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我們具體開說88個星座,按照什麼順序呢?
天文學家通常會把整個天球劃分成6個天區:北南兩極天區 + 4個赤道天區,這樣就能全天覆蓋了。
包括我在內,大部分看客都住在北半球,所以呢,就從我們熟悉的北極天區說起。又因為在北極天區裡,處於正中心位置的就是北極星,而北極星屬於小熊座。
所以呢,我們就從大名鼎鼎的小熊座開始說起——
小熊座,英語為Ursa Minor,一般縮寫成UMi,標誌性象徵物,當然就是小熊。
不過,很多星圖把小熊座勾畫成這種小熊了,長著大長尾巴的小熊?錯得太離譜了吧。難道古代天文學家畫的是小熊貓或者小浣熊?
其實,應該畫成這樣。
小熊座主要包括7顆恆星,只要是在北半球,全年都能夠看到。
它佔天區大小,約有你伸出去的拳頭👊那麼大。
最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視星等可以達到2.0(2等星,亮度在全天排名第48位,並不算很亮的星星)。天文學家一般稱它小熊座α(α UMi),中國古代稱它勾陳一。
小熊座α之所以大名鼎鼎,最主要原因當然是它作為【北極星】才出名的。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
①千萬不要把小熊座與大熊座搞混了。
小熊座看起來只有大熊座一半大。事實上,大熊座結構要複雜些。也有人簡單把大熊座叫做北鬥七星,把小熊座叫做小北鬥七星的。
②著名的北鬥七星(勺子),其實是大熊座的一部分。
沿著勺子的勺口那兩顆星畫一條延長線,正好對著小熊座的小熊座α,也就是北極星。
③小熊座α屬於北極星,但北極星可不是專指小熊座α。
這就像可口可樂屬於可樂,但可樂不一定專指可口可樂一樣。
北極星(Polaris),顧名思義就是專指位於北天極點的星星,也就是,正好位於地球自轉軸的延長線上,所以看起來唯一不動的一個亮點。
天文愛好者拍攝星空星軌大片時,很多時候都是以北極星為圓心,拍攝出的同心圓。
目前的北極星正好是小熊座α,只是稍微有點偏差(不到1度)。
圖中的黃圈就是天球北極軌跡。
等到2100年,小熊座α更加稱職了,偏差不到0.5度。然後天球北極還會繼續往前,陸續通過仙王座、天鵝座,最後抵達下一顆新的北極星——織女星,不過,要等到1.4萬年以後。
從天文學角度來看,小熊座α之所以出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實它並非只是一顆恆星,而是三顆恆星,天文學家稱之為三合星,或者三星系統——對了,又一個三體世界!
距離我們430光年,足足是大劉筆下的三體世界(比鄰星)100倍遠。
小熊座α三星系統中,最大的不僅是一顆乳白色的超巨星,還是一顆造父變星,一種非常明亮的變星,也就是變化的光度與脈動周期有著非常強的關聯性和規律性。
因此,造父變星還是天文學家測量河外星系,遙遠天體的量天尺。
順便說一下,千萬不要認為小熊座7顆星星都處在一個平面,距離我們都一樣,事實上,它們之間差距相當大!
請時刻注意:宇宙是個巨大無比的3D空間,各種星體都分布在三維空間中。
位於小熊座的深空天體並不多。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名叫NGC6217的棒旋星系,屬於星暴星系(兩個星系碰撞造成恆星高產,星系看起來明亮)。
距離我們相當遙遠,6700萬光年。
跟小熊座有關的天文現象,要數小熊座流星雨了。
每年12月18日~12月25日出現,極大期每小時大約有10顆流星划過。這比著名的獅子座、雙子座流星雨要少很多。
當然是源自古希臘神話。
傳說天王宙斯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母親瑞亞怕他被親爹給生吞活吃了(的確二代天王克洛諾斯有這個殘忍嗜好,之前已經吞掉了倆兒三女),所以把小兒子宙斯偷偷藏到地中海的克裡特島。
不過,小宙斯在那裡玩的可不是荒島餘生,而是有兩位女神級的奶媽餵大的,等到小宙斯長大後,弒父奪權,坐在天王寶座上,有天突然念起舊來,於是就把這兩位超級奶媽升上天空,這就是大熊座和小熊座。
不過,還有一個我認為更靠譜些的版本,儘管挺杯具——
說的是天王宙斯喜歡播撒情種,播撒到美少女卡利斯託身上,被天下第一醋罈子——天后赫拉發現了,於是順手就把美少女變成了熊瞎子。後來,熊瞎子生下熊孩子,熊孩子差點兒把熊媽媽射死。
另一種說法是,天后赫拉想要斬草除根,命令狩獵女神射殺了這對熊母子。
反正,最終是手捧唁電的天王欲哭無淚,只好安排母子升天,這就成了大小熊星座。
被人仰望,看起來閃亮榮耀,其實背後辛酸似海。
好了,下期見小熊座的友鄰/右鄰——天龍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