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閒讀:「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2021-01-09 談藝錄

葉嘉瑩先生把中國的詩人分兩種:

一種是在自己經歷磨難和苦楚之後,歷盡苦難痴心不改,他們對自己的理想不論如何也不放棄,明知無濟於事也要堅持,他們咬定青山不放鬆,他們在對人對事對情的態度是固執的,比如杜甫「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就算到了老年窮到連飯也吃不上,流落到破船上,心裡想的還是國家,自己沒好房子住,在茅廬裡還要淋雨,心裡還想著天下寒士。他們固執到讓人感動,固執得讓人無可奈何,讓人心疼,同時也讓人肅然起敬,他的思想根源在屈原那裡,屈原乾脆跳水死了,固執到了極點。

(屈原投江圖)

另一種詩人是一生遭遇種種坎坷,受盡各種磨難,但總能從精神上跳脫出來,然後超然物外,保持滿滿的正能量,這種詩人的例子比如蘇軾,他屢次被扔到命運的絕地,但仍然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他思想的根源在《莊子》那裡,什麼情形都能跳脫出來,他們屬於會自己原諒自己,會自我進行心理調節的那一類人。

(莊子悟道圖)

蘇東坡的經歷,我們已經在「宋詞閒讀」系列第一篇裡介紹過了,他一生三貶,越貶越遠,直到最後的海南島,上面提到的這首詞寫於他被貶黃州的時候寫的,全詞如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黃州的蘇東坡石像)

詞前小序說:三月七號那一天,在沙湖路上突然遇到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們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被雨淋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於是就做了這首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不用去注意那穿透竹林拍打竹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詩一邊長嘯一邊悠悠然慢慢行走。下雨就下吧,拍打就拍打吧,這時的蘇東坡甚至有點「海燕」精神了。當然,這也不僅指自然界的風雨,還有政治上的風雨,這時的蘇東坡,經歷了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天的「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做團練副使(團練使是正職,是一個地方的軍事長官,蘇東坡這個副使卻完全是散職,是沒有實權,主要是他名聲太大,朝廷還要給他一個級別,所以封了他這樣一個有級別無實權的官)的第三個春天,其實他是在自己勸自己,讓自己不要那麼在意這些打擊。

(詞意圖)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拄竹杖,穿草鞋又如何,但它們輕便勝過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以抵擋塵世的風吹雨打,我照樣可以度過我的一生。詞人上闕繼續宣揚他自己面對挫折的人生態度。他是完全的任憑風吹雨打,我自笑傲人生的態度。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春風吹來,微微有些發涼,將我的酒意漸漸吹醒,這讓我身上略略感到一絲寒冷,(恰在此時),山頭上的斜陽已透過雲彩露出了笑臉。風雨終歸會過去,在蘇東坡的心裡,總葆有一絲熱情和嚮往,他對人世從不絕望,這是一個永遠如春天一樣溫暖的人,就算在風雨之中,他也總能迎來「山頭斜照」。

(詞意圖)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再回頭望一眼來時的路,剛剛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蘇東坡徹悟了,淡定下來了,這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他看透了世事:自然界的風雨陰晴既屬尋常,與此毫無差別的,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拄杖的蘇軾)

關於對待途中下雨的態度,金庸《射鵰英雄傳》裡有一段黃蓉和郭靖長嶺遇雨的段落,兩個人在路上遇雨,郭靖要給黃蓉遮雨,黃蓉卻給郭靖講了這一段話:「靖哥哥,有本書上講到一個故事。一日天下大雨,道上行人紛紛飛奔,只有一人卻緩步行走。旁人奇了,問他幹麼不快跑。那人道:『前面也下大雨,跑過去還不是一般的淋溼?』」前途既已註定了是憂患傷心,不論怎生走法,終究避不了、躲不開,還不如緩緩行去。

(郭靖黃蓉長嶺遇雨)

人生就是一場暴雨,蘇東坡的態度是面對這場暴雨的積極態度。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要「一蓑煙雨任平生。」

(【宋詞閒讀】之2,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蘇軾最經典的宋詞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七個字究竟啥意思
    「詩酒趁年華」、「天涯何處無芳草」、「一蓑煙雨任平生」。在這些詩句當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出現頻率是最高的,這句宋詞出自蘇軾被貶黃州之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夜十三面無表情,以手中竹杖點了點地,沉聲道:「周掌柜,我們是在一張床上睡過,但那是在我大醉的情況下,並沒有碰你一根手指頭!」「酒後亂性,世人皆知,你說沒有就沒有,問在場的人有誰會相信?」老闆娘說著掃了眼廳中眾人。紫面尊者一言不發,青面人丁二開口道:「好你個老闆娘,枉我對你一片深情,沒想到你寧願和這個瞎子相好也不接受我!
  • 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誰能打動你?
    之後,蘇軾的仕途就開始走下坡路,一次又一次被貶,一次比一次貶得更遠,但也成就了他的文學高峰:「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正如詩中所說,從黃州開始,蘇軾的文學就達到了全新境界,人說國家不幸詩家幸,其實個人不幸,也是詩家之幸。因為悲愁就像酒一樣,都是詩興的催化劑。
  • 張大千把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畫在紙上,他卻唱在了屏幕上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把蘇軾的曠達胸襟和豪放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風雨,不管是生活還是事業上的難題,都不要讓自己現在絕望失落的情緒中太久,學學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兩句成為經典傳頌是有道理的。縱使你什麼也沒有,曠達的心情要有,快樂一生才是美好的。人生在世就要瀟灑一點。
  • 蘇軾兩首精彩的「定風波」宋詞,各有7字名句對你我的人生有幫助
    蘇軾是當之無愧的宋詞大家,無論什麼樣的題材和內容到了他的筆下,就會呈現出非同一般的色彩。事實上,我們對很多宋詞詞牌的認識和了解,很多都是從蘇軾的那些優秀作品當中而來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宋詞的題目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蘇軾很有名氣的一首豪放詞。尤其是這首詞中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流傳甚廣,可謂千古名句。這一句宋詞不但塑造出了一幅絕美的意境圖,還顯現出了詞人對於人生的態度。
  • 蘇東坡的這首詞,大概就是所謂的「佛系」宋詞吧?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東坡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造就了他豁達樂觀、超然灑脫、任情不羈的性格和追求解脫於俗世的精神。這樣的人生態度,就類似於所謂的佛系了。而這首《定風波》就是他被貶黃州時所做的「佛系詞」。這首詞的序言就已點明: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 蘇軾的「一衰煙雨任平生」表達出他怎樣的人生境遇和人生態度?
    蘇軾的這句「一衰煙雨任平生」出自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整首詞描寫了蘇軾出行途中忽降大雨,雖沒有雨具,卻泰然自若的心情,隱喻他用一種出世的態度來面對一生坎坷的從容氣度,尤其是這句「一衰煙雨任平生」可謂是全首詞的「詞眼」,道出了蘇軾的人生態度。我們先來看看整首詞的內容:《定風波。
  •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片尾曲是什麼誰唱的 片尾曲歌名完整版介紹
    片尾曲完整版介紹  莫聽穿林打葉聲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輕勝馬  一蓑煙雨任平生  莫聽聲  也要聽聲  莫聽擾聲聽心聲  閒人勿進  關門點燈  望聞問切探蒼生  世間紛擾  不休不惱
  • 誰無暴風勁雨時? 守得雲開見月明!
    ◆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 唐詩閒讀:「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怕它漂走,於是,詩人接著說:晚間就算起了大風把船吹走,也不過是是吹到長滿蘆花的淺水邊罷了,又有什麼關係呢?另一方面,又足見司空曙在貶官生涯中強大的內心世界,怕啥,也不過如此,簡直就是一位唐代的高爾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只是,司空曙沒有高爾基有亮劍精神,所以,他說:你最多把我吹到蘆花淺水邊罷了,還能怎樣?他用極強的適應力跟現實的壓力做出調和與抗爭。
  • 這套讓孩子笑到飆淚的《半小時漫畫唐詩宋詞》,有笑點更有考點!
    大家小時候學唐詩、宋詞最怕什麼?不用猜,應該都最討厭背誦並默寫全文了...和現在的大白話相比,詩詞讀起來就已經稍顯生澀了,更不用說去背誦它們。可是,詩詞,作為中國人抒發內心情感的出口,濃縮了千年來我們的共同境遇,也是流淌在血液裡的國學文化。中國講究文以載道,詩詞中獨有的內涵和道理,更是一生都受用不盡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