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被證實能在2000度高溫下凝固,科學家實驗室中造出超級冰:冰18

2021-01-11 時間簡史淺談

水在地球自然條件下有三種狀態,常溫液態,零下固態,100度也可以變成氣態,但大家是否知道,水在高溫狀態下,有的時候還真的未必就會變成氣態,也可以結冰的。在之前,就已經有科學家做過實驗了,證明水還真的可以變成另一種固態,被稱作為超級冰——冰18。

冰18的想像圖

通過X射線,科學家發現,水在這種極端條件下呈現出全新的形態!衝擊波裡的水並沒有成為過熱液體或氣體,而是凝固、結晶成冰。研究證實了水的新相位——「超離子冰」(superionic ice)的存在。

不同於我們見過的冰,超離子冰是黑色的,密度是普通冰的4倍,其溫度更是高達2000攝氏度,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的一半 ,而它熔點高達4700攝氏度。

實驗室中的發現

目前,科學家發現冰包含了18種晶體結構。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普通冰」,其餘的冰晶按照2~17編號。

按照編號順序,此次發現的全新冰晶結構為冰18。此前發現的所有水冰都是由完整的水分子構成的,每個水分子中都由一個氧原子與兩個氫原子相連。但超離子冰並非如此,它的形態結構也是令人嘖嘖稱奇:部分是固體,部分是液體。

在極端條件下發現的超離子冰提醒我們,在廣袤宇宙中,極端環境下的物質存在形式可能與地球上的物質截然不同,這暗示著我們需要擺脫慣性思維,不再以地球環境為思考的起點,而是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重新丈量宇宙。

基礎物理學的的發展不僅僅在科學研究上有重大意義,它對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推動作用也十分巨大。例如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的現代電子設備和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5G技術、GPS導航定位技術都是基礎物理學不斷發展帶來的成果。

物理學的魅力不僅限於科學,而且推動了技術和社會的進步,極大地造福於人類。中國能夠在不到一個世紀追趕上發達國家,甚至領先於他們,靠的就是基礎科學的研究,誰培養更多的科學人才,誰就能更早的踏入未來,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現在國家也是越來越重視科學人才的待遇。

大至宇宙,小到基本粒子,可以說我們就在物理的世界,是外界事物的本質。

一句話,物理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但為數不少的家長和孩子在涉及「物理」時,往往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只把它當作上初中以後的事,當作一門程式化、規則化的正式課程去對待。無數的公式,抽象的概念,仿佛離現實很遙遠。這些知識太枯燥乏味、太不接地氣了,物理的自然魅力已經喪失!

在物理的學習這塊,我特別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思維能力。做到這一點,物理的學習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之所以這麼說,也是考慮到當下的大趨勢,物理在中小學教育中,越來越受重視!

新修訂的《小學科學課標》規定:「科學課」從原先的三至六年級,調整為一年級開始。

對於兒童探尋世界萬物的敏感期,我們應該及時捕捉和把握,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這套書《這就是物理》站在孩子的視角,用擬人化的故事情景,將物理知識融入到趣味對話中。

將烤火、奔跑、聽音樂、騎車甚至烤麵包,涵蓋宇宙、地球等眾多領域,讓人不禁大呼:原來是這樣的

《這就是物理》美國經典物理科學啟蒙全書包含10本書,內容涵蓋中小學必學的10大重要的物理科學主題:引力、磁性、能量、聲音、光、電、熱、力和運動、物質……結構系統、科學有序,給孩子構建一個系統的物理知識框架。

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結構系統、科學有序,從易到難,幫助孩子將來在初高中階段更好地學習科學。講他們聽得懂、易消化、好吸收、輕鬆建立起學習物理的自信,分分鐘搞定物理。

為了貼合孩子們的學習需求,還特別邀請了北京一線的物理教師全文審閱。

這套書顛覆了傳統物理的學習方式,不講定理,不套公式,而是通過漫畫的形式,導入物理知識,讓抽象、難懂的物理概念、定理,用漫畫故事的形式演繹出來!

相關焦點

  • 水在2000℃高溫下竟可以結冰?科學家發現水的第20種形態:冰十八
    不知道大家第一回用高壓鍋的時候是不是都是膽戰心驚地,看著往外噴湧的白氣,生怕它下一秒就炸了。這噴湧的白氣正是水在高溫的激勵下轉化成蒸汽的一種表現。我們都知道,水有三種形態:固態的冰、液態的水、氣態的蒸汽。其中液態水作為生命之源,塑造了地球萬物。然而如果你只認為「水」僅有這三種形態那就大錯特錯了,僅僅是冰,在此之前我們就曾知道17種結晶態。
  • 美國科學家實驗室製成一種奇特的冰,冰塊溫度卻高達三千攝氏度!
    (Millot, Coppari, Kowaluk/LLNL)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下文簡稱「LLNL」)的科學家們使用世界頂尖的雷射製冷設備,在實驗室環境下製成熱冰。通過實驗證實存在「超離子態熱冰「 ,冰水可以在數千度的高溫下保持固體形態。在巨大的壓力下,這種奇異形式的冰的存在是可能的,實驗的結果可以揭示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巨大冰行星的內部結構。在地球表面,水的沸點和冰點變化很小 ,一般在非常熱時沸騰,在寒冷時凍結。但這兩種狀態的變化溫度都是隨大氣壓力變化的(這就是為什麼在更高的海拔高度水的沸點更低)。
  • 有人說恐怖的末日武器叫「七號冰」,就在海王星上,是真的嗎?
    再說了,即便到了海王星內部,找到的應該不是「冰七號」,而是「冰十八」。「冰七號」在「冰十八」面前只是個小兒科,按號碼大小,18比7要多11個層次,因此要說恐怖18比7恐怖多了,但這有什麼意義呢?恐怖分子即便到了海王星,沒有被表面-214℃凍死,又有什麼本事鑽到數萬km深的裡面去呢?隨著進入海王星大氣層的深度,壓力將越來越大,在巨大的壓力和高溫下,氣態會漸漸相變成液態。
  • 來自太陽的強烈熱量幫助水星形成冰。等等……什麼?
    假若你要在太陽系中尋找冰,水星這樣灼熱的行星絕不會是你的第一候選。然而NASA的「信使號」衛星任務(the MESSENGER)在2012年證實的信息可能會與你的推測大相逕庭,據科學家聲稱:水星這顆最靠近太陽的行星確實可以在極地的永久陰暗區域的隕石坑中保存有水冰。
  • 關於水星,靠近太陽,也會產生冰?
    在水星的兩極,就像月球一樣,有著所謂的「永久陰影區」(PSRs):儘管離太陽相對較近,但仍存在於永久黑暗狀態下的坑坑窪窪的凹槽。在1990年代,地面雷達觀測水星開始在這些漆黑的psr裡撿起異常讀數,但還沒到2011年「信使號」探測器造訪地球,我們真的有機會證實了這些異常包括:沉積的水冰,永遠凍結在平移的影子。
  • 外國專家在鑽石內部發現怪冰,破解水的來源,還有地球構造的秘密
    這些冰又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對於冰這種物質來說,我們似乎對其非常熟悉,甚至生活中經常見到。可有趣的是,冰並不是只有一種,而是有很多種,如今在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已經人工合成了16種不同種類的冰。這些冰究竟哪裡不同呢?這個問題不難回答,與鑽石和石墨之間的區別相同,不同種類的冰與冰之間,其原子排列順序各不相同。
  • 科學家用冰做了輛科考機器車,南極火星都能跑
    作為最常見的物理現象,「冰」是我們身邊常見又陌生的材料,做冰屋、刻冰雕,也是人們一直以來喜聞樂見的活動。不過,在科學家的眼中,冰又有不一樣的用途。最近,來自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GRASP實驗室的科學家Devin Carroll和Mark Yim就用「冰」這種材料做了一項有趣的操作——一輛能自己給自己換輪子、修外殼的科考車。
  • 即使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熾熱的水星也會產生冰
    :沉積的水冰,永遠凍結在平移的影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提出,至少水星上的一些冰實際上是由於在我們的太陽光線下,這個小星球所承受的極端的、懲罰性的熱量而形成的。 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但據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稱,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
  • NASA:水星或含有水冰,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水星
    宇宙NASA:月球水冰含量可能超乎想像,水星上可能存在水冰根據美國NASA的一項科學報告,月球兩極附近的隕石坑中不僅含有水冰,而且存儲量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這一點發現,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因為接下來,我們會在月球南極打造月球基地,有水冰就意味著有氧氣和氫能,既能供太空人使用,也能作為太空飛行器的推進劑。
  • 傳說中,它能將海洋水瞬間結成冰!
    傳說中,它能將海洋水瞬間結成冰!冰塊並不是什麼稀奇物質,在自然環境中,如果溫度過低,在零攝氏度以下,水就會結成冰,把水放在溫度極低的冰箱中,也會形成冰。烈日炎炎下的一杯冰水一飲而下,別提有多麼酣暢淋漓了。
  • NASA探測發現水星400攝氏度表面陰暗處存在水冰
    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的不穩定軌道與一顆小行星撞擊有關,撞擊在水星表面形成一個盆地。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的觀測數據顯示,水星極地地區的永久陰暗區隕坑深處可能存在水冰。
  • 宇宙中那些令人感到恐怖的天體,真正的冰與火之歌
    向陽面溫度可達2600度,足以氣化巖石。背陽面巖石蒸汽凝華後會降下「石雨」。理論模型預測該行星表面有巖漿組成的海洋。因為潮汐鎖定,行星同一面永遠面對恆星,另一側溫度則可以低至零下230度,可以說是冰與火的地獄。
  • NASA分析:水星與月球隱藏著更多的水冰
    這就需要有人類生存必須的一些資源,比如說水和冰。因此在其他星球上尋找水冰長期以來就是天文觀測的重要任務之一。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地球的衛星月球和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可能含有比以前想像的更多的水冰。潛在的冰沉積物存在於兩個世界兩極附近的隕石坑中。
  • 從水到冰的過程沒那麼簡單
    液態水中水分子之間雜亂無序,沒有明確的結構排列,不同數量的水分子會在氫鍵作用下聚集形成不同大小的水團簇,五個水分子可以構成最小三維立體結構。 不同於液態中水分子之間沒有強束縛作用,可以發生相對滑動而相互交錯,填補空隙,冰的有序結構導致水分子不可隨意變換位置。所以水變成冰之後體積會增加,密度會減少。
  • 科學家做過實驗,水在105攝氏度時能夠結冰,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過,在2018年的時候,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科研團隊做了這樣的實驗,將直徑僅為1.8納米的碳納米管放到裝有水的容器內,當對進入納米管的水分子進行加熱後發現,當溫度達到105攝氏度時,納米管中的水出現了凝固並將管體堵塞,而堵塞住管體的水分子所形成的結果,已經不再是液態或者氣態形式,而是類似冰的固體形態。
  • 「7號冰」到底有多可怕?科學家研究發現,只需幾天便能凍住地球
    近幾天全國迎來一波降溫,特別是在北方,往街上倒一盆水,幾乎瞬間就可以結冰,其溫度可想而知。而我們今天帶來的故事就是有關於」冰「的,冰本來就是水到了一定低溫之後形成的東西,而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冰「還不是普通的冰,而是一種溫度更低的七號冰,其溫度達到了可以迅速凍結一片海洋的成都,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據相關研究報導,七號冰是壓強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形成的產物,目前地球上還不存在這種物質。但是這種七號冰究竟有什麼能力呢?
  • 最新實驗證實:天王星和海王星正下著鑽石雨
    天王星和海王星正下著鑽石雨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利用Linac相干光源X射線雷射器證實,在海王星和天王星的深處,可能下著鑽石雨。這些冰巨星表面下數千公裡的高溫和高壓會使碳氫化合物分裂,碳被壓縮成金剛石,並向行星核心更深處沉去。新實驗是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實驗,它證實了碳直接轉變為結晶金剛石的過程。海王星和天王星是太陽系中的冰巨星球,也是我們最不了解的行星。它們的距離遠得令人望而卻步,只有旅行者2號太空探測器曾經靠近過它們。但在更廣闊的銀河系中,冰巨星極為常見。
  • 動漫中的那些冰系能力者
    但右半身整體嚴重燒傷,並失去了左腿,用冰作成義肢。青雉的凍凍果實能力可不是蓋的!可以冰封所有接觸到的事物,能將身體任何部分變成冰,製造出的淡藍色冰塊能夠變成任何形狀,創造出任何型態的武器攻擊目 標。亦能夠冰封所有接觸到的事物,包括將部份海面冰凍以方便在上面騎腳踏車,常以將腳下海水結成冰的形式在海上騎自行車閒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