱怨沒錢,比如老百姓抱怨沒錢,做企業的人也到處去借錢,看到這很多人都挺納悶的,既然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提升上去了,那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缺錢呢?錢都被誰賺走了呢?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來一一解答一下。
一、老百姓為什麼抱怨沒錢?
實際上所謂的沒錢是相對的,大家之所以感覺錢不夠花,這裡面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活追求的提升
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家對生活水平的追求也跟著提升,對應的大家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所以感覺錢不夠用是很正常的。
比如在幾十年之前大家收入水平都比較低,大家日常的消費主要是為了滿足溫飽問題,所以大部分消費都是用來買跟吃跟穿有關的東西。
但是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家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日常的溫飽問題,而是要追求更多的東西,比如買房、買車、買電子產品、旅遊、娛樂活動等等,這裡面每一項開支都是比較大的。
也正因為開支比較大,所以很多人收入都跟不上消費的水平,結果導致很多人都感覺錢不夠用。
第二、物價的上漲
錢不夠用,除了跟大家收入水平息息相關之外,跟物價水平也有很大的關聯,在大家收入水平增速比較有限的情況下,如果物價水平上漲比較快,那麼大家購買力就會出現下降。
比如十幾年前一碗拉麵估計也就五六塊錢,但是目前大部分城市一碗拉麵普普通通都可能達到15元以上;再比如十幾年前一斤豬肉的價格基本都在10塊錢以內,但是目前一斤豬肉的價格可以賣到二三十塊錢。
這些生活消費品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大家購買力下降,所以感覺到錢少了很正常。
第三、房價的上漲
目前很多人之所以感覺錢不夠花,這裡面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大家的收入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貢獻給房產了。
過去十幾年,我國大大小小城市房價都有了明顯的上漲,在房價上漲之後,大家購房的成本就上升了,在大家的收入當中,大部分家庭的錢都有可能用來攢首付買房或者用來支付月供。
目前跟房價有關的各項開支佔很多家庭收入的比例都達到50%以上,甚至達到70%以上,正因為如此,一個家庭可用於其他消費的收入比較少,因此感到缺錢是很正常的。
二、企業為什麼要借錢?
對於企業來說,所謂的缺錢其實是相對的,很多企業之所以借錢,並不是因為他們真正的沒錢了,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他們之所以借錢無非就是3種情況。
第一種、真的沒錢。
目前我國有幾千萬家企業,並非每個企業都賺錢,在日常經營當中有些企業是有可能出現虧損的,這些企業賺不到錢,但卻要承擔員工工資、租金等各項費用,所以有時候實在扛不下去了,就只能借錢了。
第二、補充流動資金。
目前大部分企業借錢其實是為了補充流動資金,特別對於那些中小企業以及製造業來說,他們回款周期相對比較長,有時候貨款就佔了大量的資金,所以為了保持流動性,他們只能向外部借錢。
第三、擴大經營。
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不同的階段他們需要的資金是不一樣的,當企業需要擴張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資金實力有可能是力不從心的,這時候這些企業就會向外部借錢,以此來達到擴張的目的。
三、錢都被誰賺走了?
經濟在發展,大家都是受益者,只不過看誰受益多誰受益少而已。
而受益多少跟大家的能力以及大家所掌握的資源是有很大關係的。
比如對企業主以及普通的工薪族來說,他們的收入肯定是不一樣的,企業主一年的收入可能達到幾百萬甚至幾個億,而普通的工薪族月薪可能只有幾千塊錢。
而企業主賺的錢之所以比工薪族更多,因為他們不論是在能力還是資源上,都有可能比普通的工薪族更有優勢。
比如同樣一個項目,投資需要1,000萬,潛在的年回報率達到20%,雖然這個收益率很高,非常誘人,但是對普通工薪族來說,他們根本沒有這麼多錢去投資。
但是對於企業主來說則不一樣,一方面這些企業本身就有很龐大的資金,隨時可以拿自己資金去投資這個項目,另外這些企業憑藉本身的優勢,還可以從銀行等其他渠道借貸貸款去投資項目,如此一來,企業主的財富跟普通工薪族的財富只會越拉越大的。
所以從現實來看,大部分錢實際上都被企業賺走了,當然企業能不能賺錢,關鍵也要看行業,比如對傳統的製造業來說,大多數企業其實是不怎麼賺錢的,但是對於那些金融以及網際網路企業來說,他們輕輕鬆鬆就可以賺到很多錢。
再比如過去十幾年我國房地產如火如荼,很多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人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所以我們看到幾年有富豪榜上的很多富豪都是從事房地產業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