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頌寬說,據統計,萬人坑內埋有2700餘名中國同胞,事實上,死在茅洋的勞工根本無法統計
浙江在線08月24日訊 74年前,侵華日軍登陸象山石浦,入侵寧波,燒殺擄掠;70年前,日軍投降,可侵略時留下的傷痛、罪證卻延續至今——那是一雙雙深陷的眼眶,是一具具無言的屍骨,是一面面斑駁的牆壁……它們是那段歷史的見證;是日本侵略寧波、掠奪資源、塗炭生靈的見證。
1941年4月至1945年8月,為掠奪象山茅洋砩礦的礦產資源,日軍進行了掠奪式的開發,強徵、押解大量中國勞工為他們幹活,數以千計的人被折磨致死。「看著同胞一個個倒下,卻不敢哭出聲,內心的壓抑和無助所造成的傷痛,至今也不會忘掉。」88歲的朱頌寬雖然記憶力大不如前,但每當提起侵華日軍在茅洋犯下的殘暴罪行,他的思緒都會被帶回到那段地獄般的驚恐和絕望中去。
那些無法忘卻的傷痛
日軍登陸石浦,強迫還在上學的朱頌寬帶路
朱頌寬是日本侵略軍在象山罪行陳列館的講解員,從1995年開始,他獨自一人每年要接待上萬名參觀者。作為土生土長的茅洋人,朱頌寬不僅親眼目睹了當年日本兵的罪行,還被鬼子抓去做了近4年的苦力,而他的父親,因不肯給日本人賣命被打傷致死。朱頌寬說,作為一個親歷者,他有這個責任,告訴後輩們,在這裡曾發生過一段怎樣的歷史……
陳列館建在當年駐茅洋「日軍警備大隊部」的遺址上,佔地面積3335平方米,1997年6月竣工,館內藏有大量反映象山抗戰時期的實物、圖片。
1941年4月19日,侵華日軍600餘人強行登陸,石浦迅即淪陷,5月18日,日軍木股龍一率「警備大隊」等200餘人押著從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抓來的500餘名勞工,從舟山乘運輸輪到松岙登陸,直趨茅洋,開始了瘋狂掠奪砩礦的罪惡勾當。「那年,我還在上學,一聽到日本鬼子來了,就和同學們跑了,連書包都顧不上帶。誰知道,跑回家的半路上就碰到了日本鬼子。」朱頌寬回憶,鬼子大概有20人,還帶著一名中國翻譯,問五獅山在哪,還讓他帶路,「當時嚇得黃汗噠噠滴,一帶到,我撒腿就跑了!」
後來,朱頌寬逃到象山大目灣的舅舅家,躲了一個月後才回來,「日本鬼子在我的家鄉開了礦,要抓人幹活,可村裡的年輕人差不多都跑光了。他們就放出話來,如果限期不回家,就要取家裡人的性命。我父母當時都50多歲了,為了他們,我只能回去。」
不甘為日本人賣命,53歲老父親被打傷致死
茅洋砩礦就在五獅山。茅洋砩礦是浙江最早開發的礦藏之一,藏量豐富,品質優良,是造飛機、鑄大炮等軍工產品的重要化工原料。
1914年,由山根井頭人顧子丹的文發公司開採,所採砩石全部運往上海賣給日本三井、北田洋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當局命令禁止開採,但日本為稱霸亞洲,實現其以戰養戰的目的,對茅洋砩礦早就存有掠奪的預謀。
佔領茅洋後,日軍成立了「華中礦業公司」,趕走住在附近的52戶農家,砍竹伐木﹑建造營房、工棚,鋪設鐵軌,進行破壞性開採。為了鎮壓勞工,茅洋一帶駐有重兵,戒備森嚴,最多時總兵力達到千餘人。此外,在礦區外圍還駐有偽軍數百名。
500餘名勞工主要負責採礦,而揀砩石、運砩石、修橋、鋪路、鋸板等苦力活全都由本地民工來做。但民工的「待遇」並不比勞工好多少,稍有不慎就橫禍臨身。
因為捨不得讓兒子去,朱頌寬的父親就去做了苦力,1942年正月,53歲的朱父不甘心為日本人賣命,逃到了另一個村,但很快就被淪陷區的維持會抓了回去,還被打成重傷,熬了5個多月也沒能好,去世了。從此以後,就剩下朱頌寬和老母親相依為命,「想到我父親,我對日本鬼子就充滿了恨,這輩子都不會忘!」
在礦上幹了近4年苦力,目睹很多勞工被折磨死
沒過多久,年僅14歲的朱頌寬也被抓去做苦力,因為年紀小幹不了重活,他就專門被派去搓用於爆破的黃泥糰子,一天要幹10個小時,只給一飯盒的麥子。
朱頌寬也逃跑過一次,但還是被抓住了,母親找漢奸求情,才保住了性命。後來,朱頌寬就被派去做挑、扛等重體力的活,「一天幹下來,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朱頌寬說。
朱頌寬,目睹了很多勞工被折磨死的過程。「勞工過的都是非人生活,住的是工棚屋,睡的是爛泥地,蓋的是稻草,吃的是豬狗食。病了也不給醫,所以病死、餓死、累死、凍死、打死的,每天都有。」朱頌寬說,有一次,有個勞工見到一截蠟燭,撿起來放進竹筒裡,不巧被鬼子撞見,奪過竹筒,倒出一看,說是「炸藥」,隨手舉起棍棒向勞工打去,這個勞工當即兩眼翻白,慘死路上。「還有一次,礦井大塌方,鬼子也不組織搶救,50多名勞工被壓死。後來,有50多名勞工冒死集體逃跑,被鬼子發現後,抓回去30多名,全部被活埋。」仿佛又見到了當年的慘烈畫面,朱頌寬的聲音微微顫抖。
就這樣,勞工死去一批,再從外地抓來一批補上,累計約有4000餘名。
那段罄竹難書的罪行
「萬人坑」重現日軍
殺戮中國人民的殘忍
在陳列館中,記者看到了勞工幹活時用到的鐵鎬、鋤子等工具,也看到了腳銬、鐵絲網等刑具,這些鏽跡斑斑的物事記錄下當時中國勞工所遭受到的痛苦。而在離陳列館一公裡外的「萬人坑」,更是重現了當年日軍殺戮中國人民的殘忍,訴說那一段罄竹難書的歷史罪行。
遺址被一圈鐵柵欄圍著,裡面是累累白骨,用玻璃罩罩著,旁邊擺放著幾個大大的花圈,在離坑不到20米的地方,有一個亭子,亭子下面立著一塊石碑,叫「毋忘碑」,介紹「萬人坑」的由來。
朱頌寬說,日軍在茅洋的四年裡,不僅掠奪砩礦,還到處肆虐欺凌。
「1942年,鬼子流竄到田洋湖、鏡架岙,很多沒有逃走的婦女都被輪姦。有個14歲的小姑娘從後門逃出,結果在曬場屋邊被鬼子撞見,就遭到了強姦。她哭啊叫啊,躲在曬場屋裡的母親心痛啊,出來攔阻,鬼子一見,也被拉去輪姦。」
在礦區內,日軍還設立「慰安所」、「軍妓院」,關著的都是從各地擄來的女子,供其蹂躪。許多女子因不堪凌辱,或投井或懸梁自盡,屍體都丟在萬人坑。
那曲頑強抗爭的戰歌
象山軍民用自己的
鮮血和生命保衛著家鄉
儘管日本鬼子兇惡殘暴,手上又擁有先進的武器,但是象山軍民,並沒有被侵略者的槍炮所嚇倒,他們頑強抗爭,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衛著家鄉,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日戰歌。
朱頌寬回憶說,早在1939年8月6日,侵華日軍首次侵犯象山石浦,就遭到駐石鹽務稅警隊的迎頭痛擊,斃傷日軍100餘名,取得了在浙東抗戰史上第一仗勝利。從1941年11月開始,駐茅洋日軍接連四次攻打縣城丹城,規模一次比一次大,但都因當時駐守象山的蘇本善部隊頑強抗擊而失敗。
1942年3月8日,日軍出動一個大隊、偽軍兩個團共3000餘人第五次進犯縣城,蘇本善部隊勢單力薄,孤立無援,為保存有生力量,主動西撤。3月11日,縣城淪陷,從那時到1945年8月15日,蘇本善部隊堅持在象山西部山區,一面不斷粉碎日軍的「掃蕩」,一面抓住機遇派出小股部隊正面出擊或者派出武裝偵察深入敵後策反鋤奸,保住了象山西部一片淨土。
來源:中國寧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