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是指一個人比較重感情,也是我們常見或者常用到的一個詞,而古人也一樣,常常把多情掛在嘴上,寫到詩詞裡,那麼含有「多情」兩字的詩詞有多少呢?(結尾有個小互動,歡迎大家參與。)
1、《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這一篇《雨霖鈴》寫的是哀婉動人,把詞人和戀人分離時的不忍和痛苦全都注入詞作,讓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讀到這首詞都有切身感受。
2、《蝶戀花·春景》
宋代: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這句詩如果放到整首詩中理解,它似乎不是描寫個人感情,而是一種不被朝廷重用的感慨,蘇軾一直想奮發有為,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並被一貶再貶,所以這裡的「多情""無情」也許是對君臣關係的類比和聯想。
3、《觀書》
明代: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這首詩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抒發自己喜愛讀書之情,頗有感染力。
4、《贈別》
唐代: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鬱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首句。
5、《玉樓春·春恨》
宋代: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詞中抒寫了人生的離別相思之苦,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離別後的無盡思念之情。
6、《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清代:納蘭性德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這首詩是一首悼亡詩,是寫懷念亡妻的。或許是納蘭覺得在自己妻子還活著的時候,他還牽掛著表妹,對妻子有虧,如今想來人在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而今人不在了,只有偷偷流淚的份了。
7、《寄人》
唐代: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詩人善於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運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寫小廊曲闌、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卻比作者自己直接訴說心頭的千言萬語更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8、《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代:陸遊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詞中沒有直接說到收復失地的戰爭,而是以大膽的想像,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上至「明月」、「暮雲」,下至「煙柳」、「池館」,都在期待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來暗示作者所主張的抗金戰爭的前景。
由於古人以「多情」入詩的作品實在太多,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了,後續有時間再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內容。下面我們做個小活動,請各位網友說出一句含「多情」兩字的詩句(可引用,也可以原創),僅為互動,無特殊要求,只要順口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