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1日下班回家,到2月13日,已經與世隔絕13天。這封閉的13天裡,我兩次在小區外短暫購物,一次去幫小姨老家處理停電的事。家族中一位89歲的老人過世,網上送禮金也被退回,特殊時期先火化,葬禮延期。
其他時間,除了吃和睡,就是幫助妻子帶帶外孫女,從電視和手機上關注疫情的變化。當新冠肺炎感染者遍布全國,死亡人數超過1500多人時,我感受到了恐怖病毒帶來的陣陣寒意,也為治癒患者的增加而感到慶幸。
當看到六盤水市派華新都發現一名確診患者的消息,曾經去過那裡的我,很擔心一家人會傳染。忐忑不安的我仔細了解這個小區感染者的情況,才知道純屬杞人憂天。患者從武漢回到家的時候,我們已經回到了六枝的家中,要是晚一兩天滯留在那裡,怕難逃全家就地隔離14天的命運,心裡確實捏了一把汗。
去小區外的超市購物,第一次沒有戴口罩,超市的兩個進出口還沒有人測體溫。進去後,發現營業員和絕大部分顧客都成了蒙面人,我和同樣沒有戴口罩的老婆,感覺到了從不同方向射來的異樣目光,如芒刺在背。第二次去超市已經是5天以後,疫情的蔓延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緊張感也與日俱增。女婿網購的口罩發揮了大作用,第二次去超市購物,超市的後門進出口已經徹底封閉,只能用於卸貨,唯一進出口設專人進行測體溫,不戴口罩者禁入。第二次大採購,豬肉攤已經人去鋪空,詢問營業員才知道,一頭三四百斤的大肥豬,不到兩個小時就被顧客瘋搶一空。
外孫女剛滿兩歲,特別喜歡吃姥姥做的肉丸,她的胃口讓南京讀研放假回來的侄女目瞪口呆。可以說,她不可一日無肉,一日三餐還外加兩頓牛奶,營養明顯過剩,往日幾乎每天都要帶她到附近的大廣場跑一跑跳一跳,消耗掉多餘的能量。這段時間不能出門,小傢伙很不爽,給人感覺有點煩躁,148平方米的家成了她大鬧天宮的樂園。她姥姥是個退休護士,平時地板上都拖得一塵不染,給孩子慣出了睡地板的臭毛病,在木地板上學沈騰按錶轉圈,是外孫女最喜歡的遊戲。她姥姥已經見怪不怪,我見一次吼一回,每次見她躺在地上,就去拿掃帚,氣勢洶洶的樣子多少有些威懾力,小傢伙小手一撐地面,幾秒鐘就如彈簧一般站立起來,搞得我這個姥爺哭笑不得。
給外孫女洗澡,是我們一大家很熱鬧的節目。一個一米來高的紅色塑料桶放洗澡水的時候,那「譁譁譁」的流水聲,對孩子顯然有著魔法般的誘惑力。外孫女被她姥姥抱進大桶的瞬間,表情有些怪異,兩隻小手緊緊攥著桶邊,仿佛手裡捏著金元寶一般。等我們用一個高桶塑料杯往她頭髮上倒水時,她又會鬆開雙手,自然而然去捂雙眼。頭髮上全是白色泡沫時,她會用兩隻手在頭髮上搓泡玩,並咧著嘴笑,臉上泛著紅光。整個人在水裡不停地折騰。飛濺的水花,瞬間變成了灑在我們身上的幸福和溫暖。
禁足的日子,每天看電視,都會因感動而流淚。為那些裹著厚重防護服、連續工作數小時沒吃沒喝不能上廁所的醫生護士;為那些苦口婆心勸導人們回家,而自己有家回不去的管理者、志願者;為那些關鍵時刻奉獻愛心的拾荒者、退休職工。即使一個簡單的點讚,也能給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這場突如其來的生死考驗,也讓我們放緩了平時行色匆匆的腳步,宅在家裡冷靜思考人生、事業、婚姻、家庭。我們忙碌的身影,曾經迷失在都市的鋼筋森林裡,尋不到讓自己放慢腳步的節奏。以事業為藉口的理由冠冕堂皇,我們有多少時間留給家人?這次疫情,讓千萬個家庭團聚的時間超越了夢想,以往不敢奢望的全家福,就這樣在特殊的日子降臨。
沒有人能夠預測到,今年的春節會在病毒的陰霾中度過。在很多家庭團聚的同時,那些向死而挺的逆行者,卻在不見硝煙的戰場,與親人作最後的告別。有的夫妻承蒙蒼天護佑,在與病魔搏殺的戰場上不期而遇,彼此只能隔著層層疊疊的防護,象徵性的擁抱。看著那些穿著防護服進入夢鄉的疲憊天使,我感到陣陣強烈震撼。我記住了這句名言: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晏福強,高級工程師、變電運行二級技師,中國電力作家協會會員,貴州電網公司六盤水供電局六枝巡維中心值班長。)
相關連結
「2020,我的特別春節」徵文啟事 | 天眼新聞文化頻道
文/晏福強
刊頭設計/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吳浩宇
文字編輯/陸青劍
視覺實習編輯/王濤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