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的孩子在叛逆期難管教,別用這三種方法,用得越多效果越差

2021-01-11 豌豆媽媽育兒

孩子到了一歲半叛逆期特別不聽話怎麼辦?很多媽媽把叛逆期當作洪水猛獸,豈不知叛逆期其實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時機。

1-1.5歲是孩子的學步期,也是孩子第一次能夠去到媽媽身邊以外更遠的地方。正是因為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但是能力又是十分的有限,所以1歲半的寶寶會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雖然叫做叛逆期,但是作為家長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孩子,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想要探索這個世界,學到更多的東西,而所謂的叛逆期其實是孩子的「學習爆發期」。

為什麼一歲半的寶寶會叛逆?

獨立性越來越強需要更多探索空間

1歲之前,嬰兒是個乖寶寶,1歲半之後,孩子開始變得不聽話,媽媽的命令開始不聽從,不讓去的地方非要去。不讓動的東西非要動。其實這並不是孩子不說話,是孩子獨立性越來越強,身體發育的需求,從媽媽身邊走出去,孩子會在自己的世界進行自主的探索,所以1歲半的孩子會嘗試著從媽媽身邊走出去,而探索更多的世界,而不是安靜的聽從媽媽的話,如果孩子太過於乖順,不願意從媽媽身邊走出去,媽媽們反而需要額外擔心。

認知水平決定了孩子更喜歡動而不是靜

0-2歲的寶寶屬於感覺認知階段,孩子的人生經驗來自於身體各個感官器官的感覺,比如吃,拉,摸,咬,伴隨著孩子越來越獨立,他的探索範圍也會越來越大,探索的事物也會越來越多,所以1歲半的孩子很難安靜下來,他們總是跑來跑去,而且他們行動的軌跡毫無規律,因為孩子是行動即思維,所以都是走到哪裡想到哪裡。

會遇到更多的挫折需要安慰

1歲半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二個安全感建立的階段,在《善解童貞》這本書中,作者胡萍提到:孩子的人生中會經歷三個安全感的建立,才會完全走向獨立。1歲半是嬰兒第二個安全感的建立,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是矛盾的,他們渴望獨立,但是能力不夠,所以一旦失敗,總是需要媽媽的安撫。所以也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但是粘媽媽的做法。

大腦體驗的情緒越來越多卻不會表達

很多媽媽說一歲半的孩子開始變得倔強,愛發脾氣,甚至滿地打滾,打吧覺得孩子太小,不打總覺得孩子應該被教育。之所以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是因為他能夠體驗到的情緒越來越多,比如傷心,氣憤,難過等等,是孩子的心智能力在發育,但是掌控情緒的能力不夠,所以更直白的說,孩子發脾氣是表達能力不夠。

教育1歲半孩子這些方法沒用不要用

說教

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講道理,對於一歲半的孩子,講道理就好比「對牛彈琴」,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孩子的大腦思考,我們對孩子說的話,孩子是不能理解的,尤其是他們的人生經驗還不夠豐富的時候,講得越多,作用卻越小。

威脅

經常看到很多父母面對滿地打滾的孩子一走了之,你愛哭就哭,你不走我走,父母用的方法是威脅,對於內向,敏感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離開,在孩子心裡會建立被拋棄的概念,經常被威脅的孩子會害怕被遺棄,容易養成孩子討好型人格,做事情小心翼翼,沒有自信,害怕犯錯,沒有主見。

打一頓

有時候孩子犯錯了,父母會選擇揍孩子,比如碰了熱水瓶,打一頓,打了就長記性了。事實上,打孩子一頓,孩子並不會記住,很快就忘記了,下次還會去碰;經常被打並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

如何面對一歲半寶寶的叛逆期

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1歲半的孩子怕生並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正在建立安全感。當孩子的第二層安全感建立之後,他就能離開媽媽去和其他人建立關係,但是在建立安全感之前,孩子需要不斷的去體驗這種怕生的感覺,這就好比孩子需要認識到什麼是怕生,才能克服內心的怕生。所以不要害怕孩子怕生,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化解對陌生人的恐懼。

父母可以這樣做:

多帶孩子從家裡走出去,認識更多的陌生小夥伴;及時幫助孩子化解陌生帶來的害怕,和孩子講清楚陌生人的身份;順其自然,不要逼迫孩子,越逼迫孩子越膽小;及時的安撫孩子

1歲半的孩子剛剛學會走路,他們一方面想要獨立,另一方面卻十分害怕挫折,比如摔跤,比如想要的玩具打不開等等。因為能力有限,孩子越想獨立受到的挫折會越多,他越發會粘著媽媽,因為孩子的安全感是從媽媽這裡獲得的。所以粘媽媽並不是壞事,是孩子從媽媽身上獲得恢復自信的力量。所以媽媽需要做的是及時的安撫孩子,不要拒絕孩子。

活潑好動變成體驗式教學

1歲半的孩子在動的時候,其實是大腦在思考的過程,所以我們不能拒絕孩子去行動,唯一能做的是,幫助孩子把好動變成體驗式教學。

活動的內容由媽媽來安排;活動的環境由媽媽來布置;帶著孩子一起玩,把遊戲的過程演示給孩子看;總之是陪孩子一起玩,玩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和孩子的對話,著有利於嬰兒語言的發育,幫助大腦記住詞彙,加深記憶。

轉移注意力比說教更有用

面對一歲半的孩子打滾發脾氣,很多媽媽會發脾氣,打罵,甚至說教,只能說在嬰兒理性的下腦還沒有發育完全,這些都是沒有用的。最有用的方法是轉移孩子注意力,只需要一兩分鐘,孩子就會忘記自己大腦之前的事情,這是因為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只有2-3分鐘。

1歲半的孩子這幾項能力需要培養

語言能力

1.5-2歲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哈佛大學的研究證明,孩子說話說的越早,說得越多,上學以後孩子的表現會越好。所以想要孩子儘早開口,掌握更多詞彙,在1.5歲要幫助孩子培養語言能力。

《兒童心理學》中提到,孩子們能夠記住的單詞更多的來自於和父母的對話中句子的單詞,而非單純的交給孩子單詞。

也就是說想要孩子記住更多詞彙,父母要儘量多開口和孩子進行對話,而不是簡單的教孩子詞彙。

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能力

1-1.5歲是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最佳時機,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總是樂於自己動手做一切事情,但是他們剛開始並不能做的很好,甚至會用食物做玩具,這都是正常階段,父母要做的是準備好耐心,做好孩子模仿的榜樣,給孩子時間。

為孩子自主排便做好準備

1.5-2歲可以開始培養孩子自主如廁,1.5歲的時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如廁的概念,比如如廁的繪本,準備小馬桶,讓孩認識;帶孩子去衛生間上廁所,讓寶寶學著模仿大人。準備的越充足,訓練起來也會越輕鬆。

孩子的叛逆期其實就是孩子的最佳學習時期,千萬不要想到叛逆就頭疼,每個叛逆期都是孩子對新能力的掌握。家長調整好心態,抓住機會,孩子會成長的更快。

相關焦點

  • 巧用「共情限制法」,讓孩子度過1~3歲的叛逆期,培養娃的情商
    有過經驗的父母都會發現,1歲以後的孩子會特別難管教,不僅不會聽父母的話,甚至很多時候還會和父母作對,以至於許多父母為此頭疼不已。實際上,孩子1歲之後出現這種情況十分正常,這代表著孩子開始進入自我意識萌芽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會有很大改變,父母必須謹慎對待。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說到叛逆,相信很多家長馬上就看到了「怎麼打罵,孩子就是不聽管教」的場面。你想讓你的孩子早點完成作業,可是他總是拖拖拉拉直到上床睡才寫完。稍微說兩句就跟家長對著幹,越管越叛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開始了,一共要面對三個叛逆期。
  • 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四種表現常有,如何陪娃順利度過?
    這可怕的兩歲,趕緊過去吧!聽著曉雯的訴苦,我也想起了自己帶妹妹的那段時間,確實如此,孩子會嘗試用語言和行動來試探家長的威嚴,以此來證明,自己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並樂在其中。關於兩歲叛逆期這個階段大概會從一歲半持續至兩歲半,時間長短與爸媽如何應對有關。如果處理得不好,這種叛逆會深刻影響到三歲甚至到小學階段。
  • 孩子越不好帶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每當我家娃停止自言自語、停止玩鬧的時候,我心裡就是一緊,生怕他接下來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舉動,更怕的是他已經做完了。最常發生的是悄悄在褲子裡拉臭臭。這些倒還能忍,到了寶寶三歲的時候,他能夠把握自己的生理需求,就不再「悄悄作妖」了,但有時自己卻開始希望他能安靜一點,哪怕他闖了禍。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所以,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兒,說明孩子們正在學著長大。對於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呢?或者說,換一個問題更合適:「面對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不該做什麼?」心理學家說:如果你的孩子是叛逆的,你該退後一步了。如果用成人的權威壓制一個叛逆的孩子,強迫他聽從大人的話,隨意懲罰他,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將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發展。
  • 遇到叛逆期的孩子該怎麼辦?家長不要急躁,做好這4點
    「叛逆期」的孩子應該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了,有一位家長表示,孩子進入叛逆期後,經常頂撞自己,怎麼說都是一臉的無所謂,實在忍不住打過幾次,但不僅沒有效果,孩子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差,看見自己總是擺著張臭臉,可看到孩子一落千丈的成績,家長的心裡非常著急,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 女生千萬別用頭髮擋臉了!尤其是這三種,越擋臉越大
    女生千萬別用頭髮擋臉了!尤其是這三種,越擋臉越大 大多數人覺得自己臉大 第一反應是遮住 儘管有的人臉子已經很小了
  • 孩子一生有幾個叛逆期
    孩子一生有幾個叛逆期呢?家長如何巧妙應,對才能安然度過叛逆的現象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一種問題,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十幾多歲的初中生,幾乎都會出現叛逆的現象,就算是僅僅兩三歲剛剛會走路的孩子,可能多多少少也會出現叛逆的問題。
  • 孩子成長的3個叛逆期,家長要提前警惕,教育影響不容忽視
    所謂孩子三歲看到老,這就警惕家長們孩子自小的教育很重要。如果小的時候只是一味寵溺,這樣身上的缺點在暴露之後,就很難將其糾正,所以在種子惡化前兆,就要把一切不好的因素扼殺在搖籃中,尤其面對孩子叛逆期時,真是讓家長為之瘋狂。
  • 孩子經歷3種叛逆期階段,父母與其硬碰硬,不如安撫孩子
    說起孩子叛逆期這是所有家長最頭疼一件事情,其實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1個叛逆期許多家長不知道,這個時期的寶寶明白一些簡單道理時候。其實父母遇到這樣事情先別著急,換句話說你應該感到高興,你家寶寶的情緒正在日漸豐滿,如果你抓住時機,適當引導,就可教出一個高情商的寶寶,當然更主要是看你怎麼教育孩子。細心父母要注意,孩子在1-4歲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再像小baby那樣,事事依賴父母,因此家長應該儘量別讓你的孩子感到無助,感到沒有權利和控制力。
  • 寶寶2歲「叛逆期」,聽不懂道理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的叛逆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相信很多家長會認為是在青春期,因為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比較敏感、有主見,在情緒表達上更加激烈,叛逆的表現的比較敏感。但是事實上,孩子的叛逆期在2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也因此2-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讓家長覺得比較難帶。
  •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尊重
    近日看到網上很多孫莉回應女兒多多打耳洞染髮的事件,愛美是每個女孩的天性,叛逆期的孩子有時候,不是有時候基本上都是越阻止越叛逆,順著來沒準兩天人家就什麼都好了。記得莎翁的著作《冬天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個說法:牧羊人希望人生中沒有10到23歲那段或者讓年輕人在睡眠中把這段時間打發掉。
  • 佛說:這三種錢,越花越多,送給有緣的你
    人生,有三種錢,千萬不要吝嗇,因為這三種錢,你越捨不得花,你就越會受窮。你花的越多,賺的就越多,福報就越大。節儉是一種美德,但在這三件事,一定要放開了花才行。第一種錢,孝敬父母的錢。我們平時,無論對自己多麼吝嗇,但花在父母身上的錢,絕不能省,甚至還要多花一些。
  • 兩歲的寶寶叛逆期要怎麼管理?這幾個壞習慣不能慣著,越慣越後悔
    兩歲的寶寶叛逆期要怎麼管理?這幾個壞習慣不能慣著,越慣越後悔有媽媽說,兩歲以前的寶寶真的乖,任憑我們怎麼指揮都不會拒絕。兩歲後簡直換了一個人一樣,整天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還會發脾氣摔東西,家長讓去睡覺,偏偏不,還拿起了玩具在那邊自己玩得開心,這就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通常會在兩周歲半的時候表現得極其明顯,這個階段的叛逆期,家長需要及時管理嗎?怎麼管?答案是肯定的,肯定要好好管理一番,。這個階段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 3歲的孩子情緒無常,總愛發脾氣?很可能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
    一、孩子情緒無常、愛說「不要」?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最近,群裡有人吐槽:「我們家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跟你反著來。」我問:「你家孩子幾歲啊?是不是到叛逆期了?」對方回答:「才3歲啊,叛逆期不是要到青春期嗎?」
  • 值得收藏 | 孩子必經的3次叛逆期,家長應對大全
    今天,我們繼續推送中篇,看看家長應該如何應對7-9歲這一反抗期的孩子。: ○ 2-4歲 ○ 7-9歲 ○ 12-16歲 今天繼續推送叛逆期這一系列的最後一篇這一時期的孩子最是讓父母頭疼,反抗表現也最為強烈。
  • 寶寶也有叛逆期?寶寶進入叛逆期,家長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要到青春期才會進入叛逆期,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在嬰幼兒時期就有了。 一般來說,孩子的叛逆期有三個時間段,分別是2-3歲,7-8歲和青春期。那麼2-3歲的寶寶叛逆期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呢?
  • 孩子不只在十幾歲的時候叛逆,比青春期還早的叛逆期你知道嗎?
    文 | 齊麗娟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的叛逆期是在孩子十幾歲,也是所謂的青春期的時候,那在這之前,孩子其實還有一個青春期,也就是孩子兩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強烈地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的時候。1.兩歲的叛逆期是什麼?兩歲的時候,其實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孩子的執拗期,也就是「可怕的兩歲」,這個一般會在孩子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出現。這個階段過度的好的話,在上小學之前就能夠結束,但是如果過度的不好,就可能在以後的成年生活裡還是會有這個時期的大量特點。
  • 青筋越多身體越差?告知你真相
    而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難發現,偏偏就是有的人手上的青筋非常明顯、很突出,看起來就像要「爆」了一樣,甚至有的人比較害怕,還會刻意的遠離這一類人。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手上的青筋不明顯,有的人卻很突出呢,青筋凸起,暗示了什麼?手上的青筋越多,代表身體越差嗎?很多人或許都不知道真正原因。
  • 左耳進右耳出,孩子總把話當耳旁風?用「非語言信號」效果更好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管得越多、說得越多,孩子越是把教訓當成耳旁風,還會哭鬧、叛逆總之,無論家長是循循善誘,還是聲嘶力竭,孩子都不會輕易地接受父母的意見,就是不願意低頭認錯。生活裡有一句話叫"無聲勝有聲",在教育時,無聲的"非語言信號"也能巧妙地運用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情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