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顧慮?民法總則為好人披上「保護衣」

2021-01-16 環球網

(新華社發)

老人摔倒了,扶還是不扶?有孩子落水了,要不要下去救?有人錢包被小偷偷了,去不去幫忙……在路見不平的時候,很多人都有「拔刀相助」的衝動,但是卻有所顧慮:做好事不小心誤傷他人怎麼辦?自己受到傷害沒人負責怎麼辦?不能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一直是公眾的呼聲。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表決通過的民法總則,對見義勇為的行為進行了明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總則給好人義士披上了「保護衣」,並賦予他們「見義勇為」的勇氣。對此網友紛紛點讚。

保護「見義勇為」條款引發熱議

在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民法總則,有兩個條款非常引人注目。

第一百八十三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對此,網友「caifei」這樣解讀:「做了好事還要倒貼錢,甚至被告上法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這極不利於社會正氣的弘揚。此次對見義勇為行為用法律形式予以鼓勵和保護,顯示了法律與社會生活的有效對接。」

在百度貼吧,一條名為《不能讓訛詐碰瓷者違法成本過低!你支持嗎?》的貼文火了。發布這篇文章的網友「建業教父」認為,在今年兩會上審議通過的民法總則,把權責清單列明白,就能夠免除做好事的後顧之憂,讓訛人者沒有胡攪蠻纏的空間。

在新浪微博,網友「年輕心靈」將民法總則的好人條款比作見義勇為者的「護身符」:「民法總則有針對性地回應了見義勇為者陷入困境時的權益保障問題。見義勇為是高尚可貴的品格,如果讓其陷入困境,受助者持漠視態度,必然使得見義勇為的社會價值貶損!如此下去,誰還敢扶危濟困,主持公道?新增條款符合社會道義,是對正氣的弘揚和匡扶!這樣的規定非常好,得人心!讓好人有的做了。點讚!」

「依法免責」是眾望所歸

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相關條款經歷了多次修改。

2016年12月,民法總則草案三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最初草案裡的規定是這樣的: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害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緊隨而來的,是第一次修改。今年3月8日,民法總則草案四審稿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草案四審稿在三審稿基礎上,增加了「自願」的元素。第二次是在 3月12日,將相關條款修正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助人能夠證明救助人有重大過失造成自己不應有的重大損害的,救助人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三次,大會表決稿刪除了前幾次審議稿中的「重大過失」字樣,僅規定「因自願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意味著,今後只要是見義勇為行為,就享受依法免責的特殊待遇,不再區分是否有「重大過失」,徹底消除了見義勇為人員的後顧之憂。

央廣網對此評價稱:「民法總則最終賦予見義勇者『依法免責』的特殊待遇,是眾望所歸,也是民心所向。但願此舉,能推動更多的人加入到見義勇為行列,讓『不敢扶』、見義不為等現象少些,再少些……」

公益中國網也對此做出積極評價:「這種『錙銖必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鼓勵更多人放心大膽地見義勇為,讓『好人有好報』的理想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實現,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發生。當見義勇為成為社會風尚,必將有更多人從中受益。」

「文明舞鋼_17229」認為,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自願實施的緊急救助行為」,不僅包括了見義勇為,還包括了更多類型的善行義舉。這就意味著只要是屬於該條規定的救助行為,就無承擔民事責任之憂。

「為了鼓勵見義勇為行為,法律進行相關規定,今後『救人未果反被追責』的情況或將得到改善。我們這個時代確實需要這樣的法律規定來鼓舞和呼喚大家不再冷漠,讓見義勇為之舉獲得應有的讚許和鼓勵。」網友「520燎原」為此點讚。

網友「面慈心善厲禁君」則發布了題為《俠肝義膽免蒙塵》的文章,直言看到總則出臺的消息「簡直淚流滿面」。他感慨,自己高興得「簡直就要跳起來了」。「願這個社會以後滿街都是熱心腸。」

期待後續細則早日出臺

近年來,見義勇為卻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事情屢見報端。

2014年,深圳一青年因見義勇為致人受傷被刑事拘留,引發輿論一片譁然。見義勇為往往發生在危難時刻、緊急關頭。情急之下,常常沒有時間充分考慮後果。正如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戴碧蓉所說,她11歲時從火車輪下救出3個孩子,自己卻失去了一隻胳膊和一條腿。那一瞬間,她是憑良知作出的「第一反應」。這樣的「第一反應」不顧個人安危,也可能給他人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

2015年,珠海45歲外來工唐在學勇抓小偷的事跡受到政府表彰後不久,卻被公司辭退。談及這段經歷,曾面臨4個手持兇器的歹徒面不改色的他突然情緒失控,流下了淚。他說,當時公司人事主管獲悉其事跡後,責怪他在上班時間見義勇為是多管閒事,萬一受傷會給公司帶來風險,隨後將其辭退,「想到這件事我到現在還是很傷心。」

近些年來,諸如「看見老人倒地敢不敢扶」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人。不讓見義勇為者負重前行,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為此,不少地方相繼出臺了「好人法」,用以鼓勵見義勇為。民法總則作為上位法,經過多次審議和修改才通過,目的只有一個:鼓勵更多人放心大膽地見義勇為,讓「好人有好報」在更大程度上實現,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悲劇發生。

隨著民法總則的出臺,後續細則制定工作也在展開。公安部官網日前發布了關於《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確,見義勇為人員,是指不負有法定職責、法定義務或約定義務,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挺身而出,同正在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事跡突出的公民。意見稿指出,見義勇為人員的醫療費、康復費等因見義勇為引起的合理費用,由加害人、責任人、受益人依法承擔。

對此,網友們不僅有積極評價,還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網友「好媽媽俱樂部」認為,一個人只要見義勇為,哪怕是出於人性善良的本能,我們也要讓他過得好,因為那是真正的平凡中的偉大。國家不能讓好人吃虧,好人心裡才平靜,社會才安定。網友「績優股」則表示:國家立法保護見義勇為者,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見義勇為隊伍,真正做到傳播文明,引領風尚。網友「蘇門2010」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我們的政府要做見義勇為的堅強後盾,敢於兜底,才能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網友「蕭豫」則有自己的建議:在道德建設問題上,應該以嚴厲的獎懲制度來促道德的養成,尤其是在底線屢屢被突破的今天。

說到底,見義勇為是一種無償的、善意的人道主義行為,理當受到法律的特別保護,救助人理當享有免責的特殊待遇。我們有理由期待,民法總則相關條款的落地和後續細則的出臺,能夠進一步激發人們的互助精神,涵養社會美德。本報記者 楊俊峰

相關焦點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哇」,隨著當年電視劇《水滸傳》的熱播,這首《好漢歌》也傳遍大街小巷,少年時,都想成為一名仗劍走天涯的英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長大後才發現,國家並不允許你仗劍而行,事實上,你的拔刀相助有可能會成為犯罪。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全拼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梁山泊一百單八人,做到的只有五位
    第四次,在野豬林遇上兩個公人殺豹子頭林衝,若是他有一絲的害怕高俅,林衝也就在野豬林被結果了,也正是這次,讓他不得不走上落草之路,得罪了高俅,就算有度牒也不管用,照樣被高俅追殺。 四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魯智深詮釋了怎樣的好漢才是真正的江湖英雄。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些仗義大方的星座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些仗義大方的星座朋友有難,助人為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朋友的真正體現。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12星座裡,哪個星座對待朋友最慷慨大方呢?!有固定另一半的雙子座要避免你們的感情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上半年第一季度水星逆行的時候,獅子座覺得不肯借錢的人都是沒體面的,自己怎樣能不要體面呢。不過獅子座的大方也不能全說是由於體面問題,仍是很大一方面是由於他們的仁慈,獅子座人雖然表面上看著高冷但他們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說著不甘願,行動上比誰都快。所以,獅子座是十二星座裡最大方的人。
  • 民法典編纂時間表與民法總則大事記
    【立法進程】  民法典編纂時間表  按照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計劃,民法典編纂工作擬按照「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  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 杜萬華 | 《民法典》 總則編重點問題解讀
    但有一種例外情況,即有的法 律條文表現為大量的法律責任、 法律後果,它們往往集中在後一部分進行表述。還有的法律條文在某一部分集中表述權利,例如關於請求權的集中表述。《民法典》 物權編第3章關於物權保護的規定中, 第234條往下若干條文專門 集中表現了物權請求權。請求權是法律規定的民事主體享有的某種權利,在 發生一定的法律事實並導致權利受到侵害時,受害人才有權請求國家機關、司法機關進行保護。
  • 十二星座誰最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十二星座誰最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十二名:天蠍座天蠍對任何人都有很高的精。你想要求助?我怎麼不知道你是碰瓷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別幫了。第十一名:處女座處女座生活很佛系,不太喜歡改變的生活方式,也就不願意惹事。對於遇到的不平事,遵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原則。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4個星座最喜歡打抱不平,正能量滿滿!
    和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人在一起,總會讓人感覺非常的有安全感,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也可以在第一時間保護自己,通常充滿正能量的人內心都存在著一顆善良的心。外表看起來十分的冷漠,但內心卻如同火一般的熱情,今天小編來和大家盤點最有正義感的星座。
  • 這三大星座最講義氣,一身正能量,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這三大星座最講義氣,一身正能量,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獅子座獅子座有著偉大的使命感,他們總覺得自己身上有著很重的擔子,所以能做的事他們都會儘量幫助別人,也不圖報恩!獅子當大哥當習慣了,所以任何人在他們面前就不自覺的淪為小弟了。
  • 民法典為施救者撐腰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密切聯繫?這個問題其實早已經有了答案。近兩年發生了不少社會熱點事件,無論是社會交往還是經濟糾紛,無論是見義勇為還是詐騙錢財,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種十年磨一劍的夢,我們的夢
    《我有一刀在手》作者:大變臉內容介紹:刀在手,跟我走。殺遍天下斷更狗!槍在抖,血在流,不爆菊花不回頭!精彩片段:「咚咚咚!」張筱雨有些急了,她又看了看門牌號碼,的確是先前經紀人告訴她的號碼沒錯,按理說那個小黃牛應該在裡邊才對啊?
  • 路見不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路見不平,指見到不平的事。出自: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我不過路見不平,說幾句氣話罷哩!」路見不平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指見到不平的事。路見不平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路見不平(lù jiàn bù píng)成語釋義:指見到不平的事成語出處: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我不過路見不平,說幾句氣話罷哩!」成語用法:可作賓語;指見到不平的事感情色彩:中性成語路見不平的例句:1、武俠小說裡;那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真令人敬佩。2、他性情剛烈,為人正直,常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
  • 很有正義感的四大星座,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講義氣
    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啊。有些人疾惡如仇,看見別人被欺負就按捺不住自己的英雄主義了。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在你困難的時候向你伸出援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十二星座中有哪些星座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 《民法典》這樣守護你我一生!你準備好了嗎?
    民法典:胎兒有繼承、接受贈與的權利!關於胎兒的繼承權,《民法典》在總則編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在《民法典》繼承編中,第1155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 民法典:性騷擾非小事,單位應當處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緊急救助免...
    民法典還加大了對婚姻無過錯方的保護,規定如果對方有重婚、實施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員等重大過錯,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民法典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該規定明確「虛擬財產」的概念,確定網絡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這意味著,你在遊戲裡辛辛苦苦積攢的珍稀裝備,和你的存款、房產一樣,如果遭受損失,有望可以理直氣壯要求賠償維權。
  • 楊立新:中國的民法典是21世紀的民法|新中國70周年·民生訪談
    1986年出臺的《民法通則》,被看做是我國民事主體民事權利的宣言,它為改革開放的30年提供了民事法律的支撐。也促使整個社會形成了民事權利保護的觀念。「這可能是一個無價之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表示。在2007年,我國出臺了《物權法》,它確立了物權平等保護制度,肯定了私有財產所有權的平等保護。楊立新認為,這是當時的民法學界送給全國人民最好的禮物。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一個星座,懂得知恩圖報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一個星座,懂得知恩圖報。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特點,有些人膽小懦弱,看見別人需要幫助的人,會選擇坐視不理,不想給自己帶來麻煩。但是有些人總是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如果自己坐視不理,一走了之,那麼過後就會覺得良心不安,心裡好像欠缺什麼似的。今天小編說的星座就是天秤座,他是很正直的人,喜歡為別人打抱不平,讓人刮目相看,跟著敏敏一起來看看吧!
  • 媒體評男子為老人做心肺復甦壓斷肋骨:法律要為好人「撐腰」
    有急救培訓教員在接受採訪時說,「相比肋骨骨折,搶救生命肯定要放在第一位」。法院最終認定,救助行為沒有過錯,不違反診療規範,無需對老人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醫療行為本身就存在各種變量與風險,在搶救患者的生命時,各種附加的傷害有時會難以避免。但是,只要救助行為的目的是善意的,方法總體正確得當,施救者的行為就應當得到肯定與支持,而不應為不可知的風險承擔責任。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怎樣理解其法律含義?
    2020年5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指出「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草案第九條)」。廣為社會關注的民法「綠色原則」,其確立的意義是什麼?
  • 關於《民法典》,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
    簡單來說,民法典主要的使命就是保護公民的民事權利,是保障人民私權的基本法,因此它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民權保護之母」。民法典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1200多個條文,覆蓋了一個公民所能涉及到的衣食住行、家庭婚姻、消費借貸、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事務。有基於此,民法典也被形容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