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神習俗
廣州有句老話:入屋叫人、入廟拜神。
拜神對廣州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每逢過年、清明、端午、七姐、中秋、冬至這些節日燒香拜佛拜老爺就是家常便飯一般,每逢初一、十五、也是佛廟香火最旺盛的時節,那麼作為老廣的你們,對於拜神之地又有多少了解&認識呢?小編弱弱地問一次你們都全部去過了嗎?
廣州的寺廟有很多,分為佛教和道教兩種。如果是虔誠的教徒就不要走冤枉路拜錯了神,那就麻煩大啦!由於本人對佛教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所以這次就來介紹一下廣州佛教寺廟的分布吧! 小編合指一算具體找到以下拜神熱點ing...讓我帶路跟大家介紹以下廣州的各大拜神好去處唄!let's go go go!.
坐落於應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廣州市現存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三元宮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創建。初名越崗院,唐稱悟性寺,明代重修時改名為三元宮。 相傳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又名玄)為煉丹而建,初名越崗院.鮑靚之女的姑,善長醫藥,與晉代著名醫藥家葛洪結為夫妻,在此居住10年之久,「藉井泉及紅艾為醫方,活人無算」,逝世後人們在此設的姑殿以紀念。越崗院自東晉建後,幾經荒廢,於明萬曆及崇禎時重修,始用三元宮之名(一說清順治年間改建為三元宮)。三元,即道家對天宮、地宮、水宮的總稱,傳能赦罪解厄,帶來福壽.
門票·開放時間:10元/人8:00-17:00 農曆初一、十五的開放時間: 6:00-17:00 三元宮大誕除外
景區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應元路11號(中山紀念堂附近)
交通概況: 1、坐地鐵二號線到紀念堂站下車,由C出入口出站,走約150米到三元宮; 2、坐33路公交車、旅遊公交1線到三元宮站下車,走約40米到三元宮。
廣州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是嶺南地區年代古老、規模盛大的名剎,建光孝寺的歷史源遠流長,寺廟是廣州市四大叢林(光孝、六榕、華林、海幢)之一,該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始建於三國時期,寺名屢變,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唐代儀鳳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壇前菩提樹下受戒,開闢佛教南宗,被稱為「禪宗六祖」,為該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光孝寺殿宇雄偉壯觀,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瘦發培、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見這座廣州的標誌性建築——六榕塔。所在小路也與寺廟同名,只是如今六株榕樹已經沒有了,僅留追憶罷了。門前「六榕」二字是蘇東坡手跡,並沿襲至今。
六榕寺明顯沒有光孝寺的那種喧譁。
門票·開放時間:六榕寺門票:5元/人;六榕塔登塔票價:10元/人 開放時間:8:00-17:20,17:00停止售票 另外:六榕花塔因內部整修,自2008年國慶假期已經停止開放,重新開放日期尚未確定。
景區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路87號
交通概況:乘地鐵一、二號線在公園前站下,或乘56、58路公共汽車在六榕寺站下,乘5、7、29、85、86、88、102、104、107、124、180、203、217、243、244、253、273、519、552路公共汽車中山六路站下,都可以到達。
華林寺位於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西來正街,始建於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吸引大量的愛國華僑和香客遊人來此觀光朝拜。華林寺前身是「西來庵」,據說達摩遵從師父自訓諭,西來弘化禪宗妙旨,並於梁武帝普通年間從海上到達廣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結草為庵」,潛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請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後至嵩山少林寺面壁,傳心法要,大闡宗風,被世人尊為中國禪宗初祖。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寶殿,次建樓閣堂龐察室,改西來庵為華林寺,成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該寺住持抵園和尚奉詔始建寬31米、深44米、總面積為1364平方米的五百羅漢堂,除供奉三寶佛外,還陳列著神態各異的泥塑五百羅漢像。另有一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木雕像,該木雕像現存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羅漢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3月廣州市人民委員會公布華林寺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海幢寺位於同福中路337號,始建於明末清初,迄今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以寺貌莊嚴、殿宇雄偉、淨域宏敞、佛緣鼎盛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廣府五大叢林之一。
該寺相傳南漢時代是「千秋寺」。後年久荒廢,變為居民叢冢。明朝末年,為富紳郭龍嶽的圓地。僧人光牟、月池師徒向郭募得此地建佛堂,依佛經海幢比丘潛心修習般若波羅密經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
大佛寺位於廣州市惠福東路,與北京路商業步行區交界處,香客絡繹不絕,固定修行者眾。大佛寺始建於南漢時期(公元917—971年),初名為新藏寺,元朝(公元1271—1368年)易名為福田庵,明代(公元1368—1644年)擴建為龍藏寺,當時寺院範圍,東起今北京路,西至龍藏街(龍藏街由此得名),南接惠福路,北達西湖路。明末,寺址被改為巡按御使公署。清兵入粵,公署毀於戰火,寺址淪為廢墟。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平南王尚可喜鑑於攻克廣州死難者眾,為安撫民心,乃自捐王俸,在龍藏寺舊址重建佛寺,建成後大雄寶殿高18米,建築面積達1277平方米,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三尊以黃銅精鑄高各6米、各10噸的大佛像,時人稱「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當時佛寺之大,大佛之大,堪稱「嶺南之冠」,大佛寺之名也由此而得。大殿用的巨型楠木柱為安南(今越南)王所捐贈,經近350年仍完整無損;其建築藝術仿京師官廟兼具嶺南風格。2009年省政府授予大佛寺大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稱號,大佛寺在海內外影響不斷提高。晚上更是另一番感受。
黃大仙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芳村的花地村。當年神廟的正門,當街有一座樓,石柱、門樓頂均有花紋圖案裝飾。陳濟棠主粵時,舊黃大仙廟被改作孤兒院。抗戰時期,廣州淪陷,舊黃大仙廟充作日本憲兵司令部。解放後還可見廢碉堡和被害者遺骨。復建後的黃大仙祠坐落在芳村區的古祠路1號。
南沙天后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后聖像高達14.5 米,屹立在天后宮廣場正中。整座天后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菸嫋嫋,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陳家祠是廣東現存祠堂中最富有廣東特色的藝術陳家祠遠景陳家祠遠景建築群,布局嚴整,裝飾精巧,富麗堂皇,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其建立主要為參與捐資的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作為捐資的回報,這些陳氏宗族可以將其祖先牌位放到陳氏書院的神龕內供奉。
當您來到廣州東面黃埔的廟頭村時,一座古老而宏偉的廟宇聳立在您的視野中,它就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古代廣州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南海神廟。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唯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築群。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10元
開放時間:9:00-16:30
廟會期間,美食廣場營業時間為9:00-21:00.
景區地址:廣州市黃埔區南崗鎮廟頭村旭日街22號
交通概況:1.乘B1、B1快、B26、B 28、B 29、B30、B31、夜41公交車到南海神廟站下車,沿電廠西路步行約300米到南海神廟(西門)。民俗文化節期間增加2條臨時公交線路(南海神廟至南崗總站和南海神廟至文衝地鐵站)。
地鐵:乘地鐵五號線到文衝站A出口,在文衝市場站乘B 29、B30、B31到南海神廟站下,沿電廠西路步行約300米到南海神廟(西門)
仁威廟坐落於廣州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舊泮塘鄉內,佔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專門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它是當時泮塘恩洲十八鄉最古老、最大的廟宇。史籍記載:仁威廟始建於宋朝皇祐四年(1052年)。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和同治年間(1862~1874年)都進行過規模較大的修建。清朝乾隆年間重修的,該廟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重建時增設了後二進建築和東序。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10元
開放時間:9:00-16:30
廟會期間,美食廣場營業時間為9:00-21:00.
景區地址: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仁威廟前街
交通概況:1.乘8路、25路公交車到仁威廟站,下車後過對面左轉,步行50米左右就是仁威祖廟。乘55路公交車到泮塘站,下車後步行五分鐘就到了。
地鐵:5號線中山八路站B出口,下車後往泮溪酒家方向步行十五分鐘左右。
五仙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233號。現寺觀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穀神廟。該觀屬道教,坐向南,門上大匾上有清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五仙古觀」四個大字。五仙觀依山而建,現存有頭門、後殿、東齋與西齋。五仙觀為綠琉璃瓦重簷歇山頂,木構架保存完好,玲瓏新巧。後殿東側裸露的一塊紅砂巖,上有巨大的腳印凹穴,古人一向認為這是「仙人拇跡」,重點保護下來。 明清兩代,這裡分別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懷聖寺是廣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唐高祖武德年間,懷聖寺總面積1553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典型的阿拉伯建築風格,寺內設有教長室、藏經室,禮拜大殿和專供洗禮的水房寺內的光塔。懷聖寺位於中國廣州越秀區光塔路56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清真寺。
萬壽寺大殿位於廣州增城荔城鎮鳳凰山南麓。是供奉如來佛為主,又供奉其他佛的殿堂。由僧人圓鑑始建於南宋嘉熙元年(1237),舊名「法空寺」。因該寺是 向皇帝祝壽之所,故改名「萬壽寺」。元末毀於兵燹;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清乾隆、嘉慶和道光年間均有重修,萬壽寺原有的建築現僅存大殿。
廣州城隍廟位於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內,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時嶺南最大城隍廟,現存的城隍廟乃清代重建,目前僅餘大殿與拜亭。1993年被列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對城隍廟最早的記載是在唐朝,有個叫崔煒的讀書人進入趙佗之墓,遇到羊城使者的神人,歸來後謁見城隍神,見其貌與羊城使者相同,於是備酒餚祭祀,並擴建了城隍廟。地方長官都要拜謁地方神,廣州府的城隍由於是受省級長官拜謁,地位於是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的高,廟自然也建得更為高大了,有儀門、中門、拜亭、大殿、廊廡等,只可惜現存遺蹟不多。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00-18:00
景區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號
交通概況:1.可坐地鐵「農講所站D出入口」下,往前走約400米到城隍廟;2.可坐公交到「財廳站」下,往後走約230米到城隍廟。附近有公交車站:倉邊路站、東風中路、正骨醫院站等。
廣州市番禺區蓮花山望海觀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觀音立像。她手持玉淨瓶,慈眉善目,腑視南海,仿佛在為人們祝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蓮花山望海觀音寶像,是港澳知名人士何厚鏵先生倡議,何賢社會福利基金會率先捐資、各方善者襄助建造的,於1994年10月23日建成開光。觀音寶像總高度為40.88米,用120噸青銅鑄成,外貼純金180兩,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
廣州著名旅遊勝地白雲山上一景,在玉虹洞,為佛教寺院。於清道光四年(1824)由吟堅和尚始建,當時僅有「茅屋數椽」。隨後陸續增建,到光緒年間(1908),成為白雲山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是古代白雲山玉虹澗名剎。自上而下有慈雲殿、甘露泉、大雄寶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橋、牌坊等建築或古蹟,它們與其它景點一起,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南宋李昂英曾在此築玉虹飲澗亭及小隱軒,結詩社。
廣州市金剛禪寺地處廣州市白雲區金沙洲沙鳳鍾村內,是廣州市第六大叢林,是廣州市白雲區登記開放的唯一一所大型佛教活動場所,其前身為東嶽廟,始建於元末明初,距今已有六百五十餘年的歷史。
門票·開放時間: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00-18:30
景區地址:廣州市白雲區沙鳳鍾村橫五巷46號
交通概況:地鐵6號線尋峰崗站出來,步行10分鐘(地鐵橫沙站-公交車站)轉公車790路或步行10分鐘(金沙洲路-公交車站)轉佛230路;地鐵6號線沙唄站出來,步行15分鐘(環洲二路北-公交站)轉公交478,沙鳳鍾村站下車,直達寺門口
2.地鐵5號線西村D出口往前走50米,乘坐478到鍾村下車
3.在羅衝圍富力半島車站坐478號車(長線)或坐往佛山的276號車,在沙鳳鍾村站下車,進入鍾村牌坊直入約200米就到寺院。
法雨寺,前名吉祥庵,原址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經濟開發區蘿崗街火村上嶺新巷,建築面積一百二十平方米,創建於乾隆十五(一七五0)年,歷代朝野皆擁戴護持。
眉山寺位於市橋鎮東北部,番禺迎賓路立交橋東南面的黃編村內。始建於明代的正德元年,由蘇東坡後裔蘇渲所建,故以東坡原藉眉山寺命名。眉山寺乃番禺佛教聖地之一,寺內供奉有觀音聖像及十八羅漢銅像,每年吸引不少海內外遊客到此朝拜,香火旺盛。寺內還建有可供上百人同時用膳的齋堂,齋堂西北角植有紀念蘇東坡的老榕樹,老榕樹枝繁葉茂,虯枝盤根,蔚為壯觀。寺中菩提聖樹已有上百年歷史,根深蒂固,素有「佛樹」之稱,乃鎮寺之寶,自建成伊始,眉山寺歷遭浩劫,面目蒼夷,1995年5月得以重修,面貌煥然一新,成為遠近馳名的宗教信仰聖地。
介紹了那麼多拜神參觀的好去處當然最後小編也很窩心來一個拜神儀式上的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或者拜神時候的一些常識繼續給大家!
拜神禁忌在「轉經」時要麼轉一圈、要麼轉三圈,另外我們看到的塔都是「一層」、「三層」、「五層」、「七層」、「九層」、「十一層」和「十三層」,其中「七層」最常見,我們經常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就是寶塔的意思。
跪拜拜佛時一般要「合掌」於胸前,「合掌」表示對對方的敬意,然後由上到下分別在額頭、嘴邊、和胸前各停留一下,表示自己在說話做事都要言行一致,不能心口不一。到寺廟中不可用中央拜墊(或蒲團)跪拜,須在兩旁拜墊跪拜。
貢品無論佛教道教,禁用貢品:牛肉、狗肉、鰻魚、番茄、苦瓜、釋迦、李子。拜佛貢品:皆以素食類、鮮花。拜祖先貢品:豬肉、雞肉、魚肉、麵食類、酒、香菸、紙錢、鮮花。不要說汙穢不淨、褻瀆神靈的話。不許嚼口香糖。在道家寺院許願求籤,都一定要具備供品或捐香油錢。供品大小由心,你可以託一隻金豬或三牲酒禮,亦可以帶五個生果、一碟齋菜作供品。
拈香拈香時宜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因左手為淨手,而右手處理百事容易受穢,是以善包惡也。敬神祭鬼,焚香有別。敬神為陽事,燃香多為一炷、三炷,祭鬼為陰事,多用偶數,燃香成雙。燃香前先淨手,安香於爐時,以左手插香。
供香入廟拜神的供香規矩:一般來說主壇供三支大香、三支細香或五支細香,然後便是主壇以外的所有神靈,一個香爐三支香,供滿全廟神靈方為完滿。道家大殿內是不允許燒香的,想上香敬神,宮觀內都有「焚帛爐」。無論佛家道家,在寺廟進食禁酒肉、蔥、韭、蒜、姜等葷腥。
拜佛拜佛姿勢:右膝先著地,然後左膝著地。兩手合十在胸口中央。然後向佛像彎腰兩手扣在下面,然後再翻上來合十,表示向佛求願望實現。之後叩首三次,左膝先,右臂撐身體,起來。香未點完不能掃地,不能搬移。
無上絕妙的拜佛功法---通靈小九拜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