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中俄合作又一世紀工程——「西伯利亞力量」即將對華供氣。
據央視網消息,中俄合作的東線天然氣管道將於12月初投產通氣。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包括俄羅斯境內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和中方境內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
其中,中方境內管道途徑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等9省市。正式接收俄氣後,東北、京津冀地區將直接受益,對於今年冬季天然氣保供意義重大。
作為俄羅斯通往中國的第一條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將為中俄合作注入新動力。
美國自由亞洲電臺稱,中俄東線輸氣管道即將開通,對中俄加速「利益融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它將使中俄戰略依存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華盛頓郵報》稱,這一管道將加強俄羅斯在與歐洲進行天然氣合同對話中的地位,為俄羅斯對抗歐美上了一道保險,成為俄羅斯的「一張王牌」。
東北、京津冀直接受益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由中國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聯合建設。
2014年5月,中俄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了東線供氣合同的籤署,俄方每年能夠向中方滿負荷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總計30年,協議總價超過4000億美元。這也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有史以來最大一單合同。整個項目包括俄羅斯境內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和中方境內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兩部分。
其中,中國境內管道工程分「黑河-長嶺」、「長嶺-永清」、「永清-上海」三段建設。目前,北段(即「黑河-長嶺」段)已於10月16日全線貫通。
據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總經理姜昌亮介紹,「這個管道北段將正式接收俄氣,第一年可引進50億立方米天然氣,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等有關省市將直接受益,這對東北地區、京津冀地區今年冬季天然氣保供意義重大。」
而在「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方面,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也已經於今年10月注入天然氣,據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介紹,預計「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將於12月2日正式啟動,屆時普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也將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啟動管道投產。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和進口國。據國際能源署數據,僅在過去兩年裡,中國天然氣消耗量就增長了33%。2018年,中國天然氣進口比例上升至43%,其中約2/5來自「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其餘則來自澳大利亞、卡達、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而這條採用超大口徑、高鋼級、高壓力,具有世界級水平的「能源大動脈」,也因連接俄羅斯這個天然氣資源大國和中國這個巨大市場備受關注。
長期將推動氣價改革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對於中國來說,如果能從俄羅斯每年進口380億立方米天然氣,不僅增加了一個供應來源,對實現清潔能源和解決環境問題也有巨大助益。」
目前,我國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方面尚無系統的制度規定,定價透明度也有待提高,這條管道又會對國內天然氣定價帶來哪些影響?
標普信評工商企業部評級總監張任遠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條管道的開通將增加我國天然氣總供給,短期對氣價的實際效果有待檢驗,但長期而言將有利於改善供求關係,推動天然氣定價機制的改革。
張任遠表示,「短期內,一方面,我國天然氣更多依賴於自產(2018年自產比例為57%),進口管道氣佔總消費量比重相對較低,所以國內產量和勘探開發投入情況對供求關係的影響更大。」
「另一方面,2018年,我國管道氣進口量為479億立方米,僅佔我國全部天然氣消費量的17%左右,且絕大多數來自於土庫曼斯坦。所以中俄管道氣一期計劃每年50億立方米與現有消費量相比影響不大,氣價相比於其他渠道是否有優勢還不確定。」張任遠說。
但從長期來看,張任遠認為,增加供給可以有助於我國進一步推動天然氣定價機制的改革。按照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計劃,管道將從每天輸送1000萬立方米開始,到2025年達到峰值產能。
而根據2014年籤訂的俄中東線供氣合同,俄方每年能夠向中方滿負荷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於2018年全年用氣量的14%,佔中國進口天然氣總量的約28%。總體來看,俄羅斯未來30年內向中國市場供應天然氣的總量將超過1萬億立方米。
張任遠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我國正在開展以「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為總體思路的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加快天然氣定價逐步市場化。也就是放開氣源和銷售價格,由市場形成,政府只對屬於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的管網輸配價格進行監管。供給量的增加會給改革帶來更大的靈活度和空間,起到促進作用。
減少俄對歐依賴
對於俄羅斯來說,「西伯利亞力量」將成為避免與歐洲關係惡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歐洲是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最重要的市場之一,而其中大部分天然氣都是通過烏克蘭的管道進行。但是多年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對「過境費」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俄羅斯甚至兩次在冬天關閉了天然氣管道。
與此同時,在2014年克裡米亞地區經公投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後,俄羅斯與歐洲的政治關係也愈加緊張,歐洲和美國也因此對俄羅斯採取了制裁措施。
事實上,俄羅斯在其遠東地區有大量未開發天然氣儲量,相比歐洲,這一地區距離中國更近。馮玉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對於俄羅斯來說「西伯利亞力量」管道的開通具有戰略性意義。「在整個國際天然氣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俄羅斯其實際上是增加了一個龐大、穩定、可持續的市場。一方面可以通過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獲得巨大資金收益,還可以獲得中國的貸款、預付款,在金融上為其帶來紓困。另外,從俄羅斯整個天然氣戰略實施層面看,這條管道的修建也能減輕俄羅斯對歐洲單方面出口的依賴,使戰略重心更加的平衡。」
那麼,這一切對於歐洲來說意味著什麼?
彭博社認為,在與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合同談判中,「西伯利亞力量」實際上增強了俄羅斯的影響力。如果俄羅斯能將天然氣輸往東方,那麼西方可能就要付更高價格來確保供應。
此外,目前中俄兩國已在討論第二條「西伯利亞力量」線路的建設,這條線路將為中國東部沿海工業區提供服務。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也將在波羅的海海底鋪設一條名為「北溪2號」的新管道,容量將是現有北線管道的2倍,將使俄羅斯在緊張局勢加劇時可以完全繞過烏克蘭。